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思妙想学病生——谈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记忆法
1
作者 李婷 黄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
在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性记忆可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归纳总结了情景再现法、来源去路法、比较法、主要环节分析法和内外因素分析法五种方法,帮助大家在理... 在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性记忆可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归纳总结了情景再现法、来源去路法、比较法、主要环节分析法和内外因素分析法五种方法,帮助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记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PB L的模块化教学法在五年制临床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滕燕 杨露 +4 位作者 杨静 钱浩 郑敏 黄宁 高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445-2448,共4页
目的:探讨融合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模块化教学法在临床五年制专业病理生理学中的教学改革效果,以评价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20级和2021级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共135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研究时间... 目的:探讨融合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模块化教学法在临床五年制专业病理生理学中的教学改革效果,以评价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20级和2021级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共135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到2023年7月。实验组(2020级,n=65)采用融合PBL的模块化教学法,对照组(2021级,n=70)进行传统授课教学,只进行期末一次PBL讨论。将两组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并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融合PBL的模块化教学法提升了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满意度,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思考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语言组织和汇报的能力等。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采用融合PBL的模块化教学法的学生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明病理生理学融合PBL的模块化教学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模块化 P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中的巧妙记忆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英 王树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发生机制 教学体会 记忆方法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育,促进课堂思政融入专业育人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梅 陈华华 黄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119-1121,共3页
立德树人是开展课程思政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新中国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要求。目前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现状主要体现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并未完全,授课教师的思政育人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突... 立德树人是开展课程思政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新中国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要求。目前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现状主要体现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并未完全,授课教师的思政育人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突出,整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格局尚未完全打开几个方面。由于基础医学专业课课程教育具有自身学科特点,面对课程思政这类崭新的教学育人模式的融入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要想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认清课程思政教学的不足之处。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现有授课方法体系的缺陷,提出创新优化传统思政育人的理念及形式,以便促进课程思政融入基础医学专业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思政教育 育人理念 教学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婧瑜 高祥 +7 位作者 陈军利 王祎 杨志梅 王晓樱 黄英 黄宁 王玉芳 傅湘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化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该模式目前存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22年春季病理生理学本科生70人为研究组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信息化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化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该模式目前存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22年春季病理生理学本科生70人为研究组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信息化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期期末时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2021年春季同层次班级的期末试卷成绩比较分析学习效果。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对开展的信息化多种教学模式非常满意、满意或基本满意;最喜欢的教学模式为病案讨论和临床教师授课。与2021年春季病理生理学本科生试卷成绩比较显示,本年度试卷平均成绩明显提高,70分以下的占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能提高本科生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医学和科研素养,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问卷调查结果多维度浅谈提高本科课堂质量的方式方法
6
作者 孙蕾 李月 +4 位作者 徐靖怡 李红 赵娅菽 黄英 易成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47-748,共2页
