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中国当代历史哲学的思想视域问题--读徐国利教授《钱穆史学思想研究》
1
作者 崔罡 黄玉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5,共4页
“历史有什么用?” 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以此稚子之问作为他的巨著《为历史学辩护》一书的基本问题。布洛赫此举绝非作态。困难是现实的。对于现代历史学家来说,最大的问题确然不在于如何获取最为详实的材料,也不在于如何... “历史有什么用?” 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以此稚子之问作为他的巨著《为历史学辩护》一书的基本问题。布洛赫此举绝非作态。困难是现实的。对于现代历史学家来说,最大的问题确然不在于如何获取最为详实的材料,也不在于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某种条分缕析的梳理,甚至也不在于如何捕获这些材料所传递的某些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史学思想研究》 历史哲学 中国当代 徐国 视域 历史学家 年鉴学派 条分缕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心理图式于异质文化交流的影响--从明清之际圣像艺术在中国的遭遇谈起
2
作者 孙莎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2,共3页
明清之际,圣像画进入国人视野。在强大且顽固的心理图式影响下,国人难以接受耶稣受难像,却与圣母像保持亲近,甚至一度将之混同为观音。面对此情,奉行适应性传教策略的耶稣会士唯有做出妥协,暂弃耶稣受难题材,选择圣母像,以期为未来国人... 明清之际,圣像画进入国人视野。在强大且顽固的心理图式影响下,国人难以接受耶稣受难像,却与圣母像保持亲近,甚至一度将之混同为观音。面对此情,奉行适应性传教策略的耶稣会士唯有做出妥协,暂弃耶稣受难题材,选择圣母像,以期为未来国人接受天主教文化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受难 圣母像 观音 心理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四川酒精业在公路运输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抗战期间,汽油进口日竭,公路运输时有中断之虞,故此,酒精被作为重要的汽油替代品加以生产与使用。四川酒精业因之兴起、繁盛,并在战时液体燃料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汽油的短缺,较好地支持了军需运输并维系了民用运... 抗战期间,汽油进口日竭,公路运输时有中断之虞,故此,酒精被作为重要的汽油替代品加以生产与使用。四川酒精业因之兴起、繁盛,并在战时液体燃料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汽油的短缺,较好地支持了军需运输并维系了民用运输,在公路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四川酒精业 军需运输 民用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情”入法:清代州县诉讼中习惯如何影响审断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昕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清代诉讼中州县官凭借律例和情理审断案件,其中的情既包括人情也包括民情。通过考察四川省南部县全清档案中州县官对"义让"和"转房"案件审断情况,可以发现符合律意的习惯和不符合律意的习惯,在州县审断中的影响。... 清代诉讼中州县官凭借律例和情理审断案件,其中的情既包括人情也包括民情。通过考察四川省南部县全清档案中州县官对"义让"和"转房"案件审断情况,可以发现符合律意的习惯和不符合律意的习惯,在州县审断中的影响。当习惯为国家律例所不禁,则州县官大胆运用,直接将民情引入审断,此为"道统"高于"治统"的必然;当其为国家律例所禁止,但考虑到地方的特殊性,州县官虽然不直接引用,但仍常以人情为借口,以"看似通达人情,实则迁就习惯"的方式平息讼争,此为现实高于理想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州县诉讼 习惯 审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酒税政策的演变论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肖俊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清代前中期因担心酿酒耗费粮食过多,政府一直限制、禁止酿酒。迄至晚清,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窘绌、军饷筹措异常艰难,而陆续开酒曲酿造之禁,并公开征税。地方政府是酒税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之也... 清代前中期因担心酿酒耗费粮食过多,政府一直限制、禁止酿酒。迄至晚清,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窘绌、军饷筹措异常艰难,而陆续开酒曲酿造之禁,并公开征税。地方政府是酒税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之也大为增加。酒税的开征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军饷筹措问题,对中国近代以北洋新军为代表的新式军队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而酒税改革未受到社会的较大阻力,主要原因则在于晚清酒税的开征及变化对民生问题的影响基本是正面的、积极的,一方面基于对酒税的开征及税率富于灵活变动性的经常调节,民间市场的粮食供给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一方面并未影响甚至壮大了民间传统酒业自身的发展势头。同时,酒税开征可以视为近代工商税发展的先行与试验,酒税税制的不断进化,为政府制订其它各业财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而言推动了晚清的税制变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酒税政策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民众团体的组织活动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6
作者 朱海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4-210,共7页
