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3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记文学叙事的创新——《晏阳初》影视化写作的跨媒介特色
1
作者 陈俊洁 唐小林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从1930年代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人一起主持“定县试验”,到1950年代前往菲律宾推动国际乡村改造运动,秉持着“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人类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等信念,晏阳初走过法国华工营、长沙、武汉、定县、衡山县、菲律宾... 从1930年代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人一起主持“定县试验”,到1950年代前往菲律宾推动国际乡村改造运动,秉持着“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人类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等信念,晏阳初走过法国华工营、长沙、武汉、定县、衡山县、菲律宾、危地马拉、泰国等国家和地方,播撒平民教育的火种。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浓缩在苗勇的《晏阳初》当中,洋洋洒洒40余万字,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细腻的文学书写,使一段黄发小儿长成耄耋老人的生命历程走出历史,来到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定县试验 跨媒介特色 平民教育 晏阳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里的德语文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访谈
2
作者 杨武能 贺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共5页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作为比较文学学者,我力求开研究中德文学相互关系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比较文学 博士生导师 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 学术追求 文学研究 学术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主流媒体建设中华文化新质传播力理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珊 蒋晓丽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7,共7页
面对全球数智化浪潮的冲击,我国新型主流媒体深度推进融合创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使命。文章从探讨主流媒体建设中华文化新质传播力的耦合价值出发,提出新质传播力的创新可从数智共融的专业产制、虚实相生... 面对全球数智化浪潮的冲击,我国新型主流媒体深度推进融合创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使命。文章从探讨主流媒体建设中华文化新质传播力的耦合价值出发,提出新质传播力的创新可从数智共融的专业产制、虚实相生的多元呈现、高效亲和的文明互鉴三个维度入手,以沉浸互嵌的协同联动模式,促进新业态生产函数的形成与应用。基于此,文章提出主流媒体在实践层面应从搭建仓储式经典文化IP数据库、汇聚多元在地文化展演力量、依托国际传播中心打造“数智新华流”三条关键进路,培育和提升中华文化新质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新型主流媒体 中华文化 新质传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产业+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内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四川纳溪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白冰 刘衍伶 吉祥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2,共3页
“产业+文旅”的耦合协调是原有产业的集聚整合,是各产业间诸要素的重新聚合,是要素互嵌、作用互促、职能互补的重新整合,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逻辑。四川纳溪以主体融合为主导,以技术融合为支撑,以业态融合为重点,以市场融合为目... “产业+文旅”的耦合协调是原有产业的集聚整合,是各产业间诸要素的重新聚合,是要素互嵌、作用互促、职能互补的重新整合,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逻辑。四川纳溪以主体融合为主导,以技术融合为支撑,以业态融合为重点,以市场融合为目标,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立足绿色生态文旅、特色产业文旅、智慧数字文旅,打造农业“产业+文旅”融合型发展体系。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为内生逻辑的实践探索,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有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文旅耦合 产业+文旅 四川纳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核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徐新建教授访谈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新建 唐启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共5页
