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技术在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志宏 蒋波 张兴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0,共4页
讨论了辐射接枝、聚合、交联、固化及消毒等辐射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的制备、改性和消毒上的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 辐射接枝 应用进展 辐射技术 聚合 改性 交联 研究 生物材料 消毒 生物医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程俊秋 段可 +1 位作者 翁杰 张兴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7-520,共4页
本文以TIPS法 ,在溶液中制备得到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复合材料 ,并对无机相与有机相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 界面 骨替换植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林晓艳 范红松 +5 位作者 李旭东 唐敏 张伶利 谭言飞 徐金瑞 张兴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低温下,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液与中性胶原溶胶混合,升温使羟基磷灰石晶体与胶原自组装形成复合凝胶,经洗涤、冻干,获得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和TEM对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为16nm&... 低温下,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液与中性胶原溶胶混合,升温使羟基磷灰石晶体与胶原自组装形成复合凝胶,经洗涤、冻干,获得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和TEM对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为16nm×40nm;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大小、胶原纤维的结构等都与天然骨相似。采用骨髓嗜多染细胞微核实验、致敏实验、以及细胞毒性实验对复合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小鼠骨髓微核率为1.6±0.9,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和阳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最大剂量法实验表明复合材料无致敏作用。滤膜扩散实验证明复合材料无细胞毒性。复合材料骨内植入的组织学分析表明,4周时,在材料和骨组织的界面处有新骨生成,12周时,界面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皮下植入44周后,材料降解成碎片,纤维组织长入材料降解区域。本研究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体内降解和促进骨形成的能力。不具有致染色体畸变作用、皮肤致敏作用和细胞毒性,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潜在的骨替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细胞毒性 致敏作用 微核试验 骨植入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晓艳 鲁建 +1 位作者 李虎 张兴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1-614,共4页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均制备得到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胶原纤维的结构等方面都与天然骨相似。但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晶度比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更接近于自然骨,原位合成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均匀性、界面结合紧密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共混法。原位合成法是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 复合材料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亚平 高家诚 文静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22,共3页
TC4基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组织细小,且具有一定程度择优取向,涂层与基体间为化学冶金结合等特征。这些特征对骨组织的生物结合及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激光熔覆 生物陶瓷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硅烷交联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谢美菊 余自力 杨帮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48,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磨损性能,制备了表面硅烷交联改性UHMWPE材料。本文对这种表面改性UHMWPE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摩擦系数、磨痕宽度与未经改性的UHMWPE相比均有一定程... 为进一步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磨损性能,制备了表面硅烷交联改性UHMWPE材料。本文对这种表面改性UHMWPE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摩擦系数、磨痕宽度与未经改性的UHMWPE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磨屑数量也减少,耐磨损性能明显提高。其原因归结于经硅烷交联改性后,UHMWPE材料表面硬度提高,润滑状况改善,使材料抗磨粒磨损和抗粘着磨损能力提高,从而导致其耐磨损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表面改性 硅烷交联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作为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友容 陈继镛 张兴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47-49,共3页
胶原作为生物材料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骨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概要地介绍了胶原促进骨形成的机制,并对胶原用作引导骨再生材料、骨组织工程的基质材料、骨生长因子的载体材料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作为生物材料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骨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概要地介绍了胶原促进骨形成的机制,并对胶原用作引导骨再生材料、骨组织工程的基质材料、骨生长因子的载体材料和羟基磷灰石颗粒的粘结材料等的应用原理和现状作了系统介绍,指出了胶原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生物材料 骨修复材料 骨形成机制 引导性骨再生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肿瘤细胞在纳米氧化钛陶瓷表面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屈阳 李振声 +1 位作者 杨帮成 张兴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88-1291,共4页
以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为晶粒生长抑制剂制备的纳米氧化钛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成骨细胞Ros17/28与材料复合培养的方法,通过MTT法、荧光染色法和SEM细胞形貌观察等手段综合判断细胞在材料表面的活性,以此评价纳米氧化钛陶瓷的生物活性... 以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为晶粒生长抑制剂制备的纳米氧化钛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成骨细胞Ros17/28与材料复合培养的方法,通过MTT法、荧光染色法和SEM细胞形貌观察等手段综合判断细胞在材料表面的活性,以此评价纳米氧化钛陶瓷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以羟基磷灰石为晶粒生长抑制剂的氧化钛陶瓷晶体颗粒尺寸达到纳米级,其生物活性超出了以氧化镁为晶粒生长抑制剂的氧化钛陶瓷和纯羟基磷灰石陶瓷,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活性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钛陶瓷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钛表面组织结构和形貌特征与表面生物活性的研究
9
作者 王力平 曹阳 +4 位作者 张波 包崇云 杨帮成 陈继镛 张兴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9-400,428,共3页