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机构西迁大后方,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为巩固战时政权,稳固党基,民运工作成为当局的重点。国民党采取吸纳党员、开展组训工作、组织团体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强对民众组织的党化教育与管控,体现了"以党治国"在... 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机构西迁大后方,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为巩固战时政权,稳固党基,民运工作成为当局的重点。国民党采取吸纳党员、开展组训工作、组织团体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强对民众组织的党化教育与管控,体现了"以党治国"在民众组织领域的实践性,反映出抗战时期党务工作在大后方推行力度的深入。尽管国民党不断强化民运工作,但党治力度仍较薄弱,其效果不太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民众团体 党员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恶观形成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难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136,共11页
善恶作为道德评价观 ,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善恶观的形成是西周时期伦理思维进步 ,伦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西周早期 ,缺乏用于道德评价的专门词汇 ,伦理评价观具有明显的含混性 ;西周中期 ,伴随伦理思维的进步 , (淑 )、愆、过... 善恶作为道德评价观 ,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善恶观的形成是西周时期伦理思维进步 ,伦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西周早期 ,缺乏用于道德评价的专门词汇 ,伦理评价观具有明显的含混性 ;西周中期 ,伴随伦理思维的进步 , (淑 )、愆、过等词汇开始用于道德评价 ;西周晚期 ,伦理规范与现实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 ,从而刺激伦理思维进一步发展、深化 ,善恶观遂得以形成。善恶观一经形成 ,便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促进人们进行伦理价值选择与承担道德责任 ,推动人们内化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维 道德评价 善恶观 伦理评价观 发展 伦理价值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明瀚 《农业考古》 2003年第1期56-63,共8页
关键词 商代 江西 农业经济 农具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起源 农作物种类 文明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胶东城市发展变迁中的奉天因素
9
作者 杨发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晚清时期,在胶东城市发展演变中,奉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奉天保证了胶东地区的粮食供应,并吸呐胶东地区大批剩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为胶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扫除了障碍;奉天与胶东地区间的大豆、蚕茧贸易也保证了胶东地区榨油、缫... 晚清时期,在胶东城市发展演变中,奉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奉天保证了胶东地区的粮食供应,并吸呐胶东地区大批剩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为胶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扫除了障碍;奉天与胶东地区间的大豆、蚕茧贸易也保证了胶东地区榨油、缫丝行业的原料供应;两地之间的移民潮和商品贸易又进而推动了航运业的发展,胶东地区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与奉天贸易的资金回流及移民的资金反哺。另一方面,清末奉南开埠城市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胶东地区中心城市烟台的衰落,对山东沿海城市体系的变动起了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胶东城市 奉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至五四时期汉字改革的现代性诉求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8,共5页
甲午战败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把国家的危亡与汉字的繁难联系起来。故清末至五四时期出现了变革汉字的呼声与实践,体现出汉字改革派对于启迪民智,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国民,输入西方现代文明,实现国家富强的现代性诉求。
关键词 汉字改革 启迪民智 “新”国民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宫廷的滥赏之风——以“包子”之赏为例
11
作者 纪昌兰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40,共7页
宋代宫廷中逢妃嫔诞下皇子、公主之类喜事时会赏赐臣子"包子",所含内容丰富多样,大多是金银等贵重物品。由于包子耗费巨大,朝臣们从戒奢崇俭的角度反对此类滥赏行为。宫廷中诞育赏赐包子之类物品习俗由来已久,并且深受当时社... 宋代宫廷中逢妃嫔诞下皇子、公主之类喜事时会赏赐臣子"包子",所含内容丰富多样,大多是金银等贵重物品。由于包子耗费巨大,朝臣们从戒奢崇俭的角度反对此类滥赏行为。宫廷中诞育赏赐包子之类物品习俗由来已久,并且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包子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单纯赏赐行为,更是当时社会日益奢侈风气的影响结果和表现,折射出宋代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世人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理念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包子 赏赐 奢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