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应用于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廖霞 张琼文 +3 位作者 何汀 安竹 杨其 李光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以及两相界面等信息,从而提供了一种直接、简单的研究聚合物微观结构的途径。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综述了该技术在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如:聚合物本征特性与自由体积之间的关系,应力、辐照、外界压力、物理老化等外界因素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共混物、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界面特性等。最后总结了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在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聚合物 自由体积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Ca示踪技术研究三七提取物对细胞Ca2+内流与外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远友 刘宁 +2 位作者 莫尚武 廖家莉 许发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5-1308,共4页
采用45Ca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三七提取物对大鼠内脏器官细胞Ca2+内流与外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三七中提取的总皂苷和总黄酮对大鼠的心脏、肾脏、动脉平滑肌等内脏器官细胞钙通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既能阻滞Ca2+内流,也能促进已... 采用45Ca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三七提取物对大鼠内脏器官细胞Ca2+内流与外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三七中提取的总皂苷和总黄酮对大鼠的心脏、肾脏、动脉平滑肌等内脏器官细胞钙通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既能阻滞Ca2+内流,也能促进已流入细胞内的Ca2+外溢。与总黄酮相比,总皂苷的作用更强,其调控作用可与阳性对照药物Verapamil相比。这一结果提示皂苷和黄酮提取物具有钙拮抗作用,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Ca 三七 CA2+ 总皂苷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剂量当量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时海 陈旭 +3 位作者 王和义 袁永刚 周维 刘华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8-1043,1047,共7页
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子剂量当量测量过程中,由于探测器能量响应及不确定因素等的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准确度一直不高。论文介绍了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方法,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 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子剂量当量测量过程中,由于探测器能量响应及不确定因素等的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准确度一直不高。论文介绍了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方法,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因素,并展望了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当量 能量响应 不确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物对快中子脉冲堆中子辐射场扰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强 罗小兵 +2 位作者 郑春 艾自辉 代少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9-842,846,共5页
应用活化法对辐照物引起的CFBR-Ⅱ快中子脉冲堆泄漏中子场的扰动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小型活化箔组对典型的辐照样品条件下样品所在位置的中子能谱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比较了没有辐照样品和有辐照样品时中子能谱和关键能段的中子注... 应用活化法对辐照物引起的CFBR-Ⅱ快中子脉冲堆泄漏中子场的扰动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小型活化箔组对典型的辐照样品条件下样品所在位置的中子能谱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比较了没有辐照样品和有辐照样品时中子能谱和关键能段的中子注量率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能谱 中子注量 扰动 活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07浸渍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酸酯树脂分离Yb/Lu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樊锡胜 马国权 +6 位作者 彭海岳 高靖 李飞泽 兰图 廖家莉 杨远友 刘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177)Lu特别是无载体(NCA)177Lu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供应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用于NCA^(177)Lu生产的LN2树脂有国产和也有进口产品,尽管二者高度相似,但两种LN2树脂的NCA^(177)Lu分离性能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其最佳分... ^(177)Lu特别是无载体(NCA)177Lu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供应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用于NCA^(177)Lu生产的LN2树脂有国产和也有进口产品,尽管二者高度相似,但两种LN2树脂的NCA^(177)Lu分离性能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其最佳分离工艺流程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为此,本文开展了两种树脂的对比实验。