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数据的回归模型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竹渝 张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4-78,共5页
本文在给出对称三角模糊数样本基础上,提出模糊数据回归分析模型的一般结构。在使用线性规划LP方法进行模糊回归系数估计时,根据模糊集合的择近原则,给出了利用样本平均贴近度评价模型拟合效果的一个准则。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了模糊样本... 本文在给出对称三角模糊数样本基础上,提出模糊数据回归分析模型的一般结构。在使用线性规划LP方法进行模糊回归系数估计时,根据模糊集合的择近原则,给出了利用样本平均贴近度评价模型拟合效果的一个准则。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了模糊样本回归模型未知参数估计的FLP方法和FLS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据 回归分析 样本平均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讨价还价实力:中德之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海克·施密特 李竹渝 +1 位作者 李建标(翻译) 刘绪光(翻译)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6年第2期31-38,共8页
本文是针对以外部选择权所定义的讨价还价实力对谈判结果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有关讨价还价实验的文献主要关注谈判实力对等的情况,而实力不对称的情况显然未被重视,尽管在现实世界的讨价还价情形中此类谈判实力不对称的情况比比皆... 本文是针对以外部选择权所定义的讨价还价实力对谈判结果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有关讨价还价实验的文献主要关注谈判实力对等的情况,而实力不对称的情况显然未被重视,尽管在现实世界的讨价还价情形中此类谈判实力不对称的情况比比皆是。仅有少数研究在其模型中考虑了这种实力上的差异。针对讨价还价实力对谈判结果影响的预测尚不明晰。按照Nash的讨价还价解,议价者的最终收益应该可以反映其实力差异。然而,Binmore等认为,只有当出价人的出价低于其保障收益时,外部选择权才会起作用。为了研究实力差别对讨价还价结果的影响,我们基于Selten的模型进行了双边讨价还价实验,实验的双方分别由若干参与人组成。我们的分析主要依据以下两组信息来源:1.讨价还价时所做的选择;2.各组内部讨论时的视频录像。我们比较了在德国波恩大学所做的较高程度的实力差异和较低程度的实力差异情况下的两组交易,未发现实力差异会在讨价还价结果中有所体现的迹象。然而,与德国相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较高程度的实力差异情况下的交易,具有较高实力的参与人可以明显提高其收益水平。视频录像显示,两组议价者行为上的差异可归因于其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德国的参与人不接受实验起初给定的既成实力差异而将平等分配作为其参考标准。而中国的参与人接受既成的实力差异进而在不平等分配的框架下进行其讨价还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视频实验 讨价还价实力 外部选择权 中德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