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进步观与18、19世纪西方史学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6,共5页
人类历史就其本质而论是变化、发展和进步。反映了人类历史过程的本质的历史进步观因而构成了现代历史意识的基础。本文探讨历史进步观刚出现时对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历史进步观 西方史学 19世纪 18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前期四川粮食产量及外运量的估计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4-90,110,共8页
清前期四川曾有大量粮食运销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外研究者对四川粮食产量及外运量则有不同的估计。本文评述了美国学者珀金斯(DwightHPrekins)关于四川粮食单产量估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珀金斯的估计来计算四川粮食产量的局限,重新估计... 清前期四川曾有大量粮食运销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外研究者对四川粮食产量及外运量则有不同的估计。本文评述了美国学者珀金斯(DwightHPrekins)关于四川粮食单产量估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珀金斯的估计来计算四川粮食产量的局限,重新估计了清前期四川粮食总产量、本省消费量及可供外运的余粮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四川 粮食 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 被引量:55
3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83,109,共7页
近代中国新旧两极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实相当宽广,在新旧阵营里通常也还有进一步的新旧之分,对许多人来说亦新亦旧恐怕正是常态。但“不新不旧”的人与事以及新旧各自阵营中表现不那么极端或积极的群体则成为既存近代史研究中的失语者,包... 近代中国新旧两极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实相当宽广,在新旧阵营里通常也还有进一步的新旧之分,对许多人来说亦新亦旧恐怕正是常态。但“不新不旧”的人与事以及新旧各自阵营中表现不那么极端或积极的群体则成为既存近代史研究中的失语者,包括医生群体、数量极大的缠足女性、废科举后逐渐被排除出乡村教育领域的塾师群体,以及民初的“前清遗老”和四川的“五老七贤”及其追随者等,他们似更多体现了近代中国不变的一面。弥补我们近代史画面上失语的部分,或者不失为今后史家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研究 新旧之分 医生群体 缠足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党争”与儒学复兴运动的演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复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思潮掀起高潮, 政治革新运动也一浪高似一浪。新儒们在实践“王道”政治理想的同时, 对于如何改造现实社会却发生了严重分歧, 以致政治上的“党争”不断, 儒学复兴运动也随之不断深入和演化。
关键词 儒学复兴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中期 《续资治通鉴长编》 庆历新政 程颐 新旧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魏青铜树--“柱铢”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9,共6页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青铜 出土 “摇钱树” 学术讨论会 魏晋时代 社会功能 货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廷湘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4,共3页
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民族学院联合主办,中共西宁市委、市政府协办的“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8月10日至14日在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和解放军军事院校的79... 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民族学院联合主办,中共西宁市委、市政府协办的“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8月10日至14日在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和解放军军事院校的79位学者出席大会。54篇学术论文通过评审入选大会讨论。在大会开幕式上,青海省委副书记姚湘成、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教授讲了话,青海省副省长棉东生、西宁市委书记郭汝琢介绍了青海省、西宁市社会经济情况和青海省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省委副书记 党史研究室 中国现代化 党校 民族学院 市委 史学 中国现代史 学术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平等与效率的完美统一到“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廷湘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4,共6页
在中国近代,追求平等与效率完美统一的工业乌托邦逐步形成,取代了古代的农业理想国。这种新乌托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过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才逐步把平等与效率的... 在中国近代,追求平等与效率完美统一的工业乌托邦逐步形成,取代了古代的农业理想国。这种新乌托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过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才逐步把平等与效率的统一由空想化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康社会 历史发展 现代 当代 领导集体 现代化建设 平等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杜牧年谱商榷》一文的评介
8
作者 缪钺 《江海学刊》 198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胡可先同志之文,功力颇深。文中对于拙著《杜牧年谱》提出九项商榷意见,其中有几个项目考证精细,足以补正拙著疏误之处,使我受到裨益。如谓《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之“李中丞”应是李道枢而非李款(拙著曾据冯集梧《樊... 胡可先同志之文,功力颇深。文中对于拙著《杜牧年谱》提出九项商榷意见,其中有几个项目考证精细,足以补正拙著疏误之处,使我受到裨益。如谓《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之“李中丞”应是李道枢而非李款(拙著曾据冯集梧《樊川诗集注》认为是李款);《上李中丞书》之“李中丞”应是李让夷而非李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谱 杜牧 评介 商榷意见 疏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