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重症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用药分析
1
作者 林良康 刘忠强 +2 位作者 乔莉娜 李德渊 张海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8-583,共6页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确诊或高度怀疑CRGNB感染并使用多黏菌素B抗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20例CRGNB患儿,男1...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确诊或高度怀疑CRGNB感染并使用多黏菌素B抗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20例CRGNB患儿,男11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3.4(0.6~8.9)岁,12例治愈,1例死亡。基础疾病以血液肿瘤系统疾病最多(30.0%)。感染标本检出主要为深部痰液或肺泡灌洗液(75.0%),其次为血液(10.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分离的微生物(35.0%,7/20),其次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30%,6/20);另有4例为多种CRGNB混合感染。所有患儿均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用药方式,以美罗培南为主(9例,45.0%),20例患儿均未观察到毒副反应。存在下呼吸道感染的15例患儿中,与单纯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增加局部雾化用药患儿的治愈率更高(P=0.002)。结论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CRGN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但目前亟需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 多黏菌素B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雅斐 苏云洁 +2 位作者 屈艺 母得志 李熙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1-577,共7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现象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60只30日龄健康雄性Wista...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现象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60只30日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CLP组(50只)。CLP后12 h监测大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并进行神经生物学评分。根据大鼠是否发生SAE将CLP组大鼠再分为SAE(+)组和SAE(–)组。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学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超微结构;Western印迹检测LC3-I和LC3-II蛋白的表达。结果:50只大鼠在CLP后12 h内死亡5只,存活45只大鼠中有16只出现神经行为学、EEG及SEP改变,诊断为SAE,其发病率为35.56%(16/45)。与假手术组和SAE(–)组比较,SAE(+)组大鼠在CLP后12 h时α波的频率明显减少,δ波增加,P1振幅下降,P1波和N1波潜伏期延长(P<0.05)。CLP后12 h时SAE(+)组大鼠海马区细胞明显水肿,锥体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溶解,细胞排列紊乱,而假手术组和SAE(–)组大鼠海马区细胞形态正常、层次清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SAE(+)组大鼠海马区细胞结构紊乱,可见自噬泡、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体,自噬泡内含有溶酶体等细胞器,假手术组和SAE(–)组大鼠海马区组织细胞无自噬泡形成。SAE(+)组大鼠在CLP后12 h,海马区神经细胞LC3-II/LC3-I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SAE(–)组(P<0.05)。结论:SAE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存在细胞自噬现象,LC3-II/LC3-I值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海马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休克综合征致急性肾损伤1例报告
3
作者 张海洋 罗黎力 +1 位作者 李德渊 乔莉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休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川崎休克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岁女性患儿,因发热、呕吐起病,诊断脓毒性休克,逐渐出现急性肾损伤;患儿于发热10天后热退,5次连续性肾脏... 目的探讨川崎休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川崎休克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岁女性患儿,因发热、呕吐起病,诊断脓毒性休克,逐渐出现急性肾损伤;患儿于发热10天后热退,5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尿量恢复,血压稳定,尿素氮和肌酐恢复正常。后期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冠脉扩张,修正诊断为川崎休克综合征,加用阿司匹林口服出院。长期随访心脏彩超示冠脉扩张消失。结论川崎休克综合征早期诊断需与脓毒性休克鉴别,一旦并发急性肾损伤,积极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