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郝文杰作品选
1
作者 郝文杰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以四川大学艺术实验中心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耀丹 樊小西 孙瑶 《戏剧之家》 2018年第5期154-155,共2页
目前,国内艺术类实验室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教育不充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艺术行业的发展,制约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文中从国内艺术市场发展趋势,艺术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入手,对艺术类实验室需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艺... 目前,国内艺术类实验室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教育不充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艺术行业的发展,制约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文中从国内艺术市场发展趋势,艺术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入手,对艺术类实验室需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艺术类实验室在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从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成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小组等几个方面,结合四川大学艺术实验中心的实例,对如何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管理体系 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苏东坡文化短视频构建眉山城市形象的艺术创新之路
3
作者 高子棋 刘茹妍 傅伟棋 《文学艺术周刊》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随着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城市形象与城市叙事成为时代需求。在此背景下,苏东坡文化短视频逐渐成为社交媒体中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由于苏东坡文化流传深广,河南郏县、四川眉山、广东惠州、海南儋州等城市纷纷利用苏东坡文化元素,催... 随着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城市形象与城市叙事成为时代需求。在此背景下,苏东坡文化短视频逐渐成为社交媒体中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由于苏东坡文化流传深广,河南郏县、四川眉山、广东惠州、海南儋州等城市纷纷利用苏东坡文化元素,催生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四川眉山享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洲”的美誉,如何利用短视频流量优势,讲好苏东坡文化故事,书写眉山记忆,令城市文旅持续发展,成为眉山值得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城市叙事 城市形象 短视频 四川眉山 社交媒体 广东惠州 创新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幽探胜——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古画精品解读
4
作者 韩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2期4-23,共20页
始建于1914年的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是全国篙等院校学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馆藏文物四万多件,包含石刻、书画、陶瓷... 始建于1914年的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是全国篙等院校学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馆藏文物四万多件,包含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本期专门刊出共藏古代绘画精品,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博物馆 古代绘画 文物收藏 陈列展览 古钱币 馆藏文物 综合性博物馆 古印 协合 对外交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专栏作品--付业君作品
5
作者 付业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文本的分类及其符号美学特征
6
作者 于广华 赵毅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书法艺术形态极其多样,比如作为“纯艺术”的草书、实用与审美兼具的尺牍书信及实用性稍占主导的简牍经文、招牌匾额等。如何阐明书法“审美泛化”的诸多文本形态,成了书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符号美学出发,对书法艺术不同的文... 书法艺术形态极其多样,比如作为“纯艺术”的草书、实用与审美兼具的尺牍书信及实用性稍占主导的简牍经文、招牌匾额等。如何阐明书法“审美泛化”的诸多文本形态,成了书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符号美学出发,对书法艺术不同的文本形态做出分类,剖析其不同的意义构成与意义形式特征,由此明晰书法艺术突出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符号美学 书法审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7
作者 何则阴 张飘月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7期141-141,154,共2页
在综艺、网络、多媒体、自媒体等高度发达的当代文化语境下,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形象的变化与师生关系的艺术性再造,超越并与教材融合的海量知识的瞬间艺术性呈现,教学材料的图像化设计与艺术性表达,... 在综艺、网络、多媒体、自媒体等高度发达的当代文化语境下,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形象的变化与师生关系的艺术性再造,超越并与教材融合的海量知识的瞬间艺术性呈现,教学材料的图像化设计与艺术性表达,塑造生动、综艺表演性与多能综合性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漾兮四川时期的版画艺术研究
8
作者 叶书亚 《艺苑》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张漾兮是我国20世纪初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创始人之一。张漾兮生长在成都,成都承载了他前半生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与国家存亡、民族危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多来自作者对成都街头的深刻观察,包含了他青年时期的满腔... 张漾兮是我国20世纪初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创始人之一。张漾兮生长在成都,成都承载了他前半生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与国家存亡、民族危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多来自作者对成都街头的深刻观察,包含了他青年时期的满腔热血与愤慨。与此同时他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于不满意的作品反复修改,力图以最佳方式凸显主题,作品布局也极为用心巧妙。张漾兮的作品不仅是那个时代成都人民苦日子的真实写照,更是民族危机下人民团结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漾兮 版画 四川漫画社 《自由画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佛教艺术“模式”的定义与内涵分析
9
作者 常青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2期4-8,共5页
