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密度氩物态方程研究
1
作者 孟川民 孙悦 +4 位作者 杨向东 焦荣珍 施尚春 董石 经福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用Exp - 6有效两体势模型和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Ar冲击压缩曲线 ,在 35GPa以下的压力范围内计算的冲击压缩曲线与Thiel及Nellis等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液体分子间Exp - 6有效两体势参数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优选出最佳值 ,计算结... 用Exp - 6有效两体势模型和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Ar冲击压缩曲线 ,在 35GPa以下的压力范围内计算的冲击压缩曲线与Thiel及Nellis等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液体分子间Exp - 6有效两体势参数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优选出最佳值 ,计算结果表明得到的优选参数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液Ar分子间相互作用。由理论结合实验数据可以认为液氩体系在冲击压力 36GPa以下无相变现象。对较高冲击压力下理论计算的冲击曲线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作了分析 ,结合不透明度实验的结果 ,得到当压力超过 35GPa ,温度在12 0 0 0K以上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缩 液氩 有效两体势 高温 高密度 物态方程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丙酯冲击点火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栋 吴旌贺 +5 位作者 炎正馨 程新路 刘锦超 袁长迎 李萍 孙珠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75-377,381,共4页
利用从头算起法计算了硝酸丙酯分子结构,计算表明:NO2基最容易脱落。实验上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确定硝酸丙酯冲击点火延迟时间的方法是:先用谱仪确定硝酸丙酯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硝酸丙酯NO2辐射总是先出现;把单色谱仪调至NO2(... 利用从头算起法计算了硝酸丙酯分子结构,计算表明:NO2基最容易脱落。实验上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确定硝酸丙酯冲击点火延迟时间的方法是:先用谱仪确定硝酸丙酯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硝酸丙酯NO2辐射总是先出现;把单色谱仪调至NO2(463nm)波长处,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冲击波到达样品的时间便可确定硝酸丙酯冲击点火延迟时间。这种方法比国内外常用光电二极管(峰值波长约在800nm)的方法更接近实际值。硝酸丙酯受冲击后,反应中间产物出现的时间不同,辐射强度也不同。在冲击波作用下出现的基团为NO2、O、C2、CH、CO、CO2、H2O等,而NO2基总是首先出现。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可明显减少实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分子结构 谱仪技术 点火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种谱仪技术研究环氧丙烷点火的微观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栋 吴旌贺 +5 位作者 炎正馨 刘锦超 袁长迎 李萍 程新路 孙珠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利用OMA(光多通道分析系统)谱仪和单色谱仪技术研究了环氧丙烷冲击点火的微观特性。OMA谱仪观察到O,CH2O,C2,CH,CH3O,CO2,H2O等许多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利用三台单色谱仪和压力传感器确定环氧丙烷冲击点火后这些产物出现的顺序并确定... 利用OMA(光多通道分析系统)谱仪和单色谱仪技术研究了环氧丙烷冲击点火的微观特性。OMA谱仪观察到O,CH2O,C2,CH,CH3O,CO2,H2O等许多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利用三台单色谱仪和压力传感器确定环氧丙烷冲击点火后这些产物出现的顺序并确定了它们的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谱仪技术 点火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冲击压缩特性及其分子离解相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施尚春 董石 +3 位作者 孟川民 焦荣珍 孙悦 杨向东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7-352,共6页
利用液氮制冷技术制取液氮样品 ,以二级轻气炮为加载工具 ,对液氮样品进行平面冲击压缩 ,实验测量了液氮 10~ 6 0GPa一次冲击Hugoniot数据。实验结果显示 ,33GPa以上氮的冲击波速度 -粒子速度关系式与低压段有明显差别 ,表现为氮的压... 利用液氮制冷技术制取液氮样品 ,以二级轻气炮为加载工具 ,对液氮样品进行平面冲击压缩 ,实验测量了液氮 10~ 6 0GPa一次冲击Hugoniot数据。实验结果显示 ,33GPa以上氮的冲击波速度 -粒子速度关系式与低压段有明显差别 ,表现为氮的压缩系数增大。经理论计算和分析 ,可以认为液氮在冲击压力 33GPa以上 ,液氮体系会发生分子离解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冲击压缩 离解相变 实验原理 压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气炮高温靶快速加热及测试系统的研制
5
作者 张清福 孙悦 +3 位作者 金孝刚 谷卓伟 陈先猛 刘福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5-28,共4页
利用高频加热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技术 ,在轻气炮靶室内建立了一套对靶体实现快速加热及温度实时监测的系统。解决了在低真空条件下进行冲击压缩实验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当加载幅度约 8GPa的恒定载荷时 ,得到初始温度约 1 0 0... 利用高频加热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技术 ,在轻气炮靶室内建立了一套对靶体实现快速加热及温度实时监测的系统。解决了在低真空条件下进行冲击压缩实验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当加载幅度约 8GPa的恒定载荷时 ,得到初始温度约 1 0 0 0K的多种材料的动态响应特性 (包括层裂强度 ,Hugoniot弹性极限 ,卸载声速等 )。实验表明 ,该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感应加热 轻气炮 高温靶 冲击压缩 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材料 动态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烷冲击点火的微观研究
