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胸腔镜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伦旭 周清华 +7 位作者 车国卫 伍伫 寇瑛利 李定彪 黄旭中 赵雍凡 石应康 杨俊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肺癌完全性及姑息性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3年 8月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肺癌 43例。其中ⅠA期 5例 ,ⅠB期 14例 ,ⅡA期 1例 ,ⅡB期4例 ,ⅢA期 7例 ,T4 ⅢB期 6例 ,Ⅳ期 ...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肺癌完全性及姑息性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3年 8月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肺癌 43例。其中ⅠA期 5例 ,ⅠB期 14例 ,ⅡA期 1例 ,ⅡB期4例 ,ⅢA期 7例 ,T4 ⅢB期 6例 ,Ⅳ期 6例。ⅢA期术前临床评估为N0 ,术后病理查见N2 转移。ⅢB期病例中 3例为恶性胸水 ,3例为术中发现胸腔种植转移。Ⅳ期病例中 2例为晚期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 ,心脏压塞 ;1例为孤立脑转移瘤切除术后 ;3例为对侧或同侧肺孤立性转移。主要手术方式 :肺叶切除 3 6例 ,肺楔形切除5例 ,心包开窗 2例。其中 2例同期行对侧孤立性肺转移瘤楔形切除 ;恶性胸水行胸膜种植结节切除、烧灼 ,胸膜粘连术。行纵隔淋巴结清扫 3 6例。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 ,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 ,肺部感染 5例 ,切口液化 2例。 3例恶性胸水均得到控制。 2例心包开窗引流患者分别于术后 4个月、8个月死亡。其余患者目前仍存活。除 2例心包开窗引流患者 ,外科术后住院时间为 5~ 15天 ,平均 7.4天。结论 VATS适合早期肺癌的完全性切除手术治疗 ,对偶然性N2 肺癌手术中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对肺癌需同期双侧开胸手术者VATS具有显著优势。VATS对恶性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VATS完全性切除 姑息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局部晚期中心型支气管肺癌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清华 刘斌 +12 位作者 杨俊杰 刘伦旭 王允 车国卫 寇瑛琍 陈晓峰 陈军 付军科 李印 郭占林 周棱 罗朝志 苏有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 迄今,同时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仍被视为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我院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84例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 背景与目的 迄今,同时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仍被视为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我院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84例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8年3月~2004年12月,对84例同时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本组隆凸、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式包括:(1)隆凸切除重建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右肺上叶切除术(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重建)9例;(2)袖式右全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3)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左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4)隆凸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和右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右上叶切除术(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右中间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10例;(5)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术9例;(6)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主动脉弓鞘膜切除6例;(7)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术3例;(8)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主动脉弓鞘膜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8例;(9)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4例;(10)袖式左全肺切除(气管-右主支气管端端吻合)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11)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3例;(12)袖式右全肺切除(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术1例;(13)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1例;(14)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右肺下静脉袖状切除和右肺下静脉-左心房端侧吻合术1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2.38%。发生手术并发症32例次,发生率为38.10%。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34%、59.47%、31.73%和24.06%。结论 (1)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隆凸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隆凸切除重建 心脏大血管重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型肺癌合并支气管内曲霉菌球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建军 刘伦旭 +2 位作者 权大荣 汪翼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内曲霉菌球 合并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18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蒲强 刘伦旭 +3 位作者 王允 车国卫 寇瑛俐 马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18例食管良性疾病(食管平滑肌瘤6例,贲门失弛缓症9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憩室1例)施行胸腔镜手术,食管平滑肌瘤切开肌层,剥离肿瘤,确认黏膜无损伤后缝合肌层;贲门...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18例食管良性疾病(食管平滑肌瘤6例,贲门失弛缓症9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憩室1例)施行胸腔镜手术,食管平滑肌瘤切开肌层,剥离肿瘤,确认黏膜无损伤后缝合肌层;贲门失弛缓症切开食管肌层近端至肺下静脉,远端切开胃壁肌层0.5-1 cm。结果14例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4例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55-180 min,平均78 min。术中出血15-100 ml,平均40 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7 d。全组无死亡病例。