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07浸渍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酸酯树脂分离Yb/Lu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樊锡胜 马国权 +6 位作者 彭海岳 高靖 李飞泽 兰图 廖家莉 杨远友 刘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177)Lu特别是无载体(NCA)177Lu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供应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用于NCA^(177)Lu生产的LN2树脂有国产和也有进口产品,尽管二者高度相似,但两种LN2树脂的NCA^(177)Lu分离性能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其最佳分... ^(177)Lu特别是无载体(NCA)177Lu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供应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用于NCA^(177)Lu生产的LN2树脂有国产和也有进口产品,尽管二者高度相似,但两种LN2树脂的NCA^(177)Lu分离性能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其最佳分离工艺流程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为此,本文开展了两种树脂的对比实验。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国产和进口LN2树脂的结构和组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两种材料对Yb/Lu的吸附性能差异,随后开展了二者动态柱分离Yb/Lu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淋洗条件对NCA^(177)Lu分离性能的影响。此外还通过模拟工况下的分离实验研究,为每种树脂优化出了最佳淋洗方案。结果表明,国产与进口树脂的载体分别为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前者具有更高的萃取剂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0.6%),Yb^(3+)和Lu^(3+)静态吸附量更高,但过高的负载量堵塞了树脂孔道,使其在动态柱实验中无法实现Yb/Lu的有效分离,带来了诸如分离度低、淋洗体积大等问题。与文献报道一致的是,进口LN2树脂的分离性能优异,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便可实现良好的分离(R_(S)=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量 浸渍树脂 Yb/Lu分离 ^(177)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应用于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廖霞 张琼文 +3 位作者 何汀 安竹 杨其 李光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以及两相界面等信息,从而提供了一种直接、简单的研究聚合物微观结构的途径。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综述了该技术在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如:聚合物本征特性与自由体积之间的关系,应力、辐照、外界压力、物理老化等外界因素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共混物、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界面特性等。最后总结了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在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聚合物 自由体积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核素^(89)Zr:药物化学及其生物体内行为评价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文 魏洪源 +1 位作者 刘宁 罗顺忠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2,共12页
^(89)Zr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正电子核素,其半衰期长(78.4h),特别适合标记抗体、纳米等具有较长生物半衰期的药物载体以及需长时间观测显像的载体。^(89)Zr生产成本低,体内稳定性较好,能滞留在肿瘤细胞中,更重要的是^(89)Zr在PET显像中分... ^(89)Zr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正电子核素,其半衰期长(78.4h),特别适合标记抗体、纳米等具有较长生物半衰期的药物载体以及需长时间观测显像的载体。^(89)Zr生产成本低,体内稳定性较好,能滞留在肿瘤细胞中,更重要的是^(89)Zr在PET显像中分辨率高,因此^(89)Zr在PET显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89)Zr的生产和纯化、溶液配位化学以及与抗体的键连方法学等药物化学基本性质出发,再通过^(89)Zr的生物分布、临床前及临床应用等生物体内行为评价,较为全面地综述正电子核素^(89)Zr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Zr PET 抗体 配位化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Ca同位素技术用于灯盏细辛中抗钙活性有效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盛艳梅 张艺 +2 位作者 张静 孟宪丽 莫尚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45CA 灯盏细辛 有效组分 钙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原子与Si表面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成利 邓朝勇 +6 位作者 孙伟中 吕晓丹 陈峰 贺平逆 张浚源 刘玉杰 苟富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F原子与Si表面相互作用,F原子入射能量分别为0.3,1,3,5,7和9 eV。在模拟过程中,F原子的沉积率与Si表面悬键密度有关,而Si原子的刻蚀率与表面晶格结构破坏程度有关,随着Si原子刻蚀率的增加,样品高度降低。在不...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F原子与Si表面相互作用,F原子入射能量分别为0.3,1,3,5,7和9 eV。在模拟过程中,F原子的沉积率与Si表面悬键密度有关,而Si原子的刻蚀率与表面晶格结构破坏程度有关,随着Si原子刻蚀率的增加,样品高度降低。在不同能量F原子作用下,样品Si表面形成Si-F反应层。Si-F反应层的厚度随入射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组成成分对产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沉积 刻蚀 Si-F反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堆中碳原子在碳氢薄膜表面再沉积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成利 孙伟中 +8 位作者 刘华敏 张浚源 吕晓丹 秦尤敏 宁建平 贺平逆 潘宇东 苟富均 Cheng-li Wei-zhong Hua-min Jun-yuan L(U) Xiao-dan You-min Jian-ping Ping-li Yu-dong Fu-jun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的作用过程。