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窝三明治板隔声机理与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姚丹 张捷 +3 位作者 王瑞乾 张玉梅 赵悦 庞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5,共10页
蜂窝三明治板兼具轻量化与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但声学性能却是其一大短板。以周期单元模拟蜂窝三明治板,基于Bloch定理和波数有限元法建立无限大蜂窝三明治板的隔声预测模型,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蜂窝三明治板兼具轻量化与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但声学性能却是其一大短板。以周期单元模拟蜂窝三明治板,基于Bloch定理和波数有限元法建立无限大蜂窝三明治板的隔声预测模型,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在波数域分析蜂窝三明治板的频散特征,揭示了混响声场激励下的结构隔声机理,并探究了几何参数对蜂窝三明治板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临界频率以下,蜂窝三明治板的隔声量主要受质量定律控制;临界频率以上,隔声量还受结构本身特征波影响,当入射声波激发特征波共振时,隔声量随频率波动并产生隔声低谷。厚度变化对隔声性能的影响主要与临界频率以下的隔声量有关,蜂窝三明治板越厚,隔声量越高;芯层高度增大会缩小质量定律控制区,并使第一个隔声低谷向低频偏移,从而导致整体隔声性能减弱,蜂窝三明治板越高,隔声量越低;蜂窝边长变化对蜂窝三明治板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声 蜂窝三明治板 周期结构 BLOCH定理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PP/β-PP层状交替复合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研究
2
作者 王萃林 吴宏 郭少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72,共5页
通过微/纳共挤制备了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分析其熔融与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含量、相同加工条件下,β成核剂的成核效率低于α成核剂;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的半结晶时间(t1/2)... 通过微/纳共挤制备了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分析其熔融与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含量、相同加工条件下,β成核剂的成核效率低于α成核剂;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的半结晶时间(t1/2)介于单台单螺杆挤出机得到的α-PP与β-PP之间;相同螺杆转速、不同层数时,与纯PP相比,成核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α-PP/β-PP复合物的结晶温度(Tc),同时Tc随层数增加而逐渐由比较明显的2个Tc演变成1个高温Tc,类似于α/β-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随分层叠加单元个数增加,提供的剪切应力越大,越有利于β晶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剂 聚丙烯 结晶 层状交替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 TrFE)纤维膜在电解液中的压电性能
3
作者 张璇 刘新刚 张楚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2-61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 TrFE))压电聚合物在锂离子电池(LIB)中性能衰减的原因,为高效压电自充电电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静电纺丝制备的P(VDF TrFE)压电纤维膜替代传统的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本研究旨在探究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 TrFE))压电聚合物在锂离子电池(LIB)中性能衰减的原因,为高效压电自充电电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静电纺丝制备的P(VDF TrFE)压电纤维膜替代传统的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衍射仪(XRD)、动态接触角测试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其在不同电解液的溶剂环境下的形貌、结晶以及压电性能变化。SEM和XRD结果显示,P(VDF TrFE)经过碳酸二甲酯(DMC)溶剂浸泡后的纤维直径增加了1倍,其结晶度从53.4%下降至14%,压电活性相β晶体含量(质量分数)从92.6%也骤降至13%。究其原因是线性的DMC分子与P(VDF TrFE)的亲和力强,能够穿透P(VDF TrFE)分子链,并进行快速扩散,产生剧烈的溶胀作用。由于压电活性相β晶体的严重损耗,DMC浸泡后的P(VDF TrFE)的开路电压衰减至0.32 V。此外,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P(VDF TrFE)在液态环境中的力学及压电性能变化后发现,在液态环境中P(VDF TrFE)的应力、应变和电压均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液体的阻尼和静压力作用,阻碍了P(VDF TrFE)中的应力传递及应变放大,进而降低其压电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聚合物 自充电 锂离子电池 PV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膜表面激光诱导金属化制造电路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涛 刘新刚 周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用羟基磷酸铜[Cu_(2)(OH)PO_(4)]作为激光敏化剂,然后用波长为1064 nm近红外(NIR)光谱激光选择性地活化聚酰亚胺(PI)薄膜预设区域,并采用化学镀铜(ECP)工艺进行金属化处理,成功地在PI薄膜表面制备了兼具高黏附性和高导电性的铜金属电路... 