18例术后随访1-70个月,平均26个月,9例贲门失弛缓症中8例吞咽梗阻症状完全消失,1例仍有轻微吞咽梗阻,1例有反流现象,其余11例术前症状均缓解。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食管良性疾病 食管平滑肌瘤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囊肿 食管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心瓣膜病变伴随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文娟 唐红 +2 位作者 肖锡俊 赵景宏 朱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左心瓣膜病变伴随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可行性。方法:100例拟行瓣膜置换术的左心瓣膜病变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9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73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二维超声...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左心瓣膜病变伴随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可行性。方法:100例拟行瓣膜置换术的左心瓣膜病变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9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73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RT-3DE图像,测量并计算瞬时三尖瓣最大反流容积、右心房容积、三尖瓣最大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三尖瓣最大反流容积/右心房容积。对相关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三尖瓣最大反流容积、右心房容积及两者比值的2DE和RT-3DE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测值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r=0.867,0.897。结论:RT-3DE定量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是可行的,用于临床评价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 心脏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传导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东权 谢轶 +6 位作者 张尔永 陈文昭 肖锡俊 董力 杨建 安琪 石应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检索我院1996-07至2006-06期间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81例。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和原因;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将感染性心内...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检索我院1996-07至2006-06期间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81例。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和原因;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将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分为心脏传导阻滞组(n=25)和无心脏传导阻滞组(n=356),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6.6%,其中房室传导阻滞52.0%,室内传导阻滞48.0%。未发现窦房传导阻滞和房内传导阻滞。累及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累及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肠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P<0.05);伴瓣周脓肿的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P<0.001)。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以房室传导阻滞中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中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与感染部位相关,伴瓣周脓肿的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传导阻滞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伦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08-411,共4页
关键词 外科治疗 肺癌 巴塞罗那 治疗相关 西班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和肺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军亮 刘伦旭 +1 位作者 蒲强 朱云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分析肺鳞癌和腺癌胸内淋巴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分析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140例肺鳞癌和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分析... 目的:分析肺鳞癌和腺癌胸内淋巴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分析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140例肺鳞癌和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病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有无局部侵犯和T分期等相关因素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胸内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的位置、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局部侵犯、T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分期中,T_1和T_2,T_3,T_4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中,男性(57.7%)>女性(36.1%);中央型肺癌(65.3%)>周围型肺癌(45.1%);直径>3cm肿瘤(62.8%)直径≤3cm的肿瘤(35.2%);中分化以下的(59.8%)>中分化及以上的(37.5%);有外侵肿瘤(77.3%)大于没有外侵的肿瘤(47.5%);pT_4>pT_3>pT_2>pT_1(82.4%>66.6%>60%>20%)。而在多因素分析中,胸内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肿瘤大小、局部外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分期、肿瘤大小、局部外侵是肺鳞癌及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淋巴结转移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中国介绍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如何避免西方的失误(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Gavin Michael Wright 刘伦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在过去10~15年里,香港、日本和西方的临床医生开展了非小细胞肺癌的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虽然此种技术的支持者发表了结果满意的文章,但毫无疑问有些病人遭受了由于医生的技术尚处于学习曲线阶段或由于病例选择不当造成的失... 