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尔盘羊食性与肠道微生物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丽娇 迪拉拉·托留 +3 位作者 徐文轩 吴永杰 汪沐阳 杨维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9-643,共15页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份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新鲜粪样,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和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帕米尔盘羊冷暖季的食物与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帕米尔盘羊共采食36科57属植物,其冷暖季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但主要食物均为蔷薇科(Rosaceae)与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帕米尔盘羊冷季营养生态位宽度为3.18,暖季为2.94。该种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多种食物与肠道微生物丰度呈现显著相关性。帕米尔盘羊肠道微生物随着其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宿主在食物缺乏的冷季酯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与吸收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这有助于宿主更有效地利用氮和能量沉积,提高了盘羊在严酷冬季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与其肠道微生物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濒危物种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盘羊 DNA宏条形码技术 16S rRNA 食性 肠道微生物 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学校园珍稀濒危植物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静 余林蔓 +1 位作者 陈斯琪 徐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84-187,190,共5页
对四川大学校园珍稀濒危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以及文献查阅,对种类、数量和应用形式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对四川大学校园珍稀濒危植物的应用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较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四川大学 珍稀濒危植物 应用现状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宜宾地区云豹的潜在猎物资源与潜在栖息地景观格局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付焱文 李蔓 +4 位作者 李东睿 廖婷 冉江洪 杨旭煜 杜一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1-490,共10页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习性隐秘且树栖性强,我国对其野外生存状况鲜有研究。四川省宜宾市是云豹的历史分布区,自2007年发现云豹实体后再无记录...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习性隐秘且树栖性强,我国对其野外生存状况鲜有研究。四川省宜宾市是云豹的历史分布区,自2007年发现云豹实体后再无记录报道。2018—2019年,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对宜宾市可能有云豹分布的3个县(长宁县、兴文县和珙县)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未发现云豹的活动痕迹或实体;(2)共记录到云豹潜在猎物13种:哺乳动物7种、鸟类6种。(3)适宜云豹生存的阔叶林面积较小,仅有172.37 km 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6.77%;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515.95 km 2,占50.21%,但潜在栖息地被道路切割严重,最大斑块面积为230.39 km 2,最小斑块面积为48.85 km 2。研究表明,云豹现有潜在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其偏好的阔叶林面积小、猎物资源匮乏,较难持续维持云豹种群的稳定发展。建议开展长期的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同时加强生境恢复和保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豹 猎物 潜在栖息地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性别鉴定新方法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罗丽君 金曦玮 +7 位作者 王宇航 尼玛扎西 王涛 周眉 蒋忠军 李仁贵 冉江洪 张修月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1-493,共13页
2023—2024年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96个调查网格中收集到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新鲜粪便34份,基于8个微卫星位点和线粒体D-loop区建立个体遗传档案。基于微卫星数据,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在片区内鉴定到10只大熊猫。... 2023—2024年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96个调查网格中收集到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新鲜粪便34份,基于8个微卫星位点和线粒体D-loop区建立个体遗传档案。基于微卫星数据,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在片区内鉴定到10只大熊猫。为进一步优化基于粪便DNA的大熊猫性别鉴定方法,本研究基于X染色体釉原蛋白基因开发了1对新的性别鉴定引物(SEX),该引物成功鉴定出10只个体的性别,即5雄5雌,该引物对粪便DNA扩增稳定、效果好,能有效用于野生大熊猫种群性比分析。在识别到的个体中共鉴定到线粒体D-loop序列3个单倍型,8个多态性位点,单倍型多样性为0.211,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11;8个微卫星位点的期望杂合度为0~0.901,观测杂合度为0~0.889,有7个位点极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1),表现为杂合不足;种群平均近交系数为0.571。研究表明,本区域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性比为1∶1,近交情况较严重,有遗传丢失的风险,应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 大熊猫 个体识别 性别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藏原羚栖息地及气候变化潜在影响评估
5
作者 杨创明 徐怀亮 +8 位作者 程琛 李雪阳 肖启程 王旭 何兴成 杨孔 廖静 周华明 李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5,共8页
基于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的样线调查数据,对石渠县藏原羚适宜栖息地及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坡向、温度季节性变动率、气温日较差、年温度变化范围是影响藏原羚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环境因子,藏原羚现有适宜栖息地面积为... 基于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的样线调查数据,对石渠县藏原羚适宜栖息地及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坡向、温度季节性变动率、气温日较差、年温度变化范围是影响藏原羚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环境因子,藏原羚现有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113 km^(2),次适宜栖息地面积为9996 km^(2),其中长沙贡玛自然保护区内约有771 km^(2)适宜栖息地和2342 km^(2)次适宜栖息地,藏原羚适宜和次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外。除了个别时间段影响较小,SSP126、SSP245、SSP375和SSP585等4个未来气候情景下藏原羚适宜栖息地面积仅为现有适宜栖息地的50.84%~73.17%,适宜栖息地大都往西北和西南两侧高海拔地区迁移,次适宜栖息地为现有适宜栖息地的95.99%~115.45%。综上所述,未来气候会减少藏原羚质量较高的栖息地,并使其往高海拔地区迁移,保护石渠县藏原羚应该同时关注西部高海拔山地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栖息地 气候变化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的种群密度及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6
