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生态系统--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学东 柳茜 +2 位作者 李伟 肖丽英 于海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19,共3页
阐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作用,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自身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经验与做法,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生态系统,说明了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创新人才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口腔鳞癌Tca8113胞外代谢产物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辉 赵志华 +2 位作者 徐国权 库莉博 张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在产生耐药性后胞外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差异代谢物。方法制备胞外代谢产物样本,运用氢谱核磁共振(1H-NMR)获取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和耐药Tca8113/CBP细胞的胞外代谢物图谱,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得出...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在产生耐药性后胞外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差异代谢物。方法制备胞外代谢产物样本,运用氢谱核磁共振(1H-NMR)获取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和耐药Tca8113/CBP细胞的胞外代谢物图谱,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得出对区分2组细胞贡献较大的差异性变量,将同时满足VIP>1.0和单维统计P<0.05的代谢物确定为最终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基于氢谱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Tca8113和Tca8113/CBP;最终的差异性代谢物有醋酸盐、牛磺酸、丝氨酸、葡萄糖和亮氨酸,它们涉及到了蛋白质代谢、糖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结论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成功找到了耐药Tca8113细胞的差异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胞外代谢产物 氢谱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猖獗龋患者的病因和口腔微生物种类分析: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宇 姚羽菲 +7 位作者 崔博淼 吕俊 沈鑫 任彪 李明云 郭强 黄睿洁 李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分析患者口腔全微生物种类,对猖獗龋患者提出细菌学预防与治疗手段。方法抽血查免疫全套和血常规,获取全菌斑(A)、龋损(Q)、唾液(T)、黏膜(N)样本经原代涂片镜检,并传代分离培养后采用形态学、梅里埃鉴定仪、16S r DNA序列进化分析... 目的分析患者口腔全微生物种类,对猖獗龋患者提出细菌学预防与治疗手段。方法抽血查免疫全套和血常规,获取全菌斑(A)、龋损(Q)、唾液(T)、黏膜(N)样本经原代涂片镜检,并传代分离培养后采用形态学、梅里埃鉴定仪、16S r DNA序列进化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进一步采用Q-PCR分析变异链球菌的含量,DGGE分析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结果血液免疫全套基本正常,但Ig E、中性分叶核细胞增高。原代样本涂片发现唾液中有大量极长链的细菌,经培养发现唾液中总菌含量最高,龋损样本中溶血菌含量最高,变异链球菌在全菌斑中最多。梅里埃和测序鉴定出33株细菌,全菌斑中分离出多种链球菌和韦德纤毛菌、龋损菌斑中多次分离到变异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苏黎世链球菌,唾液样本中分离出多种乳杆菌。q PCR发现变异链球菌含量明显增高;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显示该患者细菌多样性明显降低,但丰度明显增强;条带切胶测序检出多种纤毛菌。结论患者免疫功能基本正常,血液检测呈现感染血象,病因疑与细菌感染有关。可能由于唾液减少导致变异链球菌、多种纤毛菌等致病微生物过度繁殖、细菌多样性减少而引起生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猖獗龋 口腔微生物 梅里埃生化鉴定 16S rDNA序列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区充填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闵艺 马净植 +1 位作者 高原 万新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2-904,共3页
目的:体外研究配合或不配合使用超声冲洗的条件下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和冷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及根管峡区的充填质量。方法:选择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4组:A组,侧方加压充填;B组,超... 目的:体外研究配合或不配合使用超声冲洗的条件下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和冷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及根管峡区的充填质量。方法:选择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4组:A组,侧方加压充填;B组,超声冲洗+侧方加压充填;C组,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D组,超声冲洗+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充填后拍摄X线片,记录根管类型和峡区发生情况。从根尖方向冠方水平片切牙根,间隔1mm,选择有根管峡区的横断面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充填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X线片和横断面上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90%。D组根管峡区充填质量优于其它3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充填质量最差。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配合超声冲洗能显著提高对根管峡区的处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峡区 连续波热牙胶充填 上颌第一前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及根管峡区再治疗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闵艺 马净植 +1 位作者 高原 万新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72-1074,1077,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再治疗技术清理根管及峡区内根充物的效果。方法:30颗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充填后分为3组去除根充物:A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B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除丁克溶剂;C组,ProTaper再治... 目的:评估不同再治疗技术清理根管及峡区内根充物的效果。方法:30颗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充填后分为3组去除根充物:A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B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除丁克溶剂;C组,ProTaper再治疗器械+除丁克溶剂。记录操作时间。各组用除丁克暂封5min,再使用EndoActivator冲洗,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内根充物残留量。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清洁效果优于A组。根管内暂封除丁克及使用EndoActivator冲洗后残留物显著少于器械操作即刻结束的残留物(P<0.05)。结论:各种再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清除根管及峡区内的根充物,除丁克和EndoActivator有助于减少根充物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再治疗 ProTaper再治疗器械 根管峡区 EndoActivator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抑制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瞰 满城 +2 位作者 胡静 张碧 祝颂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2,共4页