目的在过去10~15年里,香港、日本和西方的临床医生开展了非小细胞肺癌的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虽然此种技术的支持者发表了结果满意的文章,但毫无疑问有些病人遭受了由于医生的技术尚处于学习曲线阶段或由于病例选择不当造成的失误。杂志投稿零星的报道和在国际会议上的个人交流并未被广泛传播,而且外科医生不太可能发表效果不好的结果,这些都导致报道的阳性误差。尽管我们中心已经有650例胸腔镜手术的经验,其中还包括食管切除、扩大胸腺切除、膈肌修补等复杂手术,但我们对开展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仍很谨慎,因为我们不希望危及开胸手术的良好效果。另外,为了向中国医生全面系统地介绍这一经过慎重考虑的技术,对于将要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医院,我们推荐了一个10步方案。本文还将介绍我们中心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的经历,在过去12个月中技术的提高呈指数级增长,学习曲线达到平台期。本文详细介绍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0例手术无死亡,5年生存率86%。根据现有的证据,在中国目前正在继续进行医疗改革之际,对合适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胸腔镜手术应会使广大的人群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乙醇用于液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利群 吴小玲 马丹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3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30%乙醇对液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将80例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水封瓶内产生大量泡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引流(250ml生理盐水作为引流瓶内基础液体),引流管浸入液面1~2cm;... 目的观察30%乙醇对液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将80例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水封瓶内产生大量泡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引流(250ml生理盐水作为引流瓶内基础液体),引流管浸入液面1~2cm;观察组采用30%乙醇400ml作为闭式引流水封瓶内的基础液体进行引流,引流管浸入液面3~4cm。结果两组引流基础液体使用6h后患者有关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引流6h后引流瓶内泡沫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30%乙醇能有效消除液气胸患者闭式引流液中的泡沫,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泡沫过多而影响观察及护理时,可使用30%乙醇作为基础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泡沫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Ⅲ期肺癌 被引量:55
11
作者 周清华 刘伦旭 +9 位作者 杨俊杰 王允 伍伫 秦建军 车国卫 付军科 朱大兴 聂强 高治人 杨振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 总结 3 0 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3 0 4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合并其它... 目的 总结 3 0 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3 0 4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术 199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术 2 1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术 14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 8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 2 9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 2 1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气管隆凸切除重建 ,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 11例 ;右肺动脉干部分切除、肺动脉圆锥大部切除 ,人造血管右肺动脉干、肺动脉圆锥重建合并左全肺切除术 1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3例 ,死亡率为 1%。发生手术并发症 64例次 ,发生率为 2 1.0 5 %。术后 1、3、5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1.75 %、60 .14 %、3 7.2 1%和 2 4.3 9%。结论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 /和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均能明显改善局部晚期肺癌的预后 ,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 Ⅲ期肺癌 肺肿瘤 局部晚期肺癌 双袖状肺叶切除术 心脏大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对人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30
12
作者 何金涛 周清华 +3 位作者 袁淑兰 王艳萍 陈晓禾 秦建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肺腺癌细胞 (SPC A 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的SPC A 1细胞经无毒剂量 ( 0 .5 μg/ml)的丹参酮ⅡA处理 5天后 ,观察细胞形态学、增殖动力学、细胞周期分布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改变 ,并以全...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肺腺癌细胞 (SPC A 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的SPC A 1细胞经无毒剂量 ( 0 .5 μg/ml)的丹参酮ⅡA处理 5天后 ,观察细胞形态学、增殖动力学、细胞周期分布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改变 ,并以全反式维甲酸及顺铂作为对照。结果 SPC A 1细胞经丹参酮ⅡA处理后 ,细胞生长明显减慢 ,集落形成率显著降低。FCM细胞周期分析 :S期细胞显著减少 ,G0 /G1 期细胞则明显增加。丹参酮ⅡA可使细胞p5 3、p2 1表达显著升高而CDKN2 明显降低。结论 丹参酮ⅡA对SPC A 1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其分子机理可能是丹参酮ⅡA能显著上调p5 3、p2 1表达和下调CDKN2 的表达而抑制DN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肺肿瘤 增殖抑制 细胞增殖 肺胰癌细胞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中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6
13
作者 车国卫 周清华 +5 位作者 唐梦琳 张世雯 张尚福 刘伦旭 王允 秦建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9-612,共4页
