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3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文学视野里的德语文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访谈
1
作者 杨武能 贺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共5页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作为比较文学学者,我力求开研究中德文学相互关系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比较文学 博士生导师 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 学术追求 文学研究 学术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对知识与学科的再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6,232,共10页
近代以降,文学研究作为人文学术的分支领域进入学科化的发展模式中,其中涉及文学的知识性功能、学科发展以及跨学科方法论等相关议题。由于文学书写和文学研究均内涵复杂的文化与知识融合性特征,因此二者并非只是个体的意向性行为。前... 近代以降,文学研究作为人文学术的分支领域进入学科化的发展模式中,其中涉及文学的知识性功能、学科发展以及跨学科方法论等相关议题。由于文学书写和文学研究均内涵复杂的文化与知识融合性特征,因此二者并非只是个体的意向性行为。前者与书写符号、文化传统、文化感知以及审美方式等阶段性特征有关;而后者除了对基于文本编码进行美学分析之外,还与文本环境、学科资源、传播方式以及跨文化体验等要素存在密切关联。文学书写和研究不仅可以提供对可能世界探寻的入口、呈现差异性的认知功能,而且得以弥补确定性知识的范围。对文学文本这一拥有多重线索的开放系统进行有效研究,客观上决定了跨学科考察的必然性。对文学研究所涉及的知识、学科以及跨学科问题进行再审视,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学研究的学理性,也可以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提供中国学人的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知识 学科 跨学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杜诗批评的道德苛责风气及其文学思潮背景
3
作者 李瑄 杨茗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清初是杜诗学史上的高峰,但在这个杜诗地位最尊崇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苛责之声。不少遗民指责杜甫书写身家际遇等得失之情。他们的苛责有程朱理学基因,但更重要的动因是清初文学的道德化思潮。遗民以保存儒家伦理信念为使命,有追求道德... 清初是杜诗学史上的高峰,但在这个杜诗地位最尊崇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苛责之声。不少遗民指责杜甫书写身家际遇等得失之情。他们的苛责有程朱理学基因,但更重要的动因是清初文学的道德化思潮。遗民以保存儒家伦理信念为使命,有追求道德完美的倾向,这使他们不满杜甫未能摒除世俗感情。苛责反映出杜甫与清初遗民精神世界的差异。杜甫对伦常之外的社会生活和自然亦有热情关注,清初遗民的学杜之作却执着于伦理秩序。其自然书写或者聚焦于自然与家国的关联,或者把自然视为形上秩序的载体;其社会书写着力凸显道德情感而轻视日常人情。遗民把文学情感统合于伦理情感的倾向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限制了心灵的广度,另一方面产生出高昂的情感自信,敢于释放不服从诗教传统规范的激情,并把“不和平”的“褊性”推重为杜诗的首要特质。这在杜诗阐释史上是非常特异、值得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批评 清初 遗民 文学情感 伦理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敦煌讲唱文学中的“省略体”——以敦煌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中心
4
作者 何剑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9,231,232,共18页
省略体是与口头文学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体,在以《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代表的敦煌讲唱文学中常常见到。讲经文的省略有取关键语以标示譬喻、诗歌、因缘故事,或以双行小注提示佛教名相等数种,以及预留空白以示经文起止... 省略体是与口头文学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体,在以《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代表的敦煌讲唱文学中常常见到。讲经文的省略有取关键语以标示譬喻、诗歌、因缘故事,或以双行小注提示佛教名相等数种,以及预留空白以示经文起止的方法。被我们称为讲唱文学的讲经文文本,大都是从相关注疏中摘要抄出的、未定型的文本,它只能反映某个完整讲唱活动中的诸如结撰或抄写这一局部环节,这些省略体的书面抄本,只有加上讲主在讲经场合的口头文学性的演义,才构成一个完整的讲唱文学的制作程序。或者说,纸质文本上节抄的关键语所提示的口头敷演内容被纳入,方可反映一个完整的说唱过程或说唱文本。讲经文在制作过程中所摄取的材料来源多途,但佛典注疏为其重要之源。在唐代的权威注疏中已提示了讲经时征引材料的注意事项和省略方法,这或可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唐代讲唱文学的展开步骤,重构或复原讲唱经文前的裁截材料以及抄写、讲经时的口头敷演等活动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讲经文 省略体 佛典注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康省康属新闻事业探析
5
作者 王绿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4,237,238,共14页
西康省成立于1939年1月1日,省会康定。全省分为康属、宁属、雅属三个区域。三属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各不相同,新闻事业各具特色。康属即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境处于青藏高原,居民主要是藏族,信奉喇嘛教,宗教氛围浓厚,居住分散,生... 西康省成立于1939年1月1日,省会康定。全省分为康属、宁属、雅属三个区域。三属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各不相同,新闻事业各具特色。康属即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境处于青藏高原,居民主要是藏族,信奉喇嘛教,宗教氛围浓厚,居住分散,生活贫困而封闭。属内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喇嘛、头人是当地的统治者。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缺乏交流沟通,主客观都不具备产生新闻事业的条件。但康属在建省前后到1949年,却创办了55种报刊,发展出具有相当规模的新闻事业队伍和读者群,突显出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康省康属 新闻事业 新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力丹 闫艳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1,共8页