目的:研究关节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用关节盘部分切除致使穿孔法建立双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4周后,在每只动物右侧(实验侧)颞下颌关节腔内一次性注... 目的:研究关节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用关节盘部分切除致使穿孔法建立双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4周后,在每只动物右侧(实验侧)颞下颌关节腔内一次性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50μg,左侧(对照侧)关节腔内注射等量安慰剂。注射后12、24周分别处死12只动物,取双侧颞下颌关节标本进行组织学及RT-PCR检测。结果:双侧关节软骨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病损,对照侧病损更严重。实验侧组织学分数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注射后12和24周时实验侧II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P<0.05);12周时实验侧关节软骨聚集蛋白聚糖酶mRNA表达低于对照侧(P<0.05),24周时两侧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两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IL-Ra能缓解骨关节炎导致的软骨病损,可望成为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受体拮抗剂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患儿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城乡对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馨月 周婕妤 +2 位作者 蒙田 吴越琳 石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对来自城乡的唇腭裂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分组进行评估和对比,为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8名(农村124,城市44)唇腭裂患儿的母亲在住院期间进行问卷调查。以82名正常儿童的母亲作为对... 目的:对来自城乡的唇腭裂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分组进行评估和对比,为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8名(农村124,城市44)唇腭裂患儿的母亲在住院期间进行问卷调查。以82名正常儿童的母亲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患儿母亲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9个维度上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农村组患儿母亲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9个维度上分值均高于城市组,其中敌对、精神病性、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农村的唇腭裂患儿母亲心理健康状况比城市的更差,应予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SCL-90 城乡差异 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_3对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昊 周海伦 +2 位作者 郭峰 王琪 李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D_3]对糖尿病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细胞分为糖尿病照组(不加D_3)、糖尿病低浓度组(D_31×...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D_3]对糖尿病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细胞分为糖尿病照组(不加D_3)、糖尿病低浓度组(D_31×10^(-5)mmol/L)、糖尿病中浓度组(D_31×10^(-4)mmol/L)、糖尿病高浓度组(D_31×10^(-3)mmol/L),正常大鼠BMSCs作正常对照组(不加D_3),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NLRP3等炎症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BMSCs表面标记物特征;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与糖尿病低浓度组细胞VDR的表达量均低于糖尿病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与糖尿病各组相比,正常对照组细胞低表达炎症反应相关蛋白NF-κB、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IL-6(P<0.05),而糖尿病对照组与糖尿病低浓度组NF-κB、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IL-6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中浓度组与高浓度组(P<0.05)。结论:25羟基维生素D_3可抑制糖尿病大鼠BMSCs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25羟基维生素D3 NLRP3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降解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苗棣 高雳 +4 位作者 赵蕾 邓辉 王韵 郭淑娟 吴亚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能力,探讨fimA基因型与致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fimA型P.g菌株ATCC 33277(Ⅰ型),WCSP115(Ⅱ型),WCSP1.5(Ⅲ型),W83(Ⅳ型),3501(Ⅴ型),4... 目的:研究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能力,探讨fimA基因型与致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fimA型P.g菌株ATCC 33277(Ⅰ型),WCSP115(Ⅱ型),WCSP1.5(Ⅲ型),W83(Ⅳ型),3501(Ⅴ型),4702(Ib型)分别与口腔上皮细胞系KB细胞在标准条件下共同孵育,于孵育后0.5、1和3 h,收集细胞蛋白,应用Westen-blot检测N-钙粘素(N-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fimA型P.g对KB细胞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其中ⅡfimA型组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其它fimA型组。结论:P.g可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成分,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而Ⅱ型fimA型P.g水解上皮细胞间粘合连接蛋白的能力强于其它fimA型。提示fimA基因型的不同可能是P.g的致病力差异的基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fimA分型 KB细胞 钙粘素 连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种植体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瑞 郭维华 +2 位作者 温海林 田卫东 魏泳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60-63,共4页
