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法医精神病学体系简介
1
作者 陈雪艳 胡泽卿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法医精神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精神障碍、精神健康与法律相关问题的医学分支学科。广义上法医精神病学研究的内容涉及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各种精神健康问题,泛称精神病学与法律或法律精神病学;狭义的法医精神病学主要指依法对疑似精... 法医精神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精神障碍、精神健康与法律相关问题的医学分支学科。广义上法医精神病学研究的内容涉及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各种精神健康问题,泛称精神病学与法律或法律精神病学;狭义的法医精神病学主要指依法对疑似精神障碍的违法者或诉讼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和法律能力的鉴定,又称司法精神病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例的智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峻梅 李焱 +1 位作者 霍克钧 刘协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者的智力水平。方法对88例被鉴定为无精神病的刑事案例及89例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刑事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精神病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者的智力水平。方法对88例被鉴定为无精神病的刑事案例及89例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刑事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精神病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婚姻及案件类型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精神病组的智力测验成绩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症组但低于正常水平(常模);自称有精神病或否认有精神病案例间智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精神病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反映这类被鉴定人的智力有轻微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神病 司法精神病学 刑事案例 智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人受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波 张伟 +7 位作者 霍克钧 张钦廷 刘协和 胡泽卿 孙大宏 李焱 张金响 陈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究精神病人受审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进行法医精神病学鉴定的170名被鉴定人进行受审能力评定,评定研究对象的受审能力、精神症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犯罪学资料,采用统计描... 目的探究精神病人受审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进行法医精神病学鉴定的170名被鉴定人进行受审能力评定,评定研究对象的受审能力、精神症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犯罪学资料,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精神病人受审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BPRS的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PANSS的P分对受审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无受审能力组病理性和不明作案动机比例较高,且与有受审能力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受审能力组言语智商低于有受审能力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受审能力组精神分裂症比例较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PRS的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PANSS的P分、言语智商、精神疾病诊断、作案动机对精神病人受审能力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人 受审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用于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被引量:76
4
作者 章雪利 胡峻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对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MOAS对隶属公安、卫生、民政系统的3家精神卫生机构(安康监管病区、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德康救治病区)共490名精神... 目的探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对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MOAS对隶属公安、卫生、民政系统的3家精神卫生机构(安康监管病区、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德康救治病区)共490名精神疾病患者根据病史资料进行评估。结果无危险行为313人、有危险行为177人(攻击行为99人,暴力行为78人)。有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所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安康监管病区、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德康救治病区。安康监管病区患者的体力攻击及总分最高(P<0.05),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患者的自身攻击分最高(P<0.05)。男性患者的体力攻击及总分均高于女性(P<0.05),女性自身攻击分高于男性(P<0.05)。暴力和攻击行为组MOAS总分及各单项分均高于无危险行为组(P<0.05),暴力行为组MOAS总分及体力攻击分高于攻击行为组(P<0.05)。结论 3家精神卫生机构有危险行为患者的构成比不同,危险行为的类型和程度有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危险行为类型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危险行为 危险性评估 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风险评估中的统计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元元 胡峻梅 +1 位作者 杨珉 李晓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如何改进暴力风险评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犯罪的暴力风险评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用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统计学角度对暴力风险评估预测方法进行了回顾,并对其中较为常用的多元统计模型代表的Logistic... 如何改进暴力风险评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犯罪的暴力风险评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用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统计学角度对暴力风险评估预测方法进行了回顾,并对其中较为常用的多元统计模型代表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数据挖掘技术代表的决策树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代表的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暴力风险评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 暴力 综述[文献类型]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功能评价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性侵害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彬 李宝花 胡峻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水平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中的作用。方法对性侵害案中125例符合CCMD-3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的性受害者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收集一般资料,使用韦氏智力测试量表(WAIS-RC)、成人智残评...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水平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中的作用。方法对性侵害案中125例符合CCMD-3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的性受害者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收集一般资料,使用韦氏智力测试量表(WAIS-RC)、成人智残评定量表和功能大体量表(GAF)进行评定。结果不同等级的性自我防卫能力的患者在职业、婚姻、文化程度、性知识及生育史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成人智残评定量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智商(IQ)和鉴定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为0.710、0.661、0.494,三者和性自我防卫能力的一致率分为0.538、0.472、0.316。结论不能仅用智商来确定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性自我防卫能力的水平,应充分重视社会功能在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功能 精神发育迟滞 性自我防卫能力 法医精神病学 性侵害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依赖或新型毒品依赖住院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再全 孙锦华 +5 位作者 官璇 刘可智 赵高锋 张校明 康林 胡泽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酒依赖 新型毒品 三维人格问卷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危险量表中文版的信度 被引量:9
8
作者 章雪利 谌霞灿 +1 位作者 蔡伟雄 胡峻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引入、修订具有评估暴力危险及危险变化的暴力危险量表(Violence Risk Scale,VRS),对修订后的暴力危险量表中文版(VRS-C)进行信度检验。方法通过标准的翻译程序形成VRS-C,3位评估者独立评估14个案例以检验评分者信度,以125例来自成... 目的引入、修订具有评估暴力危险及危险变化的暴力危险量表(Violence Risk Scale,VRS),对修订后的暴力危险量表中文版(VRS-C)进行信度检验。方法通过标准的翻译程序形成VRS-C,3位评估者独立评估14个案例以检验评分者信度,以125例来自成都安康医院监管病区、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及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精神疾病患者为被试,对VRS-C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初步修订的VRS-C具有较好的评分者信度(ICC=0.80)、同质性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0.921)、分半信度(0.906)及题总相关性(0.246~0.849)。结论初步修订的VRS-C具有较好的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危险性评估 暴力危险量表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犯罪行为与童年期创伤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彬 李宝花 胡峻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的相关心理因素,为累犯的心理矫治及其重新犯罪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100名在押服刑累犯和103名初犯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主成... 目的:探讨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的相关心理因素,为累犯的心理矫治及其重新犯罪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100名在押服刑累犯和103名初犯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童年期创伤史问卷各因子评分均是累犯高于初犯(如情感虐待:8.6±3.8/7.4±3.4,P=0.013)。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除父亲偏爱、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如,父亲情感温暖理解:43.3±6.5/45.7±7.1,P=0.011)。防御方式问卷中除掩饰因子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不成熟型防御机制:5.3±1.7/4.6±1.6,P=0.019)。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相关心理因素特征值>1的主成分有5个,分别命名为情感忽视、受虐程度、处事方式、过分干涉、否定与偏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7.49%。结论:累犯重新犯罪行为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增加对累犯的情感支持与理解,减少不良的教育方式及培养良好的处事方式可作为减少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主成分分析 累犯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