表达是人类文化的普遍存在,也是人之为人的交往根基。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文学人类学 人文学院 教授 人类文化 人之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叙事与新的生长点——四川当代文学创作笔谈之一 被引量:3
6
作者 向荣 唐小林 +2 位作者 陈思广 段从学 白浩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9,共6页
作为一个置身西部的农业大省,迄今为止,乡土文学一直是四川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主流。而地方性叙事或地方色彩则是乡土文学的美学原则。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乡土文学”就直接以“地方色彩”(local colour)命名。其核心涵义是... 作为一个置身西部的农业大省,迄今为止,乡土文学一直是四川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主流。而地方性叙事或地方色彩则是乡土文学的美学原则。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乡土文学”就直接以“地方色彩”(local colour)命名。其核心涵义是“着重描绘某一地区的特色,介绍其方言土语,社会风尚,民间传说,以及该地区的独特景色”,也就是周作人所说乡土地域中的“土气息、泥滋味”。“地方色彩”具有特别重要的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叙事功能 地方性 文学创作 四川 “乡土文学” 生长 地方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比较文学的边界、跨界与界域融合
7
作者 赵渭绒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当今学界对新文科的讨论方兴未艾,目前学界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新文科提出的背景、要义及具体展开路径等方面,总体说来略显宽泛,与具体学科的深度融合明显乏力。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当代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跨界融合的新特点,在学科内部... 当今学界对新文科的讨论方兴未艾,目前学界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新文科提出的背景、要义及具体展开路径等方面,总体说来略显宽泛,与具体学科的深度融合明显乏力。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当代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跨界融合的新特点,在学科内部呈现出与翻译学、伦理学、地理学、生态学、法律学、植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无疑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边界并丰富了当代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也形成了新的学术创新生长点。从新文科视域重新审视比较文学学科,发现其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当代比较文学的重要特色。一些新的命题、研究领域的出现,拓展了比较文学学科原有的学科边界并形成学科内部及外部的深度融合。同时,一些新兴的研究范式开始呈现,如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促使文学与地理之间的跨学科融合,利用大型数据库对传统文论的重要概念和流传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外卷帙浩繁的文献中厘清术语的渊源及跨国流传与变异研究等。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比较文学的传统边界发生了变化,在研究方法、内容与范畴上形成了新的跨界研究及界域融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比较文学 学科交叉 跨界研究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对知识与学科的再认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6,232,共10页
近代以降,文学研究作为人文学术的分支领域进入学科化的发展模式中,其中涉及文学的知识性功能、学科发展以及跨学科方法论等相关议题。由于文学书写和文学研究均内涵复杂的文化与知识融合性特征,因此二者并非只是个体的意向性行为。前... 近代以降,文学研究作为人文学术的分支领域进入学科化的发展模式中,其中涉及文学的知识性功能、学科发展以及跨学科方法论等相关议题。由于文学书写和文学研究均内涵复杂的文化与知识融合性特征,因此二者并非只是个体的意向性行为。前者与书写符号、文化传统、文化感知以及审美方式等阶段性特征有关;而后者除了对基于文本编码进行美学分析之外,还与文本环境、学科资源、传播方式以及跨文化体验等要素存在密切关联。文学书写和研究不仅可以提供对可能世界探寻的入口、呈现差异性的认知功能,而且得以弥补确定性知识的范围。对文学文本这一拥有多重线索的开放系统进行有效研究,客观上决定了跨学科考察的必然性。对文学研究所涉及的知识、学科以及跨学科问题进行再审视,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学研究的学理性,也可以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提供中国学人的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知识 学科 跨学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发展现状探析
9