探讨了不同入射能量对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相互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碳原子与碳氢薄膜作用会在表面形成碳薄膜。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碳薄膜厚度变薄。在碳薄膜中碳原子的成键形...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的作用过程。探讨了不同入射能量对碳原子与碳氢薄膜相互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碳原子与碳氢薄膜作用会在表面形成碳薄膜。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碳薄膜厚度变薄。在碳薄膜中碳原子的成键形式主要为Csp2-Csp2和Csp2-Csp3,随入射能量的增加,碳原子键价结合形式从Csp2-Csp2向Csp2-Csp3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碳原子 碳氢 薄膜表面 沉积行为 分子动力学方法 模拟研究 fusion REACTOR dynamics simulation 入射能量 碳薄膜 作用过程 结合形式 相互作用 模拟结果 薄膜作用 薄膜厚度 原子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瓜蒌具钙拮抗作用化学成分的光谱研究(Ⅱ)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玉蓉 翟成尘 莫尚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3-204,共2页
The Components having calcium antagonist effect were isolated from richosanthes with 70% C 2H 5OH.The analytical data showed that the mixture was composed of saturated aliphatic acids,spinasterol and 24 dihydro 10α c... The Components having calcium antagonist effect were isolated from richosanthes with 70% C 2H 5OH.The analytical data showed that the mixture was composed of saturated aliphatic acids,spinasterol and 24 dihydro 10α cucurbitadie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分析 钙拮抗 菠菜甾醇 24-二氢-10α葫芦二烯醇 瓜蒌 中药分析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Ca示踪技术研究三七提取物对细胞Ca2+内流与外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远友 刘宁 +2 位作者 莫尚武 廖家莉 许发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5-1308,共4页
采用45Ca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三七提取物对大鼠内脏器官细胞Ca2+内流与外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三七中提取的总皂苷和总黄酮对大鼠的心脏、肾脏、动脉平滑肌等内脏器官细胞钙通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既能阻滞Ca2+内流,也能促进已... 采用45Ca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三七提取物对大鼠内脏器官细胞Ca2+内流与外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三七中提取的总皂苷和总黄酮对大鼠的心脏、肾脏、动脉平滑肌等内脏器官细胞钙通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既能阻滞Ca2+内流,也能促进已流入细胞内的Ca2+外溢。与总黄酮相比,总皂苷的作用更强,其调控作用可与阳性对照药物Verapamil相比。这一结果提示皂苷和黄酮提取物具有钙拮抗作用,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Ca 三七 CA2+ 总皂苷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剂量当量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时海 陈旭 +3 位作者 王和义 袁永刚 周维 刘华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8-1043,1047,共7页
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子剂量当量测量过程中,由于探测器能量响应及不确定因素等的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准确度一直不高。论文介绍了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方法,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 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子剂量当量测量过程中,由于探测器能量响应及不确定因素等的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准确度一直不高。论文介绍了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方法,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因素,并展望了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当量 能量响应 不确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复合技术淀积Al_2O_3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锡刚 师勉恭 +1 位作者 刘玮 缪竞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3-475,共3页
利用真空技术、低能离子束刻蚀技术和射频磁控溅射相结合组成的低温等离子复合技术,在软磁材料表面获得了性能优良且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Al2O3绝缘膜。本文介绍了复合技术成膜装置特点及该Al2O3膜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 利用真空技术、低能离子束刻蚀技术和射频磁控溅射相结合组成的低温等离子复合技术,在软磁材料表面获得了性能优良且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Al2O3绝缘膜。本文介绍了复合技术成膜装置特点及该Al2O3膜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该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该膜的物理特性、电学特性及机械特性是优异的。对于该膜的半工业性试验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复合技术 软磁材料 氧化铝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和α引起Al原子内壳层多电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竞威 N.Cue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21-1327,共7页
