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球刻蚀技术制备纳米孔滤波器结构的优化分析
1
作者 任良科 杜惊雷 +4 位作者 李淑红 张志友 侯宜栋 高福华 黄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6-462,共7页
金属纳米孔阵列作为彩色滤波器件在OLED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利用胶体晶体刻蚀与真空沉积技术制作大面积金属纳米孔阵列滤波器,并用FDTD模拟优化所需要加工的金属孔阵列的结构参数,分析了其滤波效果及其物理规律和机制。研究表... 金属纳米孔阵列作为彩色滤波器件在OLED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利用胶体晶体刻蚀与真空沉积技术制作大面积金属纳米孔阵列滤波器,并用FDTD模拟优化所需要加工的金属孔阵列的结构参数,分析了其滤波效果及其物理规律和机制。研究表明:在选择粒径为720 nm的PS球、刻蚀剩余粒径为240nm、金属膜厚度为120 nm的条件下,满足CIE红光显示标准的共振波长为704.06 nm,强度透射率为52%,透射谱带宽为24.8 nm。模拟结果为用PS球刻蚀技术制备金属纳米孔阵列的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彩色滤波器 胶体晶体 强度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等腰三角形位相光栅进行相干光并束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景全 罗铂靓 +2 位作者 张志友 方亮 杜惊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1-564,共4页
为了满足未来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ICF)的快速点火装置对高能量激光束的要求,提出并特殊设计了一种可用于ICF系统中相干并束的等腰三角形位相光栅。模拟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等腰三角形位相光栅对4束相干激光并束的效率理论上可以达... 为了满足未来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ICF)的快速点火装置对高能量激光束的要求,提出并特殊设计了一种可用于ICF系统中相干并束的等腰三角形位相光栅。模拟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等腰三角形位相光栅对4束相干激光并束的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90.2%,比普通的二元达曼型位相光栅的衍射效率高22个百分点。相对而言,该光栅具有加工难度低、误差宽容度大等优点,有较强的实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栅 相干并束 等腰三角形位相光栅 纵向随机误差 高度误差 横向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固态等离子体通道的电磁波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霞 杜惊雷 +2 位作者 侯宜栋 高福华 张志友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1,共5页
基于PIN二极管形成的硅基固态等离子体通道天线由于具有多功能、超宽带、隐身等优良特性,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简要阐述了此种通道的形成机理,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通道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与通道等效折射率、自由载流子浓度与PIN结构... 基于PIN二极管形成的硅基固态等离子体通道天线由于具有多功能、超宽带、隐身等优良特性,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简要阐述了此种通道的形成机理,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通道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与通道等效折射率、自由载流子浓度与PIN结构参数和外加激励之间关系的解析解。理论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通道可以获得浓度高且均匀的带电粒子分布,并能够有效地传输高频电磁波信号。三维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表明,当多个这样的等离子通道以一定的间隔和方式排列后,其可以有效地作为天线来接收和传输电磁波。这些系统的理论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人们对硅基固体等离子通道的理解,为此类天线的设计和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二极管 硅基等离子体通道 电磁波传输特性 自由电荷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机器人扫描加工系统加工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剑峰 郭永康 +2 位作者 朱建华 徐敏 汤青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69-1074,共6页
将机器人三维扫描系统应用到工业加工中,建立了机器人在线测量加工系统.利用已知半径的标准球体作为参照工具,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线精确地标定了便携式三维扫描系统和机器人的位姿关系,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提出... 将机器人三维扫描系统应用到工业加工中,建立了机器人在线测量加工系统.利用已知半径的标准球体作为参照工具,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线精确地标定了便携式三维扫描系统和机器人的位姿关系,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提出一种使用虚拟刀具工具中心点和预补偿机器人系统误差的方法,提高了机器人的加工精度.对吉他的边缘进行扫描和加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高精度、易于自动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机器人加工 激光三维扫描仪 在线标定 加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瓦级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热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剑峰 段开椋 +4 位作者 曹祥杰 王屹山 姚欣 郭永康 林祥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1-1927,共7页
