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阻抗梯度渐进的高分子微粒吸声材料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波 周洪 黄光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吸声材料的表面阻抗是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材料的特征阻抗和厚度的影响。对于特定厚度的吸声材料,要获得优异的吸声性能必须是材料的表面阻抗大小适宜。文中从阻抗匹配的角度出发,分别选用具有不同特征阻抗的高分子微... 吸声材料的表面阻抗是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材料的特征阻抗和厚度的影响。对于特定厚度的吸声材料,要获得优异的吸声性能必须是材料的表面阻抗大小适宜。文中从阻抗匹配的角度出发,分别选用具有不同特征阻抗的高分子微粒材料作为声波匹配层和声能耗散层,构筑一种特性阻抗呈梯度变化的高分子微粒梯度吸声材料。通过改变匹配层和耗散层的厚度来调节高分子微粒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微粒 阻抗匹配 吸声材料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研究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何佳 苏智青 +1 位作者 黄光速 郑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8-872,共5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A-AM-AMPS)三元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利用茶叶袋法测定了其最大吸水倍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并比...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A-AM-AMPS)三元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利用茶叶袋法测定了其最大吸水倍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并比较了含水量为50%,75%和91%的各种水凝胶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结果表明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高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分别为1900g/g和185g/g,共聚物的结合水含量随着AMPS和AA含量增加及AM含量的减少而增大;在0.9%生理盐水中,结合水含量随着AMPS和AM含量增加及AA含量的减少而增大,共聚物和均聚物高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呈现出与结合水含量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DSC 结合水含量 吸水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天然云母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磊 王全兵 +2 位作者 谢邦互 杨伟 杨鸣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70-73,共4页
采用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接枝物(PP-g-MAH)对天然云母粉进行包覆后制备出PP/包覆天然云母粉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界面形态和包覆云母粉用量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耐热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包覆云母可以有效改善复... 采用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接枝物(PP-g-MAH)对天然云母粉进行包覆后制备出PP/包覆天然云母粉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界面形态和包覆云母粉用量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耐热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包覆云母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中云母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程度,减少缺陷的出现。随包覆云母用量的增加,除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相应降低外,材料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可达到同时增强增韧的目的。另外,包覆云母的使用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流动性与维卡软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云母粉 包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苯乙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7
4
作者 余鑫 王跃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159,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粒径在600 nm的聚苯乙烯(PS)微球,通过自组装将氧化石墨烯包覆于PS微球表面,用化学还原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包覆聚苯乙烯微球的复合分... 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粒径在600 nm的聚苯乙烯(PS)微球,通过自组装将氧化石墨烯包覆于PS微球表面,用化学还原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包覆聚苯乙烯微球的复合分散体和压制成型制备的石墨烯/聚苯乙烯导热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氧化石墨烯投料量的增大,制备得到的石墨烯/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大,投料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0.41 W/(m·K),相比纯PS本体提高了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苯乙烯 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聚合诱导相分离型光学记录材料的制备
