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某妇产儿童专科医院2008-2017年儿科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唐雨欣
李黎
+1 位作者
李吉杰
余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分析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儿科住院病案首页的资料,运用ICD-10对死亡患者的出院诊断进行分类统计,采用excel 2011和SPSS 22.0对数...
目的分析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儿科住院病案首页的资料,运用ICD-10对死亡患者的出院诊断进行分类统计,采用excel 2011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儿科住院患儿10年间的病死率为0.65%;男童和女童的死亡性别比为1.27∶1;各年龄组中新生儿死亡人数最高,占全部死亡儿童的35.09%;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围生期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够降低新生儿科的病死率,从而有效降低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住院
病死率
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口腔肿瘤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评估及相关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博
李黎
+6 位作者
段泽西
黄一冰
潘唯一
郭黛墨
邹晓莉
朱彩蓉
谢蟪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认识口腔肿瘤患者及配偶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规律,探索其相关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8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确诊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肿瘤患者35例、恶性肿瘤配偶18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照5级评...
目的认识口腔肿瘤患者及配偶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规律,探索其相关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8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确诊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肿瘤患者35例、恶性肿瘤配偶18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照5级评分标准,测评每位受试者精神心理状况。于入院次日上午9点抽取受试者的全血,分离提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血清中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抑郁与其他因子分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偏执与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恶性肿瘤配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总分及其他单项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及可的松的检测中,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配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腔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同时伴有机体内相关物质变化,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对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疾病进程的相关机制及探索干预方法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自评量表
口腔肿瘤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3~2017年产妇基于年龄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33
3
作者
李吉杰
何伟
+2 位作者
李黎
唐雨欣
余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2013~201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的年龄结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至201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按<20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
目的:探讨2013~201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的年龄结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至201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按<20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岁分组,并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卡方检验探讨近五年来低龄产妇(<20岁)和高龄产妇(≥35岁)的年龄结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的变化趋势和各年龄段的差别。结果:共收集51895例产妇,高龄产妇的构成比从2014年开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15. 38%增长到2017年的26. 35%(P <0. 001),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比率由2013年的82. 10%逐年降低到2017年的76. 35%(P<0. 001),但高龄产妇在选择剖宫产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长,与其他年龄层选择剖宫产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龄产妇的构成比和低龄产妇在选择剖宫产总体人群中的构成比均在2013~2016年逐年下降,2017年有所回升(P<0. 001)。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并发症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增长(P<0. 001)。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的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死胎、双胎和多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0~34岁产妇(P<0. 001)。结论:我院高龄产妇的构成比仍然在快速增长,高龄产妇剖宫产率控制效果仍然不如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好;低龄产妇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有回升的趋势,仍需加以重视。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情况均比20~34岁的产妇差,属于高危产妇,需加强产前保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年龄
变化趋势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妇产儿童专科医院2008-2017年儿科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唐雨欣
李黎
李吉杰
余莉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案管理科
出生缺陷及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11,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儿科住院病案首页的资料,运用ICD-10对死亡患者的出院诊断进行分类统计,采用excel 2011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儿科住院患儿10年间的病死率为0.65%;男童和女童的死亡性别比为1.27∶1;各年龄组中新生儿死亡人数最高,占全部死亡儿童的35.09%;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围生期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够降低新生儿科的病死率,从而有效降低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
关键词
儿科
住院
病死率
死因
分类号
R197.5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腔肿瘤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评估及相关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博
李黎
段泽西
黄一冰
潘唯一
郭黛墨
邹晓莉
朱彩蓉
谢蟪旭
机构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西
口腔
医院
头颈肿瘤外科(
四川大学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案管理科
四川大学
华西
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教研室
卫生统计教研室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2578)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210610096)
文摘
目的认识口腔肿瘤患者及配偶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规律,探索其相关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8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确诊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肿瘤患者35例、恶性肿瘤配偶18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照5级评分标准,测评每位受试者精神心理状况。于入院次日上午9点抽取受试者的全血,分离提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血清中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抑郁与其他因子分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偏执与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恶性肿瘤配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总分及其他单项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及可的松的检测中,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配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腔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同时伴有机体内相关物质变化,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对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疾病进程的相关机制及探索干预方法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症状自评量表
口腔肿瘤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Keywords
symptom checklist-90
oral tum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分类号
R395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3~2017年产妇基于年龄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33
3
作者
李吉杰
何伟
李黎
唐雨欣
余莉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案管理科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2013~201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的年龄结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至201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按<20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岁分组,并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卡方检验探讨近五年来低龄产妇(<20岁)和高龄产妇(≥35岁)的年龄结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的变化趋势和各年龄段的差别。结果:共收集51895例产妇,高龄产妇的构成比从2014年开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15. 38%增长到2017年的26. 35%(P <0. 001),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比率由2013年的82. 10%逐年降低到2017年的76. 35%(P<0. 001),但高龄产妇在选择剖宫产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长,与其他年龄层选择剖宫产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龄产妇的构成比和低龄产妇在选择剖宫产总体人群中的构成比均在2013~2016年逐年下降,2017年有所回升(P<0. 001)。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并发症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增长(P<0. 001)。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的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死胎、双胎和多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0~34岁产妇(P<0. 001)。结论:我院高龄产妇的构成比仍然在快速增长,高龄产妇剖宫产率控制效果仍然不如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好;低龄产妇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有回升的趋势,仍需加以重视。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情况均比20~34岁的产妇差,属于高危产妇,需加强产前保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产妇年龄
变化趋势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Keywords
Maternal age
Trend of change
Mode of delivery
Parturition outcome
分类号
R71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某妇产儿童专科医院2008-2017年儿科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唐雨欣
李黎
李吉杰
余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口腔肿瘤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评估及相关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李博
李黎
段泽西
黄一冰
潘唯一
郭黛墨
邹晓莉
朱彩蓉
谢蟪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3~2017年产妇基于年龄的回顾性分析
李吉杰
何伟
李黎
唐雨欣
余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