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片状食品微波干燥热质传递模型及其干燥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冉旭 吕联通 +1 位作者 刘学文 王文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为了探索片状食品微波干燥规律,以土豆片为试验模型,对片状食品进行了微波干燥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土豆片温度变化规律和相应的干燥特征曲线;探讨了微波能水平和切片厚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根据热平衡和扩散方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 为了探索片状食品微波干燥规律,以土豆片为试验模型,对片状食品进行了微波干燥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土豆片温度变化规律和相应的干燥特征曲线;探讨了微波能水平和切片厚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根据热平衡和扩散方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基本吻合。土豆片微波干燥经历预热、恒温、快速升温3个阶段:在预热阶段物料干燥脱水少;在恒温阶段物料干燥失去大部分水分;在快速升温阶段物料干燥速率减小,其温度快速上升。恒温阶段物料温度随切片厚度和微波能水平增加而增高;干燥速率不受物料切片厚度变化影响,但随微波能水平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干燥 片状食品 热质传递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食品微波干燥特性及温度和水份变化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冉旭 吕联通 +1 位作者 刘学文 王文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9-72,85,共5页
为掌握片状食品物料微波干燥规律并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选择土豆为实验材料 ,在不同微波能水平 (2 .2~ 3.6W/g)和切片厚度 (2~ 6mm)下进行微波干燥实验 ,测定了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和湿含量的变化。基于热量平衡方程和扩散方程建... 为掌握片状食品物料微波干燥规律并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选择土豆为实验材料 ,在不同微波能水平 (2 .2~ 3.6W/g)和切片厚度 (2~ 6mm)下进行微波干燥实验 ,测定了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和湿含量的变化。基于热量平衡方程和扩散方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 ,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片状物料微波干燥经历预热、恒温、快速升温 3个阶段 :在预热阶段物料脱水少 ;在恒温阶段物料失去大部分水份 ,温度随切片厚度和微波功率 /质量比增大而增高 ;在快速升温阶段物料干燥速率减小 ,其温度快速上升。干燥速率不受物料切片厚度变化影响 ,但随微波功率 /质量比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微波 干燥 片状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D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利 任伟 +1 位作者 冉旭 罗爱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94,297,共3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RFID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的构成,然后阐述了它在食品行业中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应用,最后分析了RFID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RFID 食品安全 可追溯体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油软胶囊保健食品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凡骏 张月天 陈松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4-27,共4页
系统介绍了大蒜油软胶囊保健食品的研究 ,包括大蒜油保健功能、功能因子、检测方法的研究 ,大蒜油质量指标的确定 ,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的研究 ,并按照国家对保健食品的要求进行产品的安全性评价试验。
关键词 大蒜油 生产工艺 安全性 功能性评价试验 软胶囊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白曲霉基因工程菌TR12制备优质麸曲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向文良 张文学 罗红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3,共4页
利用白曲霉基因工程菌TR12为出发菌株,纯种接种于麸皮上,对优质麸曲的制作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氮源、碳源、矿物质元素、水分浓度以及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TR12分泌耐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影响,获得了采用TR12生产优质麸曲的最佳工艺... 利用白曲霉基因工程菌TR12为出发菌株,纯种接种于麸皮上,对优质麸曲的制作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氮源、碳源、矿物质元素、水分浓度以及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TR12分泌耐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影响,获得了采用TR12生产优质麸曲的最佳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酶活力 麸曲 最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菌在柑桔醋饮料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文学 杨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5,22,共6页
采用白曲霉 (Asp Kawachii)基因工程菌TR12菌株制得高糖化力复合酶米曲 ,柑桔原汁可以不经过澄清处理 ,在调整后直接加入酿酒酵母和米曲配合 ,进行静置的果酒复式酒精发酵 ,2 5℃培养 2日后 ,乙醇浓度达到 10 6%v/v的极高水平 ;果酒稀... 采用白曲霉 (Asp Kawachii)基因工程菌TR12菌株制得高糖化力复合酶米曲 ,柑桔原汁可以不经过澄清处理 ,在调整后直接加入酿酒酵母和米曲配合 ,进行静置的果酒复式酒精发酵 ,2 5℃培养 2日后 ,乙醇浓度达到 10 6%v/v的极高水平 ;果酒稀释后用中科AS1 41醋酸菌进行静置的醋酸发酵 ,2 5℃培养 18日后 ,所得原醋的醋酸浓度达到 5 1g/ 10 0m1,且果香浓郁 ;果醋原液经稀释调配及感官评价 ,获得了营养丰富、鲜甜适度的柑桔类果醋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柑桔醋饮料 酒精发酵 醋酸菌 醋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性 被引量:81
7
作者 张文学 岳元媛 +6 位作者 向文良 杨瑞 胡承 王忠彦 沈才洪 张良 应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8,共5页