用羟基磷酸铜[Cu_(2)(OH)PO_(4)]作为激光敏化剂,然后用波长为1064 nm近红外(NIR)光谱激光选择性地活化聚酰亚胺(PI)薄膜预设区域,并采用化学镀铜(ECP)工艺进行金属化处理,成功地在PI薄膜表面制备了兼具高黏附性和高导电性的铜金属电路和图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光学显微镜(OM)和四探针电导率仪对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表面的成分、形貌、结构以及铜金属线路的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并探究了激光功率以及激光频率对铜线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I薄膜在近红外激光的作用下,激光活化的区域形成了粗糙形貌,XPS表明激光敏化剂被还原成Cu单质,作为活性种引发化学镀铜反应的发生。SEM以及OM结果表明,化学镀只在激光扫描过的区域发生,铜层厚度约为20μm,其电导率为2.78×10^(7)S/m。基于激光诱导选择性金属化(LISM)技术,制造了柔性电极、可拉伸电路以及地图图案,成形的电路与图案表现出良好的连续性以及较高的精细度,这为在透明聚合物基材上成形高性能、高精细度金属线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子 激光活化 化学镀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统计能量分析的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捷 姚丹 +1 位作者 王瑞乾 肖新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5-52,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试验统计能量分析(ESEA)的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统计能量分析(SEA)的基本原理,考虑高速列车的车体结构特征,划分车厢子系统并建立车内噪声预测模型。然后,通过试验方法研究并获得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模型... 提出一种基于试验统计能量分析(ESEA)的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统计能量分析(SEA)的基本原理,考虑高速列车的车体结构特征,划分车厢子系统并建立车内噪声预测模型。然后,通过试验方法研究并获得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模型的关键SEA参数:结构子系统和声腔子系统的模态密度、阻尼损耗因子;结构子系统与结构子系统、结构子系统与声腔子系统、声腔子系统与声腔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损耗因子;各个子系统的功率输入。最终,通过将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结果和线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建模方法和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轨道车辆以及其他相关交通装备噪声问题的建模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内噪声 统计能量分析 模态密度 阻尼损耗因子 耦合损耗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芴型环氧树脂的非等温固化动力学 被引量:12
6
作者 牛海霞 周涛 +3 位作者 张爱民 张晖 唐光斌 任六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8-363,共6页
合成了9,9’-二[4-(2,3环氧丙氧基)苯基]芴,并以4,4’-二氨基二苯砜胺为固化剂,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其固化动力学,用Flynn-Wall-Ozawa法和Friedman法确定了固化动力学参数,用动力学模拟推测了固化机理函数,并用TGA法对等温固化树脂的耐... 合成了9,9’-二[4-(2,3环氧丙氧基)苯基]芴,并以4,4’-二氨基二苯砜胺为固化剂,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其固化动力学,用Flynn-Wall-Ozawa法和Friedman法确定了固化动力学参数,用动力学模拟推测了固化机理函数,并用TGA法对等温固化树脂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酚芴环氧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约63.86 kJ/mol,扩散因子为3.80×104s-1,反应级数为1.57;固化反应为枝状成核的自催化反应;等温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于400℃开始分解,700℃时残碳率为4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固化 固化动力学 芴型环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聚合用MgCl_2-TiCl_4催化剂——外给电子体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钟赤锋 高明智 毛炳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5-78,82,共5页
