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凌草甲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单卿卿 郭勇 +2 位作者 龚玉萍 林娟 王永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R)的可能耐药机制及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对伊马替尼敏感的K562细胞(K562-S)和K562-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K562-S和K562-R细胞内p-Lyn的表达;采用改良的...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R)的可能耐药机制及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对伊马替尼敏感的K562细胞(K562-S)和K562-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K562-S和K562-R细胞内p-Lyn的表达;采用改良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OR对K562-S和K562-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OR作用24 h后K562-S和K562-R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OR对K562-S和K562-R细胞内BCL-2的表达和蛋白激酶p-Lyn、Akt/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在K562-R细胞中,p-Lyn表达增高。OR对K562-S和K562-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OR作用72 h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4.23±1.30和4.97±2.23μmol/L。OR作用24 h后,K562-S和K562-R细胞破坏明显,部分细胞裂解成碎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OR使K562-S和K562-R凋亡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提示,OR使细胞内蛋白激酶p-Lyn表达下降,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点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减低,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结论:p-Lyn高表达可能参与K562-R细胞的耐药。OR通过下调p-Lyn,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和下调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S和K562-R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白血病 伊马替尼耐药 细胞凋亡 p-Lyn 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PTEN表达与AKT磷酸化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媛玉 刘霆 孟文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09-1113,共5页
本研究探讨各型白血病pten mRNA及蛋白表达与AKT磷酸化水平的关系及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为今后PI3K/AKT通路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依据。128例初发的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ML 61例,ALL 27例,CML24例,CLL16例。正常对照21例。采用RT-PC... 本研究探讨各型白血病pten mRNA及蛋白表达与AKT磷酸化水平的关系及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为今后PI3K/AKT通路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依据。128例初发的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ML 61例,ALL 27例,CML24例,CLL16例。正常对照21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Jurkat细胞株、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ten mRNA表达,PTEN蛋白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Jurkat细胞株pten mRNA表达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低。AML组pten mRNA表达量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ALL、CML、CLL各组患者pten mRNA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ALL、CML、CLL各组PTEN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的低表达及P-AKT高表达在白血病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PTEN的失活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翻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TEN基因 PTEN蛋白 AKT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1基因过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清 孙瑞雪 +2 位作者 欧阳 罗红梅 吴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4-672,共9页
目的:研究Pim1上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系U937增殖、凋亡、趋化作用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了解Pim1基因在AML患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构建Pim1过表达和空载的荧光质粒,用慢病毒... 目的:研究Pim1上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系U937增殖、凋亡、趋化作用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了解Pim1基因在AML患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构建Pim1过表达和空载的荧光质粒,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带有GFP荧光标记的Pim1慢病毒和对照病毒,同时建立Pim1慢病毒稳定感染U937细胞系和对照病毒稳定感染U937细胞系;CCK-8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im1基因表达上调对U937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应用Transwell趋化试验了解Pim1基因表达对AML细胞趋化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im1基因表达上调对凋亡、增殖趋化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im1过表达对CXCR4表达和Pim1和CXCR4在细胞内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Pim1基因表达对血管生成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AML原代细胞Pim1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Pim1过表达的慢病毒感染AML细胞系及对照病毒感染的AML细胞系。Pim1过表达促进AML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伴随Cyclin D1表达增加,磷酸化BAD和磷酸化CXCR4增加。在Pim1过表达细胞中加入SDF-1α刺激后,细胞趋化能力增强,同时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到CXCR4和磷酸化CXCR4表达增加,钙离子内流增加。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到Pim1过表达,导致细胞内磷酸化CXCR4表达增加,并且增加的磷酸化CXCR4与Pim1共同定位。QPCR显示,Pim1基因表达上调对血管新生的基因表达没有影响;在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Pim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结论:Pim1在AML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不仅促进AML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还能提高白血病细胞的趋化能力,这与Pim1磷酸化CXCR4和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内流信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成骨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晓兵 刘霆 +1 位作者 孟文彤 智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52-556,共5页
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探讨其体外支持脐血干/祖细胞生存的作用。体外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原代培养后诱导为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将免疫磁珠分选的CD34+脐血干/祖细胞接种于其... 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探讨其体外支持脐血干/祖细胞生存的作用。体外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原代培养后诱导为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将免疫磁珠分选的CD34+脐血干/祖细胞接种于其中,在无外源性细胞因子情况下进行体外培养,进行CFU,HPP-CFU和LTC-IC测定并将其分别与MSC、成骨细胞,MSC/成骨细胞(1∶2)作为饲养细胞的二维培养体系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在所构建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二维培养体系中,骨髓MSC诱导成骨细胞对于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的支持作用显著优于其他各组培养体系,尤其对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term-HSC)体外生存有更为明显地支持作用。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构建的二维体系对于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具有支持作用,进一步证实成骨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生存与增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二维培养体系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Τ细胞在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敏 刘霆 +2 位作者 孟文彤 朱焕玲 崔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本研究检测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A-PRCA)患者γδT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变化,探讨γδΤ细胞在A-PR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11例经骨髓涂片和活检确诊的A-PRCA患者,给予环胞菌素A和雷公... 