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十分繁忙,小一半的论文都与人工智能相关,因而本文第一个与众不同的话题就显得“新鲜”了,即“人工非智能”。第二个话题因为研究新闻传播本身的论文很少,故来源于自媒体公众号的观点“新闻不会死,媒体才会... 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十分繁忙,小一半的论文都与人工智能相关,因而本文第一个与众不同的话题就显得“新鲜”了,即“人工非智能”。第二个话题因为研究新闻传播本身的论文很少,故来源于自媒体公众号的观点“新闻不会死,媒体才会死”就显得“新鲜”了。这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势头依然强劲,大部分是在原有选题上深挖,所以创新性的话题“破译《新莱茵报》交易所新闻”独树一帜。其他话题还有“用户生成内容”“数字符像事件”“卫星遥感新闻”“地图新闻”“上海报贩”“山西票号”“汉代西域刻石”等。作者认为,这年新闻传播学研究表面繁荣之下存在两点隐忧:第一,追逐AI选题,相当多的论文关于AI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第二,论文结构和行文模式过分相近,样本来源不科学且研究方法过“炫”;部分论文严重脱离中国新闻传播的实际,部分论文研究对象不稳固且过于琐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鲜话题 人工非智能 新闻不会死 破译《新莱茵报》交易所新闻 用户生成内容 数字符像事件 卫星遥感新闻 地图新闻 上海报贩 山西票号 汉代西域刻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新闻伦理规范的核心维度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娜 操慧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6,共9页
中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已走过十余年历程,业界实践的繁荣带来了伦理失范现象,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数据新闻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与专业合法性的提升。依据数据新闻产制的主要流程及其关键环节,提炼出数据新闻伦理规范的四个核心维度:数据获... 中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已走过十余年历程,业界实践的繁荣带来了伦理失范现象,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数据新闻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与专业合法性的提升。依据数据新闻产制的主要流程及其关键环节,提炼出数据新闻伦理规范的四个核心维度:数据获取的透明性原则、数据计算的科学性原则、数据可视化的公正原则、数据开放共享原则。这四个维度前后递进,统一于新闻业的公共性价值理念框架之下,既承袭了传统新闻业真实准确、平衡客观报道的基本准则,又区别于数字新闻业普遍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能够体现数据新闻实践的独特性与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伦理规范 透明性 科学性 数据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跨文化要义
8
作者 刘岩 王晓路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1,共7页
文学文本中词语的杂糅性以及理论话语的多重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学研究的跨文化属性,这一特征对于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并在互为语境的方式中呈现自身文化特质均具有重要价值。以词语转换和批评话语为着眼点分析文学研究的跨文化本质,同时... 文学文本中词语的杂糅性以及理论话语的多重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学研究的跨文化属性,这一特征对于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并在互为语境的方式中呈现自身文化特质均具有重要价值。以词语转换和批评话语为着眼点分析文学研究的跨文化本质,同时强调文学研究应充分考虑文学文本的语言要素、批评术语的理论渊源以及研究者本人的文化立场,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研究在人文学术知识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跨文化 杂糅 话语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民众、摆脱落后、追求民主的奋斗历程——阿塞拜疆新闻传播史
9
作者 张玉川 陈力丹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1,100,共6页
地处欧亚结合处的阿塞拜疆(以下简称“阿国”)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也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汇处。本文论述了从19世纪沙俄占领至今阿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历程。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较早孕育了现代工业文明,由于信仰不同... 地处欧亚结合处的阿塞拜疆(以下简称“阿国”)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也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汇处。本文论述了从19世纪沙俄占领至今阿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历程。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较早孕育了现代工业文明,由于信仰不同,沙俄对该国的殖民压迫和歧视政策更为严重。阿国知识界和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大众媒体唤起民族意识,追求独立和民主。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传媒体系在摆脱落后、开启民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阿国独立后,媒体在报道纳卡战争、揭露政治腐败方面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如今,该国新闻媒体正经历着网络新媒体冲击、娱乐之风蔓延、财务状况恶劣、政府管控森严等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塞拜疆 新闻传播业 《农夫》 《毛拉·纳斯尔丁》 《巴库工人》 AZTV AZ?RT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记文学叙事的创新——《晏阳初》影视化写作的跨媒介特色