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国产和进口LN2树脂的结构和组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两种材料对Yb/Lu的吸附性能差异,随后开展了二者动态柱分离Yb/Lu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淋洗条件对NCA^(177)Lu分离性能的影响。此外还通过模拟工况下的分离实验研究,为每种树脂优化出了最佳淋洗方案。结果表明,国产与进口树脂的载体分别为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前者具有更高的萃取剂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0.6%),Yb^(3+)和Lu^(3+)静态吸附量更高,但过高的负载量堵塞了树脂孔道,使其在动态柱实验中无法实现Yb/Lu的有效分离,带来了诸如分离度低、淋洗体积大等问题。与文献报道一致的是,进口LN2树脂的分离性能优异,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便可实现良好的分离(R_(S)=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量 浸渍树脂 Yb/Lu分离 ^(177)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原子与Si表面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成利 邓朝勇 +6 位作者 孙伟中 吕晓丹 陈峰 贺平逆 张浚源 刘玉杰 苟富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F原子与Si表面相互作用,F原子入射能量分别为0.3,1,3,5,7和9 eV。在模拟过程中,F原子的沉积率与Si表面悬键密度有关,而Si原子的刻蚀率与表面晶格结构破坏程度有关,随着Si原子刻蚀率的增加,样品高度降低。在不...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F原子与Si表面相互作用,F原子入射能量分别为0.3,1,3,5,7和9 eV。在模拟过程中,F原子的沉积率与Si表面悬键密度有关,而Si原子的刻蚀率与表面晶格结构破坏程度有关,随着Si原子刻蚀率的增加,样品高度降低。在不同能量F原子作用下,样品Si表面形成Si-F反应层。Si-F反应层的厚度随入射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组成成分对产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沉积 刻蚀 Si-F反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堆中碳原子在碳氢薄膜表面再沉积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成利 孙伟中 +8 位作者 刘华敏 张浚源 吕晓丹 秦尤敏 宁建平 贺平逆 潘宇东 苟富均 Cheng-li Wei-zhong Hua-min Jun-yuan L(U) Xiao-dan You-min Jian-ping Ping-li Yu-dong Fu-jun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的作用过程。探讨了不同入射能量对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相互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碳原子与碳氢薄膜作用会在表面形成碳薄膜。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碳薄膜厚度变薄。在碳薄膜中碳原子的成键形...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的作用过程。探讨了不同入射能量对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相互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碳原子与碳氢薄膜作用会在表面形成碳薄膜。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碳薄膜厚度变薄。在碳薄膜中碳原子的成键形式主要为Csp2-Csp2和Csp2-Csp3,随入射能量的增加,碳原子键价结合形式从Csp2-Csp2向Csp2-Csp3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碳原子 碳氢 薄膜表面 沉积行为 分子动力学方法 模拟研究 fusion REACTOR dynamics simulation 入射能量 碳薄膜 作用过程 结合形式 相互作用 模拟结果 薄膜作用 薄膜厚度 原子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辐射变色凝胶的紫外辐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鹏 胡娟 +4 位作者 傅玉川 李磊 王潇 黄玮 蒋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2-277,共6页
将类丁二炔化合物自组装成纳米囊泡后,均匀分散于凝胶载体中,研制出-种新型的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用电镜观测了囊泡形貌,采用CL-1000型紫外交联仪对凝胶进行辐照,测试并研究了凝胶对紫外辐照的变色响应、辐射后效应、扩散效应等剂量学性... 将类丁二炔化合物自组装成纳米囊泡后,均匀分散于凝胶载体中,研制出-种新型的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用电镜观测了囊泡形貌,采用CL-1000型紫外交联仪对凝胶进行辐照,测试并研究了凝胶对紫外辐照的变色响应、辐射后效应、扩散效应等剂量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辐射变色凝胶在5~150mJ/cm2 能量密度范围内对紫外线辐照具有良好的响应线性,同时克服了扩散效应、辐射后效应、成型能力差等现有凝胶剂量计的不足.该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适于光学扫描方式测量剂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变色凝胶 纳米囊泡 紫外辐照 辐射后效应 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At干馏装置研制及分离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覃贻琳 刘葳豪 +5 位作者 叶天真 杨远友 李飞泽 兰图 廖家莉 刘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2-750,共9页