本文用高分辨弯晶谱仪对0.666MeV/amu的质子和α粒子激发Al的K_αx射线进行了研究。测量了K壳层一个空位和L壳层多个空位产生的x射线相对强度比。将测定的平均电离几率P_L(E_i,0)和BEA理论的预言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EA理论对质子... 本文用高分辨弯晶谱仪对0.666MeV/amu的质子和α粒子激发Al的K_αx射线进行了研究。测量了K壳层一个空位和L壳层多个空位产生的x射线相对强度比。将测定的平均电离几率P_L(E_i,0)和BEA理论的预言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EA理论对质子和α的数据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AL原子 内壳层 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谷物选种的核反应技术原理研究
12
作者 张坤 曹建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简述用14N(d,P)15N反应技术选择高蛋白质谷物种子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分析了4个样品的N、C原子数比;指出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谷物种子 选种 核反应 氮-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eV^(12)C^+引起Al原子内壳层多空离的研究
13
作者 缪竞威 N.Cue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000-2005,共6页
本文用能量分辨本领为2.40V的弯晶谱仪,对3MeV^(12)C^+轰击Al的K_aX射线进行了高分辨研究,测量了K壳层一个空位和L壳层多个空位产生X射线的相对强度比,测定平均电离几率(E_1,o)为0.312±0.002。对实验装置和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铝原子 壳层 空位 电离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聚变堆用氚增殖剂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昊 李广忠 +5 位作者 葛渊 刘波 林黎蔚 杨保军 李亚宁 荆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075-15082,共8页
核聚变能是清洁安全的理想能源,是最终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氚是核聚变的关键原料,自然界中存在稀少,如何利用氘-氚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与含有锂的氚增殖剂材料发生核反应制备氚并使之自持是目前聚变工程堆尚待验证的核心关... 核聚变能是清洁安全的理想能源,是最终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氚是核聚变的关键原料,自然界中存在稀少,如何利用氘-氚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与含有锂的氚增殖剂材料发生核反应制备氚并使之自持是目前聚变工程堆尚待验证的核心关键技术,且是三大难题之一。常用氚增殖剂材料包括液态含锂金属与固态含锂陶瓷,目前示范堆型设计主要考虑选用固态陶瓷增殖剂,包括硅酸锂(Li4SiO4)、钛酸锂(Li2TiO3)、锆酸锂(Li2ZrO3)、氧化锂(Li2O)等,并将增殖剂包层设计为球床结构。欧盟氦冷球床包层(HCPB)和中国氦冷固态包层(HCSB)中均选用Li4SiO4小球为增殖剂材料。根据以往设计经验,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也优先考虑硅酸锂小球作为氚增殖剂材料。本文总结了传统氚增殖剂的制备技术,包括锂同位素分离技术、小球成型工艺技术和成型过程中相纯度控制。分析对比了国内、国外氚增殖剂的常用方法的差异与优劣。通过比较发现传统制备技术获得的氚增殖剂小球的性能差异不大,且随着对氚增殖剂材料研究的推进,性能要求愈发严苛,不仅需要满足聚变堆内服役力学性能、产氚性能的要求,还应注重氚释放性能与安全性。传统球床结构目前存在诸如装载密度较低、小球易破碎堵塞提氚通道等缺陷,甚至会危及聚变堆安全,故需要开发结构和性能更优的新一代先进的增殖剂材料。本文综述了传统氚增殖剂材料制备技术,同时指出需要开发新型增殖剂材料的理由。重点阐述了新型一体成型多孔氚增殖剂的综合性能优势,并对新型一体成型多孔氚增殖剂材料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材料 氚自持 固态氚增殖剂 一体成型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辐照技术在茉莉花茶窨制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茂清 蒋波 何泽霖 《中国茶叶》 1996年第5期14-15,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辐照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辐照消毒、辐照保鲜已很成功.电子辐照已成为工业生产手段,射线照射花卉使产油量增加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降低花茶生产成木,探索有利于实行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花茶的新途径,而进行了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辐照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辐照消毒、辐照保鲜已很成功.电子辐照已成为工业生产手段,射线照射花卉使产油量增加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降低花茶生产成木,探索有利于实行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花茶的新途径,而进行了电子辐照窨制花茶的研究,考查了电子辐照窨花对花茶综合品质的影响.一、实验供试原料用成都茶厂生产的三级花茶茶坯为实验原茶,用当日傍晚采摘的鲜茉莉花为实验用花.辐照用国产JJ一2型电子静电加速器提供的电子束辐照,能量为1.8M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 电子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At干馏装置研制及分离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贻琳 刘葳豪 +5 位作者 叶天真 杨远友 李飞泽 兰图 廖家莉 刘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2-750,共9页
^(211)At是一种α核素,其半衰期为7.2 h,不仅适用于α靶向内放射治疗,也可替代长半衰期核素用于α辐解的研究。为解决现有^(211)At干馏工艺产额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优化设计了^(211)At干馏生产工艺,集成了一套半自动化^(211)At干... ^(211)At是一种α核素,其半衰期为7.2 h,不仅适用于α靶向内放射治疗,也可替代长半衰期核素用于α辐解的研究。为解决现有^(211)At干馏工艺产额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优化设计了^(211)At干馏生产工艺,集成了一套半自动化^(211)At干馏分离装置。采用碘干馏模拟实验确定了影响干馏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改进得到了简便可行的^(211)At干馏分离工艺步骤。^(211)At干馏分离结果表明:当加速器α束流强度为20μA、能量为28.5 MeV时,轰击Bi靶4 h后,^(211)At的3次平均产额为17.87 mCi(6.61×10^(8) Bq),产品核纯度>99.9%,无Bi、Cu等杂质。^(211)At收率达98%以上,分离耗时45~60 min。本研究不仅为各类^(211)At应用工作的开展垫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可为后续^(211)At干馏自动化装置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1)At 干馏分离 工艺 碘模拟工艺 干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30CrNi2MoVA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鑫钰 李伟 +3 位作者 张煜杭 陈龙庆 王宗平 殷鸣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30CrNi2MoVA钢被广泛用于军工炮管制备,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其零件表面易出现磨损、裂纹等损伤,常采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laser melting deposition,LMD)完成表面修复工作。