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目标。我们通过对355名医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个人维度、教师维度、朋辈和环境维度以及家庭维度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本科课堂质量和学生投入状态的因素。
关键词 课堂质量 专注度 问卷调查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还原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智艳芳 黄彦生 王树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调脂作用及对氧化还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6例)和普罗布考组(36例),分别测定二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调脂作用及对氧化还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6例)和普罗布考组(36例),分别测定二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glutathione,GSSG),并计算GSH/GSSG比值、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结果:治疗8周后,阿托伐他汀组TC、LDL-C和TG显著减低(P<0.01或P<0.05),普罗布考组TC和LDL-C显著减低(P<0.01);阿托伐他汀组GSH、GSH/GSSG比值显著升高(P<0.01),GSSG及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显著减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均可有效调脂,但仅阿托伐他汀可使冠心病患者氧化还原态向还原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娟 王树人 +1 位作者 吴建新 秦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含不同剂量Hcy(50~100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VSMCs24h后,以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别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含不同剂量Hcy(50~100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VSMCs24h后,以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别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改变。结果随Hcy浓度增加,VSMCs内MDA的含量明显增加,SOD和CAT的活力也显著升高。Hcy明显促进了VSMCs的氧化。结论Hcy可直接诱导VSMCs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平滑肌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c-MET信号通路的抗肿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德高 王玉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体外实验或者临床试验中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对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HGF/c-MET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将会对这些肿瘤有效。本文对近几年来HGF/c-MET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包括该信号通路的基本信息...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体外实验或者临床试验中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对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HGF/c-MET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将会对这些肿瘤有效。本文对近几年来HGF/c-MET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包括该信号通路的基本信息、在相关肿瘤中的作用、临床治疗进展和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C-MET 肝细胞生长因子 信号通路 抗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英 植茂辉 +2 位作者 应明英 王树人 雷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 (仅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 (1 5ml/kg ,1× 1 0 10 cfu/L)及治疗组 (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后行rhGH肌肉注射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 (仅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 (1 5ml/kg ,1× 1 0 10 cfu/L)及治疗组 (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后行rhGH肌肉注射 (2 2 5IU/kg/d)。内毒素血症组及治疗组又依观察时点再分为 1天、3天两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并观测大鼠血压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论是内毒素血症组还是治疗组 ,1天时其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虽然两组大鼠血压都降低 (P <0 .0 5 ) ,但治疗组大鼠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内毒素血症组 (P <0 .0 0 1 )。 3天时 ,内毒素血症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降至正常对照水平 ,而治疗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及内毒素血症组 3天水平 (P <0 .0 5 )。结论 :rhGH能明显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血压的下降 ,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 RHGH TNF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pH2/UPRT的构建
11
作者 叶鹏 李著华 +1 位作者 杨彦彪 王树人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8期4-6,共3页
