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中国肺移植临床研究年度盘点
1
作者 靳小汉 孙艺馨 +6 位作者 马吉尔 喻赠玮 刘亚灵 侯森林 郑翔匀 严浩吉 田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5,共7页
肺移植作为目前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肺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移植后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供者短缺等。2024年,中国肺移植学者在临床研究领域取... 肺移植作为目前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肺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移植后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供者短缺等。2024年,中国肺移植学者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着眼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并为肺移植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2024年度肺移植领域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展开系统综述,总结我国2024年度在肺移植领域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排斥反应 感染 急性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外膜肺氧合 移植后糖尿病 供者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肺移植基础研究年度盘点
2
作者 马吉尔 朱峻民 +7 位作者 张镧 靳小汉 郑翔匀 侯森林 喻赠玮 刘亚灵 严浩吉 田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3,共8页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的最佳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感染、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术后并发症,以及其他挑战(如供肺短缺),限制了肺移植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我国科研团队持续努力,通过融合新兴技术与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成...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的最佳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感染、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术后并发症,以及其他挑战(如供肺短缺),限制了肺移植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我国科研团队持续努力,通过融合新兴技术与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成果,在肺移植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本文将全面梳理我国研究团队在2024年于肺移植领域所取得的学术进展,重点关注中国团队在肺移植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为肺移植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创新思路与策略,助力我国肺移植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感染 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 缺血-再灌注损伤 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的最新研究进展
3
作者 左玉洁 刘孟根 +10 位作者 万佳鑫 陈雨譞 胡文龙 张俊杰 毛宇杨 陈静 钟艾伶 史灵芝 吴波 巨春蓉 田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78,共5页
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方案的优化,肺移植数量大幅提升,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支气管缺血和免疫抑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肺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围手... 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方案的优化,肺移植数量大幅提升,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支气管缺血和免疫抑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肺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围手术期管理、器官保存及手术技术等的改善,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改善气道狭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的一般情况、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以改善肺移植受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气道狭窄 吻合口并发症 缺血 坏死 免疫抑制 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肺移植术后受者生存
4
作者 史灵芝 刘亚灵 +7 位作者 严浩吉 喻赠玮 侯森林 刘明昭 杨航 吴波 田东 陈静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1,共8页
目的 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后模型在预测肺移植(LTx)受者生存期方面的性能和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483例行LTx手术的受者资料,所有受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收集到的24个变量基于变量重要性(VIMP)进行筛选,利用随... 目的 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后模型在预测肺移植(LTx)受者生存期方面的性能和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483例行LTx手术的受者资料,所有受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收集到的24个变量基于变量重要性(VIMP)进行筛选,利用随机生存森林(RSF)和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构建预后模型,使用综合曲线下面积(iAUC)和时间依赖曲线下面积(t AUC)进行模型性能评估。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各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VIMP筛选排名前15的变量用于建模并确定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为最重要的因素。与XGBoost模型相比,RSF模型在预测受者生存期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i AUC0.773比0.723)。在预测受者6个月生存期(tAUC6个月0.884比0.809,P=0.009)和1年生存期(tAUC1年0.896比0.825,P=0.013)方面,RSF模型也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基于两种算法的预测截断值,将LTx术后受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两种模型的生存分析结果均显示高风险组受者的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01)。结论 与XGBoost相比,基于RSF算法开发的机器学习预后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LTx受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随机生存森林 极端梯度提升树 生存期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屠重棋 袁淑兰 +2 位作者 王艳萍 陈晓禾 杨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30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其肿瘤细胞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30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其肿瘤细胞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细胞药敏试验对CBP、DDP、EADM、MTX、THP、VM26中度敏感;对ADM、BLM、MMC、VCR低度敏感;对HCPT、DTIC、Vp-16不敏感。结论: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骨肉瘤细胞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 mRNA转录表达与血清Endostatin水平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颖 周清华 +3 位作者 孙芝琳 陆艳蓉 孙泽芳 张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水平的关系以及两者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的水平;用RT-PCR法检...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水平的关系以及两者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的水平;用RT-PCR法检测其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为20.85±4.56ng/ml;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mRNA的转录表达产物的OD比值为0.872±0.071。2)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及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均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等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肺癌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3)肺癌组织中CollagenⅩⅧ/EndostatinmRNA的转录表达与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686,P<0.01)。