5
作者 牟苗 冯刚 王跃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7,共3页
制备了一种含有特殊光聚合单体、聚醚、交联剂和光引发剂的新型光学记录材料,该材料具有光聚合诱导相分离的特性,经紫外曝光后能呈现透过率较低的浑浊态。在掩膜下对该材料进行紫外曝光、显影后可以实现对掩膜图案的光学记录,并详细探... 制备了一种含有特殊光聚合单体、聚醚、交联剂和光引发剂的新型光学记录材料,该材料具有光聚合诱导相分离的特性,经紫外曝光后能呈现透过率较低的浑浊态。在掩膜下对该材料进行紫外曝光、显影后可以实现对掩膜图案的光学记录,并详细探讨了影响记录性能、收缩率以及稳定性的因素。该光学记录材料的出现将为光学记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 相分离 光学记录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噁嗪/含磷环氧/二氨基二苯砜三元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蒋宝林 凌鸿 +3 位作者 苏晓声 苏世国 何岳山 顾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分别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树脂(BE)二元体系和双酚A型苯并噁嚓/含磷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砜(BES)三元体系的浇铸体。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各体系的固化反应,用垂直燃烧性能测试、锥形量热测试、热重分析(TGA)... 分别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树脂(BE)二元体系和双酚A型苯并噁嚓/含磷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砜(BES)三元体系的浇铸体。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各体系的固化反应,用垂直燃烧性能测试、锥形量热测试、热重分析(TGA)、热重-红外联用(TGA-FTIR)等手段,研究了该体系的热降解和阻燃性。结果表明,在双酚A型苯并噁嚓/含磷环氧树脂体系中加人10%的二氨基二苯砜,当含磷环氧树脂量大于50%,BES三元体系浇铸体样条可以达到UL94 V-0级。但在锥形量热测试中,BE二元体系的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反而低于BES三元体系,显示更好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含磷环氧 二氨基二苯砜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硼硅氧烷的制备及非键络合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旭峰 洪夕佳 +2 位作者 许成章 陈雪萍 黄光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26,共5页
采用水解缩合反应,首先成功制备出聚硼硅氧烷。通过红外等方法表征结构,采用熔体流变、动态力学谱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硼含量对聚硼硅氧烷粘弹性能的影响。具有空轨道的硼原子充当聚硅氧烷中氧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的接受体,分子间... 采用水解缩合反应,首先成功制备出聚硼硅氧烷。通过红外等方法表征结构,采用熔体流变、动态力学谱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硼含量对聚硼硅氧烷粘弹性能的影响。具有空轨道的硼原子充当聚硅氧烷中氧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的接受体,分子间形成非键络合,引起物理交联。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或较强烈的剪切作用下,链段运动加剧,硼原子与氧原子上孤对电子形成的键合作用减弱,从而出现了较低的弹性模量值;相反低温或较小剪切作用下,尽管链段运动加剧,但物理交联结构的组成元素依然在原始位置附近,有较少的机会形成新的络合作用,从而弹性模量表现为一个平台区。因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调节聚硼硅氧烷交联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扩展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硼硅氧烷 粘弹性 熔体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噁嗪/含磷环氧/含氮酚醛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明 凌鸿 +1 位作者 蒋宝林 顾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针对双酚A型苯并噁嗪无法满足较高阻燃要求的缺陷,在双酚A型苯并噁嗪中引入含磷环氧、含氮酚醛,制备了三元共混浇铸体,通过测定凝胶化时间、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A)、垂直燃烧、锥形量热等测试手段... 针对双酚A型苯并噁嗪无法满足较高阻燃要求的缺陷,在双酚A型苯并噁嗪中引入含磷环氧、含氮酚醛,制备了三元共混浇铸体,通过测定凝胶化时间、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A)、垂直燃烧、锥形量热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共混体系固化反应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共混体系中,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固化产物的初始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减小,同时还有效地发挥了固相、气相阻燃的作用;含氮酚醛的引入,除有效催化固化反应和降低固化反应温度外,还发挥了气相阻燃的作用。含磷环氧和含氮酚醛均能有效提高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含氮酚醛中的氮源比苯并噁嗪中的氮源对阻燃、提高热稳定性等性能所发挥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含磷环氧 含氮酚醛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噁嗪/含磷环氧/双氰胺三元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宝林 凌红 +3 位作者 朱蓉琪 苏晓声 苏世国 顾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81,94,共6页
