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舰船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文庆珍 姚树人 王源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8-60,63,共4页
综合评述了新型高分子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减振降噪高分子材料、消声吸声高分子材料、水声换能高分子材料 )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舰船 高新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 导电高分子材料 减振降噪高分子材料 消声吸声高分子材料 水声换能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和二硫化钼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功德 李惠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聚丙烯(PP)和MoS2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UHMWPE/PP/MoS2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MoS2可以提高UHM...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聚丙烯(PP)和MoS2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UHMWPE/PP/MoS2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MoS2可以提高UHMWPE的抗磨性能,但摩擦系数增大、力学性能降低;而采用PP和MoS2对UHMWPE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改善加工性能;72.7%UHMWPE/18.2%PP/9.1%MoS2三元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承载能力和长时抗磨性能明显优于UHMWPE;UHMWPE主要发生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而72.7%UHMW-PE/18.2%PP/9.1%MoS2三元复合材料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同钢对摩时仅发生轻微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聚乙烯 聚丙烯 二硫化钼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舰船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庆珍 姚树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2年第6期58-60,63,共4页
综合评述了新型高分子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减振降噪高分子材料,消声吸声高分子材料,水声换能高分子材料)在舰船中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舰船 高分子材料 结构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环氧树脂自润滑性能研究
4
作者 冯文凯 张前程 +3 位作者 陈静 高喜平 姚大虎 陆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0,104,共5页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8×10^(-5)mm^(3)/(N·m),相比于纯EP,分别降低了96.3%和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等离子体改性 环氧树脂 自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发泡法制备高性能热塑性高分子微/纳孔泡沫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博 冯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70-3286,共17页
国民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对高分子泡沫材料的高强度及耐高低温性能、无毒无烟及本征阻燃、易加工成型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通用高分子泡沫材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聚醚酰亚胺(... 国民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对高分子泡沫材料的高强度及耐高低温性能、无毒无烟及本征阻燃、易加工成型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通用高分子泡沫材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聚醚酰亚胺(PEI)、聚酰亚胺(PI)、聚醚砜(PES)、聚芳砜(PPSU)、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高性能热塑性高分子泡沫材料和制品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对超临界流体发泡原理和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综述了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如scCO2或scN2作物理发泡剂,结合各种发泡技术,如釜压发泡、注塑发泡、挤出发泡和珠粒发泡,在高性能热塑性高分子发泡领域中的应用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最后,对开发操作简单、所得泡沫制品尺寸精确的发泡技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高分子 超临界流体 微/纳孔泡沫材料 发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文萍 梁兵 +2 位作者 刘增金 梁小杰 范晓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6,369,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了它们对RfAA的乳化性能,探讨了单体种类、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fAA)∶n(MAA或AMPS)∶n(PEGMA)=5∶3∶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2%时,所合成的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RfAA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性能,它们的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56.3、49.1 mN/m,CMC均约为0.002 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含氟单体 共聚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乙烯醇 被引量:4
7
作者 祁玉冬 叶光斗 +1 位作者 李守群 徐建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14-2218,共5页
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继而醇解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转化率对PVA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线性高分子量PVA... 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继而醇解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转化率对PVA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线性高分子量PVA结构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可以实现在室温(14~20℃)制备出聚合度为9899的高分子量的PVA,聚合过程对PVA的分子量和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恒速聚合区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窄,且结构比较规整,而在加速区,PVAc的支化和交联现象显著,最终会对PVA的线性程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聚合过程来控制PVA的分子量和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 高分子量 聚乙烯醇 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乳液聚合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醇 被引量:2
8
作者 寇书培 李静静 汪映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1,70,共5页