为建立浓香型白酒窖池资源数据库,论文采用白酒行业实用分析方法,对酒醅不同空间位置水分、酸度、还原糖、粗淀粉、乙醇等多项指标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实验发现,发酵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层酒醅水分饱和后保持在63%左右;产酸期... 为建立浓香型白酒窖池资源数据库,论文采用白酒行业实用分析方法,对酒醅不同空间位置水分、酸度、还原糖、粗淀粉、乙醇等多项指标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实验发现,发酵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层酒醅水分饱和后保持在63%左右;产酸期后酒醅pH值缓慢下降至约pH3.2,酒醅的总酸共升高40度左右;酒醅的粗淀粉下降至27d后趋于平衡,还原糖则表现为波动式下降;主发酵结束后,3层酒醅的乙醇浓度均达到5.2%~5.5%的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代谢变化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且随微生物类群的生长变化而波动,代谢曲线可为白酒发酵过程在线监控及窖池微生态的人工模拟提供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物质代谢 窖池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干生产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冉旭 刘学文 王文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2-53,共2页
牛肉干是我国传统的大众食品,但其生产一直沿用传统工艺,产品口感坚韧、硬度大,色泽灰暗。本研究采用食品加工新技术,对牛肉进行嫩化、腌制、熟制和微波干燥等工艺处理,得到的成品色泽棕红,口感柔嫩,风味良好。
关键词 牛肉干 生产工艺 嫩化 腌制 熟制 微波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和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高酶活菌株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文学 刘春莉 蒋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6-70,共5页
以白曲霉(Aspergilluskawachii)基因工程菌TR12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4309为出发菌株,分别用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混合酶液制得了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研究了培养时间、培养方法、酶解时间、酶解液的配比等条件对原生... 以白曲霉(Aspergilluskawachii)基因工程菌TR12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4309为出发菌株,分别用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混合酶液制得了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研究了培养时间、培养方法、酶解时间、酶解液的配比等条件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的基础上,以PEG诱导进行了原生质体的融合,并进行了紫外线照射的诱变育种。通过比较在菌落外观、颜色及形态上与白曲霉和黑曲霉菌株的不同,以及进行分离培养和液态培养摇瓶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较高酶活力的新菌株,其耐酸性α-淀粉酶活性和糖化酶活性分别达到91.2u/ml和3216.2u/ml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诱变育种 液态培养 菌株筛选 产酶活力 生长繁殖速度 白曲霉 黑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鱼软骨保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曾凡骏 张月天 +1 位作者 陈松波 侯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7-110,共4页
198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鲨鱼软骨的抑制肿瘤作用,近年来关于这一天然动物资源的特殊人体保健功能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鲨鱼软骨三项人体保健功能的功能评价试验,验证鲨鱼软骨的抑制肿瘤等保健功能,并... 198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鲨鱼软骨的抑制肿瘤作用,近年来关于这一天然动物资源的特殊人体保健功能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鲨鱼软骨三项人体保健功能的功能评价试验,验证鲨鱼软骨的抑制肿瘤等保健功能,并初步探讨各保健功能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软骨 保健功能 抑制肿瘤 评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微波改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春梅 刘学文 +2 位作者 曹万新 史宣明 张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研究了微波对醇变性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的方法,分析了改性时间、微波功率、pH及原料均质时间对微波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改性的最佳条件:浆液均质时间8min,pH9,改性时间50s,微波功率800W。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的大豆浓... 研究了微波对醇变性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的方法,分析了改性时间、微波功率、pH及原料均质时间对微波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改性的最佳条件:浆液均质时间8min,pH9,改性时间50s,微波功率800W。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的大豆浓缩蛋白的NSI可达到67.28%,乳化稳定性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 微波 改性 N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制备大鲵多肽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阳 孙强 +2 位作者 青维 白鑫华 冉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80-185,189,共7页
为了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鲵多肽,本研究以大鲵肌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度和多肽得率为指标,对不同蛋白酶及其不同组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 H对大鲵肌肉酶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鲵多肽,本研究以大鲵肌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度和多肽得率为指标,对不同蛋白酶及其不同组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 H对大鲵肌肉酶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为最佳酶解组合;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均为6000 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 h,料液比(w/w)1∶8,初始p H=6.86。优化条件下多肽得率为9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肌肉 多肽 复合酶法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凝胶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酶电极的工艺 被引量:4
13
作者 冉旭 冉均国 +1 位作者 苟立 王方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2-35,共4页
以壳聚糖作为固定GOD载体 ,研究了壳聚糖溶液的粘度 ,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用量以及铂丝在酶膜母液中浸涂时间等对葡萄糖传感性能的影响。在优化固定化条件的基础上 ,建立了通过调整固定化条件来适应载体溶液粘度变化的工艺 。