分别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B/E)二元体系和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双氰胺(B/E/D)三元体系浇铸体及玻璃纤维层压板。采用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试验两种方法表征了样品的阻燃性能,并通过示差扫描量热(DSC)、热失... 分别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B/E)二元体系和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双氰胺(B/E/D)三元体系浇铸体及玻璃纤维层压板。采用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试验两种方法表征了样品的阻燃性能,并通过示差扫描量热(DSC)、热失重(TGA)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了影响体系阻燃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B/E/D三元体系的阻燃性明显低于B/E二元体系,双氰胺的加入使得三元体系的热稳定性降低,300℃以下的热分解加剧并释放出更多的气体,及800℃残碳率降低。双氰胺结构中的氮元素未能对提高树脂体系的阻燃性能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含磷环氧 双氰胺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改性超细氧化锌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振东 罗凯 +1 位作者 苏琳 王跃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3,64,共4页
采用富含COOH基团的超支化聚酯 (HBP)对超细氧化锌 (μ ZnO)进行表面改性 ,并对改性后的氧化锌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在氨水中得到了稳定期较长、清澈透明的 μ ZnO悬浮液 ,在 n(COOH ) /n (μ ZnO)为 1/8时稳定期最长 ,超... 采用富含COOH基团的超支化聚酯 (HBP)对超细氧化锌 (μ ZnO)进行表面改性 ,并对改性后的氧化锌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在氨水中得到了稳定期较长、清澈透明的 μ ZnO悬浮液 ,在 n(COOH ) /n (μ ZnO)为 1/8时稳定期最长 ,超过 72h ;采用相同的方法 ,但溶剂为丙酮或乙酸丁酯时 ,稳定期只有 0 .5~ 1h ;改性后的 μ ZnO在 15. 75cm-1处出现新的振动吸收 ,表面包覆了聚合物 ,团聚现象不明显 ,分散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超细氧化锌 表面改性 氨水 稳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恶嗪/含磷环氧/二氨基二苯醚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宝林 凌鸿 +3 位作者 苏晓声 苏世国 何岳山 顾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5,100,共5页
分别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A型苯并恶嗪/含磷环氧树脂二元体系和双酚A型苯并恶嗪/含磷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醚三元体系的树脂,并进一步制备了浇铸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三元体系树脂的固化反应,通过垂直燃烧测试、锥形量热测试... 分别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A型苯并恶嗪/含磷环氧树脂二元体系和双酚A型苯并恶嗪/含磷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醚三元体系的树脂,并进一步制备了浇铸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三元体系树脂的固化反应,通过垂直燃烧测试、锥形量热测试、热重分析(TGA)、热重-红外联用(TGA-FTIR)等手段研究了浇铸体的热降解和阻燃性。结果表明,在双酚A苯并恶嗪/含磷环氧树脂体系中加入10%4,4'-二氨基二苯醚,三元体系浇铸体样条阻燃性提高,达UL94 V-0级;但在锥形量热测试中,三元体系的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反而高于二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恶嗪 含磷环氧 二氨基二苯醚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P/m-LLDPE共混体系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12
作者 王蕊 黄亚江 +1 位作者 杨其 李光宪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己烯共聚单体含量为24%)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将组成分别为70/30,50/50,30/70(w/w)的iPP/m-LLDPE共混物从熔体...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己烯共聚单体含量为24%)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将组成分别为70/30,50/50,30/70(w/w)的iPP/m-LLDPE共混物从熔体状态冷却至结晶温度,使iPP可以结晶,而m-LLDPE处于熔体状态。POM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共混物中iPP的含量≥50%时,生长的iPP球晶可以包裹m-LLDPE的分散相,iPP球晶的生长速率与m-LLDPE的含量无关;当m-LLDPE的含量达到70%时,iPP作为分散相在m-LLDPE的基体相中结晶,iPP球晶的生长受到自身相区的限制,尺寸明显细化。DSC的研究发现共混物中iPP的半结晶时间与纯iPP相近,表明iPP与己烯共聚单体含量为24%的m-LLDPE熔体在实验温度下是不相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堵水剂用正丁醇醚化酚醛-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文昌 徐海民 +5 位作者 黄鑫 高笑笑 刘汉超 黄光速 郑静 吴锦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449,共6页