采用一种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硫酸钾(KPS)/N,N-二甲基乙醇胺(DMEA),通过低温乳液聚合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醇解得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研究了不同引发剂质量分数、温度和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一种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硫酸钾(KPS)/N,N-二甲基乙醇胺(DMEA),通过低温乳液聚合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醇解得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研究了不同引发剂质量分数、温度和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一般自由基聚合规律一致,但由于醋酸乙烯酯(VAc)自由基本身活性很高,易发生链转移,乳化剂对VAc聚合有一定的缓聚作用。KPS/DMEA引发体系相比常用的KPS/NaHSO_3具有更高的引发反应活性。反应最佳条件如下:反应温度2℃,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5%,得到PVAc的黏均聚合度为28 940,PVA的黏均聚合度为9 077,支化度为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液聚合 聚乙烯醇 N N-二甲基乙醇胺 超高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直接合成的聚酯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9
作者 李岩潼 梁倩倩 +5 位作者 何利 龙欣怡 张迦宇 李佳乐 孙囡 张全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体至聚酯杂化材料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原位聚合与无机组分原位生长同步,且聚合物分子链和无机组分在分子尺度相互扩散,形成了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聚酯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纯聚酯的58.23 MPa和17.14%提升至68.98 MPa和33.69%,介电常数约为纯聚酯的2.1倍,击穿强度从纯聚酯的235.03 MV/m上升至418.38 MV/m(100℃),最终储能密度从纯聚酯的5.38 J/cm^(3)提高到10.64 J/cm^(3)(10 Hz),提升了97.77%.本文提供了一种低碳制备高性能聚酯杂化材料的策略,拓展了聚酯材料功能开发和应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结构MoS_(2)/RGO/NiFe_(2)O_(4)复合材料的构筑及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10
作者 郭铮铮 赵一丹 +4 位作者 王辅强 裴璐 靳彦岭 任芳 任鹏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19-3732,共14页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自由空间充斥着大量的电磁波,造成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开发强电磁波吸收能力的复合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常用且有效的策略。为此,通过简单的两步溶剂热法制备了异质结构MoS_(2)/RGO/NiFe_(2)O_...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自由空间充斥着大量的电磁波,造成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开发强电磁波吸收能力的复合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常用且有效的策略。为此,通过简单的两步溶剂热法制备了异质结构MoS_(2)/RGO/NiFe_(2)O_(4)(MRN)复合材料。MoS_(2)和NiFe_(2)O_(4)的引入不仅有效缓解了RGO高电导率造成的阻抗失配,而且丰富了电磁波损耗机制。改善的阻抗匹配和丰富的电磁波损耗机制的协同作用使MRN3复合材料在石蜡基体中填充比为15%(质量分数)时,实现了强的最小反射损耗(-54.13 dB)和宽的有效吸收带宽(6.27 GHz)。此外,雷达散射截面模拟有力证实了MRN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合成 界面 多尺度 异质结构 电磁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尼龙46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静 姚大虎 +1 位作者 高喜平 陆昶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2,共3页
概述了国内外对尼龙46(PA46)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对改性方法以及PA46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指出了改性PA46复合材料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尼龙46 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海泡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小平 李晓燕 +2 位作者 王玉忠 戴亚堂 张宝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98-2002,共5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海泡石(SEP)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改性海泡石(OSEP)和聚丙烯(PP)/SEP复合材料。经SEM、XRD、FT-IR、TG和CA分析,表明海泡石表面吸附有一定量的季铵盐分子,并且部分季铵盐分子顺利进入海泡石孔道。...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海泡石(SEP)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改性海泡石(OSEP)和聚丙烯(PP)/SEP复合材料。经SEM、XRD、FT-IR、TG和CA分析,表明海泡石表面吸附有一定量的季铵盐分子,并且部分季铵盐分子顺利进入海泡石孔道。经TG分析,800℃时OSEP的残留质量比SEP提高17.63%。复合材料的拉伸、冲击和WAXD测试表明,OSEP的加入减少了β晶型的含量,增加了α晶粒的含量,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OSEP含量为1.5%时,能获得力学性能较优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聚丙烯 有机化改性 力学性能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栅结构对智能凝胶光栅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影响规律
13
作者 赖俊华 潘大伟 +4 位作者 巨晓洁 刘壮 谢锐 汪伟 褚良银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8-1587,共10页
深入研究光栅几何结构参数对智能凝胶光栅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定量影响规律是实现其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前提。本文设计了一种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与大分子交联剂四臂聚乙二醇丙烯酰胺(tetra-arm-PEGAAm)聚合而成的温度响应型智... 深入研究光栅几何结构参数对智能凝胶光栅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定量影响规律是实现其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前提。本文设计了一种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与大分子交联剂四臂聚乙二醇丙烯酰胺(tetra-arm-PEGAAm)聚合而成的温度响应型智能凝胶光栅传感器,并采用微接触印刷法制备了3种不同槽深的凝胶光栅,由此研究光栅结构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凝胶光栅在干态和湿态下其表面微观结构均表现出高度的规整和有序性,且其具有高透明度,并能实现实时可逆响应。此外,在相同的温度刺激下,PNIPAM凝胶光栅的高度越大,衍射信号越强,呈现出更显著的衍射效率变化和信号放大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凝胶光栅传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凝胶 光栅结构 温度响应 体积相变 智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法可控构建微尺度功能材料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伟 苏瑶瑶 +3 位作者 刘壮 巨晓洁 谢锐 褚良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1-433,共13页
