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总酚酸脂质体的制备和药剂学性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丽红 张志荣 +1 位作者 韩丽妹 王建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总酚酸(TSA)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TSA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pH值、体外释放等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脂质体外... 目的研究丹参总酚酸(TSA)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TSA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pH值、体外释放等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脂质体外观光滑圆整,分散性好,包封率为72.0%,粒径为(145.3±58.7) nm,pH为4.07,体外24 h累计释放46.8%,释放动力学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制备的TSA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良好的缓释作用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丹酚酸B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靶向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冻干针剂的研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3 位作者 李龙江 王昌美 侯世祥 李超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为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 ,合成制备颈淋巴结靶向性的抗癌纳米微粒。方法 :选择可在体内生物降解的聚乳酸 (PAL)为载体 ,对口腔鳞癌细胞有强大杀伤作用的葫芦素BE(CuBE)为模型药物 ,以微粒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质量控制指标 ... 目的 :为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 ,合成制备颈淋巴结靶向性的抗癌纳米微粒。方法 :选择可在体内生物降解的聚乳酸 (PAL)为载体 ,对口腔鳞癌细胞有强大杀伤作用的葫芦素BE(CuBE)为模型药物 ,以微粒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质量控制指标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工艺 ,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 ,然后加入 10 %甘露醇作支架剂 ,通过冷冻干燥即得CuBE_PLA_NP冻干针剂。结果 :经优化的CuBE_PLA_NP冻干针剂。其粒径分布范围为 4 7~ 12 0nm ,平均粒径为 85nm ,载药量为 2 3 0 3%± 0 4 7% ,包封率为 93 0 0 %± 0 10 % ,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Higuchi方程拟合。结论 :CuBE_PLA_NP冻干针剂为缓释剂 ,用CuBE_PLA_NP冻干针剂行口腔癌周局部注射 ,从理论上它对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靶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E 聚乳酸 纳米微粒 口腔癌 颈淋巴结转移灶 靶向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液体制剂研究中的药用辅料及其应用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侯世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2期40-44,61,138-139,共8页
药用辅料是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有效、稳定及安全性能而加入处方中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用辅料对保障药物制剂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药液体制剂研究中的药用辅料及... 药用辅料是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有效、稳定及安全性能而加入处方中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用辅料对保障药物制剂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药液体制剂研究中的药用辅料及其应用技术,可供从事现代中药液体制剂研究、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液体制剂 药用辅料 增溶剂 稳定剂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水淬灭荧光探针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4
作者 姜思凡 何海生 +5 位作者 卢懿 戚建平 董肖椿 赵伟利 尹宗宁 吴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制备载水淬灭荧光探针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特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聚己内酯(PCL)、mPEG-PCL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包载水淬灭荧光探针P2的PCL纳米粒和具有不同mPEG链长(mPEG5k、mP... 目的制备载水淬灭荧光探针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特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聚己内酯(PCL)、mPEG-PCL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包载水淬灭荧光探针P2的PCL纳米粒和具有不同mPEG链长(mPEG5k、mPEG2k)的mPEG-PCL纳米粒,对其体外特性(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表征。P2探针包载于纳米粒中时发出荧光信号,但释放到水中时荧光迅速淬灭,利用P2探针的这一性质,考察各种纳米粒在不同水性溶媒中的稳定性。结果所制备的mPEG-PCL纳米粒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约200nm,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PDI)均低于0.06,表面电荷近中性。在不同pH的缓冲介质和模拟生理体液中,所有纳米粒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粒径、PDI、荧光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mPEG-PCL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特性与稳定性,以水淬灭探针为指示剂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稳定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纳米粒 水淬灭探针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