为改善油气田环氧堵水剂低黏度和高强度之间的矛盾,以双酚F型环氧树脂(B)为基体、正丁醇醚化酚醛树脂(BPF)为交联剂和稀释剂、2-乙基-4-甲基咪唑(EMI)作为促进剂制得一种低黏度高强度堵水剂。研究了BPF的结构及其对固化体系黏度、固化... 为改善油气田环氧堵水剂低黏度和高强度之间的矛盾,以双酚F型环氧树脂(B)为基体、正丁醇醚化酚醛树脂(BPF)为交联剂和稀释剂、2-乙基-4-甲基咪唑(EMI)作为促进剂制得一种低黏度高强度堵水剂。研究了BPF的结构及其对固化体系黏度、固化时间和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PF可显著降低固化体系的黏度,当BPF质量分数达到80%时,B/BPF体系的黏度可低至50 m Pa·s,满足向气田深处输送的流动性要求。EMI可明显促进体系的固化,缩短凝胶化时间。通过调节EMI的加量可使体系的固化时间在1~7 h内可控。B/BPF体系具有较高的交联密度,力学性能良好,压缩强度可达129 MPa。B/BPF固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水/酸耐受性与热稳定性,可以在地层高温、高矿化度的苛刻条件下长期稳定存在。B/BPF堵剂在固化前具有较低的黏度,固化后具有较高的强度,满足气井堵水剂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F型环氧树脂 正丁醇醚化酚醛树脂 低黏度 高强度 堵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PP/PET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易新 王玉领 +2 位作者 钟淦基 李忠明 吉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5,共5页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的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容剂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可显著提高两相相容...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的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容剂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可显著提高两相相容性,改善界面效果,明显降低拉伸前初始粒子的尺寸,但会造成拉伸过程中形成的微纤长径比降低。增容剂可以明显改善微纤化共混物力学性能,当其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拉伸强度比未增容试样提高了11.0%,弯曲强度均提高了11.3%;当其含量为6%时冲击强度也比未增容共混物提高了34.5%。此外,PET微纤对PP有很好的异相成核作用,使其结晶温度提高了16.3℃,结晶时间为纯PP的32%左右,而增容剂的加入使共混物中PP的结晶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原位微纤化共混物 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法 聚丙烯接枝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场下两亲性棒状粒子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莉莎亚 黄亚江 +3 位作者 孔米秋 娄方丽 杨其 李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合成了具有两亲表面性质的棒状SiO_2粒子,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两亲性棒状SiO_2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并通过在线剪切-显微技术和流变技术研究了其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IB/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研... 合成了具有两亲表面性质的棒状SiO_2粒子,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两亲性棒状SiO_2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并通过在线剪切-显微技术和流变技术研究了其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IB/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两亲性棒状SiO_2粒子倾向于分布在两相界面处及PIB相中.分散相的剪切诱导凝聚行为强烈依赖于粒子的含量和共混物的组成比.少量两亲性SiO_2粒子会促进分散相的凝聚,而加入足够量的粒子则能抑制分散相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 剪切场 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纳米粒子对受限流场下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小娟 黄亚江 +3 位作者 何郁嵩 罗勇 杨其 李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96-2901,共6页
