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国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16,共8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适应力逐渐减弱,暴露出了某种制度缺陷,于是就产生了对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新形式。但是,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适应力逐渐减弱,暴露出了某种制度缺陷,于是就产生了对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新形式。但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改革 农业 产业化 产业组织 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国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42,共5页
20年前,由一部分农民自发倡导的“大包干”而引发的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中国农村悄然兴起,继而它如同星星之火,逐步发展为燎原之势,在广袤的农村中蔓延、扩展。而今,以家庭为主体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 20年前,由一部分农民自发倡导的“大包干”而引发的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中国农村悄然兴起,继而它如同星星之火,逐步发展为燎原之势,在广袤的农村中蔓延、扩展。而今,以家庭为主体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这一制度创新给中国农村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诱致性制度变迁 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的特色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符礼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区域经济的特色主要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的特色表现出来。区域经济的特色是由区际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要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必须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实际... 区域经济的特色主要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的特色表现出来。区域经济的特色是由区际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要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必须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实际出发,解决产业集中度低、区域分割和行业封锁等问题,走有特色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际差异 区域优势 产业布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妇女对传统性别分工的挑战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晔 王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妇女开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寻求自身全面发展和进步。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出现的“男工女耕”的性别分工格局对传统的挑战。
关键词 农村 妇女 性别分工 从业行为 非农化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社会化的实质及其辩证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克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6-80,共5页
人的社会化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共同面临的、需要始终不断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在理论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的问题。究竟如何深刻认识人的社会化问题?人的社会化最根本的实质何在?人的社会化过程包含哪些丰富的辩证特性?这些问题... 人的社会化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共同面临的、需要始终不断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在理论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的问题。究竟如何深刻认识人的社会化问题?人的社会化最根本的实质何在?人的社会化过程包含哪些丰富的辩证特性?这些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思想理论界的研究是很不够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期望得到人们对人的社会化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一、人的社会化的实质关于人的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在我国现行的社会学教科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问题 社会化过程 社会文化传统 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学 社会特性 内化 能动性 重要问题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的撞击与融合
6
作者 王国敏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40,共3页
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对改革是动力还是阻力?这是理论界争论已久的难题。有人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也有人持全盘肯定的态度。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全面地、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从中发掘... 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对改革是动力还是阻力?这是理论界争论已久的难题。有人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也有人持全盘肯定的态度。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全面地、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从中发掘其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 社会财富 共同富裕 “大锅饭” 物质利益 “重农抑商” 阶级对立 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波动与需求不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系统分析
7
作者 黄金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2-49,共8页
从短缺经济到相对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进步。我国需求不足是国内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需求不足的原因既有外部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出口下降,也有国内特定经济制度造成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而起决定作... 从短缺经济到相对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进步。我国需求不足是国内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需求不足的原因既有外部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出口下降,也有国内特定经济制度造成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而起决定作用的是长期计划经济和粗放式增长方式造成的经济低效率和居民低收入。应将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快实现两个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有效需求 消费需求 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