本研究检测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A-PRCA)患者γδT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变化,探讨γδΤ细胞在A-PR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11例经骨髓涂片和活检确诊的A-PRCA患者,给予环胞菌素A和雷公藤多甙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γδT细胞水平;分离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并置于含有10%FCS,PHA10μg/ml,rIL-250U/ml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2周,然后用TCRγδ磁珠分选出γδT细胞,在体外与正常人骨髓共同培养,观察对红系、粒系集落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组外周血CD3+/CD8+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升高,CD4+/CD8+比例倒置(P<0.05);治疗前组患者γδT细胞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有效组CD3+/CD8+细胞数下降(P<0.05),CD4+/CD8+比值上升(P<0.01);γδ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从患者外周血分离的γδT细胞体外能抑制正常骨髓红系CFU-E和BFU-E生长,并随浓度的增长抑制作用越明显,而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对粒系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A-PRCA患者γδT细胞亚群增高,其在PRCA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体外分离培养的患者γδT细胞可抑制正常红系集落生长,对粒系集落生长影响不明显;环胞素A治疗A-PRCA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免疫 ΓΔ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邹兴立 刘霆 +1 位作者 孟文彤 黄晓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86-1090,共5页
为了研究pten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urkat细胞株、35例MDS、45例AML及20例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中pten mRNA... 为了研究pten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urkat细胞株、35例MDS、45例AML及20例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中pte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ten mRNA在阴性对照Jurkat细胞株不表达,MDS组的阳性表达率(77.1%)低于正常对照组(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阳性表达率(60.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RAEB组阳性表达率(70.0%)低于MDS-RCMD组(86.7%),初发/复发AML组阳性表达率(53.3%)低于完全缓解AML组(7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pten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MDS及AML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MDS-RAEB组低于MDS-RCMD组(p<0.05);初诊/复发的AML组明显低于完全缓解的AML组(p<0.001);MDS组与AM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MDS组(65.7%)及AML组(54.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90%)(p<0.05);MDS-RCMD组(80.0%)与MDS-RAEB组(55.0%)相比,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诊/复发的AML组(44.4%)与完全缓解的AML组(7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 mRNA在MDS、AML中表达完全缺失并不多见,但表达强度较正常人明显减弱。PTEN蛋白在MDS、AML中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人,且与mRNA表达水平不一致。pten基因的表达异常参与了MDS及AML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复合生物衍生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兵 刘霆 +3 位作者 邓力 智伟 李秀群 孟文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0-1364,1369,共6页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本身是否可以改变细胞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影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技术成功标记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再与人源生...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本身是否可以改变细胞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影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技术成功标记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再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同时设立未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直接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作为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能够成功地复合于人源生物衍生骨上,且生长状态较好。与未转染组细胞复合材料的情况相比,转染组与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EGFP基因转染技术没有对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复合衍生骨的能力以及增殖生长活性造成明显损害,从而不会影响对于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成骨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组织工程人源生物衍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突变初探
8
作者 侯理 刘霆 孟文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09-812,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关系是近年来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分析MDS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I和COII是否存在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突变,这些突变是否为"热点突变"。18例MDS患者纳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关系是近年来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分析MDS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I和COII是否存在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突变,这些突变是否为"热点突变"。18例MDS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20-70岁。18例中RA2例,RCMD 3例,RAEB 7例,AML(MDS转化)5例,MPD/MDS 1例。分别提取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颊粘膜细胞的总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I和COII的高度突变区,以获得528 bp(7181-7709)基因片段,产物经纯化后双向测序,将结果与DNA文库标准序列和患者自身正常组织对应序列比较,对突变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8例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I和COII中高度突变区528 bp的片段中共发现3个单核苷酸序列突变,分别为7674 T→C,7353 A→G和7702 Ins G。前2个突变存在于相同个体的颊黏膜细胞和骨髓细胞,导致编码的异亮氨酸改变为蛋氨酸,蛋氨酸改变为缬氨酸。7702 Ins G插入仅见于骨髓细胞,导致移码,这可能与MDS细胞突变有关。结论:本研究病例中没有发现文献报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I和COII"热点突变",但发现3个新突变,提示mtDNA突变在MDS发病中仍然是一个异质性很大的复杂现象,可能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前期或伴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钙粘蛋白15对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佳丽 徐才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探索原钙粘蛋白15-SI(PCDH15-SI)是否能稳定准确地诊断NK/T细胞淋巴瘤。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确诊的45例NK/T细胞淋巴瘤作为研究组、而32例确诊的其它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其活检石蜡标本切片行PCDH15抗体... 目的:探索原钙粘蛋白15-SI(PCDH15-SI)是否能稳定准确地诊断NK/T细胞淋巴瘤。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确诊的45例NK/T细胞淋巴瘤作为研究组、而32例确诊的其它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其活检石蜡标本切片行PCDH15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收集同院自2013年12月以来确诊的初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16例血清标本(研究组)、初发其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5例血清标本(对照组)以及正常体检者25例外周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PCDH15-SI含量。结果:PCDH15在NK/T细胞淋巴瘤研究组及非NK/T细胞淋巴瘤的其它非霍奇金淋巴瘤对照组活检石蜡标本中均有表达;在研究组中整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在同一起病部位研究组表达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各组血清中均可检测到PCDH15-SI;在初诊淋巴瘤患者血清PCDH15-SI含量高于正常人群、而在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在晚期患者高于早期患者(P<0.05)。结论:PCDH15尚不能成为新的NK/T细胞淋巴瘤诊断标记。PCDH15-SI血清水平高低或许有助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期及疗效预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钙粘蛋白15 NK/T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