研究中国佛教艺术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和所在地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具有担当模式的资格。只有那些在佛教发展中心地区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并且对其他地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品,才能称得上“模式”。因此,5—9世纪具备佛教艺... 研究中国佛教艺术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和所在地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具有担当模式的资格。只有那些在佛教发展中心地区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并且对其他地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品,才能称得上“模式”。因此,5—9世纪具备佛教艺术模式资格的主要有后秦长安模式、南朝建康模式、北魏平城模式、北魏洛阳模式、北周长安模式、北齐邺城模式、唐代长安模式、唐代洛阳模式等。模式的范畴就是某个具有模式资格的地点所能表现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给人们提供的能够具有影响力的某种事物的全部内容。一个模式在影响别的地区艺术创作时,往往并非全面,而是部分影响。同样,非中心地区在主动接受中心地区的影响时,也往往是有选择地接受,再结合当地的艺术传统和审美时尚,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具有时代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艺术 模式 样式 石窟寺 造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四川凉山彝族三河村乡村景观视觉吸收力评价研究
10
作者 鲁苗 林宇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乡村景观视觉吸收力评价有助于乡村景观质量提升与生态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为例,基于生物物理因素,使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与权重,GIS技术作为VAC评价指标量化工具完成定量定性相结合的VAC评... 乡村景观视觉吸收力评价有助于乡村景观质量提升与生态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为例,基于生物物理因素,使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与权重,GIS技术作为VAC评价指标量化工具完成定量定性相结合的VAC评价,结果将运用GIS技术加权叠加划分三河村VAC五级评价等级。基于实验结果可知,植被丰富度与植被格局成制约三河村VAC水平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率、种类、生长状态同时也与坡度、坡向等指标呈强相关性。五级VAC评价等级划分代表三河村不同区域的景观阈值、景观敏感度、视觉质量、景观价值属性,将为村民、游客、政府不同适用人群的生产生活、旅游观光、开发规划行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吸收力评价 民族村寨 GIS技术 层次分析法 三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史学刊》与设计史学科的全球转向
11
作者 汪燕翎 冯钰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设计史学刊》致力于推动设计史学科的全球转向,特别千禧年后,通过对“设计史全球未来”“跨国设计史”“全球设计史”及“全球化设计史”等议题的讨论,很大程度重构了设计史的地理视界、理论框架和评判体系。文章围绕学刊部分专刊与... 《设计史学刊》致力于推动设计史学科的全球转向,特别千禧年后,通过对“设计史全球未来”“跨国设计史”“全球设计史”及“全球化设计史”等议题的讨论,很大程度重构了设计史的地理视界、理论框架和评判体系。文章围绕学刊部分专刊与论文回顾了国际设计史学界的这一全球化历程,思考从中国出发的设计史全球篇章应有的方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史学刊》 设计史学科 全球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与艺术结合的创新教育:通过定格动画制作学习医学解剖知识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嘉鑫 王莉莉 +2 位作者 许亮 吴泓 曾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5期683-687,共5页
传统的医学教育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填鸭式的学习,给知识的有效掌握和灵活应用带来一定难度。受动画技术的影响,我们率先将定格动画制作技术应用于医学课堂教学,医学生不仅通过动手实践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将医学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传统的医学教育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填鸭式的学习,给知识的有效掌握和灵活应用带来一定难度。受动画技术的影响,我们率先将定格动画制作技术应用于医学课堂教学,医学生不仅通过动手实践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将医学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探索医学创新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格动画 医学教育 医学艺术 创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长路归来”——以《归来》的艺术性探索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永强 黄茵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99,共4页
2014年是内地影坛的大年,从年初的贺岁档开始,陈凯歌、张艺谋、姜文等大导演纷纷复出。这次,张艺谋的新作《归来》凭借其对多样化电影类型的大胆尝试,以平实细腻的电影文本、纯粹内敛的导演初心,用诚心诚意打动了观众,最终成功归来。在... 2014年是内地影坛的大年,从年初的贺岁档开始,陈凯歌、张艺谋、姜文等大导演纷纷复出。这次,张艺谋的新作《归来》凭借其对多样化电影类型的大胆尝试,以平实细腻的电影文本、纯粹内敛的导演初心,用诚心诚意打动了观众,最终成功归来。在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尚未成熟,但却即将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大背景下,电影《归来》无疑给了我们新的尝试和新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来 张艺谋 中国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空间转向与场域建构——从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论起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志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7,共8页
艺术深刻介入日常生活、介入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凸显的自身特征。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不仅使艺术成为构建艺术化景观,塑造空间审美形态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城市景观最鲜活的视觉文本。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的功能、... 艺术深刻介入日常生活、介入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凸显的自身特征。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不仅使艺术成为构建艺术化景观,塑造空间审美形态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城市景观最鲜活的视觉文本。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的功能、艺术的生产机制、艺术的媒介与形态以及评价机制等因素,与传统艺术相比,也都发生了转换和转变。本文主要以城市艺术景观为讨论对象,力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探讨当代艺术发生的空间转向,以及随之带来的生产机制、艺术形态的变化和艺术评价机制的转型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在这些转向的背后,彰显出的是艺术功能与价值取向之前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公共艺术景观 艺术生产关系 艺术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怒吼——抗战时期“延安学派”的木刻艺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振宇 黄宗贤 《艺术探索》 2005年第3期20-26,共7页