目的利用婴儿双歧杆菌对实体瘤低氧区的靶向效应,构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和pH2/UPRT。方法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GEX/CD和pGEX/UPRT中扩增出CD基因和UPRT基因,用内切酶BamHI和SalI酶切CD基因,UPRT基因和质粒pH2,分别连... 目的利用婴儿双歧杆菌对实体瘤低氧区的靶向效应,构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和pH2/UPRT。方法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GEX/CD和pGEX/UPRT中扩增出CD基因和UPRT基因,用内切酶BamHI和SalI酶切CD基因,UPRT基因和质粒pH2,分别连接后重组于大肠杆菌中。用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婴儿双歧杆菌中。通过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验质粒pH2/CD和pH2/UPRT的正确性,RT-PCR检测该系统的mRNA表达。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上检测该系统的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地将CD基因和UPRT基因转入了乳酸菌表达质粒pH2,在纯化后的质粒被双酶切后,CD基因被分割为6.9kb和1.3kb的两部分,UPRT基因被分割为6.9kb和620bp的两部分。CD基因和UPRT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RT-PCR检测到CD和UPRTmRNA的明显表达。黑色素瘤细胞的低存活率证明pH2/CD,pH2/UPRT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黑色素瘤的强大杀伤作用。结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pH2/UPRT构建成功并显示出强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自杀基因 CD基因 UPRT基因 肿瘤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阶段“停课不停学”,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梅 黄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32-234,共3页
为应对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突发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期间各地高校纷纷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开启了一场教学方式的新革命。但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式出现了一系列限制和弊端。作为学生,... 为应对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突发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期间各地高校纷纷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开启了一场教学方式的新革命。但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式出现了一系列限制和弊端。作为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加强自我管理,“停课不停学”,完成此次疫情期间的学习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课不停学” 在线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问题 自控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骨架蛋白结构与功能进展
13
作者 曹晨慧 陈惠琳 黄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82-85,共4页
自20世纪初细胞骨架概念提出之后,细胞骨架一直被认为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结构。但近年人们在细菌等原核生物中也发现了原核类似骨架蛋白。存在于细菌中的FtsZ、MreB和CreS分别与真核细胞骨架蛋白中的微管蛋白、微丝蛋白及中间丝类似,是... 自20世纪初细胞骨架概念提出之后,细胞骨架一直被认为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结构。但近年人们在细菌等原核生物中也发现了原核类似骨架蛋白。存在于细菌中的FtsZ、MreB和CreS分别与真核细胞骨架蛋白中的微管蛋白、微丝蛋白及中间丝类似,是细菌骨架蛋白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分子。FtsZ能在细菌分裂位点装配成Z环结构,参与细菌分裂的调控;MreB沿着细胞膜内侧形成螺旋状结构,具有维持细胞形态和调控染色体分离等功能;CreS是发现仅存在于新月柄杆菌中的中间丝类似蛋白,它于细胞凹面的膜下形成弯曲丝状,贯穿整个细菌纵轴呈现长度最短的螺旋丝状结构,对维持新月柄杆菌细胞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骨架 FTSZ MREB CreS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2B肾上腺素受体选择性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丽艳 刘若凡 +1 位作者 黄宁 陈军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检测C7与α2B-AR的作用模式及作用位点。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手段,预测α2B-AR别构结合位点,应用环磷酸腺苷累积实验检测C7是α2B-AR的激动剂还是拮抗剂。结果:C7作用于α2B-AR的胞外区域,与该受体的结合位点包括Glu73,Tyr... 目的:检测C7与α2B-AR的作用模式及作用位点。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手段,预测α2B-AR别构结合位点,应用环磷酸腺苷累积实验检测C7是α2B-AR的激动剂还是拮抗剂。结果:C7作用于α2B-AR的胞外区域,与该受体的结合位点包括Glu73,Tyr391、Phe408和Phe412;C7对瞬时表达α2B-AR的COS-7细胞的cAMP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C7可能是α2B-AR的别构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受体 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 别构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研究生助教制
15
作者 徐靖怡 李月 +1 位作者 杨茜 黄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45-746,730,共3页
随着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愈加繁重。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可保证并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梳理研究生助教制的产生、发展及意义,探讨研究生作为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讨论国内... 随着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愈加繁重。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可保证并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梳理研究生助教制的产生、发展及意义,探讨研究生作为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讨论国内现状及问题,并且尝试给出对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助教制 本科教学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PJ34在绿脓菌素引起的巨噬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16
