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治疗中的医患互相拒绝和临床抉择
1
作者 邓窈窕 姜愚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7,共7页
在复杂的临床场景中,患者与医生的选择分歧甚至相互拒绝,可能源于医学知识背景、生命质量诉求、经济状况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基于医学伦理学的五大原则(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及伦理推理的四个维度(医疗适... 在复杂的临床场景中,患者与医生的选择分歧甚至相互拒绝,可能源于医学知识背景、生命质量诉求、经济状况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基于医学伦理学的五大原则(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及伦理推理的四个维度(医疗适应证、患者意愿、生命质量、情境特征),通过多例肿瘤诊疗案例分析,系统探讨了医患互相拒绝背后的伦理逻辑和可考虑的决策路径。强调在复杂医患冲突中,把握伦理原则的主次与平衡、社会资源、医疗政策及伦理咨询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建立更完善的伦理支持体系,助力医生在解决冲突时实现科学与伦理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学 伦理冲突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自贡市三级综合医院肿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克林 黄昌平 王永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与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两家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肿瘤患者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构成及耐药性回顾性研究,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根据CLSI判读结果。采用WH...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与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两家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肿瘤患者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构成及耐药性回顾性研究,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根据CLSI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药敏分析,SPSS 19.0统计分析。5年耐药率变化趋势用χ2趋势检验。结果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126株(检出率3.8%),标本来源痰(29.7%)与气管吸物(21.3%)为主,科室分布肿瘤科(25.0%)最高,呼吸内科(23.5%)、ICU(19.3%)较高,耐药性阿米卡星(7.6%)最低,头孢噻肟(47.2%)最高,随后是氨曲南(38.1%)和左氧氟沙星(30.8%),其中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性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经趋势χ2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意义。检出多重耐药PAE 193株(检出率17.1%),泛耐药PAE 6株(检出率0.5%)。结论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耐药性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建波 薛建新 +1 位作者 王艳阳 姚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358,共5页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以及治疗设备的不断迭代升级,大幅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给肿...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以及治疗设备的不断迭代升级,大幅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给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学科2014年至2023年对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了解我国肿瘤放射治疗基础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为今后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肿瘤放射治疗学 科学问题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医院血糖管理团队对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熊真真 袁丽 +4 位作者 贺莉 朱红彦 马丽 杨雪 欧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了解在大型综合医院成立血糖管理团队对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和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于2012年12月10日血糖管理团队成立前和2013年12月14日血糖管理团队成立1年后,在四... 目的了解在大型综合医院成立血糖管理团队对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和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于2012年12月10日血糖管理团队成立前和2013年12月14日血糖管理团队成立1年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内分泌代谢科抽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血糖异常住院患者,其中成立前410例,成立后52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通过血糖管理团队的建立,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管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接受率由成立前的49.4%(199/403)提高到成立后的62.2%(316/508),血糖管理知识问卷及格率由成立前的50.6%(204/403)提高到成立后的59.8%(304/508),餐后2 h血糖(2 h PG)达标率由成立前的16.4%(66/403)提高到成立后的23.2%(118/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空腹血糖(FPG)达标率由成立前的27.3%(110/403)提高到成立后的33.9%(172/5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型综合医院成立血糖管理团队可以提高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度和血糖控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管理团队 血糖控制 医院 综合 住院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7
5
作者 涂艳 彭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45-548,共4页
随着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血管内... 随着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是一种高效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最新上市的口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阿帕替尼在人体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上市前后一系列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有效率和生存获益,如胃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乳腺癌等,尤其是在胃癌中。2014年该药在中国批准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晚期胃癌。目前正在进行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Ⅱ/Ⅲ期临床试验,以探讨其单独或联合抗肿瘤活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机制、对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耐药及生物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药抗肿瘤应用的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期望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靶向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四川地区原发性非吸烟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婷婷 宋欢 +6 位作者 彭夏莹 严丽波 余敏 刘煜 刘浩书 刘霏霏 卢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11-51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非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了给临床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本研究分析了四川地区原发性非吸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3月-12月诊治的145例原发性非吸烟肺癌患者及145例非吸...