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中江县塔梁子M3部分壁画考释 被引量:9
1
作者 宋治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43,共4页
关键词 中江县 壁画 考释 四川 发掘简报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南方地区 崖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缆索式起重机安装设备的控制策略实施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华 李永宪 +2 位作者 冯玉梅 涂林玲 张会领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三峡工程中双机摆塔式缆索起重机安装过程的详细介绍,对参与本项工程实施的一种特殊承载设备——液压张紧装置的电气实施方案给出较为详细说明。介绍了以PLC为主导的控制系统在装置电气单元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实现方法,同时... 本文通过对三峡工程中双机摆塔式缆索起重机安装过程的详细介绍,对参与本项工程实施的一种特殊承载设备——液压张紧装置的电气实施方案给出较为详细说明。介绍了以PLC为主导的控制系统在装置电气单元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实现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展望了该装置的发展前景,并相应提出了提高更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缆索式起重机 液压张紧装置 电气控制系统 安装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江地区部分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姚智辉 孙淑云 +4 位作者 邹后曦 方刚 黄伟 白彬 张建华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通过对峡江地区129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与成分分析,初步了解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至秦汉青铜技术水平。所分析129件青铜器均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93%是铸造组织,有6件为热锻组织,3件是热锻后又经过冷加工。有1件是青铜淬火组织。从成分含量... 通过对峡江地区129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与成分分析,初步了解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至秦汉青铜技术水平。所分析129件青铜器均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93%是铸造组织,有6件为热锻组织,3件是热锻后又经过冷加工。有1件是青铜淬火组织。从成分含量、金相组织整体审视这批样品,兵器与工具代表了当时巴地乃至峡江流域的青铜工艺技术的较高水平。技术分析结合型制研究,初步判断峡江出土青铜器以本地制作为主,少量属于外来的。该地区青铜制作技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与周边不同步的自身发展仍是该区域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江地区 青铜器 铸造金相组织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王母龙虎座造型源于西方考 被引量:8
4
作者 仝涛 邹芙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9,共5页
西王母龙虎座是西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的主要特征为西王母端坐在龙虎连体神兽座上,这与中国北方发现的类似造型的其他神兽座相似,有着共同的渊源。这种两神兽胁侍一女神的图像题材在青铜时代晚期及铁器时代早期... 西王母龙虎座是西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的主要特征为西王母端坐在龙虎连体神兽座上,这与中国北方发现的类似造型的其他神兽座相似,有着共同的渊源。这种两神兽胁侍一女神的图像题材在青铜时代晚期及铁器时代早期已流行于西亚的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稍晚时期流行于中亚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题材的内容及其传播的轨迹都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此外,西王母神兽座的造型与中国以西地区女神图像的一致性表明,这一造型可能与西方的女神崇拜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汉人至少在表现形式和神化手法上借用了西方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龙虎座 神兽 中西文化交流 画像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贵州地区“石棺葬”的分区与年代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7,共7页
汉晋以降,贵州出现一类以天然薄石板营建墓室、形制与川滇地区石棺葬相似的小型石墓,至宋明时尤为流行,迄今仍有孑遗。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人鲍克兰在贵州普定进行仡佬族调查时就注意到这类被当地人称为“仡佬坟”的墓葬,并在其《... 汉晋以降,贵州出现一类以天然薄石板营建墓室、形制与川滇地区石棺葬相似的小型石墓,至宋明时尤为流行,迄今仍有孑遗。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人鲍克兰在贵州普定进行仡佬族调查时就注意到这类被当地人称为“仡佬坟”的墓葬,并在其《贵州仡佬族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将之称为“石板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石棺葬 分区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组合 被引量:4
6
作者 罗二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中国西南汉代墓葬中发现的画像分为神仙仙境与升仙、驱鬼镇墓、吉祥等三大类。画像的内容以仙境与升仙为主 ,其目的是为了让墓主能够升仙 ,而驱鬼镇墓也是为了墓主能够顺利升仙。“吉祥”是对所有画像内容的一种概括 。
关键词 中国西南 汉代 画像内容组合 升仙 驱鬼镇墓 吉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面铜镜铭文释读补正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治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106,共2页
近读《考古与文物》2006年4期《陕西投资策划服务公司汉墓清理简报》(以下称《简报》)。《简报》中对三面铜镜铭文的释读似有可商榷之处,现作如下补正。
关键词 铜镜铭文 释读 《考古与文物》 《简报》 清理简报 服务公司 投资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东海太守”与“李少君” 被引量:1
8
作者 索德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本文以"东海太守"、"少君"两个榜题为线索,结合文献对四川合江3号、新津4号石棺(函)中的二人对视相握的画像进行了分析,认为画面中两人分别为东海太守汲黯和郎中李少君,"东海太守"、"郎中"为... 本文以"东海太守"、"少君"两个榜题为线索,结合文献对四川合江3号、新津4号石棺(函)中的二人对视相握的画像进行了分析,认为画面中两人分别为东海太守汲黯和郎中李少君,"东海太守"、"郎中"为秦汉时期官职。汲黯、李少君均曾在滨海地区生活过,深受神仙思想影响,二人对视相握是为了表现论道、成仙的场景,符合黄老学和方仙道融合的历史背景。该故事对于探讨滨海地域神仙信仰对蜀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石棺上出现这类画像是为了帮助墓主升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画像石棺 东海太守 李少君 升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