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茫茫大梦中 唯我独先觉——李白之“我”及孤独意象的文化解读 |
陈冬根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
|
两宋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学 |
吕肖奂
张剑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文化”(Culture)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
冯宪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是“本土化”问题还是“主体性”问题?——兼谈“民国机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李怡
李直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6
|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 |
李怡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7
|
个人欲望:创造社作家日本体验的基点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8
|
含混的“政策”与矛盾的“需要”——从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看文学的民国机制 |
李怡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9
|
“意识形态”(Ideology)的流转 |
冯宪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0
|
郭沫若《女神》时期佚诗的文献价值——以《〈女神〉及佚诗》为中心 |
李怡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1
|
重庆抗战时期的文学地理学问题 |
冯宪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2
|
鲁迅:面对人事纠缠的最后的意志——“两个口号”之争新论 |
李怡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3
|
十七年文学研究“热”的几个问题 |
李怡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4
|
清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概念的意义——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5
|
重写文学史视域下的民国文学研究 |
李怡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6
|
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时代考 |
尹富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7
|
引言:西方学术与中国问题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8
|
什么诗歌?谁的社会?——对“诗歌与社会”问题的几点困惑 |
李怡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或“变”或“常”:流动的概念 |
李怡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历史如何“小说”——再论李劼人《大波》兼及魏继新《辛亥风云路》 |
李怡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