作者 陈洋 杨睿 +4 位作者 陈黎 贠阳 权子豪 刘郢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49,共9页
2022年8月—2024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和野外样线调查法对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分布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MaxEnt模型对其栖息地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绿尾虹雉主要活动在海拔31... 2022年8月—2024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和野外样线调查法对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分布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MaxEnt模型对其栖息地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绿尾虹雉主要活动在海拔3100~4400 m的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高山流石滩生境;绿尾虹雉的种群密度为2.46只/km^(2)(1.95~3.03只/km^(2)),栖息地总面积为110.68 km^(2),其中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4.72 km^(2),适宜栖息地被分割成3个区域,保护区内绿尾虹雉种群数量为184只;影响绿尾虹雉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是距道路距离、植被类型和年温差等。本研究结果丰富了保护区绿尾虹雉的种群生态资料,为区域内绿尾虹雉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种群密度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雉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仁贵 戴波 +5 位作者 张秀雷 陆钢 杨杰 杨古基 岳碧松 冉江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9-571,共3页
2006年3~6月,用鸣声记录法对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4种雉类,分别为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雉鸡和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3种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 2006年3~6月,用鸣声记录法对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4种雉类,分别为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雉鸡和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3种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只/km2、9.7±1.6只/km2和6.8±3.3只/km2。雉类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类及不同种的种群密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灌草丛生境只有雉鸡1种,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各有3种。这几个种的种群密度在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的生境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异,即白腹锦鸡的种群密度由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逐渐降低,红腹角雉逐渐升高;雉鸡的密度由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声记录法 雉类 种群密度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5
8
作者 杨道德 熊建利 +1 位作者 冯斌 屈斌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数据是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2002年8月中下旬、2002年11月中旬,对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综合作者1...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数据是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2002年8月中下旬、2002年11月中旬,对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综合作者1984年6~7月和1993年8月在该保护区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1目6科23种、爬行类2目9科39种。其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5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46种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虎纹蛙Hoplobatrachu srugulosu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余61种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4种被列入CITES附录II;14种为中国特有种;23种资源量丰富。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新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hen,Jiang et Yang,2007的模式标本产地。根据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 南岭山脉 生物多样性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师范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顺德 郭克疾 +1 位作者 陈贵英 周成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484-7486,共3页
结合四川师范大学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鸟类标本,采用路线调查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四川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师范大学校园鸟类共65种,隶属于8目20科,其中留鸟27种,冬候鸟16种,夏候鸟7种,旅鸟15种;白头鹎、白颊噪鹛、红... 结合四川师范大学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鸟类标本,采用路线调查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四川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师范大学校园鸟类共65种,隶属于8目20科,其中留鸟27种,冬候鸟16种,夏候鸟7种,旅鸟15种;白头鹎、白颊噪鹛、红头长尾山雀、树麻雀、白鹡鸰为校园鸟类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校园鸟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中荣 陈晓虹 梁俊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7-311,共5页
于2003年8月21~30日、10月1~6日、2004年3月17日~5月28日,采用样线法或样地法,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目前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4科、9属,占河南省现有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46.2%.其中分布于南坡的有12种,北坡有9种,南坡比北... 于2003年8月21~30日、10月1~6日、2004年3月17日~5月28日,采用样线法或样地法,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目前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4科、9属,占河南省现有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46.2%.其中分布于南坡的有12种,北坡有9种,南坡比北坡物种丰富、群落多样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两栖动物 多样性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资源风景规划设计初探——以四川绵竹市水景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娟 刘莹 +1 位作者 苗想想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4-556,共3页