结论: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mRNA的转录表达与血清Endostatin水平有非常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不良有密切关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和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肺癌恶性行为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内皮抑素 转录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杨玉琼 郝德治 +4 位作者 王艳萍 陈晓禾 李平 张文庚 李志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以及手术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5例经纤支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肺癌而未手术的患者以及 2 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并以 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以及手术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5例经纤支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肺癌而未手术的患者以及 2 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并以 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手术切除患者与未手术患者相比 :前者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 (RBCC3 BR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 (NTER)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 ,但仍较正常组低 (P <0 .0 5 ) ;而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促进率 (RF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 (DTE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 (ETER)及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 (ATER)均高于后者 (P <0 .0 1) ,且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低于后者 (P <0 .0 1) ,且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抑制率 (RFIR)低于后者 (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 ,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组织负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功能 手术治疗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需要临床干预的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史灵芝 黄桁 +9 位作者 刘明昭 杨航 吴波 赵晋 严浩吉 左玉洁 张馨月 刘霖曦 田东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分析肺移植术后需要临床干预的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移植术后需要临床干预的66例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所有气道狭窄患者和早期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肺移植术后需要临床干预的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移植术后需要临床干预的66例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所有气道狭窄患者和早期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66例气道狭窄患者,中位无气道狭窄时间为72(52,102)d,27%(18/66)发生中心气道狭窄,73%(48/66)发生远端气道狭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风险比(HR)1.037,95%可信区间(CI)1.005~1.070,P=0.024]和手术类型(HR 0.400,95%CI 0.177~0.903,P=0.027)均与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患者的生存结局存在相关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受者死亡风险越高;接受双肺移植的气道狭窄患者的总生存率优于单肺移植。在亚组分析中,3级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HR 4.577,95%CI 1.439~14.555,P=0.010)和免疫抑制药(HR 0.079,95%CI0.022~0.287,P<0.001)与肺移植术后早期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均存在相关性;无3级PGD的肺移植术后早期气道狭窄患者的总生存率优于有3级PGD的患者,使用他克莫司的肺移植术后早期气道狭窄患者的总生存率优于使用环孢素的患者。结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单肺移植手术方式、3级PGD和使用环孢素可能影响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气道狭窄 气道并发症 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 急性排斥反应 体外膜肺氧合 氧合指数 机械通气 单肺移植 双肺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旁观者效应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光琦 宋毅 +3 位作者 陆燕蓉 张洁 肖林 杨元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全反式维A酸 (ATRA )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 (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 3表达的关系 ,为提高TK自杀基因的疗效及探索增强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Polybrene转染、荧光定量RT PC... 目的 通过研究全反式维A酸 (ATRA )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 (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 3表达的关系 ,为提高TK自杀基因的疗效及探索增强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Polybrene转染、荧光定量RT PCR等技术 ,观察ATRA对宫颈癌细胞ME180 ,ME180 /TK转化细胞旁观者效应及诱导Cx4 3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 ME180 ,ME180 /TK不同比例的混合细胞随ATRA浓度的增加而存活率降低。ME180 +ME180 /TK混合细胞的存活率随ME180 /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在 2mg·L- 1更昔洛韦 (GCV)作用下 ,以 10 - 8mol·L- 1ATRA与不加ATRA (0mol·L- 1)的作用相比较 ,在ME180与ME180 /TK不同比例混合的各组中 ,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 (P <0 .0 5 )。并观察到10 - 8及 10 - 10 mol·L- 1ATRA对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RT PCR结果表明 ,经ATRA处理的ME180细胞 ,其Cx4 3mRNA的相对拷贝数比值增高约 1.84倍及 2 .6 5倍。结论 宫颈癌ME180细胞中 ,ATRA在10 - 8~ 10 - 10 mol·L- 1范围内 ,具有明显增强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ATRA在转录水平诱导Cx4 3mRNA表达上调 ,导致旁观者效应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 旁观者效应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基因表达 细胞 ME1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与苯巴比妥联合增强顺铂对人宫颈癌细胞的体外抗癌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萍 袁淑兰 +2 位作者 陈晓禾 杨燕 宋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02-804,共3页
目的:研究咖啡因(CAF)对DDP的抗癌增效作用及苯巴比妥(PBT)是否对咖啡因的抗癌增效作用产生抑制。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ME-180为靶细胞,采用MTT法研究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咖啡因及咖啡因与苯巴比妥联合应用对DDP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咖啡因(CAF)对DDP的抗癌增效作用及苯巴比妥(PBT)是否对咖啡因的抗癌增效作用产生抑制。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ME-180为靶细胞,采用MTT法研究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咖啡因及咖啡因与苯巴比妥联合应用对DDP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120μg/mlCAF及10μg/mlPBT对ME-180的生长无明显细胞毒作用。120μg/mlCAF可明显增强DDP对ME-180的细胞毒作用(P<0.05),10μg/mlPBT对DDP无增效作用(P>0.05),120μg/mlCAF与10μg/mlPBT的混合物也能增强DDP的细胞毒作用(P<0.01),其增效作用与单纯CAF的增效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咖啡因可明显增强DDP对ME-180细胞的体外抗癌效应,苯巴比妥对咖啡因的体外抗癌增效作用无拮抗作用。提示苯巴比妥作为咖啡因的减毒成分与咖啡因联合共同作为化疗增效剂用于宫颈癌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180宫颈癌细胞株 咖啡因 苯巴比妥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