针对千瓦级Yb3+光纤激光器的特殊结构,在同时考虑光纤表面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条件下建立了热传递模型和一维稳态传热方程.结合该稳态传热方程和光纤激光器的速率方程,数值模拟了正向泵浦1000W和双端泵浦两端各500W的条件下沿光纤纵向... 针对千瓦级Yb3+光纤激光器的特殊结构,在同时考虑光纤表面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条件下建立了热传递模型和一维稳态传热方程.结合该稳态传热方程和光纤激光器的速率方程,数值模拟了正向泵浦1000W和双端泵浦两端各500W的条件下沿光纤纵向和径向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双端泵浦的温度分布比正向泵浦的均匀,且光纤中的最高温度比正向泵浦时下降了135.9℃.将考虑辐射换热时光纤的温度分布和忽略辐射换热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者的温度比前者高得多,表明辐射换热是光纤激光器非常重要的换热方式.最后,分析了双端泵浦以及光纤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纤芯半径、包层半径以及表面传热系数对光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纤芯半径不会影响光纤表面温度,而加大表面传热系数以及增大包层半径可以有效地降低光纤表面及内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传热方程 速率方程 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厚金属狭缝阵列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光刻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啸 肖志刚 +2 位作者 许德富 邓迟 刘晓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81-1385,共5页
提出一种利用厚金属狭缝阵列耦合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制作非周期图形的纳米光刻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电磁场模拟仿真软件研究了厚金属狭缝阵列中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激发、模式选择以及光刻胶中的光场分布.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厚金属狭缝阵... 提出一种利用厚金属狭缝阵列耦合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制作非周期图形的纳米光刻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电磁场模拟仿真软件研究了厚金属狭缝阵列中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激发、模式选择以及光刻胶中的光场分布.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厚金属狭缝阵列结构参量和匹配介质参量可有效抑制表面等离子激元在光栅狭缝出口处的发散,增加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穿透深度,可获得高分辨率的较大曝光深度的周期和非周期纳米图形,可为纳米激光直写技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 厚金属狭缝 时域有限差分法 表面等离子激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OLED光导出效率的异形金属光栅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罗跃川 张志友 +1 位作者 石莎 杜惊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4-790,共7页
提出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双面对称矩形金属光栅电极,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模拟研究了OLED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发和耦合传输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机制,详细计算和分析了该光栅结构的周期、槽宽、光栅高度、槽底厚度、... 提出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双面对称矩形金属光栅电极,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模拟研究了OLED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发和耦合传输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机制,详细计算和分析了该光栅结构的周期、槽宽、光栅高度、槽底厚度、入射光的入射角与电极透射效率的关系,并由此优化了结构的几何参数,使金属电极的光导出效率相对于通常的金属银层电极增强了1.77倍,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高效光导出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出效率 金属光栅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表面等离子激元(SP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接光栅机械形变对远场光强的影响
8
作者 郑宇 杜惊雷 郭永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87-1490,共4页
分析了将多块较小的光栅使用机械拼接的方式制成超大面积光栅,能解决大面积光栅目前无法整块生产的情况,在实际拼接中光栅会出现很微量的应力变形。根据拼接光栅通常的形变特点,采用标量衍射理论建立了光栅形变的理论模型,并就两块光栅... 分析了将多块较小的光栅使用机械拼接的方式制成超大面积光栅,能解决大面积光栅目前无法整块生产的情况,在实际拼接中光栅会出现很微量的应力变形。根据拼接光栅通常的形变特点,采用标量衍射理论建立了光栅形变的理论模型,并就两块光栅拼接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发现形变同拼接误差一样,会对光栅的远场光强产生负面影响,微小的变形量都对远场光强造成破坏,因此对衍射光场的影响不可忽略;获得了光栅机械形变的容限;最后给出了预防形变的措施:可着重减小y方向上约束,并使用多层介质膜光栅降低光栅对能量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形变 远场光强 光栅拼接 归一化光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