通过选取四川绵竹境内3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水资源作为设计基础,完成了以"水语胜景"为总题立意的水景规划设计构想,从观光农业产业、休闲地景观层次以及概念性规划3个不同方面总结出了当今城市水资源风景规划设计的原则和... 通过选取四川绵竹境内3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水资源作为设计基础,完成了以"水语胜景"为总题立意的水景规划设计构想,从观光农业产业、休闲地景观层次以及概念性规划3个不同方面总结出了当今城市水资源风景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而提出了关于完善和改进城市水域风景规划建设的一些措施和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域风景 规划原则 设计方法 绵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与牧草地群落、环境的关系及防控阈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明坤 班英 +6 位作者 索郎夺尔基 秦盈 韩立亮 杜颜如 王新 陈治兴 周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1-613,共13页
为揭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与放牧高寒草地群落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究正常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阈值,采用传统地面样方结合无人机低空影像采集识别的研究方法,获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夏季牧场50个调... 为揭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与放牧高寒草地群落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究正常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阈值,采用传统地面样方结合无人机低空影像采集识别的研究方法,获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夏季牧场50个调查样地的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经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偏好栖息于南、西朝向,坡度5~15°的缓坡草地,总洞口密度与坡度显著正相关;(2)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与植被盖度、群落平均高度、Patrick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显著负相关,随着总洞口密度增加,植被盖度降低,群落平均高度、Patrick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初步判定若尔盖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洞口密度的防控阈值为1000个/hm^(2)。研究结果为川西北高原鼠兔的危害快速识别和牧草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寒草地 无人机 生境选择 种群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秋竹 吴思娴 +4 位作者 余洋 秦朗 许文明 应斌武 孙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2,共9页
2019年末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肺炎,由WHO命名为COVID-19。由于2019-nCoV是新发病毒,因此可用的诊断工具非常少,已表明2019-nCoV比SARS-CoV和MERS-CoV的传染性更强,并且COVID-19在短时间内发病数增加迅速,蔓延全... 2019年末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肺炎,由WHO命名为COVID-19。由于2019-nCoV是新发病毒,因此可用的诊断工具非常少,已表明2019-nCoV比SARS-CoV和MERS-CoV的传染性更强,并且COVID-19在短时间内发病数增加迅速,蔓延全球。因此,该文依照文献调研及引文分析方式,对COVID-19的诊断方法进行介绍,同时将其与SARS、ME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技术对比,对该疾病的精准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控制并及时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2019-nCoV SARS MERS 诊断标准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灿 胡烨 +2 位作者 李明明 冉江洪 唐荣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10,共10页
我国2021年最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保护物种新增较多且部分物种的保护级别发生变动,及时掌握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物种丰富度及空间分布,有利于开展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管理与有效监测。本文基于野外调查、网站、... 我国2021年最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保护物种新增较多且部分物种的保护级别发生变动,及时掌握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物种丰富度及空间分布,有利于开展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管理与有效监测。本文基于野外调查、网站、文献著作和馆藏标本等数据,对四川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分布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四川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89种,占全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种类的47.9%,新增7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52种;以留鸟和冬候鸟为主,分别占四川省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物种的56%和19%;在21个市州行政单元中,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种)和成都市(132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种类最多;在县(市区)级行政单元中,以平武县(99种)、汶川县(94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种类最多;四川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空间分布呈中西部区域高、东部区域低的格局,尤以若尔盖湿地-岷山、邛崃山、大雪山一线最丰富。建议加强鸟类的调查与监测,充分发挥观鸟团体的作用,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的保护能力,以提升鸟类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保护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萍萍 樊星 +4 位作者 陈洋 郑冰权 曾涛 余洋丽娜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2022年6—11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开展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214号,经鉴定隶属于13目95科424种。在昆虫类群组成上,鳞翅目Lepidoptera占优势,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物种数占比分别为58.96%、1... 2022年6—11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开展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214号,经鉴定隶属于13目95科424种。在昆虫类群组成上,鳞翅目Lepidoptera占优势,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物种数占比分别为58.96%、17.45%、6.37%。区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昆虫2种(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和喙凤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种(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3种生境类型的昆虫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为次生林(6.63,29.62)>人工林(6.53,22.48)>居民农耕地(6.12,19.84);优势度指数为居民农耕地(0.07)>次生林(0.06)>人工林(0.04);均匀度指数为人工林(0.94)>居民农耕地(0.91)>次生林(0.88)。