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Culture)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
冯宪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2
|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3
|
是“本土化”问题还是“主体性”问题?——兼谈“民国机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李怡
李直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4
|
重写文学史视域下的民国文学研究 |
李怡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
5
|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 |
李怡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
6
|
个人欲望:创造社作家日本体验的基点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7
|
郭沫若《女神》时期佚诗的文献价值——以《〈女神〉及佚诗》为中心 |
李怡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
8
|
鲁迅:面对人事纠缠的最后的意志——“两个口号”之争新论 |
李怡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9
|
命运共同体的文学表述--两岸华文文学视野中的“民国文学”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0
|
历史如何“小说”——再论李劼人《大波》兼及魏继新《辛亥风云路》 |
李怡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1
|
不仅是“匕首”,不仅是“投枪”——杂文与鲁迅对人生和文学定位 |
李怡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2
|
主持人语:批评概念究竟是什么? |
李怡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13
|
穆旦抗战时期诗歌的基本主题及其文学史意义 |
李怡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