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亚 张熙 +2 位作者 李惠林 黄荣华 徐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8,共5页
简介了由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办的油田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设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内)20余年来在油田化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指出国内外提高采收率用聚合物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主要集中在改性共聚物... 简介了由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办的油田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设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内)20余年来在油田化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指出国内外提高采收率用聚合物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主要集中在改性共聚物和聚合物凝胶两方面。分3大类逐一介绍了该研究室研制、开发的提高采收率用聚合物:①采用超声波辐照技术合成的嵌段/接枝聚合物;②具有特殊相互作用的聚合物,包括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复合型聚合物,两相离子型聚合物及HPAM弱凝胶;③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从建立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和理论储备出发,建议研究开发耐温耐盐聚合物,具有潜在应用背景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油田污水处理剂及输气管道用高分子材料及管道制造技术。参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采油工程 应用 聚合物 原油开采 驱油剂 产品研究 开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正式成立
2
作者 夏和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48-448,共1页
2014年7月5日,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简称PMESC)正式成立,并于“中国材料大会2014”举办之际,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召开第一次常务理事会。
关键词 材料研究学会 高分子材料 中国 工程 常务理事会 四川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22
3
作者 曾鸣 严蕾 +2 位作者 潘勇军 范力仁 顾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5-187,共3页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综合实验"课程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实验进行有机综合,形成一门单独开课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文中介绍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教材的编写情况,以及单独开课实践的具体...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综合实验"课程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实验进行有机综合,形成一门单独开课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文中介绍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教材的编写情况,以及单独开课实践的具体措施,最后介绍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综合实验 改革与实践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阻抗梯度渐进的高分子微粒吸声材料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波 周洪 黄光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吸声材料的表面阻抗是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材料的特征阻抗和厚度的影响。对于特定厚度的吸声材料,要获得优异的吸声性能必须是材料的表面阻抗大小适宜。文中从阻抗匹配的角度出发,分别选用具有不同特征阻抗的高分子微... 吸声材料的表面阻抗是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材料的特征阻抗和厚度的影响。对于特定厚度的吸声材料,要获得优异的吸声性能必须是材料的表面阻抗大小适宜。文中从阻抗匹配的角度出发,分别选用具有不同特征阻抗的高分子微粒材料作为声波匹配层和声能耗散层,构筑一种特性阻抗呈梯度变化的高分子微粒梯度吸声材料。通过改变匹配层和耗散层的厚度来调节高分子微粒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微粒 阻抗匹配 吸声材料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舰船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文庆珍 姚树人 王源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8-60,63,共4页
综合评述了新型高分子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减振降噪高分子材料、消声吸声高分子材料、水声换能高分子材料 )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舰船 高新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 导电高分子材料 减振降噪高分子材料 消声吸声高分子材料 水声换能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科学中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欣 顾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8-31,共4页
综述了计算机模拟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发展和现状 ,介绍了它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领域 。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蒙特卡罗方法 分子动力学 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和功能器件的先进制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楚虹 陈宁 +2 位作者 李莉 陈英红 王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9-217,共9页
现代能源、电子通讯、生物医用等高技术领域迫切需要具有光、电、磁、生物医用等多功能、复杂、微型、轻量化高分子功能器件,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高性能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及规模化制备,二是复杂、微型、轻量化功能器件的先进... 现代能源、电子通讯、生物医用等高技术领域迫切需要具有光、电、磁、生物医用等多功能、复杂、微型、轻量化高分子功能器件,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高性能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及规模化制备,二是复杂、微型、轻量化功能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文中介绍了近年来作者团队在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和功能器件先进制造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固相剪切碾磨层间剥离、聚合物粉体球形化、分子复合热塑加工等技术,规模化制备了兼具目标功能、加工性和力学性能的新型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通过3D打印、微型加工、可控发泡等先进制造技术,制备了系列复杂、微型、轻量化高分子功能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规模化制备 高分子功能器件 先进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环氧树脂自润滑性能研究
8
