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外科患者核心体温围术期全流程智能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雨薇 许瑞华 +3 位作者 安晶晶 曾翠芳 李争华 龚仁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102,111,共5页
目的探索胆道外科手术患者核心体温围术期全流程智能监测方法,为围术期体温监护创新提供实证方案。方法在胆道外科病房及麻醉手术中心建设基于穿戴式无线体温传感器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对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全流程连续体温监测。结果201... 目的探索胆道外科手术患者核心体温围术期全流程智能监测方法,为围术期体温监护创新提供实证方案。方法在胆道外科病房及麻醉手术中心建设基于穿戴式无线体温传感器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对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全流程连续体温监测。结果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共监测胆道外科手术患者3383例,与仅监测术中体温相比,围术期监测到更多低体温事件(35.74%vs.44.37%)、更低的体温最低值(36.13℃vs.35.98℃)、更大的体温跌幅(0.29℃vs.0.47℃)、更长的低体温时间(81.00 min vs.165.00 min),均P<0.05。结论患者核心体温围术期全流程智能监测可实现围术期全程体温监测,真实、动态、连贯地反映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有助于指导精准、个体化的围术期体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 体温监测 核心体温 低体温 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 物联网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内胆管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琦惠 李富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8-2360,共3页
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外科的根治性切除手术中,但对于腹腔镜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尚存在较多争议。近年来,各医学中心对此问题均进行了诸多探索。本文就近年来腹腔镜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 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外科的根治性切除手术中,但对于腹腔镜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尚存在较多争议。近年来,各医学中心对此问题均进行了诸多探索。本文就近年来腹腔镜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腹腔镜检查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窦道Foley导尿管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复杂胰瘘伴静脉大出血1例报告
3
作者 付裕 王洋 +1 位作者 韩万斌 周荣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3-2287,共5页
目前,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伴出血的治疗,血管介入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以上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手术后出现再次胰瘘、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介入治疗难以发现出血部位等。本文报道1例经引流管窦道置入Foley导... 目前,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伴出血的治疗,血管介入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以上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手术后出现再次胰瘘、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介入治疗难以发现出血部位等。本文报道1例经引流管窦道置入Foley导尿管球囊压迫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复杂性胰瘘伴静脉大出血患者。经导尿管球囊加压止血及有效引流,患者出血停止,消化道瘘痊愈,无胰腺假性囊肿、肠缺血、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导尿管插入术 胰腺瘘 手术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后患者延迟出院护理对策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玲 戴燕 许瑞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延迟出院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日间手术病房1 853例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延迟出院患者46例,延迟出院率2.48%(46/1 853),分析其延迟出院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延迟出院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日间手术病房1 853例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延迟出院患者46例,延迟出院率2.48%(46/1 853),分析其延迟出院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46例延迟出院的原因为术后疼痛15例、恶心呕吐13例、尿潴留2例、腹腔血浆引流管9例、发热2例及患者自身因素5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迟出院与手术、麻醉及患者因素等相关.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延迟出院率,保障患者术后康复与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延迟出院 原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伦理教育体系的现状和启示——以芝加哥大学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宇亮 付平 +1 位作者 程春燕 程南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5期642-F0003,共4页
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内医学院校均开设有医学伦理课程,但仍面临着深度广度欠缺、体系性差、师资欠缺等挑战。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拥有涵盖医学院教育、住院医生培训到继续医学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完备的医学伦... 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内医学院校均开设有医学伦理课程,但仍面临着深度广度欠缺、体系性差、师资欠缺等挑战。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拥有涵盖医学院教育、住院医生培训到继续医学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完备的医学伦理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中国医学伦理教育需要在教学目的的立意高度、教学层次的丰富程度、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教学资源的交叉整合等各方面不断改进,使医学伦理教育走出形式主义的阴影,从而塑造医学从业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 医学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形式 师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敬昌 叶辉 王大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53-2457,共5页
胆囊结石的治疗以手术、内镜治疗为主,近年大量研究提出了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的新观点、新思路。总结了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的胆汁酸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依泽替米贝以及作用于胆固醇和胆汁酸稳态相关特定核受体的药物在防治胆囊结石中的... 胆囊结石的治疗以手术、内镜治疗为主,近年大量研究提出了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的新观点、新思路。总结了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的胆汁酸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依泽替米贝以及作用于胆固醇和胆汁酸稳态相关特定核受体的药物在防治胆囊结石中的效用和安全性,并指出可能具有胆囊结石防治意义的药物、分子位点,为个体化胆囊结石药物防治策略制订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药物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伤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镇痛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17
7