10
作者 陈俊洁 唐小林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从1930年代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人一起主持“定县试验”,到1950年代前往菲律宾推动国际乡村改造运动,秉持着“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人类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等信念,晏阳初走过法国华工营、长沙、武汉、定县、衡山县、菲律宾... 从1930年代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人一起主持“定县试验”,到1950年代前往菲律宾推动国际乡村改造运动,秉持着“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人类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等信念,晏阳初走过法国华工营、长沙、武汉、定县、衡山县、菲律宾、危地马拉、泰国等国家和地方,播撒平民教育的火种。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浓缩在苗勇的《晏阳初》当中,洋洋洒洒40余万字,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细腻的文学书写,使一段黄发小儿长成耄耋老人的生命历程走出历史,来到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定县试验 跨媒介特色 平民教育 晏阳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核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徐新建教授访谈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新建 唐启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共5页
表达是人类文化的普遍存在,也是人之为人的交往根基。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文学人类学 人文学院 教授 人类文化 人之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叙事与新的生长点——四川当代文学创作笔谈之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荣 唐小林 +2 位作者 陈思广 段从学 白浩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9,共6页
作为一个置身西部的农业大省,迄今为止,乡土文学一直是四川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主流。而地方性叙事或地方色彩则是乡土文学的美学原则。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乡土文学”就直接以“地方色彩”(local colour)命名。其核心涵义是... 作为一个置身西部的农业大省,迄今为止,乡土文学一直是四川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主流。而地方性叙事或地方色彩则是乡土文学的美学原则。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乡土文学”就直接以“地方色彩”(local colour)命名。其核心涵义是“着重描绘某一地区的特色,介绍其方言土语,社会风尚,民间传说,以及该地区的独特景色”,也就是周作人所说乡土地域中的“土气息、泥滋味”。“地方色彩”具有特别重要的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叙事功能 地方性 文学创作 四川 “乡土文学” 生长 地方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反思中前行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四川9本学术期刊近五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太平 杨珊 蒋晓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7,共4页
通过对《新闻界》、《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研究》、《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中五年来新闻传播研究热点的梳理,力图以一个区域为样本,管窥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前沿热点。文章从"新媒体研究"... 通过对《新闻界》、《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研究》、《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中五年来新闻传播研究热点的梳理,力图以一个区域为样本,管窥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前沿热点。文章从"新媒体研究"、"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研究"、"新闻教育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未来新闻传播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研究 新媒体 新闻史 新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经典——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冯宪光访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祝仁 傅其林 冯宪光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6期3-5,共3页