研究了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 ,9,9-双 (甲氧基甲基 )芴 (BMMF)为内给电子体和无内给电子体三种催化剂 ,在加和不加外给电子体时的聚合性能 ,以及合成的聚丙烯的等规度、分子量及其分布。并采用 CRYSTAF和1 3 C- NMR对聚丙烯沸腾庚烷... 研究了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 ,9,9-双 (甲氧基甲基 )芴 (BMMF)为内给电子体和无内给电子体三种催化剂 ,在加和不加外给电子体时的聚合性能 ,以及合成的聚丙烯的等规度、分子量及其分布。并采用 CRYSTAF和1 3 C- NMR对聚丙烯沸腾庚烷不溶部分结晶性能和序列结构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加入外给电子体能改变聚丙烯 (庚烷不溶部分 )不同规整性组分的比例 ,提高聚合物的规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聚合 MgCl2-TiC14催化剂 外给电子体 ZIEGLER-NATTA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玻纤对硬质聚氨醋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许俊强 全学军 +2 位作者 高炜斌 高焕方 吴永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7,共3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的复合材料(RPU)。与长径比为20和100的玻纤相比,长径比为40的玻纤增强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了55%,而前者增强材料的弹性模量仅分别提高38.7%和41.7%;该材料增强的压缩弹性模量与拉伸弹性模量规律几乎...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的复合材料(RPU)。与长径比为20和100的玻纤相比,长径比为40的玻纤增强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了55%,而前者增强材料的弹性模量仅分别提高38.7%和41.7%;该材料增强的压缩弹性模量与拉伸弹性模量规律几乎一致。SEM图表明:适宜长径比的纤维本身的拉伸强度对于硬泡塑料的力学性能增强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硬质聚氨酯 力学性能 增强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郑红娟 张爱民 石瑞成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0,共4页
为了扩大纳米TiO2在可见光范围的吸收,进行在纳米TiO2中掺入Ag实验。以工业级偏钛酸、硝酸银为主要实验原料,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出Ag/TiO2纳米粒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为了扩大纳米TiO2在可见光范围的吸收,进行在纳米TiO2中掺入Ag实验。以工业级偏钛酸、硝酸银为主要实验原料,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出Ag/TiO2纳米粒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该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以锐钛型晶型,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纳米复合粒子中;Ag的结合能367.476 eV(3d3/2)与373.453 eV(3d5/2)分别比纯银的结合能368.4 eV(3d3/2)与374.4 eV(3d5/2)低,这是由于制备Ag/TiO2时煅烧温度较纯银高,银簇生长较大引起的;并显示复合粒子的粒径约为30 nm;Ag/TiO2纳米粒子感应波长明显红移,增强了纳米TiO2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板结构对市域列车车外噪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汉星 张捷 +2 位作者 张开林 冯读贝 肖新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167,共6页
为了研究裙板结构对市域列车车外噪声的降噪效果,基于声线跟踪法,建立4节编组的车外噪声仿真模型。考虑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包括轮轨噪声、气动噪声、辅助设备噪声等,同时考虑影响车辆振动和噪声的关键边界条件,包括列车结构、桥梁结构、... 为了研究裙板结构对市域列车车外噪声的降噪效果,基于声线跟踪法,建立4节编组的车外噪声仿真模型。考虑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包括轮轨噪声、气动噪声、辅助设备噪声等,同时考虑影响车辆振动和噪声的关键边界条件,包括列车结构、桥梁结构、地面声反射等,计算列车140 km/h匀速运行时的车外通过噪声,并进一步研究车厢底部不同位置安装半/全遮挡裙板,以及裙板内侧铺设不同吸声材料后的车外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及辅助设备位置安装全遮挡裙板的降噪效果最好,可降低车外噪声约3 dB(A);转向架裙板内侧铺设平均吸声系数为0.64的吸声材料后,可进一步降低车外噪声最多2.2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城市轨道交通 车外噪声 声线法 市域列车 裙板 吸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热水管氧化稳定性及其加速试验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治 董孝理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3-77,共5页
对塑料热水管是否具有 5 0a使用寿命 ,需要对其进行氧化稳定性评价。根据抗氧剂遭水抽提这一主要过程设计了一套使用薄片试样的试验方法 ,对PP热水管材料可以在 1个月以内的试验时间淘汰氧化稳定性极差的材料 ,可在 3个月的试验时间基... 对塑料热水管是否具有 5 0a使用寿命 ,需要对其进行氧化稳定性评价。根据抗氧剂遭水抽提这一主要过程设计了一套使用薄片试样的试验方法 ,对PP热水管材料可以在 1个月以内的试验时间淘汰氧化稳定性极差的材料 ,可在 3个月的试验时间基本肯定氧化稳定性合格的材料。当试验时间持续到更长的时间时 ,可提供降低材料中抗氧剂用量潜力的评价。该方法可用于塑料热水管抗氧剂配方筛选工作 ,也可用作塑料热水管原料及其管材制品氧化稳定性质量控制的补充方法 ;用来估计抗氧剂从水侧损失和从空气侧损失的相对重要性 ,以及提供抗氧剂组分 /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热水管 抗氧剂 氧化稳定性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