作者 冯金华 李卡 +3 位作者 冯缓 韩蔷 高敏 许瑞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0-835,共6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伤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帕瑞昔布多模式镇痛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收治的应用罗哌卡因伤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帕瑞昔...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伤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帕瑞昔布多模式镇痛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收治的应用罗哌卡因伤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镇痛的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试验组)和同期应用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4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方案一致,术后采用相同的疼痛解救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NRS疼痛评分,疼痛解救药物使用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术后7 d的NRS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解救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32%vs 66.67%,P<0.05);试验组盐酸曲马多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少(22%vs 54.17%,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其余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及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罗哌卡因伤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帕瑞昔布能有效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减少解救镇痛药物的使用频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帕瑞昔布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叶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联合术后早期进食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金华 李卡 +2 位作者 韩蔷 冯缓 许瑞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3-36,共4页
目的减轻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术患者手术炎性应激反应,促进康复。方法将174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7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饮食管理;观察组优化饮食管理方案,即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术后采取早期梯度递增法依次给... 目的减轻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术患者手术炎性应激反应,促进康复。方法将174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7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饮食管理;观察组优化饮食管理方案,即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术后采取早期梯度递增法依次给予温开水、营养制剂、清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进食方案。结果对照组82例、观察组86例完成研究进入数据分析。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IL-6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早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均未发生误吸。结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联合术后早期进食方案可降低肝癌肝叶切除患者术后炎性应激反应水平,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叶切除 碳水化合物 早期进食 优化饮食方案 炎性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体温监测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
9
作者 范美龄 刘雨薇 +4 位作者 李智 任秋平 胡紫宜 王雅旋 许瑞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0,56,共5页
目的检索围术期体温监测相关证据,并对其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关于围术期体温监测的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 目的检索围术期体温监测相关证据,并对其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关于围术期体温监测的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临床决策3篇以及系统评价4篇,共提炼出包括护理评估、监测部位与工具、监测频率与监测注意事宜等4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体温监测应涵盖整个围术期,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准确、无创、便捷、低成本的体温测量工具,便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减少不良结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体温监测 体温计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胃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鑫容 李卡 冯金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02-105,共4页
总结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胃癌胃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应用现状,包括术前禁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方案及应用效果(康复效果、免疫和炎症、营养和... 总结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胃癌胃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应用现状,包括术前禁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方案及应用效果(康复效果、免疫和炎症、营养和体温)、护理干预等,以期对临床胃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手术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 加速康复外科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不同部位红外温度计体温测量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雨薇 龚仁蓉 +2 位作者 许瑞华 李远霞 李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为临床体温测量部位和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前额、颞部、颈部正中、颈部外侧、眼内侧角、耳垂后、耳道7个体表位置温度,分别间隔距...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为临床体温测量部位和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前额、颞部、颈部正中、颈部外侧、眼内侧角、耳垂后、耳道7个体表位置温度,分别间隔距离1.5cm、5.0cm进行测量,同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作为参照。结果共纳入患者76例。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得7个部位的体温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1.5cm组与间隔5.0cm组,均P<0.01),耳道温度最高,前额温度最低。非发热患者前额、颞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热患者前额、颞部、颈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差最大的前额温度与腋温差值可达0.62℃;耳道温度最接近腋窝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道温度更接近腋温,推荐在发热筛查时以耳道作为测量部位。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与体表皮肤间隔5.0cm测量体温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接触风险,但测量耳道时可适当缩短测量距离以使测量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体温测量 体温计 非接触红外温度计 皮肤温度 头颈部温度 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大松 叶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05-2608,共4页
胰腺由背胰和腹胰融合而来,背胰形成胰头腹侧部、胰颈、胰体、胰尾,而腹胰则形成胰头背侧部和胰腺钩突;背胰和腹胰之间存在着融合平面,可以通过对胰多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识别该融合平面。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在局部侵袭、淋巴结... 胰腺由背胰和腹胰融合而来,背胰形成胰头腹侧部、胰颈、胰体、胰尾,而腹胰则形成胰头背侧部和胰腺钩突;背胰和腹胰之间存在着融合平面,可以通过对胰多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识别该融合平面。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在局部侵袭、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袭,以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就背胰、腹胰源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差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