^(211)At是一种α核素,其半衰期为7.2 h,不仅适用于α靶向内放射治疗,也可替代长半衰期核素用于α辐解的研究。为解决现有^(211)At干馏工艺产额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优化设计了^(211)At干馏生产工艺,集成了一套半自动化^(211)At干... ^(211)At是一种α核素,其半衰期为7.2 h,不仅适用于α靶向内放射治疗,也可替代长半衰期核素用于α辐解的研究。为解决现有^(211)At干馏工艺产额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优化设计了^(211)At干馏生产工艺,集成了一套半自动化^(211)At干馏分离装置。采用碘干馏模拟实验确定了影响干馏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改进得到了简便可行的^(211)At干馏分离工艺步骤。^(211)At干馏分离结果表明:当加速器α束流强度为20μA、能量为28.5 MeV时,轰击Bi靶4 h后,^(211)At的3次平均产额为17.87 mCi(6.61×10^(8) Bq),产品核纯度>99.9%,无Bi、Cu等杂质。^(211)At收率达98%以上,分离耗时45~60 min。本研究不仅为各类^(211)At应用工作的开展垫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可为后续^(211)At干馏自动化装置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1)At 干馏分离 工艺 碘模拟工艺 干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子分析仪的研究现状
10
作者 林炜平 马龙 +12 位作者 汪彦熹 屈玉凡 罗圆 谢德豪 王硕 曲国峰 任培培 罗小兵 刘星泉 韩纪锋 Roy WADA 臧临阁 朱敬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1-511,共11页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位素比例等。自20世纪60年代首台NPA问世以来,经过60余年的技术发展,其诊断能力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NPA。针对中国环流3号(HL-3)装置的快离子物理研究,四川大学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研制了基于LYSO+SiPM探测器的串联式平行电磁场结构的NPA(E//B NPA)。该E//B NPA已安装到HL-3装置,并在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成功测量到高能量氘(D)中性粒子能谱,为今后HL-3装置中性粒子诊断及快离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子分析仪 能量和质量分辨 托卡马克 快离子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模拟中物理模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剂量学的影响
11
作者 吴骏翔 邓力源 +2 位作者 何贞岑 孙钊 胡智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比较了蒙特卡罗(MC)软件Geant4中不同物理过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PBCT)的剂量学影响。选取Geant4中FTFP、QBBC和QGSP三种物理过程,构建包含质子硼核反应的质子剂量沉积的模型,比较了80 MeV质子束选取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的剂量分布,以... 比较了蒙特卡罗(MC)软件Geant4中不同物理过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PBCT)的剂量学影响。选取Geant4中FTFP、QBBC和QGSP三种物理过程,构建包含质子硼核反应的质子剂量沉积的模型,比较了80 MeV质子束选取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的剂量分布,以及3 MeV质子束轰击纯硼时的核反应产物数据。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一致性较好。FTFP物理过程获得的质子硼核反应产物与QBBC和QGSP物理过程相比差异较大。而QGSP物理过程得到的α粒子的产额、平均能量和能量范围与QBBC物理过程相比与实际情况吻合更好。综合评估三种物理过程中使用的非弹性散射模型以及模拟得到的核反应产物数据,Geant4中的QGSP物理过程更适用于PBCT的MC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硼俘获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剂量学 核反应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30回旋加速器辐照天然锌靶制备高核纯^(67)Ga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晗 夏灵厅 +8 位作者 李文亮 叶天真 邱龙 李飞泽 兰图 杨吉军 廖家莉 杨远友 刘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8,I0004,共10页
^(67)Ga是一种经典的单光子显像核素,因其衰变过程中同时发射俄歇电子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利用加速器辐照天然锌靶通过^(nat)Zn(p,xn)^(67)Ga核反应可获得^(67)Ga,但现有分离方法与流程尚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硫酸锌体系电镀制备出... ^(67)Ga是一种经典的单光子显像核素,因其衰变过程中同时发射俄歇电子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利用加速器辐照天然锌靶通过^(nat)Zn(p,xn)^(67)Ga核反应可获得^(67)Ga,但现有分离方法与流程尚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硫酸锌体系电镀制备出品质良好的锌靶,靶厚大于70 mg/cm^(2)。在CS-30回旋加速器中,用21 MeV的质子束流轰击电镀制备的天然锌靶,束流强度为50μA。基于磷酸三丁酯(TBP)萃淋树脂,通过模拟实验、示踪实验与放射化学分离实验建立了从辐照锌靶溶液中获取高核纯^(67)Ga的分离工艺。整个分离过程可在2h内完成,放射性回收率大于90%,^(67)Ga核纯度高达99.9%以上,通过^(nat)Zn(p,xn)^(67)Ga反应得到^(67)Ga的产率为13 MBq/(μA·h)。所建立的从天然锌靶中制备高放射性核纯度^(67)Ga的方法,不仅简单可行,也对加速器制备68Ga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靶 ^(67)Ga 高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质与铀和超铀元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兵 朱海军 +1 位作者 廖家莉 刘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9-1295,共7页
