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政策工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药品保障政策文本分析
1
作者 兰小梦 蒋瀚鸿 +2 位作者 聂曼玲 张引颖 潘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索现有政策特点及潜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政策优化建议。方法:检索2003年以来全国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冠疫情下药品保障相关的政策文件,构建“政策工具... 目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索现有政策特点及潜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政策优化建议。方法:检索2003年以来全国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冠疫情下药品保障相关的政策文件,构建“政策工具—互动主体—政策落点”三维政策分析框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7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药品保障相关政策文件,政策工具维度中,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多,为40.32%;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少,为24.19%。互动主体维度中,政府出现频次最高,占48.84%;与患者相关的政策条目最少,占13.95%。政策落点维度中,研发生产和储备运输相关的政策较多,分别占30.00%和28.57%;而合理使用和筹资支付相关的政策相对较少,仅占21.43%和20.00%。结论:有效利用需求型政策工具,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医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加强对药品价格和市场需求的动态监测;加强各互动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对药品合理使用的监管和宣传教育,构建更加完善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保障机制 政策工具 文本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价值医疗服务风险评估研究——以子宫切除术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慧佳 蓝天骄 潘杰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69,共7页
目的:评估低价值医疗服务的风险。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和四川省2016—2020年病案首页数据,构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的风险评估指标,从全社会、患者、卫生体系和支付方四个角度构建决策树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低价值子宫切除术提供... 目的:评估低价值医疗服务的风险。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和四川省2016—2020年病案首页数据,构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的风险评估指标,从全社会、患者、卫生体系和支付方四个角度构建决策树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低价值子宫切除术提供比例为17.8%,其健康临床风险、健康人文风险和健康经济风险均高于替代服务,从全社会和患者角度看,低价值子宫切除术属于高成本、低效果服务;从卫生体系和支付方角度看,低价值子宫切除术属于低成本、低效果服务;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以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产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的经济性较差。结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风险,风险程度因成本测算角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充低价值医疗服务的证据,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临床指南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价值医疗服务 风险评估 子宫切除术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儿童及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玉 彭银辉 +4 位作者 马文琳 姚博爽 李一凡 赵莉 杨春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3-970,共8页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儿童及青少年的新发焦虑症状,分析影响该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托成都儿童正向成长(Chengdu Positive Child Development,CPCD)队列,纳入成都市5所中小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共5566例,分别建立儿童...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儿童及青少年的新发焦虑症状,分析影响该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托成都儿童正向成长(Chengdu Positive Child Development,CPCD)队列,纳入成都市5所中小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共5566例,分别建立儿童和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纵向研究队列并开展2轮调查。第一轮调查(基线调查)的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月,通过促进儿童青少年正面成长研究学生调查问卷收集队列成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信息;第二轮调查(随访调查)的时间为2020年2—7月,补充收集队列成员的新冠病毒感染史,以及饮食、学习、社交和娱乐活动是否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等信息。利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的新发焦虑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ARED评估结果显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成都儿童及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发病率为13.47%;其中儿童新发焦虑症状纵向研究队列中的发病率为11.91%,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纵向研究队列中的发病率为14.25%。χ^(2)检验的结果显示,儿童新发焦虑症状的发病率在年龄、本人或家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饮食、学习和社交活动是否受到影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发病率在性别、年级、年龄、居住地区,以及饮食、学习、社交和娱乐活动是否受到影响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儿童来说,6~8岁是其新发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而本人或家人感染过新冠病毒、学习活动受到影响是其危险因素(均P<0.05);对青少年来说,男性、居住在城镇、年级≤6是其新发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而学习活动受到影响是其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影响其新发焦虑症状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儿童来说,年龄、本人或家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学习是否受到影响是其新发焦虑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对青少年来说则是性别、年级、居住地区和学习是否受到影响。因此,在动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持续做好心理健康干预工作过程中,应遵循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大流行 儿童 青少年 新发焦虑 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