目的:研究VEGF、KDR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1)肺癌组织中VEGF、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目的:研究VEGF、KDR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1)肺癌组织中VEGF、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肺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2)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关系(P<0.01)。3)VEGF在腺癌中表达最高,鳞癌次之,腺鳞癌最低。4)VEGF、KDR、MVD三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KDR及MVD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管生成 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KD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颖 周清华 +4 位作者 张尚福 刘伦旭 李俸媛 薛洋 车国卫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 (endostatin)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46例肺癌组织、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ndostatin的表达。结果 ①endostat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84....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 (endostatin)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46例肺癌组织、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ndostatin的表达。结果 ①endostat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84.91%± 7.65 % )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63 .70 %± 12 .45 % )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4 0 .2 9%± 15 .0 1% ) (P <0 .0 1) ,癌旁肺组织亦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 (P <0 .0 1) ;②endostatin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P TNM分期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与肺癌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endostatin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有无远处转移、P TNM分期均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 ,与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肿瘤恶性行为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生理特征 肺肿瘤 内皮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侵犯肺动脉干CT、MRI表现、病理基础及其对手术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缪競陶 周瀚 +3 位作者 朱培菊 白红利 胡颖川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研究肺癌侵犯肺动脉干 (cancerousinvasionofthemainpulmonaryartery ,CIMPA)CT、MRI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对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央型肺癌 2 3例 (螺旋CT 15例 ,MRI 13例 )。观察和分析其CT、MRI征象 ,并与手术 /病理... 目的 研究肺癌侵犯肺动脉干 (cancerousinvasionofthemainpulmonaryartery ,CIMPA)CT、MRI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对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央型肺癌 2 3例 (螺旋CT 15例 ,MRI 13例 )。观察和分析其CT、MRI征象 ,并与手术 /病理发现作前瞻性盲法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 2 3例肺癌CIMPA的CT/MRI征象为 :管壁增厚征 (CT 73 .7% ,MRI 84.6% ) ,管腔缩窄征 (CT 5 5 .3 % ,MRI 69.2 % )及管周脂肪征 (CT及MRI均为 10 0 .0 % )。依肿块与血管的密切关系分为 :相贴型 (CT 10例 ,MRI 7例 ) ,即肿块与血管相贴小于 180° ,无或轻度管腔狭窄 ;包埋型 (CT 5例 ,MRI 6例 ) ,即血管被包埋大于 180° ,伴中至重度缩窄。手术发现相贴型 10例 ,全部行肺叶切除并血管成型术。包埋型 13例 ,7例全肺切除 ,4例肺叶切除并血管成型术 ,2例未切除。 2 1例切除标本镜下观察 :癌肿侵犯肺动脉外膜 10 0 .0 % ( 2 1例 )、中膜 66.7% ( 14例 )、内膜 4.8% ( 1例 )。相贴及包埋两型在癌肿浸润肺动脉深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所有标本均显示急性或慢性炎性组织增生。CT、MRI与病理分型一致性好 (Kappa值各为 0 .61、0 .84)。 结论 本组肺癌CIMPA的CT、MRI特征为肿块相贴或包埋血管 ,致管壁增厚及管腔缩窄但无闭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动脉干侵犯 CT MRI 病理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基因对人肺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印 周清华 +6 位作者 孙芝琳 覃扬 朱文 王艳萍 刘伦旭 陈小禾 孙泽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 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 ( p44 /4 2MAP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 phospho p44 /4 2MAP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 ...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 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 ( p44 /4 2MAP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 phospho p44 /4 2MAP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 ,检测L9981(缺失nm2 3 H1 基因的原代肺癌细胞株 )、L9981 nm 2 3 H1 (转染了nm 2 3 H1 基因的L9981细胞株 )、L9981 PLXSN (转染了空载体的L9981细胞株 )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水平。磷酸化ERK 1/2活性应用非放射性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法以及 p44 /4 2MAPkinase分析试剂盒予以检测。 结果 L9981 nm2 3 H1 细胞株中磷酸化ERK 1/2的水平 ,以及ERK1/2活性均显著低于L9981细胞株和L9981 PLXSN细胞株 (P <0 .0 1) ,L9981和L9981 PLXSN细胞株间磷酸化ERK 1/2水平和ERK 1/2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个细胞株间总ERK1/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nm2 3 H1 基因可明显靶向地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L9981中ERK 1/2的转录表达和ERK 1/2的活性。推测nm2 3 H1 基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肺癌 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 检测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功能特点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允 周清华 +5 位作者 张梅 赵雍凡 杨俊杰 蒋光亮 伍伫 刘伦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特点。方法 总结 1196例肺癌手术病例 ,用 χ2 检验、t检验方法对其中 2 2 1例体重过重型患者与 715例体重正常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特... 目的 探讨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特点。方法 总结 1196例肺癌手术病例 ,用 χ2 检验、t检验方法对其中 2 2 1例体重过重型患者与 715例体重正常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特点。