本调查结果丰富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基础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和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昆虫资源 多样性保护 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喉雉鹑的巢特征和巢址选择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路 余鳞 +5 位作者 白俊 张塔星 曹亚珍 马朝娟 周智强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2021年和2022年的3—7月,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跟踪观察和系统搜索法,对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的巢特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红喉雉鹑可筑地面和树上2种巢型,以树上巢为主,占88.24%(15/17);巢材包括树... 2021年和2022年的3—7月,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跟踪观察和系统搜索法,对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的巢特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红喉雉鹑可筑地面和树上2种巢型,以树上巢为主,占88.24%(15/17);巢材包括树皮、枯草、羽毛、针叶和苔藓等。(2)树上巢均位于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树枝基部,距离地面平均高度3.05 m±0.23 m(1.64~4.45 m),巢平均深度2.88 cm±0.07 cm(2.4~3.4 cm)。(3)红喉雉鹑偏好在坡度较小、草本盖度和落叶盖度较大、植被郁闭条件较好且距水源距离较近的生境中筑巢;草本盖度和落叶盖度是影响红喉雉鹑选择筑巢生境的关键因子,表明其选择巢址时受到安全因素和食物资源的双重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红喉雉鹑繁殖生态学的基础资料,为物种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喉雉鹑 巢址选择 雉类 濒危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蝶类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雯倩 唐靖萱 +4 位作者 张宸睿 毛康珊 王东磊 陈思杨 窦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解四川省巴中市光雾山风景名胜区蝴蝶资源状况,于2021年5—10月对景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蝶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发现蝶类5科80属117种。物种数上,蛱蝶科Nymphalidae最多(55种,占47.01%),其次是弄蝶科Hesperiidae(20种)、灰蝶科Lycae... 为了解四川省巴中市光雾山风景名胜区蝴蝶资源状况,于2021年5—10月对景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蝶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发现蝶类5科80属117种。物种数上,蛱蝶科Nymphalidae最多(55种,占47.01%),其次是弄蝶科Hesperiidae(20种)、灰蝶科Lycaenidae(16种)、粉蝶科Pieridae(15种)和凤蝶科Papilionidae(11种)。调查到的117种蝶类中,东洋种44种,古北种10种,广布种48种,另有15种未查明区系组成。本研究显示光雾山地区蝶类多样性在国内同类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中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当地生物多样性状况良好,尚未受到大规模人为干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多样性 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名录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章敏 彭波 +5 位作者 贺飞 何兴成 王文玲 刘天骄 李雨芯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基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2022年135台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同域有蹄类的日活动模式、季节性活动节律差异及时空生态位重叠。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8种有蹄类动物,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分布最广、相对丰富度最... 基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2022年135台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同域有蹄类的日活动模式、季节性活动节律差异及时空生态位重叠。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8种有蹄类动物,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分布最广、相对丰富度最高,岩羊Pseudois nayaur发现位点最少;在主要活动于森林的7种有蹄类中,中华斑羚全天活动,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为昼行性,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偏昼行性和晨昏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偏夜行性。除中华扭角羚外,其他有蹄类冷暖季的日活动节律都有显著差异;时间生态位上,有蹄类活动节律重叠在冷暖季有差异,暖季的活动节律重叠度高于冷季;空间生态位上,野猪和中华斑羚的重叠指数最高,中华扭角羚和其他物种的重叠指数很低,提示大体型、集群的物种可能主要通过空间回避实现共存。研究结果丰富了有蹄类动物的基础信息,为保护区有蹄类的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活动模式 时空共存 有蹄类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梯度变化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超 陈洋 +5 位作者 郑冰权 王文玲 徐国浩 许萍 樊星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3,共14页
2022年5—10月,利用夹夜法和陷阱法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海拔1000~4600 m设置102个样方,捕获小型兽类32种884只。以400 m海拔梯度分析小型兽类群落: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第一优势种形成了从北社鼠Niviv... 2022年5—10月,利用夹夜法和陷阱法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海拔1000~4600 m设置102个样方,捕获小型兽类32种884只。以400 m海拔梯度分析小型兽类群落: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第一优势种形成了从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海拔1000~1800 m),转变成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海拔1800~3400 m),再到松田鼠属未定名种Neodon sp.(海拔3400 m以上)的替换现象;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中峰格局,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800~3400 m最高;发现松田鼠属Neodon一新物种,确认壮鼩鼹Uropsilus ro‑bustus Wan,2015新种地位成立。本研究强调了对完整海拔梯度进行全面抽样调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岭雪山 小型兽类 海拔 群落结构 物种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地灾影响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重点区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穆秀鑫 孙鸿鸥 +5 位作者 雷开明 旷培刚 张跃 王国兰 王疆评 曾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根据适宜生境的分布特征和地灾影响情况,识别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重点区域,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地灾影响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