作者 李谢莉 唐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47,共3页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省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下文简称“三州地区”),相继创立了《阿坝日报》藏文版、《甘孜日报》藏文版和《凉山日报》彝文版三家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作为自...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省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下文简称“三州地区”),相继创立了《阿坝日报》藏文版、《甘孜日报》藏文版和《凉山日报》彝文版三家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作为自治州级党委机关报,它们是三州地区少数民族新闻的主要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字 四川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报纸 凉山彝族自治州 《阿坝日报》 甘孜藏族自治州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曰”的传播学阐释——以中国早期文本中“言说”与“书写”为分析框架
10
作者 陈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2,233,234,共15页
在“口语-文字”转型的传播框架下,口述传统的“言说”深刻地影响、制约着“书写”观念与形态,“书写的言说化”设置了中国早期文本传播的场景和议程,并由此构建了以“曰”为叙述轴线的传播走向。“言说”延伸向“书写”而具体化的“曰... 在“口语-文字”转型的传播框架下,口述传统的“言说”深刻地影响、制约着“书写”观念与形态,“书写的言说化”设置了中国早期文本传播的场景和议程,并由此构建了以“曰”为叙述轴线的传播走向。“言说”延伸向“书写”而具体化的“曰”,呈现高度整齐化、套语化、标签化的口传特质,名言警句涌现,“书写者”陷入沉默;其“以曰为媒”的语录体,导致了“言说”和“书写”的语境性虚脱,“曰”也由此获得了口口相传的自在。私人著述的崛起,“言说”走向“书写”,“书写”走向了前台,万能媒介的“曰”迎来微妙而又显现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传统 口语-文字 言说 书写 语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古代文论文明互鉴之路径——以“幽玄”范畴在日本的变异归化为镜
11
作者 曹顺庆 王熙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与转化之路已逾百年,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在“文明交流与互鉴”成为时代趋势的当下,它为我们思考这一命题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研究路径。以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尤其是以取自中国却变异归化为日...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与转化之路已逾百年,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在“文明交流与互鉴”成为时代趋势的当下,它为我们思考这一命题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研究路径。以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尤其是以取自中国却变异归化为日本古典文论范畴的“幽玄”流变为镜,可以更深入地观照中国古代文论自身。“幽玄”的流变之路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幽玄”从中国流变至日本的“他国化”变异之路,二是“幽玄”在日本的现代阐释之路。因而需首先对“幽玄”的中日流变之路进行追溯与考察,其次采取“迂回进入”的方法,以大西克礼对“幽玄”范畴的现代阐释路径为镜,审思其理路,概观其得失,以为思索中国古代文论现代阐释这一百年命题提供镜鉴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古代文论 现代阐释 幽玄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具体乌托邦精神视域下的文艺创作路径
12
作者 傅其林 马云鹤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8,共9页
具体乌托邦理论是由20世纪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恩斯特·布洛赫提出来的。他将虚无的乌托邦具体化为可以经由充满希望驱动的人类实践活动通达的美好境地。南斯拉夫实践派学者扎戈卡·哥鲁波维奇演绎了在具体乌托邦精神旨意导... 具体乌托邦理论是由20世纪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恩斯特·布洛赫提出来的。他将虚无的乌托邦具体化为可以经由充满希望驱动的人类实践活动通达的美好境地。南斯拉夫实践派学者扎戈卡·哥鲁波维奇演绎了在具体乌托邦精神旨意导引下对文艺创作路径的积极思考,而她这份被嵌入20世纪南斯拉夫具体历史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和被置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视域中的文艺创作路径探讨,必然会比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例证更能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 唯物辩证法 具体乌托邦 扎戈卡·哥鲁波维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之“体”与诠释之“用”——试以“体用”范畴讨论中国阐释学传统
13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232,233,共11页