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非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了给临床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本研究分析了四川地区原发性非吸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3月-12月诊治的145例原发性非吸烟肺癌患者及145例非吸烟社区健康人群进行配对。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7个相关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动吸烟史(OR=2.267,95%CI:1.231-4.177)、近10年内有搬入新近装修住房史(OR=5.080,95%CI:1.632-15.817)、非一级血缘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OR=7.937,95%CI:1.815-34.705)、无自我解压途径(OR=2.491,95%CI:1.230-4.738)、工作压力大(OR=5.769,95%CI:2.030-16.396)、睡眠质量差(OR=2.538,95%CI:1.277-4.861)为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较高(OR=0.419,95%CI:0.226-0.779)、喜食蔬菜水果(OR=0.344,95%CI:0.155-0.76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507,95%CI:0.274-0.937)为可能的保护因素。结论四川地区原发性非吸烟肺癌的发生与被动吸烟史、有害环境接触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流行病学 非吸烟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联合静脉化疗后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应答的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蕾帆 汪秀云 +1 位作者 许辉琼 刘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49-3052,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79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79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DC-CIK组和静脉化疗组,DC-CIK组接受DC-CIK联合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接受常规静脉化疗。化疗3个周期后,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肿瘤病灶中凋亡分子表达量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化疗3个周期后,DC-CIK组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242、HIF-1α、IL-4、IL-5、IL-10的含量显低于静脉化疗组,IL-2、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DC-CIK组患者肿瘤病灶中p53、FAM96B、PTEN、PHLPP、ASPP2、RASSF10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DC-CIK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3、CD4、CD56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CD8、CD25的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DC-CIK组患者血清中IL-2、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IL-4、IL-5、IL-10的含量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联合静脉化疗杀伤结肠癌细胞、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效果优于常规静脉化疗,同时能够改善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肿瘤标志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颈椎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霞 郭文浩 +2 位作者 汪秀云 许辉琼 廖正银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C1-C3)转移性肿瘤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2例高位颈椎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C1-C3)转移性肿瘤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2例高位颈椎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VP,疼痛明显缓解,有2例发生无症状的椎管外渗漏,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安全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缓解高位颈椎转移性肿瘤行PVP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高位颈椎 转移性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39抑制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梦娇 雷雨田田 +5 位作者 孙潇 董怡萍 刘霞 李俊俊 朱青 韩苏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3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39,USP39)对肿瘤细胞DNA损伤应答通路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不同肿瘤细胞系(293T,HeLa,U2OS,T47D)分别在含有100 mL/L FBS的DMEM或RPMI-1640培养基中,在37℃含有50 mL/L CO 2的...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3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39,USP39)对肿瘤细胞DNA损伤应答通路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不同肿瘤细胞系(293T,HeLa,U2OS,T47D)分别在含有100 mL/L FBS的DMEM或RPMI-1640培养基中,在37℃含有50 mL/L CO 2的培养箱中培养;用MTS[3-(4,5-di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etrazolium,inner salt]方法检测敲低USP39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效率;Western blot检测敲低USP39对DNA损伤应答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用免疫共沉淀、蛋白纯化及质谱技术,检测与USP39相互作用的蛋白并且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通过微辐射诱导DNA损伤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募集至DNA损伤位点的情况。结果敲低USP39导致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敲低USP39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HR与NHEJ修复效率(P<0.05);敲低USP39能够促进DNA损伤应答因子蛋白的表达;USP39能够聚集至DNA损伤位点;USP39相互作用蛋白与多个DNA损伤应答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USP39对DNA损伤应答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USP39 DNA损伤应答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其抑制剂在肿瘤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强 卢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612-1615,共4页
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DNA单链断裂的碱基切除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且过度表达者预后较差。利用合成致死原理,对于因BRCAl或BRCA2基因突变而同源重组修复DNA双链断裂缺陷的肿瘤细胞,抑制其PARP-1活... 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DNA单链断裂的碱基切除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且过度表达者预后较差。利用合成致死原理,对于因BRCAl或BRCA2基因突变而同源重组修复DNA双链断裂缺陷的肿瘤细胞,抑制其PARP-1活性将导致肿瘤细胞死亡PARP抑制剂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PARP-1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抑制剂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模型的全自动鼻咽肿瘤MR图像分割 被引量:15
