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新途径——环境重塑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建 艾南山 刘国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3-526,共4页
针对目前环境学科研究彼此孤立的现状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统一性要求,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观点出发,提出区域环境重塑的概念和方法框架,试图推动环境问题的整体研究.环境重塑必须从多学科出发,通过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和... 针对目前环境学科研究彼此孤立的现状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统一性要求,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观点出发,提出区域环境重塑的概念和方法框架,试图推动环境问题的整体研究.环境重塑必须从多学科出发,通过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模拟仿真,找出系统主要矛盾和因子,综合运用技术和政策措施多角度地加以整治,才能重构系统组织,实现整体协调和发展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 综合整合研究 环境重塑 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硫与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楚英豪 尹华强 +2 位作者 刘勇军 李晓东 杨志山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1-53,共3页
四川地处世界上三大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每年因酸雨造成损失数十亿元。四川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仍将以煤为主 ,要实现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需有效控制燃煤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本文概述了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针对四... 四川地处世界上三大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每年因酸雨造成损失数十亿元。四川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仍将以煤为主 ,要实现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需有效控制燃煤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本文概述了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针对四川的实际 ,提出了关于发展烟气脱硫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可持续发展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李彦峰 汪斌华 +3 位作者 黄婉霞 涂铭旌 王向东 王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46,共3页
本文选择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无机抗菌材料 ,采用抑菌圈实验法对它们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定性研究 ,同时采用细菌总数测定法定量地测试了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性能。并探讨了它们的抗菌机理。
关键词 纳米ZNO Ag系无机抗菌剂 抗菌性能 氧化锌 抗菌机理 纳米无机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乃稳 曾抗美 +1 位作者 肖芳 张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7-61,共5页
研究了活性炭多维电极法中活性炭荷电特性对腐殖酸去除效果以及在含氨氮的腐殖酸液中pH及电导率对该法去除氨氮的影响 ,指出活性炭荷正电时 ,该法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最好 ,而氨氮去除率则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 ,随着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了活性炭多维电极法中活性炭荷电特性对腐殖酸去除效果以及在含氨氮的腐殖酸液中pH及电导率对该法去除氨氮的影响 ,指出活性炭荷正电时 ,该法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最好 ,而氨氮去除率则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 ,随着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分析了本方法去除腐殖酸的作用过程 ,提出了多维电极法去除腐殖酸的作用过程为吸附—分解—脱附的循环过程 ,并且对活性炭具有一定的再生作用 ,可极大地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 活性炭 腐殖酸 水处理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溶解态腐殖酸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抗美 董海山 +2 位作者 史建福 叶宏 蒋丽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346,共4页
本文以活性炭多维电极法 ,去除水中氯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 -溶解态腐殖酸。文章比较了活性炭多维电极法与活性炭单纯吸附的去除效果 ,讨论了水样 p H值、Ca2 +浓度、外电压。
关键词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 溶解态腐殖酸 饮用水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空气中VOC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天 方正 +2 位作者 关胜 但德忠 谭和平 《中国测试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对基于PID原理的VOC快速检测仪测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快检仪测定VOCs的特点和优势。分别采用已知组分的VOC标准气体和现场采样分析,对两种VOC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比值R的范围,提出VOC... 对基于PID原理的VOC快速检测仪测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快检仪测定VOCs的特点和优势。分别采用已知组分的VOC标准气体和现场采样分析,对两种VOC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比值R的范围,提出VOCs表观浓度的概念,对进一步研究两种方法的可比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OC VOC快检仪 PID 国家标准方法 采样 VOC表观浓度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色度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王安 谢宇 梁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7-40,共4页
针对目视比色法色度测定不足之处 ,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改进。(1 )在天然水的测定中 ,研究了以往的 3 80 nm作最大吸收波长测吸光度方法的问题。寻找到最佳波长 45 5 nm,吸收池 5 cm测定天然水吸光度 A。 (2 )在 5~ 40 0℃测定温度对吸... 针对目视比色法色度测定不足之处 ,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改进。(1 )在天然水的测定中 ,研究了以往的 3 80 nm作最大吸收波长测吸光度方法的问题。寻找到最佳波长 45 5 nm,吸收池 5 cm测定天然水吸光度 A。 (2 )在 5~ 40 0℃测定温度对吸光度无影响 ,溶液浊度、p H值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呈线性关系。 (3 )在工业废水的测定中 ,先扫描出其最大吸收波长 ,以仪器检测限吸光度 0 .0 1 0为稀释终点。改进废水稀释倍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分光光度法 天然水 废水 稀释倍数法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纤流动免疫分析系统 被引量:5
8
作者 何俊 李勇 +3 位作者 但德忠 李毓琦 乔小蓉 王方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3,共3页