腐殖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能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形态、迁移沉降、氧化还原行为等。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腐殖质与铀和超铀元素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 腐殖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能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形态、迁移沉降、氧化还原行为等。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腐殖质与铀和超铀元素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腐殖酸 富里酸 胡敏素 超铀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核素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宁 马欢 +1 位作者 杨远友 廖家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6-375,共10页
与目前常用于肿瘤内放射治疗研究的β核素相比,α核素具有射线能量高、射程短、放射生物学效应和细胞毒性作用强等特点,对散在性癌和微转移癌的内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211 At、213Bi、212Bi、225Ac和223 Ra等... 与目前常用于肿瘤内放射治疗研究的β核素相比,α核素具有射线能量高、射程短、放射生物学效应和细胞毒性作用强等特点,对散在性癌和微转移癌的内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211 At、213Bi、212Bi、225Ac和223 Ra等α核素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对211 At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重点评述。同时,对目前α核素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核素 放射免疫药物 靶向治疗 211At 213Bi 212Bi 225Ac 223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著水生植物对铀矿坑水的修复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聂小琴 董发勤 +4 位作者 丁德馨 刘宁 李广悦 张东 刘明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46-1953,共8页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和水培实验,研究了某废弃铀矿坑水中的土著水生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和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铀矿坑水的原位修复能力。野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薸和凤眼莲对废弃铀矿坑水中的铀有极强的...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和水培实验,研究了某废弃铀矿坑水中的土著水生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和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铀矿坑水的原位修复能力。野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薸和凤眼莲对废弃铀矿坑水中的铀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废弃铀矿坑水中铀浓度在0.4~0.6mg/L之间,高出国家排放标准(GB 23727—2009)规定值(0.05mg/L)的10倍左右。废弃铀矿坑水中土著水生植物大薸和凤眼莲根系平均铀含量分别为1 015.40mg/kg(干重)和504.87mg/kg(干重);富集系数分别为2 071和1 001。水培实验结果表明,大薸对铀矿坑水中铀的去除能力与植物生长期、生物量和覆盖水体面积呈正相关。生长后期(单株生物量鲜重≥100g)的大薸、凤眼莲,投加量为100g/L时,10d可将铀矿坑水中铀浓度由1.93mg/L降至0.03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8%以上。SEM-EDS结果表明,大薸和凤眼莲在酸性条件下与水体中的铀结晶矿化,生成纳米片状晶体堆簇在根系表面;在碱性条件下(接近废弃铀矿坑水的pH值时),未出现类似矿化结晶体。表明大薸和凤眼莲对于不同酸度的铀废水体系有不同的修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坑水 大薸 凤眼莲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阵列结构的形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晓强 蒋勇 +4 位作者 展长勇 邹宇 伍建春 黄宁康 王春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39-2442,共4页
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分别在HF+异丙醇(IPA)和HF+IPA+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ATC)溶液中制备多孔硅结构阵列,分别讨论HF酸浓度、CTAC、刻蚀电流、刻蚀时间对多孔硅阵列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40%HF,H2O,IPA的体积比为7∶4∶29... 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分别在HF+异丙醇(IPA)和HF+IPA+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ATC)溶液中制备多孔硅结构阵列,分别讨论HF酸浓度、CTAC、刻蚀电流、刻蚀时间对多孔硅阵列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40%HF,H2O,IPA的体积比为7∶4∶29时得到优化的多孔硅阵列;腐蚀电流密度越大,孔壁越薄;初始的腐蚀会向外扩展直到形成的孔径达近10μm,在窗口8μm、间距5μm的硅片上腐蚀的孔壁表面出现小孔。CTAC的加入会使孔壁上刻蚀出小孔,并随着CTAC的增加,小孔的孔径减小,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阵列 中子探测器 形貌 异丙醇 阳极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迁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期凤 刘宁 +1 位作者 廖家莉 金建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471,共7页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核素迁移研究的方法、影响核素迁移的一些因素及一些重要核素迁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核素 迁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根紫萍对水中U(Ⅵ)的吸附和矿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聂小琴 董发勤 +4 位作者 刘宁 张东 刘明学 杨杰 张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13-2619,共7页