结果 体重过重组中最大通气量 (MBB)、气道阻力 (Raw )、比气道传导率 (SGaw)、最大呼气流量 (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7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75)及心电图、血压、血胆固醇、血糖的指标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 (P <0 .0 5 ) ,体重过重组的功能残气量(FRC)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 ( 3 .46± 0 .87vs 3 .63± 1.17,P <0 .0 1) ,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5 0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50 )及 2 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2 5)在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组术后发生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度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可能存在大气道阻力增高、部分肺泡萎陷及呼吸肌功能下降 ,使其发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过重 肺癌 围手术期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围体外循环期血浆肝素浓度变化与凝血功能损害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强 石应康 +2 位作者 王兰兰 李立新 姜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围体外循环(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术后凝血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下围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并同时检测凝... 目的:探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围体外循环(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术后凝血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下围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并同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激活凝血时间(A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CPB结束时血浆肝素平均水平(11.06U/mL)显著地降低到肝素化初期浓度(13.16U/mL)的0.84左右(P<0.05),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h内血浆肝素水平基本上稳定在CPB前水平(P>0.05);当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值迅速接近至术前水平(P>0.05),并稳定于术前水平,而PT、APTT则仍显著异常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有明显恢复至正常的趋势。结论:CPB结束时采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0.8mg鱼精蛋白∶100U肝素)能充分有效地中和血中肝素;CPB后凝血功能并不立即恢复正常,主要原因不是肝素中和不足,而是CPB本身使凝血功能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凝血功能 CPB 低剂量 血浆 鱼精蛋白 拮抗 水平 结论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左主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伴左全肺不张一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杰 车国卫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 左全肺不张 儿童 入院查体 肺呼吸音 支气管开口 浅表淋巴结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ERK1/2信号传导通路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印 周清华 +5 位作者 孙芝琳 孙泽芳 王艳萍 覃扬 朱文 陈晓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04-509,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目前已知信号传导异常在肺癌发生和发展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MEK1/2抑制剂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目前已知信号传导异常在肺癌发生和发展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MEK1/2抑制剂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和活化的影响及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具有nm23H1基因杂合性缺失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原代细胞株L9981培养传代,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法,检测U0126对L9981中总ERK1/2和双磷酸化ERK1/2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相对活性的影响;应用MTT法及改良Boyden小室法分别检测U0126对L9981体外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的作用规律。结果不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20min后,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ERK1/2的相对活性均逐渐下降,不同U0126浓度组间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不同浓度U0126组间总ERK1/2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87)。相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不同时间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ERK1/2的相对活性均逐渐下降,各时间组间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时间组间总ERK1/2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9)。U0126对L9981细胞株ERK1/2相对活性的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后,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细胞体外增殖活性随之降低,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后,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细胞体外侵袭能力随之降低。在U0126浓度为0、10和20μmol/l时三个剂量组间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U0126浓度增加为40和60μmol/l时与U0126浓度为0、10和20μmol/l时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RK1/2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ERK1/2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体外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提示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中ERK1/2信号传导通路关键激酶MEK1/2可能是治疗肺癌的一个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 ERK1/2 U0126 增殖 侵袭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