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体肝移植右半供肝切取的临床经验总结(附157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文天夫 米凯 +5 位作者 李川 严律南 李波 杨家印 王文涛 徐明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总结活体右半供肝切取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活体右半肝供体手术的1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供者均自愿无偿捐肝,其捐赠行为均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了解术前计算机... 目的总结活体右半供肝切取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活体右半肝供体手术的1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供者均自愿无偿捐肝,其捐赠行为均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了解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评估供肝体积的效果:术前应用CT测定供体的全肝体积、右半肝体积(不含肝中静脉),从而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比;术后测定切取的右半肝重量、应用华西严律南公式计算标准肝脏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重量比,比较术前供肝CT测定全肝体积与SLV的差异。供体均行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切除术。静脉复合麻醉,取双侧(后期改进为右侧)肋缘下并延至剑突的切口,游离右侧肝脏,确定切肝线,不阻断入肝血流,用超声吸引刀离断肝组织直至整个右半肝游离,依次阻断并切断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及肝右静脉,将供肝移至后台进行灌注及修整。了解供者术中情况,包括供体取肝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有否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的病例及其原因。了解供者术后随访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系统分级评价。结果供体的术前CT供肝体积测定结果:全肝体积(1301±174)ml,右半肝体积(724±137)ml,残余左半肝体积比(45.5±6.9)%。实测值:右半肝重量(558±77)g,SLV(1055±129)ml,残余左半肝重量比(46.7±6.2)%,其中30%~35%者10例(6%),>35%者147例(94%)。CT测定供体全肝体积比SLV平均大23%。供体术中平均失血量493ml,手术时间(431±68)min。术中探查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而未完成右半肝切除4例,包括肝总管进入肝圆韧带左纵沟内再发出肝右管1例、多支肝右管1例、中度脂肪肝(超过30%的肝组织大泡型脂肪变性)1例和肝硬化1例。术后共54例发生61例次并发症,其中发生ClavienⅢ级及以上并发症18例次,包括胸腔积液12例次、肝功能不全2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次、胆漏1例次、腹腔内出血1例次、切口裂开1例次,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所有供体恢复良好,随访3年均健康存活。结论术前准确掌握CT测定供肝体积的准确性和偏差程度,应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的评估公式进行验证,并按正确切线断肝,对完成手术计划,保证供、受体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右供肝切取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标准肝脏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蔡振兴 陈晓波 +6 位作者 严律南 李波 曾勇 文天夫 徐明清 王文涛 杨家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活体肝移植受体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活体肝移植病例资料。备选危险因素:(1)供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2)受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目的分析活体肝移植受体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活体肝移植病例资料。备选危险因素:(1)供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2)受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肾功能不全、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低钠血症、低钾血症;(3)移植物因素,包括移植物冷缺血时间、移植物与受体体质量比(GRWR);(4)受体手术因素:总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输血小板和无肝期≥100 min。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IPGF的潜在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受体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MELD评分≥20分、血清总胆红素升高(>68.4μmol/L)、低钠血症(<135 mmol/L)、低钾血症(<3.5 mmol/L)和无肝期≥100 min是IPGF的潜在危因素(均为P<0.05),其中受体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为活体肝移植发生IPG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 潜在危险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78例临床经验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兰川 张鸣 +6 位作者 严律南 李波 曾勇 文天夫 徐明清 王文涛 杨家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完成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76例供体和78例受体的临床资料。观察肝移植受体早期移植物功能恢复...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完成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76例供体和78例受体的临床资料。观察肝移植受体早期移植物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引起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D)的危险因素,观察远期的移植物生存及受体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8例受体术后EAD的发生率为36%(28/78),其中供体总胆红素(TB)高和冷缺血时间长是EAD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者围手术期存活率为92%(72/78),死亡6例,分别死于原发性移植物失功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5例,胆道狭窄3例,血管血栓形成2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经相应治疗后好转。受体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84.2%,2年存活率为80.0%。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是较好的供肝来源,其近远期效果良好。控制术前供肝质量,缩短冷缺血时间等均是提高临床效果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 冷缺血时间 供肝选择 临床研究 实践 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