应用有限单元法完成了对12种口腔种植体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及种植体的形状优劣性的评判。12种种植体模型参照于现有的种植体产品,并具有相同的直径、长度和螺纹尺寸。下颌右中切牙牙位的有限元模型根据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T数据构... 应用有限单元法完成了对12种口腔种植体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及种植体的形状优劣性的评判。12种种植体模型参照于现有的种植体产品,并具有相同的直径、长度和螺纹尺寸。下颌右中切牙牙位的有限元模型根据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T数据构建,沿牙根方向植入种植体。分别在牙冠处施加垂直和横向载荷,得出了12种种植体周围骨质中的等效应力和变形分布,并通过赋分排序法比较种植体的形状优劣。结果表明,圆柱形的种植体在12种种植体中具有最优形状,会使颌骨产生较小的应力值和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体 有限元 赋分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及自制蜂胶奥硝唑合剂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琳 林居红 李小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了解蜂胶及自制蜂胶奥硝唑合剂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蜂胶及合剂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胶、奥硝唑和自制蜂胶奥硝唑合剂中体外培养24h,用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RGR);选择... 目的:了解蜂胶及自制蜂胶奥硝唑合剂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蜂胶及合剂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胶、奥硝唑和自制蜂胶奥硝唑合剂中体外培养24h,用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RGR);选择细胞增殖率约为50%的药物浓度组,重新培养细胞24h,更换成不含药物的培养液连续培养7d,每天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了解细胞增殖回复情况。结果:0.5g/L蜂胶组的RGR达到93.9%,与蜂胶其他2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硝唑溶液加入蜂胶后,对应浓度组比较,两合剂组的平均吸光度值均大于奥硝唑组,其中当奥硝唑浓度为0.4g/L和0.8g/L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率约为50%的药物浓度组更换新鲜培养液后,细胞数均持续增加,到第7天,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接近。结论:蜂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较小,不会增加奥硝唑的细胞毒性,并且毒性作用是可逆的;蜂胶及自制蜂胶奥硝唑合剂作为牙周病局部用药,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蜂胶奥硝唑合剂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超声对失下牙槽神经后下颌骨病理改变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博 吴庆庆 +2 位作者 张亮 郭彦君 宫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超声对于神经损伤导致的骨质病变的修复效果,并探讨超声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法经颊侧入路截断大鼠下牙槽神经,对接缝合后每日行低频脉冲超声干预,术后4周行下颌骨取材,进行感觉功能的恢复测试,观察神经恢...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超声对于神经损伤导致的骨质病变的修复效果,并探讨超声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法经颊侧入路截断大鼠下牙槽神经,对接缝合后每日行低频脉冲超声干预,术后4周行下颌骨取材,进行感觉功能的恢复测试,观察神经恢复情况,显微CT定量观察骨质改变,并通过HE、Masson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病理变化。结果截断神经后超声干预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同时提高骨小梁厚度与连续性,且占空比越高,效果越明显。结论低频脉冲超声可促进神经损伤导致的骨质病变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超声 下牙槽神经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液来源外泌体分离鉴定方法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建 廖立 田卫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9-997,共9页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分子层胞外囊泡,作为载体在细胞间发挥着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不同体液中,在疾病诊断和药物载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外泌体纳米级别的大小和异质性,以及体液复杂的组成,使得体...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分子层胞外囊泡,作为载体在细胞间发挥着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不同体液中,在疾病诊断和药物载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外泌体纳米级别的大小和异质性,以及体液复杂的组成,使得体液来源外泌体的分离尤为困难。目前,体液来源外泌体分离有6种常用方法:超速离心法、沉淀法、分子筛色谱层析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膜超滤法和膜特异性吸附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与不足,单独使用均难以分离获得高质量的外泌体。不同体液来源外泌体分离方法的选择也存在差异。随着近年来微流控技术等一些新型方法的涌现与经典方法的不断改进,促使外泌体分离技术得到完善,有利于外泌体在临床与科研的相关应用研究。本篇综述对不同体液来源外泌体的提取鉴定方法作出比较及评估,总结了不同体液来源外泌体提取方法的选择和差异,为后续体液外泌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体液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AhR表达对高糖状态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星华 李昊 李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芳香烃受体(AhR)对高糖状态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接种在高糖培养基中,并转染特异性增强AhR表达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后将细胞在高糖状态加入Pg LPS刺... 目的:探讨增强芳香烃受体(AhR)对高糖状态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接种在高糖培养基中,并转染特异性增强AhR表达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后将细胞在高糖状态加入Pg LPS刺激。