采用室内水培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生植物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活体和干粉对水体中U(Ⅵ)的吸附能力,并对作用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少根紫萍2.5g·L^-1(FW)活体和1.25g·L^-1(DW)干粉... 采用室内水培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生植物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活体和干粉对水体中U(Ⅵ)的吸附能力,并对作用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少根紫萍2.5g·L^-1(FW)活体和1.25g·L^-1(DW)干粉在pH 5下对5mg·L^-1 U(Ⅵ)溶液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8.70%和95.55%。活体和干粉对U(Ⅵ)的吸附率随pH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pH 4~5时达到最大,并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U(Ⅵ)初始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作用5min时,活体和干粉对水体中U(Ⅵ)的吸附率分别为13.90%和79.97%,在24h时吸附率均达90%以上,吸附逐渐趋于平衡。当U(Ⅵ)初始浓度增加至250mg·L^-1,活体和干粉对U(Ⅵ)的吸附量分别达到4.05 mg·g^-1(FW)和131.76 mg·g^-1(DW),相比Langmuir模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少根紫萍对U(Ⅵ)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r均在0.99以上。FTIR分析结果表明:少根紫萍表面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磷酸基等多种活性基团;SEM-EDS表明少根紫萍活体与水体中U(Ⅵ)作用48h后,大量片状无机磷酸铀晶体在其根系表面生成,结晶主要由P,O,U元素组成,不含C,其中P和U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76%和82.53%,原子百分比分别为25.19%和30.89%,而对照组P的质量百分比和原子百分比仅为0.24%和0.11%,干粉未观察到类似晶体存在。XPS分析结果表明:活体吸附后,部分U(Ⅵ)被还原为U(Ⅳ),而干粉吸附的铀主要以U(Ⅵ)形式存在。由此推断,少根紫萍干粉对U(Ⅵ)的吸附主要通过静电吸引,离子交换,络合配位等方式实现;活体对U(Ⅵ)吸附的同时还存在还原和矿化的过程,在U(Ⅵ)胁迫下活体根系表面会分解释放出无机磷酸根,与吸附的U(Ⅵ)及部分被还原的U(Ⅳ)结合矿化为难溶的氢铀云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根紫萍 吸附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少根根霉吸附^(241)Am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家莉 杨远友 +4 位作者 罗顺忠 刘宁 张太明 金建南 陈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7-231,共5页
以海藻酸钙为载体包埋固定少根根霉 ,进行了2 4 1Am(Ⅲ )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 :固定化少根根霉在 pH=1~ 7范围内 ,对2 4 1Am具有明显的吸附能力 ,吸附率在 94 %以上 ;连续重复使用 8次 ,吸附率基本不变 ,达97%以上 ,且仍未达到饱和吸... 以海藻酸钙为载体包埋固定少根根霉 ,进行了2 4 1Am(Ⅲ )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 :固定化少根根霉在 pH=1~ 7范围内 ,对2 4 1Am具有明显的吸附能力 ,吸附率在 94 %以上 ;连续重复使用 8次 ,吸附率基本不变 ,达97%以上 ,且仍未达到饱和吸附 (吸附量为 88 6kBq/ g) ;静态接触 2h,吸附基本达到平衡 ;在 1 5~ 4 5℃范围内 ,温度对固定化少根根霉的吸附行为无显著影响 ;EDTA(乙二胺四乙酸 )饱和溶液和 2mol/LHNO3均可将吸附在少根根霉上的2 4 1Am解吸下来 ,解吸率分别为 95 %和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固定化 少根根霉 吸附率 镅241 放射性废液 微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根根霉吸附^(241)Am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远友 刘宁 +5 位作者 张太明 罗顺忠 金建南 曹养书 廖家莉 华新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4,104,共5页
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少根根霉吸附2 41Am的影响。结果表明 :常温下 ,当2 41Am起始浓度为 5 .6~ 111MBq/L ,pH =1~ 3,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 1.3g/L时 ,吸附量为 4 .2~ 79.4MBq/g ,吸附率达 99%左右 ,吸附在 1h左右达到平衡。反... 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少根根霉吸附2 41Am的影响。结果表明 :常温下 ,当2 41Am起始浓度为 5 .6~ 111MBq/L ,pH =1~ 3,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 1.3g/L时 ,吸附量为 4 .2~ 79.4MBq/g ,吸附率达 99%左右 ,吸附在 1h左右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在 10~ 4 5℃之间变化对吸附影响不大。pH =1~ 3时 ,吸附率最大。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 0 .2~ 2 .5 g/L时 ,对吸附率影响不大。2 41Am液相浓度与吸附量符合Freundlich经验公式。 2 0 0 0多倍的金、银存在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根根霉 生物吸附 放射性废液 处理 微生物 镅2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