|
1
|
传记文学叙事的创新——《晏阳初》影视化写作的跨媒介特色 |
陈俊洁
唐小林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比较文学视野里的德语文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访谈 |
杨武能
贺骥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3
|
数智时代主流媒体建设中华文化新质传播力理路研究 |
杨珊
蒋晓丽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4
|
乡村振兴“产业+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内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四川纳溪为例 |
白冰
刘衍伶
吉祥
|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
5
|
“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核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徐新建教授访谈 |
徐新建
唐启翠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
6
|
地方性叙事与新的生长点——四川当代文学创作笔谈之一 |
向荣
唐小林
陈思广
段从学
白浩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7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比较文学的边界、跨界与界域融合 |
赵渭绒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8
|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对知识与学科的再认识 |
王晓路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9
|
新世纪以来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发展现状探析 |
李谢莉
唐蓉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0
|
“曰”的传播学阐释——以中国早期文本中“言说”与“书写”为分析框架 |
陈翔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中日古代文论文明互鉴之路径——以“幽玄”范畴在日本的变异归化为镜 |
曹顺庆
王熙靓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论具体乌托邦精神视域下的文艺创作路径 |
傅其林
马云鹤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文本之“体”与诠释之“用”——试以“体用”范畴讨论中国阐释学传统 |
周裕锴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文心雕龙·辨骚》篇“博徒”“四异”争论探源 |
普慧
郑重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清初杜诗批评的道德苛责风气及其文学思潮背景 |
李瑄
杨茗羽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从写本原生态运用看敦煌文献与石窟壁画的互证——以P.2680、P.2775、P.3727为例 |
郑阿财
|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以1922—1929年的现代长篇小说批评文献为中心 |
陈思广
王清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俄藏Φ.101《维摩诘经讲经文》的创作与敦煌壁画之瑞像图及榜题 |
何剑平
|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论敦煌讲唱文学中的“省略体”——以敦煌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中心 |
何剑平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西康省康属新闻事业探析 |
王绿萍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