作者 冯文凯 张前程 +3 位作者 陈静 高喜平 姚大虎 陆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0,104,共5页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8×10^(-5)mm^(3)/(N·m),相比于纯EP,分别降低了96.3%和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等离子体改性 环氧树脂 自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接触高分子膜材料的“类肝素”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树东 赵长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改善血液接触高分子膜材料的抗凝血性能是当前非常受重视的热点问题。在当前众多的抗凝血高分子膜材料的研究中,笔者课题组通过模拟肝素官能团结构而提出的"类肝素"改性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文中对接触血液的高分子膜材料的... 改善血液接触高分子膜材料的抗凝血性能是当前非常受重视的热点问题。在当前众多的抗凝血高分子膜材料的研究中,笔者课题组通过模拟肝素官能团结构而提出的"类肝素"改性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文中对接触血液的高分子膜材料的"肝素化"和"类肝素"改性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接触高分子膜 抗凝血性能 肝素化 类肝素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制备和分散氮化硼纳米片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腾飞 孙长久 +3 位作者 孔德玉 张得利 郭红革 赵健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65-70,共6页
氮化硼纳米片(BNNSs)是一种拥有优良导热、力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应用价值,其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六方氮化硼(h-BN)为原料,利用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ESS... 氮化硼纳米片(BNNSs)是一种拥有优良导热、力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应用价值,其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六方氮化硼(h-BN)为原料,利用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ESS)对氮化硼进行剥离,制备出氮化硼纳米片。同时,通过嵌入高分子基体法防止其重新聚集,将氮化硼纳米片分散入高分子基体中,得到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氮化硼/高分子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片 超临界流体 分散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AM-DMDAAC-BA)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鸿 张熙 梁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丙烯酰胺 ( 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DMDAAC)、丙烯酸丁酯 ( BA)为原料 ,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合成了阳离子型疏水缔合共聚物 P( AM- DMDAAC- B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不同合成工艺条件... 以丙烯酰胺 ( 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DMDAAC)、丙烯酸丁酯 ( BA)为原料 ,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合成了阳离子型疏水缔合共聚物 P( AM- DMDAAC- B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不同合成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聚合产物的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阳离子单体含量和疏水单体含量均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在阳离子单体含量 10 mol% ,疏水单体含量 3mol% ,絮凝剂加量 2 5 mg/ L时 ,综合絮凝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改性 阳离子型 高分子絮凝剂 合成 性能 研究 丙烯酰胺共聚物 水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散射在高分子溶液和聚集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其 郑一泉 +2 位作者 李光宪 毛益民 黄亚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3-446,共4页
本文较为详细的综述了光散射在聚合物研究中某些领域内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光散射在聚合物凝胶领域、聚合物稀溶液中、聚合物相行为领域以及聚合物加工领域中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关键词 光散射 高分子溶液 聚集态 凝胶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与表面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徐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超声技术合成的羧甲基纤维素(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表面活性、粘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表面活性受大单体种类、组成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及胶束直径有关。CMC与烷... 本文研究了采用超声技术合成的羧甲基纤维素(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表面活性、粘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表面活性受大单体种类、组成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及胶束直径有关。CMC与烷基醇/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增粘能力。与化学合成的共聚物相比,超声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接枝共聚物 高分子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超低界面张力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2-316,共5页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及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机理 .结果表明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与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比拟的表 /界面活性 ,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达 2 835mN/m ...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及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机理 .结果表明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与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比拟的表 /界面活性 ,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达 2 835mN/m ,界面张力达到 10 -110mN/m .碱的加入可显著降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 ,在适当条件下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值 (10 -3 mN/m ) ,可望作为三次采油的驱油剂 .等效烷烃模型研究表明 ,用碱与原油酸性组分的作用来解释碱能使界面张力下降至超低值的传统观点是不完善的 ,加入碱能使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解缔 ,胶束数量增多 ,胶束粒径减小 ,单分子自由链增加 ,有利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向界面迁移和排布 ,这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碱复配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下降至超低值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羧甲基纤维素 超低界面张力 原油 化学驱油 三次采油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乙烯醇 被引量:4