11
作者 潘沛克 王艳 +1 位作者 罗勇 周激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3-1188,共6页
鼻咽肿瘤生长方向不确定,解剖结构复杂,当前主要依靠医生手动分割,该方法耗时久同时严重依赖于医生的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基于U-net模型的全自动鼻咽肿瘤MR图像分割算法,利用卷积操作替换原始U-net模型中的最... 鼻咽肿瘤生长方向不确定,解剖结构复杂,当前主要依靠医生手动分割,该方法耗时久同时严重依赖于医生的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基于U-net模型的全自动鼻咽肿瘤MR图像分割算法,利用卷积操作替换原始U-net模型中的最大池化操作以减少特征信息的损失。首先,从所有患者的肿瘤切片中提取大小为128×128的区域作为数据样本;然后,将患者样本分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并对训练样本集进行数据扩充;最后,选择训练样本集中所有数据用于训练网络模型。为了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选取测试样本集中患者的所有肿瘤切片进行分割,最终平均分割精度可达到:DSC(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为80.05%,PM系数为85.7%,CR系数为71.26%,ASSD(Average Symmetric Surface Distance)指标为1.156 8。与基于图像块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相比,所提算法DSC,PM(Prevent Match)、CR(Correspondence Ratio)系数分别提高了9.86个百分点、19.61个百分点、16.02个百分点,ASSD指标下降了0.436 4;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模型及基于最大池化的U-net网络相比,所提算法的DSC、CR系数均取得了最优结果,PM系数较两种对比模型中的最大值低2.55个百分点,ASSD指标较两种对比模型中的最小值略高出0.004 6。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针对鼻咽肿瘤图像可以实现较好的自动化分割效果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医学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模型 端到端模型 U-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的鼻咽肿瘤分割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鲜 王艳 +1 位作者 罗勇 周激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5-1489,共5页
针对医学图像中存在的灰度对比度低、器官组织边界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随机森林(RF)特征选择算法用于鼻咽肿瘤MR图像的分割。首先,充分提取图像的灰度、纹理、几何等特征信息用于构建一个初始的随机森林分类器;随后,结合随机森林特... 针对医学图像中存在的灰度对比度低、器官组织边界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随机森林(RF)特征选择算法用于鼻咽肿瘤MR图像的分割。首先,充分提取图像的灰度、纹理、几何等特征信息用于构建一个初始的随机森林分类器;随后,结合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度量,将改进的特征选择方法应用于原始手工特征集;最终,以得到的最优特征子集构建新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对测试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鼻咽肿瘤的分割精度为:Dice系数79.197%,Acc准确率97.702%,Sen敏感度72.191%,Sp特异性99.502%。通过与基于传统随机森林和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分割算法对比可知,所提特征选择算法能有效提取鼻咽肿瘤MR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并较大程度地提升小样本情况下鼻咽肿瘤的分割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随机森林 特征重要性 特征选择 最优特征子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鼻咽肿瘤MR图像分割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光亮 王艳 +1 位作者 罗勇 周激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08-212,共5页
鼻咽肿瘤区域形状多变、边界模糊,利用专家手工勾画确定放疗靶区不仅耗时,而且还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鼻咽肿瘤MR图像全自动的分割方法。首先,将每一个鼻咽肿瘤MR图像分成大小为32×3... 鼻咽肿瘤区域形状多变、边界模糊,利用专家手工勾画确定放疗靶区不仅耗时,而且还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鼻咽肿瘤MR图像全自动的分割方法。首先,将每一个鼻咽肿瘤MR图像分成大小为32×32的图像块;其次,用图像块训练CNN结构来实现对鼻咽肿瘤的全自动分割。CNN结构中卷积核的大小均为3×3,采用小尺寸的卷积核能够提取出更加丰富的局部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出更深的网络结构。为了验证CNN结构的性能,从测试样本集中随机选取了60个鼻咽肿瘤切片进行分割,经过形态学处理后最终的分割精度可达到:Dice系数83. 39%,PM系数82. 10%,CR系数74. 47%。实验结果表明,该CNN分割方法能够很好地分割出鼻咽肿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鼻咽肿瘤 MR图像 医学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冯月 李俊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将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应用,确立高危临界值,评价工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143名肿瘤患者进行评估。于患者置管后24小时用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进行... 目的:将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应用,确立高危临界值,评价工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143名肿瘤患者进行评估。于患者置管后24小时用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于置管后第7天、14天及21天,或患者有自觉症状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结果: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61~0.988,P<0.001),最佳临界值为6.5分,对应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5.0%,阳性预测值为67.4%,阴性预测值为96.9%。患者使用该评估工具评估得分在2~12分,高于6.5分的有49例,评分为高危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1.102倍(RR=21.102,95%CI:6.814~65.346)。结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蕾 杨凯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2-1027,共6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中脱落进入机体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CTCs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中脱落进入机体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CTCs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了证实。近年来,CTCs在鼻咽癌的相关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CTCs的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为CTC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循环 特性 检测 鼻咽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CRISPLD2-NRG1融合突变晚期混合型非小细胞肺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春梅 喻杨 黄媚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9-404,共6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以上,NSCLC的基因突变概率高,并且种类繁多。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罕见融合基因变异被检测出来。