中国古代阐释学倾向于对文本本体与诠释实践的双向关注,这与侧重理解过程及阐释者立场的西方阐释学传统不同。这种双向关注可借用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来说明,本体性的存在通过载道之文成为经典文本之“体”,其“用”则为理解、诠释... 中国古代阐释学倾向于对文本本体与诠释实践的双向关注,这与侧重理解过程及阐释者立场的西方阐释学传统不同。这种双向关注可借用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来说明,本体性的存在通过载道之文成为经典文本之“体”,其“用”则为理解、诠释、演绎、引用等文本意义的实现方式。以“《易》无达占”为代表的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导致诠释活动的多元性。“从变从义”是经典文本多元阐释的基础,《周易·系辞》提出的“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等,成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般观念和方法论。“经同而传异”揭示了经典文本开放性与诠释多元性之间的互动,“《诗》无达诂”表现为“兴观群怨”“断章取义”、集句诗、集注等各种文本的诠释和使用。宋代以降,儒家与佛教的阐释观念相互渗透,禅宗“活参”观念与钟惺“诗为活物”说,呼应“生生之谓易”的古老命题,强调文本鲜活的生命力与诠释的自由灵活性,深化了“从变从义”的传统。经典作为生生不息的生命体,迫使诠释者不断产生新的意义。最终,中国古代阐释学在“体一用万”的逻辑下形成的独特体系,彰显着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经典文本 多元诠释 体用 生生之谓易 诗为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辨骚》篇“博徒”“四异”争论探源
14
作者 普慧 郑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5,共7页
关键词文本的差异、段落层次的不同划分,对人们理解《文心雕龙》篇章的主旨有重要影响。《辨骚》篇的原貌可以依据文献,用语文学方法进行还原。“博徒”一词,或释为“赌徒”“贱者”,或释为“博通之人”,皆误。此词本身不含褒贬,仅具角... 关键词文本的差异、段落层次的不同划分,对人们理解《文心雕龙》篇章的主旨有重要影响。《辨骚》篇的原貌可以依据文献,用语文学方法进行还原。“博徒”一词,或释为“赌徒”“贱者”,或释为“博通之人”,皆误。此词本身不含褒贬,仅具角力之义,至于褒贬与否应视其所搭配的文辞而定。在《辨骚》的语境中,“四异”实为《楚辞》“自铸伟辞”,得与《诗经》抗衡之由,并不含有贬义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辨骚》 语文学 博徒 四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杜诗批评的道德苛责风气及其文学思潮背景
15
作者 李瑄 杨茗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清初是杜诗学史上的高峰,但在这个杜诗地位最尊崇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苛责之声。不少遗民指责杜甫书写身家际遇等得失之情。他们的苛责有程朱理学基因,但更重要的动因是清初文学的道德化思潮。遗民以保存儒家伦理信念为使命,有追求道德... 清初是杜诗学史上的高峰,但在这个杜诗地位最尊崇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苛责之声。不少遗民指责杜甫书写身家际遇等得失之情。他们的苛责有程朱理学基因,但更重要的动因是清初文学的道德化思潮。遗民以保存儒家伦理信念为使命,有追求道德完美的倾向,这使他们不满杜甫未能摒除世俗感情。苛责反映出杜甫与清初遗民精神世界的差异。杜甫对伦常之外的社会生活和自然亦有热情关注,清初遗民的学杜之作却执着于伦理秩序。其自然书写或者聚焦于自然与家国的关联,或者把自然视为形上秩序的载体;其社会书写着力凸显道德情感而轻视日常人情。遗民把文学情感统合于伦理情感的倾向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限制了心灵的广度,另一方面产生出高昂的情感自信,敢于释放不服从诗教传统规范的激情,并把“不和平”的“褊性”推重为杜诗的首要特质。这在杜诗阐释史上是非常特异、值得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批评 清初 遗民 文学情感 伦理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写本原生态运用看敦煌文献与石窟壁画的互证——以P.2680、P.2775、P.3727为例
16
作者 郑阿财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有鉴于敦煌文献散藏、原卷获睹不易,历来侧重单一文本与分类整理研究,不免切断写本的原生态与文本间的实际关联;本文借助“原生态”的概念与理论,将之运用于敦煌写本研究,并扩及石窟壁画。敦煌写本呈现“不为流传而流传,内容繁多,体类庞... 有鉴于敦煌文献散藏、原卷获睹不易,历来侧重单一文本与分类整理研究,不免切断写本的原生态与文本间的实际关联;本文借助“原生态”的概念与理论,将之运用于敦煌写本研究,并扩及石窟壁画。敦煌写本呈现“不为流传而流传,内容繁多,体类庞杂,反映实际生活面貌”的特色,特以P.2680等三件为例,梳理《付法藏传》摘抄,及壁画榜题文字稿、十大弟子、菩萨本生缘、历代圣者、高僧赞、高僧因缘记合抄等纷繁的“原生态”,论述其文本与高僧壁画、图像间的密切关系。其中抄录的佛图澄、刘萨诃、净影寺惠远、僧伽和尚等因缘记,可见中土高僧已有被列入历代祖师、圣者之列,且有画像的绘制。显示此类写本有壁画绘制文本依据的功能,也有榜题拟撰的参考。又莫高窟第72窟画有“圣者泗州和尚”“刘萨诃像”,且有明确榜题,这与标示有画像特征的P.2971“壁画榜题底稿”中“第二十二刘萨诃”等,均可与P.3727各类合抄的情形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原生态 敦煌文献 石窟壁画 榜题 配置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以1922—1929年的现代长篇小说批评文献为中心
17
作者 陈思广 王清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6,共11页
