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新军 舒德芬 +3 位作者 王业钊 谢冬梅 张小君 章茂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心室肥厚 (LVH)的影响。  方法 :选择 93例年龄≥ 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通过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内径、室间...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心室肥厚 (LVH)的影响。  方法 :选择 93例年龄≥ 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通过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 ,并测算左心室重量指数。选择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 5 4例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治疗组 (伊贝沙坦组 ) 3 0例 ,吲达帕胺对照组 (吲达帕胺组 ) 2 4例。治疗 12周后两组患者再次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比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心室参数的变化。  结果 :9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合并左心室肥厚者 5 3例 ,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为 42例 (79 2 % ) ;40例无LVH患者中昼夜节律消失者为 12例 (3 0 0 % ) ,合并LVH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多于无LVH者 (P <0 0 0 5 ) ,有极显著性差异 ;5 4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治疗 12周后昼夜节律恢复者伊贝沙坦组 2 2例 (2 2 /3 0 ) ,吲达帕胺组 9例 (9/2 4)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伊贝沙坦组高血压合并LVH者治疗后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无显著性改变 ,但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治疗前及吲达帕胺组比较均有下降 (P均 <0 0 5 )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沙坦 老年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节律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相关疾病与营养不良 被引量:40
2
作者 蒲虹杉 董碧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5,128,共4页
营养不良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常与痴呆、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帕金森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并存,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老年病人的感染率和失能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寿命缩短,增加社会和家庭的... 营养不良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常与痴呆、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帕金森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并存,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老年病人的感染率和失能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寿命缩短,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本综述旨在从流行病学角度阐明老年病人营养风险评估和干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营养 痴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卒中 抑郁 帕金森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黄芪提取物注射液对减轻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柏长青 遆新宇 +2 位作者 刘关键 李宁秀 董碧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7-709,共3页
目的:评价传统中药党参、黄芪提取物-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观察两个化疗周期,比较试验周期(常规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对照周期(常规化疗)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严... 目的:评价传统中药党参、黄芪提取物-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观察两个化疗周期,比较试验周期(常规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对照周期(常规化疗)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生存质量变化。化疗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进行评定,生存质量采用EORTCQLQ-C30和EORTCQLQ-LC13量表进行测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病例130例,123例可评价病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相同。试验周期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反应、肝功能异常、蛋白尿和发热等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周期,化疗期间患者的生存质量发生明显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周期。结论:党参、黄芪提取物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毒副反应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周边区BDNF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方 吴锦晖 +2 位作者 周东 舒德芬 张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4-566,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在不同缺血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在经颅磁刺激1 d,7 d,14 d,21 d组神经行为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低于对应时程的MCAO组(P<0.05),二者的2 h组之间的神经行为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缺血半暗带BDNF阳性细胞数均增高,经颅磁刺激组的BDNF阳性细胞数高于对应时程的MCAO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能提高大鼠局灶脑缺血半暗带BDNF的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囊酸对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赖朋 刘怡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5-792,798,共9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有分化为内皮细胞能力的前体细胞,对于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血管生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血脂状态下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增加严重影响EPCs的作用与功能,这也是...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有分化为内皮细胞能力的前体细胞,对于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血管生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血脂状态下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增加严重影响EPCs的作用与功能,这也是高血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之一。在此之前的体内研究表明,从皂荚中提取的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EA)有较好的抗粥样硬化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得到阐述。鉴于EPCs在A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本论文研究了EA对于EPCs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ox LDL造成体外培养分化的EPCs数量和功能损伤,给药组经不同剂量的EA处理,通过TUNEL、Transwell小室等手段观察凋亡、粘附、迁移、一氧化氮(NO)释放等数量与功能指标。通过设置药理抑制组和Western blot考察了EA对于PI3K/Akt/e NOS通路的作用。结果显示ox LDL明显增加EPCs的凋亡,TUNEL阳性率为35.2%,为正常组的5.5倍;ox LDL还抑制了EPCs的粘附(200倍视野下从正常的24个减少到14个),使细胞迁移率从11%降至6.6%、NO的合成从18.37μM降到7.97μM;ox LDL抑制e NOS的表达和Akt及e NOS的磷酸化,抑制率均在50%以上。高剂量的EA显著改善了上述结果,TUNEL阳性率为14.7%、EPCs的粘附恢复为20个、细胞迁移率为10.2%、NO的合成为19.28μM,EA虽然对e NOS的表达没有影响,但却显著激活了e NOS(p-e NOS/e NOS为1.33,模型组为0.82),并将ox LDL抑制的Akt磷酸化恢复至正常的76%。另外,PI3K抑制剂能部分抵消EA的作用。结果表明刺囊酸对于ox LDL诱导的EP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为直接增加Akt和e NOS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刺囊酸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Akt/eNOS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分型诊断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新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6期418-420,共3页
高尿酸血症(hypemricemia)是指人体血液中溶解的尿酸盐浓度升高超出正常水平,临床可表现为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大部分高尿酸血症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近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 高尿酸血症(hypemricemia)是指人体血液中溶解的尿酸盐浓度升高超出正常水平,临床可表现为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大部分高尿酸血症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近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和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成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分型诊断 发病机制 心血管疾病 病理生理变化 痛风性关节炎 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急性期的治疗药物与评价
7
作者 葛宁 彭先镜 郑玉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期 治疗药物 痛风 关节腔 关节畸形 红肿 尿酸盐结晶 概括 根源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