6
作者 胡栋 袁长迎 +3 位作者 李萍 程新路 刘锦超 孙珠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的新方法:先用谱仪确定燃料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环氧丙烷,氧原子辐射总是先出现;把单色谱仪调至氧原子波长处,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冲击波到达样品的时间便...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的新方法:先用谱仪确定燃料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环氧丙烷,氧原子辐射总是先出现;把单色谱仪调至氧原子波长处,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冲击波到达样品的时间便可确定环氧丙烷冲击点火延迟时间。这种方法比国内外常用光电二极管(峰值波长约在800nm)的方法更接近实际值。环氧丙烷受冲击后,冲击点火临界马赫数Ma_c=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环氧丙烷 冲击点火 点火延迟时间 临界条件 微观特性 临界马赫数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烷复合燃料冲击点火的微观研究
7
作者 胡栋 刘锦超 +3 位作者 袁长迎 李萍 程新路 孙珠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8期691-693,共3页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复合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的新方法。先用谱仪确定燃料各组分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环氧丙烷复合燃料中,环氧丙烷氧原子辐射总是先出现;对于硝酸丙酯,NO2辐射总是先出现;而铝反应先...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复合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的新方法。先用谱仪确定燃料各组分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环氧丙烷复合燃料中,环氧丙烷氧原子辐射总是先出现;对于硝酸丙酯,NO2辐射总是先出现;而铝反应先形成AlO;把三台单色谱仪分别调至O、NO2、AlO波长处,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冲击波到达样品的时间便可确定环氧丙烷复合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这种方法比国内外常用光电二极管(峰值波长约在800 nm)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环氧丙烷复合燃料受冲击后,冲击点火临界压力Pc=1.25 MPa,点火延迟时间为8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复合燃料 冲击点火 谱仪技术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祝我国创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建设基地三十周年
8
作者 芶清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1-596,共6页
1创建研究基地概要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老一辈物理学家做出过杰出成绩,但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重要学科来发展.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明确把原子与分子物理当成一个重要学科来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50年... 1创建研究基地概要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老一辈物理学家做出过杰出成绩,但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重要学科来发展.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明确把原子与分子物理当成一个重要学科来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50年代我在吉大带领一些人,由小到大,开展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系统研究.60年代初,我被任命为国家科委物理组的成员,在制订12年补充规划时,由我起草把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补充列人理论物理的发展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建原子与分子物理 学科建设基地 发展历程 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力学的学科地位与新发展
9
作者 芶清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1012,共2页
1学科地位 物理力学是著名力学家钱学森于50年代初提出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高技术科学.它研究宏观力学现象的微观理论,是近代力学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出发,找出介质及材料... 1学科地位 物理力学是著名力学家钱学森于50年代初提出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高技术科学.它研究宏观力学现象的微观理论,是近代力学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出发,找出介质及材料力学性质等的计算方法,并对力学过程的微观机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力学 学科地位 科学发展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程的瞬态发射光谱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萍 袁长迎 +4 位作者 胡栋 刘俊超 孙珠妹 董石 肖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4-786,共3页