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的AhR及炎症反应相关蛋白Notch1、Jagged1、iNOS的表达,并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浓度。结果:在受高糖加Pg LPS刺激后,与未增强AhR表达的对照组细胞相比,增强AhR表达的细胞Notch1、Jagged1、iNOS、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增强AhR表达,可抑制高糖状态Pg LPS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该抑制作用可能与AhR调节Notch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牙龈卟啉单胞菌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高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抗菌材料TPG-ZnO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丽英 张梦烨 郑赛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围绕当前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材料氧化锌(ZnO)易团聚影响其抗菌性能的问题,对ZnO进行改性及抗菌性能评估。利用茶多酚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TPG)的抗菌性和易修饰性的优点,通过水热法一步修饰ZnO,改善ZnO的易团聚性;通过多种... 围绕当前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材料氧化锌(ZnO)易团聚影响其抗菌性能的问题,对ZnO进行改性及抗菌性能评估。利用茶多酚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TPG)的抗菌性和易修饰性的优点,通过水热法一步修饰ZnO,改善ZnO的易团聚性;通过多种表征手段从形貌、结构上验证了复合材料的成功合成;通过细菌菌落图、SEM成像以及细菌菌落计数法分别进行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TPG与ZnO成功复合,获得TPG-ZnO复合材料,有效改善ZnO的团聚性;TPG-ZnO复合材料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增强型抗菌性能,在2 mg/mL时显示出可观的抗菌能力,为抗菌材料的改性及应用奠定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ZnO) 茶多酚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TPG) 复合材料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与成软骨向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的生物学行为研究
16
作者 曲丹 李继华 +3 位作者 李玉宝 左奕 徐誉纯 张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6-708,712,共4页
目的:探讨PV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向诱导后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情况。方法:将诱导后的BMSCs用DiI荧光标记并与材料复合培养,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II型胶原了解BMSCs成软骨分化,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粘附和... 目的:探讨PV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向诱导后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情况。方法:将诱导后的BMSCs用DiI荧光标记并与材料复合培养,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II型胶原了解BMSCs成软骨分化,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BMSCs诱导后甲苯胺蓝染色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可在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结论:细胞诱导后在PVA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良好,对诱导后的细胞无影响。PVA可作为软骨修复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组织工程 基乙烯醇(PV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DiI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氮化碳纳米药物的制备
17
作者 郝丽英 林恺丰 +1 位作者 郑赛男 魏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54,共5页
采用浓硝酸回流和水热处理法对三嗪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进行改性;以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为负载药物,探讨pH值、时间、药物浓度对纳米药物构建的影响,并借助多种手段对纳米药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浓硝酸回流和水... 采用浓硝酸回流和水热处理法对三嗪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进行改性;以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为负载药物,探讨pH值、时间、药物浓度对纳米药物构建的影响,并借助多种手段对纳米药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浓硝酸回流和水热处理两步法可以获得水溶性良好的氮化碳(tri-HC_(3)N_(4))纳米载体;tri-HC_(3)N_(4)在pH 7.4,10 h内可以高效负载DOX,负载容量随着DOX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负载容量高达2 306 mg/g,且具有pH依赖的药物释放行为。该实验为碳质药物载体的改性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也为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后期癌症的诊疗和实时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纳米载体 纳米药物 负载效率 负载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荷的三嗪结构氮化碳的制备及生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丽英 郑赛男 文莺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33,共5页
针对当前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设计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材料的改性和生物性能研究实验。该文采用不同强酸的热回流处理、水热法和超声进一步改性,得到水分散性良好的不同电荷的三嗪结构的g-C_(3)N_(4)纳米材料。通过电位分析法... 针对当前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设计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材料的改性和生物性能研究实验。该文采用不同强酸的热回流处理、水热法和超声进一步改性,得到水分散性良好的不同电荷的三嗪结构的g-C_(3)N_(4)纳米材料。通过电位分析法检测其表面电荷,发现采用浓盐酸和浓硝酸处理后,分别可以得到正负电荷的三嗪结构g-C_(3)N_(4)纳米材料——HC_(3)N_(4)^(+)和HC_(3)N_(4)^(–)。此外,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细胞摄取实验初步探索了不同电荷的纳米材料的生物性能。实验表明,正负电荷的纳米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HC_(3)N_(4)^(+)较HC_(3)N_(4)^(–)具有较好的入胞性能。此研究为不同电荷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实验方法,也为其在生物学的应用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结构 氮化碳 不同电荷 生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