微尺度功能材料的功能取决于材料结构和组分的精确协同匹配,但如何实现微尺度空间上多样化材料结构的精确调控和功能组分的精确协同定位仍是一大挑战。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法可控构建新型微尺度功能材料的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微流控... 微尺度功能材料的功能取决于材料结构和组分的精确协同匹配,但如何实现微尺度空间上多样化材料结构的精确调控和功能组分的精确协同定位仍是一大挑战。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法可控构建新型微尺度功能材料的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微流控制备的微尺度相界面体系中材料结构和组分的精确协同匹配来设计构建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微尺度功能材料的新策略。首先介绍了以液滴状和液流状微尺度相界面体系为模板,分别可控构建具有多样化结构的功能微颗粒和微纤维的进展;然后介绍了以微通道受限空间内微尺度相界面体系为模板、原位可控构建微通道膜和功能微阀的进展。今后研究应关注于微尺度相界面体系的结构扩展创新及其规模化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学 模板合成 功能材料 乳液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红娟 赵志伟 +3 位作者 张琳琪 彭进 邹文俊 张爱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0-2123,共4页
以工业级偏钛酸、醋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一步均匀沉淀法,在600℃、2h条件下,成功制备出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00℃时,只有... 以工业级偏钛酸、醋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一步均匀沉淀法,在600℃、2h条件下,成功制备出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00℃时,只有锐钛型TiO2的衍射峰;500℃时,开始出现ZnO的衍射峰;600℃以上,开始出现金红石型TiO2和ZnTiO3的衍射峰,并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600℃制备的复合粉体结晶完整,无明显团聚现象,颗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复合粉体表面主要由Zn、Ti、O和C4种元素组成,Zn和Ti元素主要以ZnO、TiO2和Zn-TiO3形式存在。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解甲基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TiO2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场作用下注射成型制件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严正 申开智 +1 位作者 张杰 秦玉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2-85,共4页
将聚合物熔体在振动场中进行注射成型 ,对制件力学性能与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振动实验装置 ,分别使用结晶型材料 PP、HDPE和非晶型材料 PS为原料 ,在振动场中进行注射成型 ,对成型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 ... 将聚合物熔体在振动场中进行注射成型 ,对制件力学性能与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振动实验装置 ,分别使用结晶型材料 PP、HDPE和非晶型材料 PS为原料 ,在振动场中进行注射成型 ,对成型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 ,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熔体 振动场 注射成型 力学性能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型聚乙烯基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贺君 卢灿辉 +3 位作者 胡彪 李庆业 刘耀文 刘韫滔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以聚乙烯(PE)基体为主线,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以金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碳系填料等填充聚乙烯制备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当前以PE基材为代表的填充型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乙烯 填充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尼龙PA6T/66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其 王孝军 +2 位作者 张刚 龙盛如 杨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26,134,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碳纤维(CF)与尼龙共聚物(PA6T/66)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断面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碳纤维(CF)与尼龙共聚物(PA6T/66)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断面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均在400℃以上,熔点都在300℃左右。随着CF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相应增加,当CF质量分数达到4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226.1 MPa、354.7 MPa、54.1 k 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T/66 碳纤维 复合材料 NYLON 6T/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机械性能无卤阻燃PBT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建野 卫晓明 +2 位作者 王孝军 龙盛如 杨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高效无卤阻燃剂CJ-1002、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g-MAH)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阻燃及力学改性,研究了加工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BT、阻燃剂、玻纤、POE-g-MAH的质量比为48/18/30/4... 采用高效无卤阻燃剂CJ-1002、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g-MAH)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阻燃及力学改性,研究了加工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BT、阻燃剂、玻纤、POE-g-MAH的质量比为48/18/30/4时,复合材料在阻燃级别达到V-0的同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较改性前都有比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无卤阻燃 增强 增韧 二次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气中1维等离子体射流阵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志 康洺睿 +1 位作者 周耀东 靳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5-2021,共7页
为获得大面积射流等离子体,建立了大气压Ar气中1维等离子体射流阵列产生装置。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发光图像以及发射光谱等手段诊断了其放电特性,研究了外加电压幅值、气体流速和电源频率等对射流阵列产生的影响,得到了阵列最优工作条件... 为获得大面积射流等离子体,建立了大气压Ar气中1维等离子体射流阵列产生装置。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发光图像以及发射光谱等手段诊断了其放电特性,研究了外加电压幅值、气体流速和电源频率等对射流阵列产生的影响,得到了阵列最优工作条件,并获得此条件下阵列的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和活性粒子等参数,进而分析了放电的排斥和耦合机制。发光图像拍摄的结果表明:外加电压幅值为8.5 k V,气体体积流量为20 L/min,电源频率20 k Hz时,射流阵列等离子体喷出管口最长,各管间排斥作用和耦合作用最小,放电最强烈,此时放电功率为101.85 W,传输电荷为1 716 n C。阵列中各管间彼此存在Coulomb力和Lorentz力,出现一定偏移是这2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射流 阵列 放电特性 光谱特性 耦合 库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