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的抗日敌后根据地的画家创造了一种全新风格的艺术。他们在新型的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坚持艺术服务于民族抗战的需要,坚持自觉地在艺术创作的内容、形式上与广大民众结合,以作品记录民族抗战的历史,鼓舞军... 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的抗日敌后根据地的画家创造了一种全新风格的艺术。他们在新型的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坚持艺术服务于民族抗战的需要,坚持自觉地在艺术创作的内容、形式上与广大民众结合,以作品记录民族抗战的历史,鼓舞军民的抗战斗志。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以延安为中心,以木刻为主要创作形式,具有史诗风格的“延安学派”为代表的根据地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版画 延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建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宗贤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5期70-76,共7页
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现象。美术创作的"西部热"使得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有了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美术史更不同于西方现代美术史的特质与精神内涵。在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建构过程中,西部民族题材... 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现象。美术创作的"西部热"使得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有了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美术史更不同于西方现代美术史的特质与精神内涵。在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建构过程中,西部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体现了"重识传统与范式拓展""视向转换与风格重构"以及"民族想象与国家认同"的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少数民族 美术创作 中国现代美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的互文性考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永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20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验,虽然一个是理论形态,一个是创作形态,但相互间存在着一种互文关系。研究现代文学理论,可为观察同时期的现代艺术现象提供参照系;反之,观察不同类型的现代艺术实践,又可见出它们对文学理论思潮... 20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验,虽然一个是理论形态,一个是创作形态,但相互间存在着一种互文关系。研究现代文学理论,可为观察同时期的现代艺术现象提供参照系;反之,观察不同类型的现代艺术实践,又可见出它们对文学理论思潮的预言或回应。与系统而成熟的文学理论比较而言,纯粹的艺术理论显得相对贫乏。故可以说,文学理论是现代艺术托之有常的观念母体。如果艺术研究者承认这一点,文学理论就会给予其慷慨的馈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理论 现代艺术实践 互文性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观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身份嬗变、参与互动——论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接受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世文 黄宗贤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4期99-103,共5页
以新媒体技术及其成果为支撑的新媒体艺术,呈现出与传统艺术不同的艺术审美接受活动过程。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接受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即从"静观"到"介入"的审美观照方式之转变、审美主体身份的历史性转换和审美主体... 以新媒体技术及其成果为支撑的新媒体艺术,呈现出与传统艺术不同的艺术审美接受活动过程。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接受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即从"静观"到"介入"的审美观照方式之转变、审美主体身份的历史性转换和审美主体参与互动的高峰体验。我们从理论上对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接受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试图提供理解和认识新媒体艺术审美接受规律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身份嬗变 参与互动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即是艺术——探究罗伯特·劳申伯格的“混合艺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33-136,共4页
罗伯特·劳申伯格是对现代艺术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在极简抽象主义拼贴画的试验中,他"混合"不同材质、媒介进行创作;他倡导生活就等于艺术的创作主张,冲破了传统绘画的载体局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的兴盛期,... 罗伯特·劳申伯格是对现代艺术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在极简抽象主义拼贴画的试验中,他"混合"不同材质、媒介进行创作;他倡导生活就等于艺术的创作主张,冲破了传统绘画的载体局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的兴盛期,劳申伯格将达达艺术的现成品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绘画结合起来,创造了著名的"混合绘画"艺术,对后来风靡全球的波普艺术起到了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史 艺术创作 劳申伯格 艺术作品 现成品 拼贴 “混合艺术” 抽象主义 表现主义 波普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史终结之后的新范式——论神经艺术史的理论范式与方法论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支宇 李天鹏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75-83,共9页
作为一门诞生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新学科,神经艺术史运用神经可塑性、镜像神经元、神经奖励系统等神经生物学原理,辅以神经科学实验技术,致力于融通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和传统艺术史生平传记研究两种学术话语,既具有浓重的科学实证主义色... 作为一门诞生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新学科,神经艺术史运用神经可塑性、镜像神经元、神经奖励系统等神经生物学原理,辅以神经科学实验技术,致力于融通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和传统艺术史生平传记研究两种学术话语,既具有浓重的科学实证主义色彩,又体现出强烈的思辨性特征。神经艺术史在脑科学和认知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语境中,再次回应了汉斯·贝尔廷关于“艺术史终结”的话题,同时也可以被视为传统经验主义美学的新一轮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艺术史 约翰·奥尼恩斯 理论范式 脑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