The apatite-forming ability of titanium oxide film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as investigated in a simulated body fluid(SBF).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titanium oxide film were prepared.The dense rutile and amorpho... The apatite-forming ability of titanium oxide film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as investigated in a simulated body fluid(SBF).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titanium oxide film were prepared.The dense rutile and amorphous titania gel did not induce apatite formation on their surfaces in SBF solution in 48 hours,whereas the micro porous rutile structure induced apatite formation on their surfaces.This indicates that a specific structure of titania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apatite formation.Such specific structure was assumed in this study to be micro porous structure.The spatially sub micro-scale porous structure of titanium oxide film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facilitate the Ca-P nucl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钛 形貌特征 表面生物活性 化学成份 多孔结构 磷灰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辐照灭菌对胶原膜体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晓艳 鲁建 +2 位作者 刘科伟 陈一权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8-61,共4页
为了探讨60Co辐照灭菌方法对胶原膜稳定性的影响,牛跟腱胶原膜、牛皮胶原膜经60Co辐照灭菌,对灭菌前后胶原膜的溶胀度、收缩温度和抗胶原酶酶解能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胶原膜交联度及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其机... 为了探讨60Co辐照灭菌方法对胶原膜稳定性的影响,牛跟腱胶原膜、牛皮胶原膜经60Co辐照灭菌,对灭菌前后胶原膜的溶胀度、收缩温度和抗胶原酶酶解能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胶原膜交联度及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60Co辐照后,胶原蛋白分子间发生了共价交联,两种胶原膜的溶胀度减小,胶原酶酶解时间增加,胶原膜的交联度及稳定性增加,无菌检查合格。但收缩温度降低,辐照时如不采用任何保护胶原的措施,胶原的分子结构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60Co辐照灭菌 交联度 稳定性 红外光谱 生物材料 生物可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晓艳 温贤涛 +3 位作者 李虎 鲁建 范红松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弱结晶的纳米尺度(5nm×60nm~20nm×80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和晶体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168.85MPa)和弹性模量(5.87GPa)介于致密骨和牙本质之间。此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 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磷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的Ca^(2+)浓度阈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友容 李艳 +3 位作者 吴尧 邓敏 陈继镛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57,共4页
通过对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和动态模拟体液中的形成类骨磷灰石的钙离子浓度的阈值的测定,表明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形成类骨磷灰石的Ca2+浓度阈值是0.2459g/L,其阈值比标准模拟体液低10%;双相磷... 通过对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和动态模拟体液中的形成类骨磷灰石的钙离子浓度的阈值的测定,表明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形成类骨磷灰石的Ca2+浓度阈值是0.2459g/L,其阈值比标准模拟体液低10%;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模拟体液以生理流率流动时形成类骨磷灰石的Ca2+浓度阈值是0.3392g/L,其阈值比标准模拟体液高22%;动态模拟体液的Ca2+浓度阈值比静态的Ca2+浓度阈值高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骨磷灰石 钙磷陶瓷 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 钙离子浓度 CA^2+ 阈值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引导再生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晓敏 李旭东 张志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0-1304,共5页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然骨的组成。与纯胶原膜相比,复合膜的溶胀性能大为改善。通过对复合凝胶的控制脱水,使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模量,结合微观形貌和脱水控制过程讨论了复合膜的增强机制。本研究制备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引导再生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引导再生 胶原 羟基磷灰石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料浆流变性及注浆成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辛龙 陈欣 +2 位作者 罗龙 范红松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0,共5页
选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等为分散剂,研究其用量对羟基磷灰石(HA)陶瓷料浆流变性能和电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浆都呈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其中添加0.5%甲基纤维素的陶瓷料浆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值(70 ... 选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等为分散剂,研究其用量对羟基磷灰石(HA)陶瓷料浆流变性能和电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浆都呈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其中添加0.5%甲基纤维素的陶瓷料浆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值(70 mV),同时具有优良的流变性和触变性。并对不同分散剂稳定料浆改善其流变性能的可能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制得了高流变性和触变性的HA料浆,研究了双氧水发泡成型工艺所得的粗坯体及高温烧结体的显微结构。通过该工艺所获得的HA样品孔壁较薄,孔径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流变性 料浆 注浆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薄膜的紫外线辐照响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雪春 蒋波 +2 位作者 江少恩 郑志坚 林理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2-476,共5页