LMD过程中的热行为决定了材料组织演变从而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及... 30CrNi2MoVA钢被广泛用于军工炮管制备,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其零件表面易出现磨损、裂纹等损伤,常采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laser melting deposition,LMD)完成表面修复工作。LMD过程中的热行为决定了材料组织演变从而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及力学性能。基于ABAQUS搭建LMD过程30CrNi2MoVA钢的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研究LMD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加工工艺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了薄壁件沉积过程中的热历史及传热特征,并设计了相关实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LMD温度场沿扫描方向呈对称分布,激光功率每增大100 W,熔池最高温度增加约40℃,扫描速度则相反。随着沉积层数上升,热积累效应增大,熔池峰值温度升高,冷却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30CrNi2MoVA钢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高载钆闪烁玻璃的闪烁性能和中子探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生华 胡鹏 +21 位作者 蔡华 陈丹平 韩纪锋 何冬兵 胡辰 华哲浩 李帅奇 李溦长 刘珊 钱森 秦来顺 任晶 宋瑞强 隋泽萱 孙心瑗 唐高 王志乐 王梓然 温玉锋 杨冬 张明辉 朱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4-1042,共9页
闪烁玻璃可以通过改变玻璃基质成分和掺杂元素来调整其闪烁性能以及理化性质,是一种可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多功能闪烁材料。闪烁玻璃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成型加工性能优良、易于大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在核辐射探测和... 闪烁玻璃可以通过改变玻璃基质成分和掺杂元素来调整其闪烁性能以及理化性质,是一种可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多功能闪烁材料。闪烁玻璃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成型加工性能优良、易于大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在核辐射探测和高能物理实验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研制满足核辐射探测以及高能物理实验需求的高性能闪烁玻璃材料(即高密度、较高光产额和快衰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21年联合国内多家生产制备闪烁玻璃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核探测器研发企业,成立了闪烁玻璃研发合作组,推动高性能闪烁玻璃的研发和应用。本文基于闪烁玻璃合作组近期研发的高密度的高载钆含量的闪烁玻璃样品,探究了其闪烁性能,同时也研究了其对中子的响应,对高载钆闪烁玻璃在核辐射探测,特别是中子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表明本文测试的玻璃样品的密度能达到6g/cm^(3),光产额大于1000 ph/MeV,且衰减时间接近400 ns。另外玻璃样品能够探测到中子信号,但目前还无法实现有效的中子和伽马事例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玻璃 高Gd含量 闪烁性能 中子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催化裂解甲烷制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加术 刘建星 +5 位作者 王思蜀 陈波 陈建军 韦建军 叶宗标 芶富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液态金属催化甲烷热解是一种高效生产氢气且无二氧化碳排放的新兴技术.本文开发了一个液态金属裂解反应器催化甲烷热解的数值模型,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液态金属制氢平台上得到的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是基于甲烷在气液... 液态金属催化甲烷热解是一种高效生产氢气且无二氧化碳排放的新兴技术.本文开发了一个液态金属裂解反应器催化甲烷热解的数值模型,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液态金属制氢平台上得到的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是基于甲烷在气液界面发生的催化热解、气泡内部发生的非催化热解过程和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流动行为,耦合了催化和非催化反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所建立的.使用气体体积流速、压力、气体成分、温度和液态金属性质(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预测气泡尺寸和熔体中的气含率.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液态铜铋合金(Cu_(0.45)Bi_(0.55))催化甲烷热解实验中不同温度、不同甲烷进气流量和液态金属高度下的甲烷转化率,得到了催化甲烷热解过程中的气含率、表观气体速率和压力沿液态金属高度的分布.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的高度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未来将有助于反应器优化和氢产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反应动力学 流体力学 催化甲烷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子分析仪的研究现状
20
作者 林炜平 马龙 +12 位作者 汪彦熹 屈玉凡 罗圆 谢德豪 王硕 曲国峰 任培培 罗小兵 刘星泉 韩纪锋 Roy WADA 臧临阁 朱敬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1-511,共11页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位素比例等。自20世纪60年代首台NPA问世以来,经过60余年的技术发展,其诊断能力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NPA。针对中国环流3号(HL-3)装置的快离子物理研究,四川大学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研制了基于LYSO+SiPM探测器的串联式平行电磁场结构的NPA(E//B NPA)。该E//B NPA已安装到HL-3装置,并在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成功测量到高能量氘(D)中性粒子能谱,为今后HL-3装置中性粒子诊断及快离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子分析仪 能量和质量分辨 托卡马克 快离子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