要珍爱文化遗产经济发达以后,人们会萌生对精神文化的更新更大的需求。能够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中产生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的,主要是传统的文学经典和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任何物质财富在它们面前都将黯然失色的人类的精神瑰... 要珍爱文化遗产经济发达以后,人们会萌生对精神文化的更新更大的需求。能够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中产生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的,主要是传统的文学经典和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任何物质财富在它们面前都将黯然失色的人类的精神瑰宝。我们要珍爱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要进行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自主创新,要始终把保护放在首要地位。只有保护,才有可能持续开发和研究,只有保护,才有可能给后代留下他们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现代性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 中文系 文艺学 教授 焦点问题 社会结构 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明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佛克马教授四川大学讲学系列讲座述评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蕾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四川大学 讲学 “985工程” 述评 讲座 文明 文化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向文学致敬——新新闻主义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9-142,159,共5页
新新闻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在在中国的一些深度报道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本文试图从叙事的角度分析新新闻主义的两大叙事特点:即:新闻叙事语法——"符号真实"、"主观的新闻",由此理解新新闻主义叙事原则;新闻... 新新闻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在在中国的一些深度报道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本文试图从叙事的角度分析新新闻主义的两大叙事特点:即:新闻叙事语法——"符号真实"、"主观的新闻",由此理解新新闻主义叙事原则;新闻叙事话语——场景、引述、观点、细节,由此理解新新闻主义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新闻主义 新闻叙事语法 新闻叙事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文化心灵精神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话语塑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宏辉 郑春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8,214,共14页
“道”作为中国文化的至高范畴和终极据点,在“思想-言说”结构及文化心灵方面形成了“道说希声”这一内在规训及根本特质。而正是“道说希声”,根本性地塑造了中国文化以“致和”“成善”“养德”为基本心灵特征与价值追求、以“乐和... “道”作为中国文化的至高范畴和终极据点,在“思想-言说”结构及文化心灵方面形成了“道说希声”这一内在规训及根本特质。而正是“道说希声”,根本性地塑造了中国文化以“致和”“成善”“养德”为基本心灵特征与价值追求、以“乐和”“忧患”“静朴”“逍遥”为根本精神、以“经世致用”与“味美趣美”为艺术审美追求的“道”文化心灵精神。“道”文化心灵精神作为一种深层性、稳定性、基因型的结构力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及其历史发展有着根本的轨导与牵制的作用,而且深刻影响和决定了中国文学及文论的话语形态与话语体系,建构和生成了中国文学及文论追求大宇宙及大生命关怀、致力感物抒怀、以“意象-语象”为中心(“象本位”)、基于“道”的核心范畴性表达等结构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道说希声 文化心灵 文学话语 感物 象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游戏文学:从制造可能世界到改造数字生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小林 潘鹏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在当代,电子游戏是演示类文学的重要体裁,可以进一步挖掘文学叙述的潜力。因而需要从文学角度研讨电子游戏,理解以电子游戏为媒介完成的文学书写。在世界制造上,电子游戏将“情节脉络”改造为“故事网络”,随着选择的完成与行动的展开,... 在当代,电子游戏是演示类文学的重要体裁,可以进一步挖掘文学叙述的潜力。因而需要从文学角度研讨电子游戏,理解以电子游戏为媒介完成的文学书写。在世界制造上,电子游戏将“情节脉络”改造为“故事网络”,随着选择的完成与行动的展开,叠加的故事才坍缩为确定的情节。同时,在游戏规则中玩家才能够正确地识别元素与边界,从而通过意义的聚焦实现文本的“再中心化”。在此意义上,电子游戏是将计算机作为虚拟剧场的演出叙述。在虚构与实在的关系上,电子游戏具有策略行动与角色扮演的双重性质,以及故事语义和规则话语的两层基座,“通达”成为其文本的基本形态。从作为道德神学的媒介生态学出发,定位电子游戏的文化价值,可以发现电子游戏让文学书写成为改造数字媒介生态的具体方案,也成为再理解现实为何的清晰起点。强调电子游戏是文学叙述的新媒介,可以探索文学书写参与到时代对话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文学叙述 世界制造 世界通达 数字媒介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学“首届国际新闻传播学术论坛”综述
19
作者 付靖芸 陈朝晖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学术会议 国际新闻传播 城市形象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产业+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内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四川纳溪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冰 刘衍伶 吉祥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2,共3页
“产业+文旅”的耦合协调是原有产业的集聚整合,是各产业间诸要素的重新聚合,是要素互嵌、作用互促、职能互补的重新整合,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逻辑。四川纳溪以主体融合为主导,以技术融合为支撑,以业态融合为重点,以市场融合为目... “产业+文旅”的耦合协调是原有产业的集聚整合,是各产业间诸要素的重新聚合,是要素互嵌、作用互促、职能互补的重新整合,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逻辑。四川纳溪以主体融合为主导,以技术融合为支撑,以业态融合为重点,以市场融合为目标,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立足绿色生态文旅、特色产业文旅、智慧数字文旅,打造农业“产业+文旅”融合型发展体系。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为内生逻辑的实践探索,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有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文旅耦合 产业+文旅 四川纳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