利用显微-光学剪切联用系统构造受限剪切环境,探讨了少量不同表面性质的SiO2纳米粒子的加入对聚异丁烯(PIB)/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共混体系分散相形态演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疏水性SiO2纳米粒子的加入可抑制分散相液滴... 利用显微-光学剪切联用系统构造受限剪切环境,探讨了少量不同表面性质的SiO2纳米粒子的加入对聚异丁烯(PIB)/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共混体系分散相形态演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疏水性SiO2纳米粒子的加入可抑制分散相液滴的凝聚,从而抑制珍珠链状及纤维状等超级相形态的形成,使共混物表现为近似本体流体的行为.少量亲水性SiO2纳米粒子的加入仍能使共混体系在特定条件下形成超级相形态,但会导致剪切停止后的分散相动力学回缩过程变慢;只有在较高粒子含量及剪切速率下分散相液滴的形态才有向本体行为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SIO2纳米粒子 受限 剪切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醚复合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金燕 张益 王跃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1,共3页
以环氧丙醇的自缩合开环聚合(SCROP)制备了超支化聚醚,引入甲基丙烯酰氧基团改性、掺杂LiClO4后制备了光固化聚合物固体电解质。以1H-NMR、13C-NMR、FTIR、DSC、GPC对超支化聚醚及改性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超支化聚醚的玻璃化温度Tg为-38&... 以环氧丙醇的自缩合开环聚合(SCROP)制备了超支化聚醚,引入甲基丙烯酰氧基团改性、掺杂LiClO4后制备了光固化聚合物固体电解质。以1H-NMR、13C-NMR、FTIR、DSC、GPC对超支化聚醚及改性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超支化聚醚的玻璃化温度Tg为-38·1℃,在与GMA的反应中,27·2%的聚醚羟基与GMA发生了反应。接枝GMA后,玻璃化温度Tg为-37·5℃,GPC测得的重均分子量为5820,分子量分布为1·66;发现LiClO4的用量对电导率有较大影响,当EO/Li+=6时,室温下聚醚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1·6×10-5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醚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显示器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儒 曾伟 +3 位作者 张凯 潘翠红 孙硕 汪映寒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1-835,共5页
合成了一种活性大分子试剂,将其引入聚合诱导分相法中,研究了其含量和光引发剂含量对PDLC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性大分子试剂和光引发剂含量的上升,PDLC的关态透光率明显下降,阈值电压及饱和电压有所上升。文章对活性大分子... 合成了一种活性大分子试剂,将其引入聚合诱导分相法中,研究了其含量和光引发剂含量对PDLC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性大分子试剂和光引发剂含量的上升,PDLC的关态透光率明显下降,阈值电压及饱和电压有所上升。文章对活性大分子试剂在聚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C RAFT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耐热可溶聚酰亚胺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恒 邵磊山 +2 位作者 龚世铭 龚庆 汪映寒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4,共7页
成功合成带有三苯胺和吡喃环结构的新型功能性二胺4-[(2-二氢吡喃)氧]-4’,4"-二氨基三苯胺(THP)。使用此单体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共聚,利用两步化学酰胺化法,制备了共聚物的组成... 成功合成带有三苯胺和吡喃环结构的新型功能性二胺4-[(2-二氢吡喃)氧]-4’,4"-二氨基三苯胺(THP)。使用此单体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共聚,利用两步化学酰胺化法,制备了共聚物的组成配比不同的3种聚酰亚胺(PI)。使用NMR、FT-IR、DSC、UV-Vis等测试手段对单体和PI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各项性能测试。研究了其溶解性能、耐热性能、透光性能和取向性能。结果表明3种PI均可溶于NMP、DMF等极性溶剂,同时在THF、DCM等低沸点溶剂中也具有较好的溶解性。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70℃以上,在500~800nm区域透过率在80%以上,液晶分子的预倾角随THP的增加而增大,可达2.3°,且具有均一的取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溶性 耐热性 液晶取向剂 预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碳气凝胶的制备及电磁屏蔽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施朋 周子涵 +2 位作者 王梦琳 黄华东 李忠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151,173,共6页
开发高电磁屏蔽效能和高电磁波吸收系数的电磁屏蔽材料是消除电磁波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径,但二者通常难以兼顾。以天然生物质材料为前驱体,通过冷冻干燥和梯度升温热解过程制备了三种不同电磁屏蔽性能的生物质基碳气凝胶。其中,哈密瓜基... 开发高电磁屏蔽效能和高电磁波吸收系数的电磁屏蔽材料是消除电磁波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径,但二者通常难以兼顾。以天然生物质材料为前驱体,通过冷冻干燥和梯度升温热解过程制备了三种不同电磁屏蔽性能的生物质基碳气凝胶。其中,哈密瓜基碳气凝胶在8.2~12.4 GHz的频率范围内展现出高达71.9 dB的电磁屏蔽效能,同时电磁波吸收系数达到0.85。厚孔壁紧密连接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和高C/O比赋予哈密瓜基碳气凝胶优异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效能,而微米级大孔结构有效缓解阻抗不匹配,获得极高的电磁波吸收系数。仿生自然,提出一种有望兼顾高电磁屏蔽效能和高电磁波吸收系数的结构设计,在微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材料 碳气凝胶 电磁屏蔽 电磁波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