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主要城市市域绿色基础设施形态学空间分析及景观组成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于松 范惠文 +2 位作者 王倩娜 罗言云 王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1,共5页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城市群,伴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林地、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成渝城市群四川境内的13个主要城市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准确识别并量化了...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城市群,伴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林地、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成渝城市群四川境内的13个主要城市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准确识别并量化了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结构要素,其次计算出各城市GI网络结构要素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法(ClusterAnalysis),以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在GI网络结构要素中所占比例作为变量因子,根据GI网络中景观组成的相似程度对13个城市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别下城市GI景观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的核心区和连接桥是主要GI网络结构要素类型,7类GI网络结构要素在城市中主要由耕地和林地构成,不同城市在景观组成特征上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对客观认识各城市GI特征、成渝城市群的生态网络构建及其保护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形态学空间分析 景观组成特征 聚类分析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的市域尺度绿色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四川省主要城市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谢于松 王倩娜 罗言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92,共6页
构建城市市域尺度下的绿色基础设施(GI)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城市GI网络现状的认识、定位城市GI网络在区域范围内的级别,以及多城市生态网络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提出了由景观组成、景观格局和城镇发展组成的一级指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 构建城市市域尺度下的绿色基础设施(GI)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城市GI网络现状的认识、定位城市GI网络在区域范围内的级别,以及多城市生态网络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提出了由景观组成、景观格局和城镇发展组成的一级指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确定了二级指标;基于层次分析-变异系数法完成了各指标的权重赋值,构建了市域GI网络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城市群中四川省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对评价指标体系展开应用。首先,基于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MSPA)准确识别各城市GI网络结构要素,分析得出各景观组成指标,运用Fragstats分析得到各景观格局指标,结合四川省年鉴相关资料确定了城镇发展指标。其次,采用加权叠加法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对13个城市的GI网络现状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划分出GI网络水平等级。最后,归纳各城市的GI现状特征,并根据不同GI网络等级提出规划管控和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形态学空间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变异系数法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碳储量时空变迁及多情景模拟预测——以成德眉资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庄子薛 谢梦晴 +1 位作者 张文萍 王倩娜 《风景园林》 2022年第5期38-44,共7页
通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与各类用地的碳排放与存储核算,能够有效量化碳排放,助力国土空间规划,并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成德眉资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FLUS-InVEST模型对20年来的碳储量时空变... 通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与各类用地的碳排放与存储核算,能够有效量化碳排放,助力国土空间规划,并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成德眉资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FLUS-InVEST模型对20年来的碳储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对2030年生态修复力度不同的3种情景下的碳储量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因耕地与草地面积减少、固碳能力降低导致碳储量相应减少;2030年随着生态修复力度的加强,研究区的碳储量损失会逐渐减小,生态空间质量将得到更好的改善,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也将显著提升;现有的政策规划能很好地改善研究区未来碳储量薄弱空间,并有效提升其固碳能力。建议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多管齐下引领低碳生活,助力研究区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FLUS-InVEST模型 多情景模拟 碳储量 碳中和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景观的规划、协调、管控: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倩娜 庄子薛 马嘉 《风景园林》 2021年第9期68-74,共7页
日本自2004年《景观法》颁布后,在跨尺度、多类型的区域景观规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在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逐渐重视跨越行政边界且尺度较大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的背景下,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为中国区域景观的规划、协调、管控提供... 日本自2004年《景观法》颁布后,在跨尺度、多类型的区域景观规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在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逐渐重视跨越行政边界且尺度较大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的背景下,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为中国区域景观的规划、协调、管控提供启示。着眼于日本区域景观,在对区域景观的概念进行解读、厘清、对比后,分析了日本区域景观规划的定位与目标、内容构成及协调管控机制。同时结合关门海峡区域景观规划实例,具体分析了规划的背景和沿革、管控方针和内容,以及多元协作协商、活动支援机制等。基于日本区域景观规划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到了有关法律法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多方协调、公众参与5个方面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涉及区域景观的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区域景观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协调管控 日本 景观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