采用爆光时间最短可达 5ns ,且具有像增强功能的光谱探测仪器ICCD ,用自行研制的光电转换器将光触发信号转变为电脉冲去外触发DG5 35数字延迟发生器 ,由DG5 35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后开启探测器快门并控制其曝光时间 ,从而使被测光信号与快... 采用爆光时间最短可达 5ns ,且具有像增强功能的光谱探测仪器ICCD ,用自行研制的光电转换器将光触发信号转变为电脉冲去外触发DG5 35数字延迟发生器 ,由DG5 35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后开启探测器快门并控制其曝光时间 ,从而使被测光信号与快门的打开达到同步 ,用芯径 1mm的塑料光纤从爆炸激波管端窗引出被测光信号至光谱仪色散后到达ICCD ,直接对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 (DDT)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实时光谱测量 ,拍摄到了环氧丙烷DDT过程不同时刻的、曝光时间为微秒量级的瞬态发射光谱。结果显示 ,在DDT初始阶段光辐射很弱 ,主要是原子线状光谱 ;在DDT中间阶段辐射已比较强 ,既有原子线状光谱 ,也有分子带状光谱以及热辐射背景 ;达到爆轰时光辐射强度呈数量级增加 ,原子线状谱、分子带状谱叠加在热辐射背景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爆燃 爆轰 瞬态发射光谱 DDT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物对爆炸的遏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栋 袁长迎 +1 位作者 李萍 孙珠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利用爆炸激波管技术研究了部分惰性物对爆炸特性的影响。用多通道辐射高温计测量了氮气对汽油爆轰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 ,增加氮气含量可以较明显地降低汽油爆轰温度。采用化学当量配比氢氧混合物爆轰产生水蒸气的方法研究了水蒸气对汽... 利用爆炸激波管技术研究了部分惰性物对爆炸特性的影响。用多通道辐射高温计测量了氮气对汽油爆轰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 ,增加氮气含量可以较明显地降低汽油爆轰温度。采用化学当量配比氢氧混合物爆轰产生水蒸气的方法研究了水蒸气对汽油爆轰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水蒸气能明显降低爆炸压力 ,水蒸气压力增加到 0 .1 MPa时可导致爆炸熄灭 ;硝基甲烷和氧气混合物中充入氮气后爆炸压力明显下降 ,采用光多通道分析系统 (OMA谱仪 )和多台单色谱仪的光谱测量结果表明 ,反应中间产物的 CH3 O、CH辐射强度迅速衰减 ,反应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爆炸特性 遏制 惰性物 氮气 汽油 爆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光谱法确定环氧丙烷DDT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基团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萍 胡栋 +2 位作者 袁长迎 戴松晖 肖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69-1572,共4页
解决了燃料爆燃转爆轰(DDT)过程初始阶段弱辐射瞬态光谱测试问题、反应中间产物辐射相对强度定标问题和瞬态光谱测试系统同步控制问题后,从爆炸激波管的6个不同侧窗,拍摄了环氧丙烷DDT过程不同距离处的曝光时间为2~8μs、分辨率达... 解决了燃料爆燃转爆轰(DDT)过程初始阶段弱辐射瞬态光谱测试问题、反应中间产物辐射相对强度定标问题和瞬态光谱测试系统同步控制问题后,从爆炸激波管的6个不同侧窗,拍摄了环氧丙烷DDT过程不同距离处的曝光时间为2~8μs、分辨率达到0.2nm的瞬态发射光谱。对所测光谱进行相对强度定标后,得到了主要反应中间产物光辐射强度随燃烧波阵面传播距离的变化曲线,此曲线反映出DDT过程中反应中间产物的发展过程和其相应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在爆燃阶段,燃烧气体的化学反应速率平缓增加,反应中间产物浓度逐渐增大;但在爆燃转爆轰的瞬间,反应急剧增快,反应中间产物的浓度突跃式地成倍增大。其中CO分子和CHO,OH自由基的浓度增幅显著大于其他反应产物,表明这几个基团是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基团 瞬态光谱 DDT过程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组态软件设计压力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悦 陈豪 +1 位作者 罗湘捷 丁立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组态软件是近年来流行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先进工控通用软件。将其用于控制逻辑复杂的六面顶压力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具有界面友好,图形化编程,支持在线数据库,用户可自助设计等优点。因而使设计周期缩短,维护费用降低。测试数据表明,... 组态软件是近年来流行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先进工控通用软件。将其用于控制逻辑复杂的六面顶压力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具有界面友好,图形化编程,支持在线数据库,用户可自助设计等优点。因而使设计周期缩短,维护费用降低。测试数据表明,组态化改造的压机控制系统各主要技术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通过实时组态,实现了负载内部温度/加热功率和内部压力/表观压力的直接比较和自动转换;利用内嵌数据库检索、查询和分析实验数据。该设计方法对更复杂测控系统的设计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控制系统 压力机 组态软件 PID控制器 高温高压 人造超硬度材料 制造设备 六面顶液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程反应产物的光谱法确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萍 胡栋 +4 位作者 袁长迎 肖海波 刘俊超 孙珠妹 董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16-1919,共4页