关键词 壳聚糖 葡萄糖氧化酶 制备 酶电极 固定化酶 载体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猪血制备血球蛋白粉的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庆 刘学文 张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1,120,共4页
猪血通过复合酶水解,用活性炭对其水解液吸附脱色,经喷雾干燥,制作得到脱色血球蛋白粉。结果表明,脱色效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 4、温度70℃、活性炭用量3.5%,脱色时间100 min。与未水解和脱色的猪血粉相比,产品在颜色、气味、颗粒形状... 猪血通过复合酶水解,用活性炭对其水解液吸附脱色,经喷雾干燥,制作得到脱色血球蛋白粉。结果表明,脱色效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 4、温度70℃、活性炭用量3.5%,脱色时间100 min。与未水解和脱色的猪血粉相比,产品在颜色、气味、颗粒形状、质地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 酶解 脱色 活性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春梅 刘学文 +2 位作者 曹万新 史宣明 张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67,共3页
为改善和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功能特性,采用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并以微波功率、改性时间、均质时间、pH、料液比、溶液质量、NaC l浓度及不同种类盐为改性影响因素,研究了其对改性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蛋... 为改善和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功能特性,采用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并以微波功率、改性时间、均质时间、pH、料液比、溶液质量、NaC l浓度及不同种类盐为改性影响因素,研究了其对改性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蛋白浆液处理量为55 g,均质6 m in,微波功率640 W,改性时间1.5 m in,料液比1∶9(W/V),pH为9时,可使乳化能力达到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枞菌复合调味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书来 刘学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8,65,共4页
为研究鸡枞菌复合调味料的制备工艺和配方,采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鸡枞菌,经真空浓缩、干燥等步骤制备鸡枞菌粉;以鸡枞菌粉为基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复合调味料的配方。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水解条件下,鸡枞菌蛋白质的水... 为研究鸡枞菌复合调味料的制备工艺和配方,采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鸡枞菌,经真空浓缩、干燥等步骤制备鸡枞菌粉;以鸡枞菌粉为基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复合调味料的配方。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水解条件下,鸡枞菌蛋白质的水解度达35.38%;鸡枞菌复合调味料的优化配方为:以鸡枞菌粉为基料,添加鸡肉粉3%,蔗糖6%,胡椒粉1%,姜蒜粉3%,植物油3%。按以上条件制得的鸡枞菌复合调味料具有鸡枞菌特有香味,味道鲜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枞菌 制备 调味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椒香辣酱护绿护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毅 刘学文 +2 位作者 罗魏 周书来 卓建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6,104,共3页
实验对青椒香辣酱护绿护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护脆处理:0.35%CaCl2和0.5%海藻酸钠中浸泡青椒10min;护绿处理:0.3%柠檬酸和0.5%异Vc钠溶液,65℃水浴25min;炒制条件:100℃,5min;杀菌条件:90℃杀菌10min。
关键词 青椒 香辣酱 护绿 护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冉旭 刘学文 +1 位作者 王文贤 陈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133-9134,共2页
[目的]探讨苦丁茶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总黄酮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苦丁茶总黄酮微波辐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40W,乙醇浓度65%,微波加热时间为5min,液固... [目的]探讨苦丁茶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总黄酮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苦丁茶总黄酮微波辐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40W,乙醇浓度65%,微波加热时间为5min,液固比为30∶1,提取次数为2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苦丁茶总黄酮得率为2.289%。[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是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苦丁茶总黄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提高红心猕猴桃出汁率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强 罗秦 冉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02-204,210,共4页
采用果胶酶酶解的方法提高红心猕猴桃出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果胶酶用量、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红心猕猴桃出汁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酶用量0.06%、自然pH、酶解温度为47℃、酶解时间为170min。在此条件下进... 采用果胶酶酶解的方法提高红心猕猴桃出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果胶酶用量、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红心猕猴桃出汁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酶用量0.06%、自然pH、酶解温度为47℃、酶解时间为17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出汁率为82.36%,比未添加果胶酶提高了32.06%。酶用量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红心猕猴桃 出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笋泡菜护绿护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魏 刘学文 +1 位作者 王毅 李时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0,74,共3页
实验对莴笋泡菜护绿护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护脆处理:低温漂烫时间20 min,温度55℃,乳酸钙添加量为20 g/L;护绿处理:铜离子浓度为500μg/mL,锌离子浓度为500μg/mL,温度为80℃,浸泡时间为3 h。
关键词 莴笋 泡菜 护绿 护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