作者 祝飞美 何瑾晨 +1 位作者 黄宁 王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PJ34对绿脓菌素(Pyocyanin,PCN)引起的腹腔来源巨噬细胞RAW264.7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800nM的PJ34预处理细胞2h(对照组给与0.1% Dimethyl sulfoxide...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PJ34对绿脓菌素(Pyocyanin,PCN)引起的腹腔来源巨噬细胞RAW264.7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800nM的PJ34预处理细胞2h(对照组给与0.1% Dimethyl sulfoxide,DMSO)后,不同浓度的PCN(50μM,100μM)刺激24h,MTT法检测绿脓菌素及PJ34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800nM的PJ34预处理细胞2h(对照组给与0.1%DMSO),给与PCN(100μM,3h)刺激,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idant species,ROS)的水平,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AW264.7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或加入18μg·mL^(-1)碳颗粒继续共孵育2h,显微镜下观察RAW264.7细胞吞噬碳颗粒的情况。结果:PJ34预处理组细胞与单用PCN处理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提高近20%;PJ34预处理缓解了PCN刺激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ROS和Ca^(2+)水平的升高(P<0.05),并降低了RAW264.7细胞由PCN刺激引起的吞噬功能损伤。结论:PJ34通过抑制PCN引起的RAW264.7细胞内ROS和Ca^(2+)水平升高,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并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菌素 氧化应激 RAW264.7细胞 PJ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洛利对α2C肾上腺素受体别构调节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张萧萧 刘若凡 +2 位作者 刘丽艳 黄宁 陈军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索阿米洛利类化合物与α2C-AR的作用位点及别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阿米洛利类化合物与α2C-AR的潜在结合位点;采用受体表达实验检测α2C-AR的活性及表达量;通过配体受体解离动力学实验检测阿米洛利类化合物对3... 目的:探索阿米洛利类化合物与α2C-AR的作用位点及别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阿米洛利类化合物与α2C-AR的潜在结合位点;采用受体表达实验检测α2C-AR的活性及表达量;通过配体受体解离动力学实验检测阿米洛利类化合物对3H-RX821002解离速度的影响。结果:阿米洛利的作用位点包括Glu377和Phe380;Benzamil的作用位点包括Asn160和Thr241。阿米洛利和Benzamil对3H-RX821002的解离速度均没有影响。结论:阿米洛利和Benzamil对α2C-AR不具有别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构调节 α2肾上腺素受体 阿米洛利 BENZAM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酚体外抑制STAT3信号发挥抗肝癌作用
18
作者 李雨含 王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黄腐酚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SMMC-7721按5000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体外过夜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腐酚(2-40μM)继续培养24 h和48 h,每个浓度设置3个复孔。采用CCK8法检测不... 目的:探讨黄腐酚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SMMC-7721按5000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体外过夜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腐酚(2-40μM)继续培养24 h和48 h,每个浓度设置3个复孔。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腐酚对肝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情况。采用DAPI染色法检测黄腐酚导致细胞染色质固缩和细胞核破碎情况,以检测黄腐酚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磷酸化及其靶蛋白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黄腐酚(10-40μM)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P<0.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黄腐酚也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甚至破裂。此外,黄腐酚(10-20μM)还能明显抑制STAT3的磷酸化及抗凋亡因子Bcl-2和促增殖蛋白cyclin D1的表达。结论:黄腐酚对肝癌细胞株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其机制与抑制STAT3磷酸化及其介导的抗凋亡/促增殖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酚 肝癌 凋亡 STAT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4半胱氨酸突变质粒的构建及谷胱甘肽化水平检测
19
作者 尤媛媛 陈善泽 +3 位作者 李东珏 郭婧 黄宁 李婧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旨在构建整合素α4半胱氨酸突变质粒,并初步鉴定α4的谷胱甘肽化修饰位点。方法:利用点突变技术将整合素α4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突变为天冬氨酸残基,以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利用anti-Flag琼脂糖珠富积突变的α4蛋白,采用体外谷胱甘肽化... 目的:旨在构建整合素α4半胱氨酸突变质粒,并初步鉴定α4的谷胱甘肽化修饰位点。方法:利用点突变技术将整合素α4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突变为天冬氨酸残基,以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利用anti-Flag琼脂糖珠富积突变的α4蛋白,采用体外谷胱甘肽化的方法检测突变α4的谷胱甘肽化水平。结果:构建了α4的81、85、278、717、767、828位的半胱氨酸单突变质粒,体外谷胱甘肽化检测表明这些单突变的α4仍具有谷胱甘肽化修饰。结论:成功构建了整合素α4所有的未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突变的真核表达质粒,初步判定α4可能具有多个位点半胱氨酸残基同时被谷胱甘肽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4 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质蛋白分离条件对研究核转位分子的分布的影响
20
作者 辜雷燕 郭丽娟 +3 位作者 刘晴蓉 李宇豪 李婧瑜 黄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17-92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核质蛋白分离条件对于研究核转位分子的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巨噬细胞系RAW264.7,采用不同的裂解时间和离心条件提取核蛋白和胞质蛋白,并利用针对不同组分的内参蛋白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 目的:研究不同核质蛋白分离条件对于研究核转位分子的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巨噬细胞系RAW264.7,采用不同的裂解时间和离心条件提取核蛋白和胞质蛋白,并利用针对不同组分的内参蛋白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6)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WB),分析最佳分离条件和STAT6的核质分布情况。结果:冰上裂解1-3 min均能达到不错的分离效果,同时随着离心时间延长,分离效果越好,离心10 min、12000 g是分离巨噬细胞核质蛋白的最佳条件。RAW264.7细胞中,STAT6大部分在胞质中,少量在胞核中。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分离核质蛋白的方法(冰上裂解1-3 min,提取胞质蛋白的离心时间为10 min),为分析信号转导中核转位分子提供了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质蛋白分离 信号转导 核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