采用由增强型ICCD光谱探测器、SpectraPro-275光谱仪和DG535同步控制器组成的瞬态光谱测量 系统,在解决了测试系统时间同步问题、弱光探测问题、提高光谱分辨率问题和波长定标及防止误触发问题 后,在长4.0 m,内径为0.10 m的爆炸激波... 采用由增强型ICCD光谱探测器、SpectraPro-275光谱仪和DG535同步控制器组成的瞬态光谱测量 系统,在解决了测试系统时间同步问题、弱光探测问题、提高光谱分辨率问题和波长定标及防止误触发问题 后,在长4.0 m,内径为0.10 m的爆炸激波管侧窗,拍摄到了持续时间仅为数ms的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 程的曝光时间为1-16μs的瞬态发射光谱。测量系统的光谱分辨本领达到了0.2 nm。根据由碳、氢和氧组 成的小分子和自由基的特征辐射谱带带头波长值,经过对所测光谱进行分析和辨认,确定了在环氧丙烷的 爆燃转爆轰过程中有OH,CH,C2,C3,CO,CO2,CHO和CH2O这些反应产物出现。这些反应产物的确定, 是进一步分析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程的微观机理必不可少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产物 发射光谱 DDT过程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四极矩展开方法计算H_2-H_2的相互作用对势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红 程新路 +2 位作者 孙书祺 李娟 胡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6-548,共3页
利用四极矩展开方法将H2 -H2 的相互作用对势对几种特殊构型进行展开 ,用从头算分子结构程序计算这些构型下的相互作用势 ,由此近似得出H2 -H2 的相互作用对势 ,并对不同的展开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氩分子 对势 四极矩展开方法 从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光谱法测量环氧丙烷爆轰温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迎 李萍 +2 位作者 肖海波 胡栋 袁长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0-493,共4页
采用具有像增强功能的光谱探测器——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和DG535同步控制器,应用激波管技术和光纤光谱方法,由压力传感器监测爆燃转爆轰的过程,在解决了同步控制,防止误触发等问题后,从爆炸激波管的侧窗拍摄到了环氧丙烷由爆燃转变... 采用具有像增强功能的光谱探测器——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和DG535同步控制器,应用激波管技术和光纤光谱方法,由压力传感器监测爆燃转爆轰的过程,在解决了同步控制,防止误触发等问题后,从爆炸激波管的侧窗拍摄到了环氧丙烷由爆燃转变为爆轰时刻的曝光时间为2μs,分辨率达到0·2nm的瞬态发射光谱。对所测光谱进行强度定标后,可直接得到环氧丙烷爆轰时刻的热辐射背景,用黑体辐射公式按照最小二乘法原则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了环氧丙烷的爆轰温度为2416K。此爆轰温度的获得,为进一步分析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程的微观机理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温度 瞬态发射光谱 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量热系统中计算机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悦 杨千栋 张清福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19-122,共4页
本文根据Pons-Fleischmann电解水量热模型[1]和模拟实验测得的数据,归纳出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经验公式,介绍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基于WINDOWS95/98平台的多线程编程技术,研制成以PC机实时监测... 本文根据Pons-Fleischmann电解水量热模型[1]和模拟实验测得的数据,归纳出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经验公式,介绍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基于WINDOWS95/98平台的多线程编程技术,研制成以PC机实时监测、自动采集、数据处理系统为核心的大功率精密量热系统,进而准确检测发生“冷核聚变”并且记录其“过热”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核聚变 计算机实时监测 精密量热系统 WINDO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冲击压缩特性的理论计算
18
作者 袁长迎 孙悦 +1 位作者 吴国栋 李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9-512,共4页
用MCR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苯冲击压缩曲线,计算中苯分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EXP 6等效两体势模型,势参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优选,计算中采用了Tang修正后的硬球径向分布函数。计算结果在未反应段与Dick等人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计算... 用MCR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苯冲击压缩曲线,计算中苯分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EXP 6等效两体势模型,势参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优选,计算中采用了Tang修正后的硬球径向分布函数。计算结果在未反应段与Dick等人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苯的振动激发对其冲击物性有着重要影响,选α值为13.4能更准确地反映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缩 等效两体势 变分微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光谱测量中的触发与同步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长迎 李萍 +4 位作者 胡栋 刘俊超 孙珠妹 董石 肖海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3-476,共4页
设计加工了一套高速单脉冲触发电路 ,触发门限在 15 0mV~ 1.5V范围内连续可调 ,输出脉冲宽度可自行调节 ,其响应时间小于 5 0纳秒。提出了通过短脉冲半导体激光器测量触发延时的同步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带像增强的ICCD探测器 ,建立了... 设计加工了一套高速单脉冲触发电路 ,触发门限在 15 0mV~ 1.5V范围内连续可调 ,输出脉冲宽度可自行调节 ,其响应时间小于 5 0纳秒。提出了通过短脉冲半导体激光器测量触发延时的同步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带像增强的ICCD探测器 ,建立了瞬态光谱测试系统 ,并实时测量了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程的瞬态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光谱 同步触发 IC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