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系-动机: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姜晓萍 康传彬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4,F0002,159,共16页
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问题不仅会影响民众的公平感、获得感,更是衡量共同富裕的关键尺度。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着准入条件的不当限制、服务使用的隐性分殊、供需关系的双向失配等可及性障碍,其形成机... 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问题不仅会影响民众的公平感、获得感,更是衡量共同富裕的关键尺度。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着准入条件的不当限制、服务使用的隐性分殊、供需关系的双向失配等可及性障碍,其形成机理可用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关系-动机”框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城市政府在压力承载和绩效考量的复合作用下采取策略性妥协,致使供给端的回应力弱化;农民工在斥力感知和底线持存的复合作用下采取消极性适应,致使需求端的表达力弱化;供给端约束与需求端约束双向催化,共同形塑了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这迫切需要从增强供给端回应力和需求端表达力入手,深化物质资源流和问题信息流的互通互促,以突破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保障农民工公平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现代化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基本公共服务 可及性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可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晓萍 康传彬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6,215,共15页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这三个维度,回答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何、如何、何为等关键问题。在认知逻辑维度...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这三个维度,回答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何、如何、何为等关键问题。在认知逻辑维度,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关注公共性、聚焦公共组织等学科特质为基底,以主体思维、平等对话、内源驱动、本土标准等自主特色为抓手,经过知识点的结构聚合与功能耦合而形成的有机知识系统。在实践逻辑维度,通过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的自主性成分,发现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存量与现实进展。在发展逻辑维度,提出打造概念群、聚焦问题域、融通逻辑链、廓清要素场等具体策略,助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提质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公共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