用新型荧光光纤免疫传感流动分析测试系统 ,对人血清白蛋白 (HSA)进行测试 ;将偶联于微晶纤维素表面形成的HSA固相抗体与待测HSA(抗原 )、荧光标记抗原 (FITC_HSA)竞争性结合 ,经稀碱液处理 ,固相载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 ,用新型荧光... 用新型荧光光纤免疫传感流动分析测试系统 ,对人血清白蛋白 (HSA)进行测试 ;将偶联于微晶纤维素表面形成的HSA固相抗体与待测HSA(抗原 )、荧光标记抗原 (FITC_HSA)竞争性结合 ,经稀碱液处理 ,固相载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 ,用新型荧光光纤免疫传感流动分析系统测定解析液的荧光值 ,以求得待测HSA的含量 ;该法检出限为0.1g/L ,日内RSD0.91 %~6.4 % ,日间RSD1.8 %~8.0 %,加标回收率91 %~120 % ;用该法测定注射用HSA,与临床检验常用的溴甲酚绿法对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0.9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免疫分析 光纤传感器 流动注射分析 人血清白蛋白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徐竺 李正山 杨玖贤 《中国沼气》 2002年第2期12-15,33,共5页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 ,变易性大的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本文采用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并对厌氧消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良好 ,在中温 (35~ 4 0℃ )消化时高浓...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 ,变易性大的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本文采用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并对厌氧消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良好 ,在中温 (35~ 4 0℃ )消化时高浓度 (30 0 0~ 80 0 0mg·L-1)进水COD的去除率达 95 %左右 ,常温消化的COD去除率也可达 90 %左右 ;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 5kgCOD·m-3d-1以上 ;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启动期短 ,耐冲击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上流式过滤器 垃圾渗滤液 COD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光纤免疫磁珠流动分析系统研究(Ⅰ) 被引量:6
10
作者 但德忠 王方强 +2 位作者 何俊 李毓琦 李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20,共4页
将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流动注射技术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联用 ,建立了一种新型荧光光纤免疫磁珠流动分析系统 ,并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FITC)对系统性能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该分析系统设计合理 ,性能可靠 ,在临床、环保等... 将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流动注射技术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联用 ,建立了一种新型荧光光纤免疫磁珠流动分析系统 ,并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FITC)对系统性能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该分析系统设计合理 ,性能可靠 ,在临床、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免疫分析 光学纤维 免疫磁珠 流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溶解态腐殖酸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抗美 董海山 史建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5-49,共5页
腐殖酸被认为是氯消毒副产物 (DBPs)的主要前驱物 ,为了寻求有效、经济的控制DBPs的手段 ,采用了活性碳多维电极法 ,讨论了溶液pH、Ca2 + 浓度和外电压影响去除效果的机理 ,并对多维电极吸附与单纯活性碳吸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 腐殖酸被认为是氯消毒副产物 (DBPs)的主要前驱物 ,为了寻求有效、经济的控制DBPs的手段 ,采用了活性碳多维电极法 ,讨论了溶液pH、Ca2 + 浓度和外电压影响去除效果的机理 ,并对多维电极吸附与单纯活性碳吸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多维电极对腐殖酸的吸附过程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模型 :x/m =Kf(Ce/D) 1/n,模型中的常数Kf 和 1/n均小于单纯活性碳吸附时的相应常数。联系到pH、Ca+ 2 浓度和外电压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可以认为静电引力是强化活性碳多维电极吸附溶解态腐殖酸的主要作用力。电子显微镜检测显示 ,在运行同样时间后 ,作为多维电极的活性碳的微观结构较单纯吸附时的活性碳疏松 ,说明该方法有可能延长活性碳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多维电极法 腐殖酸 饮水消毒 氯消毒副产物 吸附机理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对木糖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玖贤 李正山 +1 位作者 谢嘉 徐竺 《中国沼气》 2001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中温 35℃± 1℃条件下 ,对含高浓度硫酸盐的木糖生产废水进行了厌氧消化研究 ,主要研究了pH值和COD SO42 -比值等因素对COD ,、SO42 -去除率、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实验证明 ,投加铁离子是解除硫化物抑制的有效方法 ;在中性... 在中温 35℃± 1℃条件下 ,对含高浓度硫酸盐的木糖生产废水进行了厌氧消化研究 ,主要研究了pH值和COD SO42 -比值等因素对COD ,、SO42 -去除率、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实验证明 ,投加铁离子是解除硫化物抑制的有效方法 ;在中性及偏酸环境中有利于COD的去除 ;当COD SO42 -的比值大于 2 .78时 ,COD的去除率几乎不受COD SO42 -比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生产废水 厌氧消化 硫酸盐 废水处理 单级混合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菌处理木糖厂生产废水营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佩娜 谢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66,共4页
利用酵母菌处理木糖厂生产废水既能回收菌体又能去除废水中部分COD ,是一种处理废水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废水COD浓度高 ,其它营养物相对不足 ,酵母菌生长缓慢 ,影响废水的处理效率。通过双质量指标的正交实验探索了利用酵母菌处理废水的... 利用酵母菌处理木糖厂生产废水既能回收菌体又能去除废水中部分COD ,是一种处理废水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废水COD浓度高 ,其它营养物相对不足 ,酵母菌生长缓慢 ,影响废水的处理效率。通过双质量指标的正交实验探索了利用酵母菌处理废水的氮源、磷源和酵母膏三种营养物质的最佳加入量。结果表明最佳营养条件加入量为 :0 .3%的尿素 + 0 .4%的磷酸盐 + 0 .3 %的酵母膏 ,此条件下的最优工程平均为 μCOD=48.1,μ菌 =18.8,对于质量指标 1和质量指标 2试验真值的 95 %置信区间分别为 (4 7.2 ,49)和 (18.2 ,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酵母菌 营养条件 废水处理 玉米芯 木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山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南山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1-24,共4页
四川和西南地区都是我国山地集中的地区 ,西部的开发必然面临如何可持续利用西部山区自然资源的问题。人和自然资源构成了山区人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且是研究后者的理想切入点。根据人地协同论 ,论文讨论了山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同论 山区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法处理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建军 谢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
通过实验证明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处理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对废水中COD和LAS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做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SBR 合成洗涤剂 LAS 生产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