运用数字人文的批评方法勾勒出1922—1929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发轫期的演进轨迹,并对这一时期的批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与探析后发现,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批评文献的数量呈起始缓慢匀速,后期迅猛突进的增长态势,其批评话语亦具有两种... 运用数字人文的批评方法勾勒出1922—1929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发轫期的演进轨迹,并对这一时期的批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与探析后发现,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批评文献的数量呈起始缓慢匀速,后期迅猛突进的增长态势,其批评话语亦具有两种样态:批评注重文学本体和呈现出理性而自觉的批评意识。同时,批评话语呈现出三种新质:批评家构建了以西方话语体系为标准的科学的批评尺度;立场重于艺术的左翼批评范式现出端倪并形成初步的政治批评场域;社会历史批评初现雏形。就单个文本而言,《蚀》的批评最为突出,呈现出两种既定视野与三种倾向。两种既定视野是:文本表征时代性的价值和“时代女性”的视野得到批评者的认同与定向。三种倾向是:文本的批评无法脱离政治话语的樊篱;批评呈现出非功利性批评的话语空间;在批评中关于“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反映出左翼文学批评以阶级观念为先的批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 1922—192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Φ.101《维摩诘经讲经文》的创作与敦煌壁画之瑞像图及榜题
18
作者 何剑平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4,共13页
俄藏Φ.101《维摩诘经讲经文》(二)的作者,在敷演《佛国品》时采用了两条线索:一是佛入毗耶离城行化的外在线索,二是维摩诘居士在城内的助佛弘化的内在线索。前者既有佛陀早年在毗耶离传教的历史记录,又有传入中土后作为瑞像崇拜的记忆... 俄藏Φ.101《维摩诘经讲经文》(二)的作者,在敷演《佛国品》时采用了两条线索:一是佛入毗耶离城行化的外在线索,二是维摩诘居士在城内的助佛弘化的内在线索。前者既有佛陀早年在毗耶离传教的历史记录,又有传入中土后作为瑞像崇拜的记忆。讲经文作者并未遵守《维摩诘经》的记载而是借鉴他经的记载,将佛入城现神异的极具文学描写的情节融入《佛国品》的创作。这样一种改写,恰与敦煌壁画中的佛在毗耶离巡城行化瑞像图及维摩经变中有关《佛国品》的榜题相对应。它表明,该讲经文的受众可能为普通民众,其创作素材可能来源于敦煌石窟的壁画及榜题,同时也构成维摩诘经讲经文撰造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入城 瑞像 榜题 讲经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敦煌讲唱文学中的“省略体”——以敦煌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中心
19
作者 何剑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9,231,232,共18页
省略体是与口头文学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体,在以《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代表的敦煌讲唱文学中常常见到。讲经文的省略有取关键语以标示譬喻、诗歌、因缘故事,或以双行小注提示佛教名相等数种,以及预留空白以示经文起止... 省略体是与口头文学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体,在以《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代表的敦煌讲唱文学中常常见到。讲经文的省略有取关键语以标示譬喻、诗歌、因缘故事,或以双行小注提示佛教名相等数种,以及预留空白以示经文起止的方法。被我们称为讲唱文学的讲经文文本,大都是从相关注疏中摘要抄出的、未定型的文本,它只能反映某个完整讲唱活动中的诸如结撰或抄写这一局部环节,这些省略体的书面抄本,只有加上讲主在讲经场合的口头文学性的演义,才构成一个完整的讲唱文学的制作程序。或者说,纸质文本上节抄的关键语所提示的口头敷演内容被纳入,方可反映一个完整的说唱过程或说唱文本。讲经文在制作过程中所摄取的材料来源多途,但佛典注疏为其重要之源。在唐代的权威注疏中已提示了讲经时征引材料的注意事项和省略方法,这或可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唐代讲唱文学的展开步骤,重构或复原讲唱经文前的裁截材料以及抄写、讲经时的口头敷演等活动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讲经文 省略体 佛典注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康省康属新闻事业探析
20
作者 王绿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4,237,238,共14页
西康省成立于1939年1月1日,省会康定。全省分为康属、宁属、雅属三个区域。三属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各不相同,新闻事业各具特色。康属即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境处于青藏高原,居民主要是藏族,信奉喇嘛教,宗教氛围浓厚,居住分散,生... 西康省成立于1939年1月1日,省会康定。全省分为康属、宁属、雅属三个区域。三属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各不相同,新闻事业各具特色。康属即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境处于青藏高原,居民主要是藏族,信奉喇嘛教,宗教氛围浓厚,居住分散,生活贫困而封闭。属内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喇嘛、头人是当地的统治者。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缺乏交流沟通,主客观都不具备产生新闻事业的条件。但康属在建省前后到1949年,却创办了55种报刊,发展出具有相当规模的新闻事业队伍和读者群,突显出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康省康属 新闻事业 新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