制备了含多芳氨基甲烷类化合物的高分子变色薄膜,经紫外线辐照后,这种薄膜随吸收剂量的不同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绿色,在可见光区主要吸收峰位于626 nm附近,光密度响应与辐照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研究表明:该辐射变色薄膜变色响应随紫外... 制备了含多芳氨基甲烷类化合物的高分子变色薄膜,经紫外线辐照后,这种薄膜随吸收剂量的不同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绿色,在可见光区主要吸收峰位于626 nm附近,光密度响应与辐照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研究表明:该辐射变色薄膜变色响应随紫外线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分次辐照能略微提高光密度响应;辐射变色薄膜响应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在20~50 ℃温度范围、40%~60%相对湿度范围,响应基本稳定;卤代物添加剂可以大大提高辐射变色薄膜的响应灵敏度;受后辐照效应影响,辐照结束最初2 h内响应迅速增加,2 h后响应才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变色薄膜 紫外线 多芳氨基甲烷 吸收光谱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血凝仪用于医疗器械PT与PTT试验评价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暾 梁洁 +2 位作者 单晶 郑利萍 朱蔚精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GB/T16886.4-2003标准为基础,利用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半自动血凝仪对5种以金属与高分子为主要材质的血液接触医疗器械的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试验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测量方法的血凝仪的组内变... 以GB/T16886.4-2003标准为基础,利用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半自动血凝仪对5种以金属与高分子为主要材质的血液接触医疗器械的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试验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测量方法的血凝仪的组内变异系数(CV)均在同一数量级。在PTT试验中,两种血凝仪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进行平均凝固时间基数较小的PT试验时,两种不同原理的血凝仪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根据研究的结果,选择双磁路磁珠法或散射比浊法血凝仪来进行医疗器械凝血相关评价均为可行,检验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但须注意对基值较小的试验,如PT试验的结果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血凝仪 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胶途径制备胶原-海藻酸钠-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建明 王晓亮 +1 位作者 王晓敏 李旭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5-698,共4页
A composite gel composed of collagen,alginate and synthetic HA powder was formed by using collagen assembly,and freeze-drying of the composite gel gave rise to collagen-alginate-HA porous materials.Scanning electron m... A composite gel composed of collagen,alginate and synthetic HA powder was formed by using collagen assembly,and freeze-drying of the composite gel gave rise to collagen-alginate-HA porous material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materials and to reveal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s between molecular speci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caffolds had interconnected porous structure with typical pores ranging between 200-600μm.Inorganic phase,poorly crystallized hydroxyapatite,was formed uniform dispersion with the organic substances.The introduction of alginate,to some extent,influenced the collagen assembly process.The materials prepared in this study could be a promising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材料 海藻酸钠 羟基磷灰石 胶原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资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怀英 任肖湘 +1 位作者 马晓敏 李旭东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1期5-10,共6页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历经数千年茶文化的沉淀,进入当前的大健康时代,我国传统茶产业正朝着融合营养和健康的现代茶业方向跨越式发展;茶叶的深加工以及茶资源应用的拓展,不仅将为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也有望衍生出...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历经数千年茶文化的沉淀,进入当前的大健康时代,我国传统茶产业正朝着融合营养和健康的现代茶业方向跨越式发展;茶叶的深加工以及茶资源应用的拓展,不仅将为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也有望衍生出一系列健康医疗产品,推动我国基于丰富茶资源健康事业的发展。文章结合茶的健康效应和生物医学研究,展望了茶资源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资源 茶多酚 健康有益效应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双相HA/TCP和HA在模拟人体体液中类骨磷灰石的形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友容 刘科伟 +1 位作者 陈继镛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4-47,共4页
利用模拟人体体液 (SimulatedBodyFluid ,SBF)流动装置 ,研究SBF在人体肌肉组织流率情况下多孔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 (HA/TCP)和羟基磷灰石 (HA)陶瓷表面和孔壁类骨磷灰石形成。结果表明 :材料在以生理流率的SBF浸泡 14d后 ,HA/TCP仅在... 利用模拟人体体液 (SimulatedBodyFluid ,SBF)流动装置 ,研究SBF在人体肌肉组织流率情况下多孔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 (HA/TCP)和羟基磷灰石 (HA)陶瓷表面和孔壁类骨磷灰石形成。结果表明 :材料在以生理流率的SBF浸泡 14d后 ,HA/TCP仅在多孔陶瓷孔隙内部形成类骨磷灰石 ;HA表面和孔隙内壁都未形成类骨磷灰石。如果增加SBF中的Ca2 + 、HPO42 -的浓度 ,则在孔隙内壁有类骨磷灰石形成。材料在静态SBF中浸泡 ,HA/TCP多孔材料孔壁观察到晶状沉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磷酸钙陶瓷 SBF 类骨磷灰石 人体体液 诱导骨 羟基磷灰石 HA/TCP HA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配式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春雨 罗翼 +5 位作者 段宏 罗教明 周勇 闵理 张闻力 屠重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半骨盆假体重建后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骨盆肿瘤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患者共42例,依据MSTS评分标准,测量患者术后1、3、6...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半骨盆假体重建后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骨盆肿瘤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患者共42例,依据MSTS评分标准,测量患者术后1、3、6、12月的术后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2~86月,平均随访36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95%,髋关节脱位发生率7.14%。术后1、3、6、12月 MSTS 评分分别为14.47、19.71、20.95、21.31分。术后1、3、6月功能逐渐好转,MSTS评分呈递增趋势,3个时间点的MST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月功能改善不明显,2个时间点的MS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配式半骨盆假体治疗骨盆肿瘤疗效满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超过6月后肢体功能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切除 康复训练 功能评价 MS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