神经调节蛋白1...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以上,NSCLC的基因突变概率高,并且种类繁多。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罕见融合基因变异被检测出来。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 1, NRG1)可促使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Her3/ErbB3)介导的通路激活,从而导致肿瘤形成。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CRISPLD2-NRG1融合突变的晚期混合型NSCLC颅内转移的患者,接受阿法替尼治疗1个月后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显示颅内病灶明显缩小,患者对阿法替尼治疗反应良好。同时,我们对以往报道的NRG1基因融合突变的NSCLC病例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阿法替尼 CRISPLD2-NRG1融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研究肺癌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明芳 郭雷鸣 +5 位作者 赵娅琴 沈亚丽 何垠波 钟仁明 柏森 许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48-852,共5页
目的:肺癌在放射治疗中由于呼吸运动的影响,其摆位误差较其它肿瘤大。本研究旨在采用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探讨肺癌放射治疗中分次间和分次内摆位误差及其规律。方法: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治... 目的:肺癌在放射治疗中由于呼吸运动的影响,其摆位误差较其它肿瘤大。本研究旨在采用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探讨肺癌放射治疗中分次间和分次内摆位误差及其规律。方法: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治疗肺癌23例,患者每次照射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结束时获取CBCT图像,根据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得靶中心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对调整前三种固定装置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获取的CBCT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器官、肿瘤大小、位置和周围结构。23例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800次,照射前CBCT扫描342次,调整后CBCT扫描276次,治疗后CBCT扫描182次。首次摆位在X、Y、Z三维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6mm±3.0mm、-0.4mm±5.5mm和0.7mm±3.2mm,调整误差后及治疗后CBCT结果显示误差明显缩小。调整前PTV外扩值范围为7~13mm,调整后缩小为2~3mm。结论:利用CBCT可以准确调整靶中心使其和计划设计等中心保持一致。由于肺癌存在较大的分次间摆位误差,摆位中这种测量和调整是必须的,可以明显减小摆位带来的误差,降低边界外扩值,极大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而仅靠固定装置,减少摆位误差的作用相当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分次间误差 分次内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肺癌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9
18
作者 刘丹 黄燕 +7 位作者 周清华 刘伦旭 车国卫 卢铀 许峰 罗锋 白红利 李为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9-305,共7页
背景与目的早期筛查是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尚缺乏统一、有效的肺癌早期筛查标准与手段。本研究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构建的肺结节/肺癌患者全程管理平台,将肺结节早期筛查纳入肺癌规范诊疗体系,以期实现提升肺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早期筛查是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尚缺乏统一、有效的肺癌早期筛查标准与手段。本研究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构建的肺结节/肺癌患者全程管理平台,将肺结节早期筛查纳入肺癌规范诊疗体系,以期实现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方法建立三大研究队列:健康人群筛查队列、肺结节患者队列、肺癌患者队列,系统、持续收集、分析各队列人群临床诊疗相关大数据。初步计划对肺结节早期筛查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该平台初步以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华西医院40岁以上职工2,836人作为实施对象,共诊断66例肺癌,均经外科手术切除确诊为早期肺癌65例,1例肺癌伴脑转移。结论肺结节/肺癌患者全程管理项目可实现肺结节高效筛查、随访与诊疗,未来全程管理模式将全面覆盖华西医疗系统,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早期筛查 全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弯针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痛18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泽涛 李焕祥 +3 位作者 吕峰泉 刘武军 马彦寿 廖正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22 G直针配以25 G可控弯针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NCPB)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经三阶梯镇痛治疗无效仍有顽固性上腹部疼痛,在CT引导下25 G可控弯针经皮穿... 目的评价CT引导下22 G直针配以25 G可控弯针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NCPB)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经三阶梯镇痛治疗无效仍有顽固性上腹部疼痛,在CT引导下25 G可控弯针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毁损腹腔神经丛。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第2周,术后1、2、3、6个月对照WHO疼痛缓解程度标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8例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成功率100%。近期疗效(<2周)的有效率为88.8%,完全缓解率为38.8%;远期疗效(>3个月)的有效率为50%,完全缓解率为20%。无一例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癌性疼痛 无水乙醇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俊 刘慧 廖正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64-467,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人群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多.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1].由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遇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 随着社会老龄人群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多.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1].由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遇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在美国,每年有70万骨质疏松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在欧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发生率亦达到1%[3].约30%的患者出现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1/3转为慢性疼痛,耗费大量医疗费用.传统治疗起效慢、效果差,易致肺炎、褥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外科手术创伤大、内固定困难,亦限制其应用.因此,探索微创、起效快且并发症少的新治疗手段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传统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安全性分析 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症 疗效 生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