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期缺乏父母陪伴经历、被忽视及躯体虐待对大学新生情绪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晓晶 郭万军 +11 位作者 康玉坤 格桑泽仁 李娜 王英梅 谭正萍 刘昌波 罗莹 冯佳 徐秋杰 陈婷 马小红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究儿童少年期缺乏父母陪伴及被忽视和躯体虐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对某综合性大学9736名新生进行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评价情绪问题,自编问卷调查不同... 目的探究儿童少年期缺乏父母陪伴及被忽视和躯体虐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对某综合性大学9736名新生进行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评价情绪问题,自编问卷调查不同儿童少年时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经历,5条目被抚养人忽视问卷和一个被殴打条目调查被忽视、躯体虐待经历。根据生源地将新生分为农村生源组与城市生源组进行分析。结果农村生源组新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月份数高于城市生源组(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对农村生源K6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女性(标准化β’=0.139,P<0.001)、被忽视(标准化β’=0.237,P<0.001)及躯体虐待(标准化β’=0.076,P<0.001);而城市生源组K6量表评分影响因素则包括女性(标准化β’=0.091,P<0.001)、仅缺乏父亲陪伴(标准化β’=0.050,P<0.001)、被忽视(标准化β’=0.169,P<0.001)及躯体虐待(标准化β’=0.095,P<0.001)。结论儿童少年期被忽视及被殴打在农村和城市两个生源组中均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大学新生的情绪问题,而在儿童少年期缺乏父和/或母亲陪伴的经历中,只有仅缺少父亲陪伴的经历在城市生源组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应选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更系统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父母陪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环境和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成瑜 王强 +3 位作者 李晓晶 张平平 郭万军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3-169,共7页
目的探究成长环境的城市化水平、儿童期忽视、躯体虐待和缺乏父母陪伴对大学生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某综合性大学4620名二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 目的探究成长环境的城市化水平、儿童期忽视、躯体虐待和缺乏父母陪伴对大学生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某综合性大学4620名二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和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分别评估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以自编问卷调查出生地城市化水平及15岁前主要居住地变更情况;以改编自世界精神卫生复合式国际诊断检查(the World Mental Health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WMH-CIDI)儿童期部分的5条目被抚养人忽视问卷和1项被殴打条目回顾性评估16岁前忽视及躯体虐待情况;以自编问卷调查儿童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经历。结果广义线性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情绪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女性(β=0.894,P<0.001)、农村成长(β=0.378,P=0.001)、儿童期忽视(β=0.279,P<0.001)和儿童期躯体虐待(β=0.550,P<0.001)。躯体症状的影响因素有女性(β=2.638,P<0.001)、农村成长(β=0.395,P=0.015)、儿童期忽视(β=0.487,P<0.001)和儿童期躯体虐待(β=0.483,P=0.005)。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之间呈正相关(r=0.545,P<0.001)。结论女性、农村成长、儿童期逆境经历可增加大学生情绪问题、躯体症状的症状数目和严重程度。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在严重程度上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社会环境 儿童期创伤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与抑郁情绪相关性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吕秋玥 汤万杰 +3 位作者 王强 邓伟 郭万军 李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稳定性及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于2018至2020年秋季学期的9~11月,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评定本科新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情况、躯体症状及生活事件压力,并对其... 目的:探索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稳定性及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于2018至2020年秋季学期的9~11月,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评定本科新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情况、躯体症状及生活事件压力,并对其进行连续2年的随访及重复测评。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测评中抑郁情绪的独立相关因素及不同昼夜节律的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的稳定性、抑郁情绪的纵向变化规律及抑郁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基线测评中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4.2%,夜晚型昼夜节律类型的大学生最多,占52.1%(4 301/8 244);中间型次之,为45.0%(3 708/8 244);清晨型最少,仅2.9%(235/8 24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夜晚型昼夜节律类型者(OR=1.526)、睡眠质量更差者(OR=1.540)、躯体症状更严重者(OR=1.115)、生活事件压力更大者(OR=1.046)更易有抑郁情绪。混合效应模型对随访数据的分析结果提示,虽然清晨型-夜晚型问卷得分以平均每年1.948分的趋势下降,昼夜节律类型仍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个体特征;而抑郁情绪的标准得分以平均每年0.104分的趋势上涨,第二水平模型固定效应部分的分析结果提示,基线水平的夜晚型昼夜节律(β_(2)=0.028)、睡眠质量(β_(2)=0.052)、躯体症状(β_(2)=0.017)、生活事件压力(β_(2)=0.007)对抑郁情绪标准得分的增加有正向预测作用;且睡眠质量更差者(β_(2)=-0.012)、生活事件压力更大者(β_(2)=-0.002)抑郁情绪标准得分增加速率更快。结论:尽管昼夜节律类型是较为稳定的个体特质,但在大学生中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且夜晚型昼夜节律是抑郁情绪产生及增加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提示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中值得关注的一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昼夜节律类型 抑郁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缺陷型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 邓伟 +5 位作者 王强 马小红 李名立 韩媛媛 刘祥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1-657,共7页
目的明确首发缺陷型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损害的差异性,并了解损害是否与阴性症状相关。方法纳入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 目的明确首发缺陷型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损害的差异性,并了解损害是否与阴性症状相关。方法纳入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进行评定,并采用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诊断量表中文版(schedule for the deficit syndrome,SDS)将患者分为缺陷型(28例)和非缺陷型(88例)。使用剑桥神经认知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Cambridg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Automated Battery,CANTAB)中的空间工作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SWM)测试工具对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后,缺陷型患者组在4方块任务组间错误(P=0.03)、6方块任务组间错误(P=0.01)、8方块任务组间错误(P=0.03)、总错误(P=0.01)、策略(P<0.01)等SWM指标中成绩均差于非缺陷型患者组,并且两组均差于对照组(均P<0.01)。缺陷型患者组与非缺陷型患者组的SWM损害与阴性症状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疾病早期,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空间工作记忆损害就重于非缺陷型,提示二者可能是不同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 空间工作记忆 剑桥神经认知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