15
作者 祁玉冬 叶光斗 +1 位作者 李守群 徐建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14-2218,共5页
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继而醇解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转化率对PVA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线性高分子量PVA... 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继而醇解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转化率对PVA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线性高分子量PVA结构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可以实现在室温(14~20℃)制备出聚合度为9899的高分子量的PVA,聚合过程对PVA的分子量和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恒速聚合区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窄,且结构比较规整,而在加速区,PVAc的支化和交联现象显著,最终会对PVA的线性程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聚合过程来控制PVA的分子量和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 高分子量 聚乙烯醇 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采用紫外光谱、相图、动态激光光散射、同位素示踪、光学显微镜、电导率等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甲苯 -水 -异丙醇体系微乳液的形成过程 ,发现微乳液粒子大小均一 ,形态一致 ,其尺寸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 采用紫外光谱、相图、动态激光光散射、同位素示踪、光学显微镜、电导率等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甲苯 -水 -异丙醇体系微乳液的形成过程 ,发现微乳液粒子大小均一 ,形态一致 ,其尺寸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粒子大得多 .醇分子插入到油水界面 ,改变了两相界面结构 ,促使微乳液的生成 .电导率测定表明所形成的微乳液区均为水包油结构 ,即使在富含甲苯区域 ,亦不会有油包水的反相胶束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羧甲基纤维素 微乳液 超声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原油的界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5-267,277,共4页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条件,结果表明盐、醇的加入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影响不大;碱的加入能改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使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在适当...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条件,结果表明盐、醇的加入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影响不大;碱的加入能改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使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在适当配比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碱水溶液与原油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值( 10 - 3 m N/ 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表面活性剂 羧甲基纤维素 原油 界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无机粒子的多组分高分子体系:结构形成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亚江 杨其 李光宪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93-200,252,共9页
与传统的共聚物增容相比,无机粒子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在新型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兴趣。该领域研究核心问题在于揭示纳米粒子对多组分高分子材料在加工... 与传统的共聚物增容相比,无机粒子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在新型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兴趣。该领域研究核心问题在于揭示纳米粒子对多组分高分子材料在加工条件下的形态控制机理。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相关工作,从平衡增容和非平衡增容的角度,分别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含无机粒子的多组分材料的结构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等方面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研究中在实验现象及机理解释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分歧与问题,建议下一步需要在粒子细节特性、流场条件、实验手段以及研究体系等方面深化研究。最后,对含无机粒子多组分高分子材料在导热/导电、能源、生物等功能材料制备领域中的一些潜在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粒子 多组分高分子 形态 流场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场中高分子共混物分散相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洪斌 周持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共4页
评述了高分子共混物分散相微粒在流场中形变、破裂和凝聚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高分子 共混物 流场 分散相 形变 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高温熔体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粒子的扩散及混溶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春华 冯建明 +1 位作者 谢邦互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在反应釜内确保聚合物不发生降解和氧化的条件下,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UHMWPE/HDPE)共混物进行较长时间的高温熔融,并与溶液共混物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共混物的相形态和熔体流变行为。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常规熔融共混物在高温... 在反应釜内确保聚合物不发生降解和氧化的条件下,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UHMWPE/HDPE)共混物进行较长时间的高温熔融,并与溶液共混物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共混物的相形态和熔体流变行为。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常规熔融共混物在高温熔融过程中,HDPE分子链对UHMWPE粒子的扩散作用大幅增强,粒子数量和两相的差别明显减少,相形态明显与溶液共混物趋于接近。低频下的动态流变结果表明,高温熔融共混物的黏度明显提高,并类似于溶液混合物,随UHMWPE含量增加出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同时高温熔融共混物的损耗角正切值明显减小,并在UHMWPE含量达一定值出现类似于溶液混合物的平台区。说明HDPE高温熔体可以对高度自缠结的UHMWPE颗粒起到溶胀甚至部分溶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极限高温 分子链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