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罗燕 李波 +2 位作者 蔡迪明 马步云 林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558-560,共3页
目的 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1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10例患者肝移植术后 ,超声正确诊断门静脉栓塞 5例 ,均为门... 目的 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1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10例患者肝移植术后 ,超声正确诊断门静脉栓塞 5例 ,均为门静脉再栓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门静脉栓塞的发生原因及预后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栓塞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白细胞L-选择素表达和肌动蛋白分布的变化及中药华西胰腺炎一号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唐诗彬 张肇达 +1 位作者 吴路杨 廖裕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了解胰腺局部循环内白细胞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疾病过程中L-选择素的表达及肌动蛋白纤维多聚体(F-actin)在细胞内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中药华西胰腺炎一号(WPY)对它们的影响。方法:4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ANP组及ANPWPY治疗组,... 目的:了解胰腺局部循环内白细胞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疾病过程中L-选择素的表达及肌动蛋白纤维多聚体(F-actin)在细胞内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中药华西胰腺炎一号(WPY)对它们的影响。方法:4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ANP组及ANPWPY治疗组,脾静脉采血,予CD62L单抗标记粒细胞L-选择素,TRTIC-Phalloidin标记白细胞F-actin,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中的CD62L阳性细胞数,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采集白细胞图像并对F-actin在白细胞内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ANP组脾静脉血中CD62L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96%±5.32%),6h(31.78%±12.37%)、12h(29.83%±13.7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WPY治疗组6hCD62L阳性细胞数低于ANP组。白细胞F-actin细胞边缘与中央灰度比在ANP各时段,除3h外均增高,1h(2.52±0.49)、12h(2.72±0.4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WPY治疗组6h(1.54±0.24)明显低于ANP组(2.35±0.55)(P<0.05)。结论:ANP胰腺局部循环内白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及F-ac-tin分布发生明显改变,提示白细胞黏附特性改变及变形能力下降是ANP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之一,中药华西胰腺炎一号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L-选择素 肌动蛋白 白细胞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及狭窄 被引量:4
3
作者 罗燕 严律南 +2 位作者 马步云 李波 李永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及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成人肝移植术后9例下腔静脉栓塞及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超声发现下腔静脉栓塞7例,下腔静脉狭窄2例,均经血管造影、磁共振或临床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及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成人肝移植术后9例下腔静脉栓塞及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超声发现下腔静脉栓塞7例,下腔静脉狭窄2例,均经血管造影、磁共振或临床证实。下腔静脉栓塞超声表现为吻合口及下腔静脉内部分或完全被等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显示充填部分血流信号消失;下腔静脉狭窄的超声表现为吻合口血流紊乱且血流速度加快。结论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下静脉栓塞及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移植 下腔静脉栓塞 下腔静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逆向杂交手术远期疗效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4
作者 许昊玥 翁诚鑫 +2 位作者 赵纪春 袁丁 郑庭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4-364,共1页
目的内脏动脉人工血管搭桥联合主动脉血管腔内治疗的逆向杂交手术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手术方式导致的逆向血流和支架在体内受力的长期情况尚无报道,缺乏对该手术方式远期效果的评价。本研究结合一例长期随访患者,通... 目的内脏动脉人工血管搭桥联合主动脉血管腔内治疗的逆向杂交手术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手术方式导致的逆向血流和支架在体内受力的长期情况尚无报道,缺乏对该手术方式远期效果的评价。本研究结合一例长期随访患者,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论证该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基于该患者术后17年随访获得的11次CTA影像,构建3D模型以探讨术后血管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流-固耦合(FSI)分析术后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及管壁应力分布。结果患者术后血管形态总体相似,然而,支架上半段随时间呈现微小扭曲,在术后第17年发生覆膜支架钢骨断裂的晚期不良事件。FSI结果表明:(1)各分支动脉灌注良好,人工血管内出现持续的螺旋流动且WSS在整个心动周期内处于正常生理范围;(2)覆膜支架近心端出现高von Mises应力集中区域(>0.02 MPa)该区域正是支架断裂的发生位置。结论逆向杂交手术技术改变了生理血流方向,但内脏供血良好各分支动脉形态正常也证实该术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长期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支架材料的疲劳效应,进而诱发支架晚期断裂,这也为主动脉腔内治疗支架性能的远期疗效提出警示。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后除检测形态学参数外,结合CFD的分析可对远期预后作更全面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主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血流方向 覆膜支架 生理范围 人工血管 心动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附42例报告)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总光 于永扬 +4 位作者 李立 舒晔 雷文章 程中 王天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位 /结肠 -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 ,保肛率 10 0 %。手术时间 (110~ 2 10 )分钟 ,平均 12 5分钟 ;术中出血 (5~ 80 )ml,平均 2 0ml;术后 1~ 2天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 (5~ 14 )天 ,平均 8天。术后 18例应用了止痛剂 ,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下行TME低位 /超低位结肠 -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外 ,对自主神经丛的保护更准确 ,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保肛术 微创外科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结肠-肛管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苏丹红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何荣 廖林川 +5 位作者 颜有仪 杨林 陈礼莉 金圣杰 李雯佳 黄璐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1-754,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苏丹红系列染料(苏丹红Ⅰ-Ⅳ)。以镁试剂Ⅱ为内标,用乙腈直接沉淀蛋白,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94∶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80、520 nm。苏丹红Ⅰ-Ⅳ的线性范围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苏丹红系列染料(苏丹红Ⅰ-Ⅳ)。以镁试剂Ⅱ为内标,用乙腈直接沉淀蛋白,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94∶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80、520 nm。苏丹红Ⅰ-Ⅳ的线性范围为0.02-4.0 mg/L,相关性良好(r=0.999 7),检出限达0.004 mg/L,4种物质的回收率均不低于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染料 苏丹红Ⅰ 苏丹红Ⅱ 苏丹红Ⅲ 苏丹红Ⅳ 血液 高效液相色谱 镁试剂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董立华 李华 +3 位作者 王凡 李甫强 周鸿鹰 羊惠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手术切除的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FABP、V... 目的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手术切除的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FABP、VEGF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RT-PCR结果显示,肝癌L-FABP以及VEGF在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FABP:0.97±0.12,0.83±0.14,t=5.21,P<0.05;VEGF:0.92±0.11,0.59±0.15,t=11.79,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L-FABP阳性反应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浆,肝癌组阳性反应物灰度值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73±7.67,癌旁对照组:82.83±6.90,t=7.44,P<0.05),阳性细胞计数肝癌组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18±4.44,癌旁对照组:84.52±6.43,t=5.94,P<0.05);肝癌细胞胞浆有VEGF阳性反应物,在癌旁组织细胞则偶见VEGF阳性反应物,差异有显著性(肝癌组:88.69±5.56,癌旁对照组:77.61±5.93,t=8.72,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FABP以及VEGF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L-FABP、VEGF基因以及蛋白质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我们推测L-FABP在获取更多的脂肪酸的同时可以促进血管的增生,进而促进了肝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发性肝癌 RT-PCR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癌扩大切除术和传统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续宝 严律南 +4 位作者 翟宏军 鹿冰 胡伟明 田伯乐 张肇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胰头癌扩大切除术对长期生存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将93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癌患者按是否行扩大切除分为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n=51)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n=42),... 目的探讨胰头癌扩大切除术对长期生存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将93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癌患者按是否行扩大切除分为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n=51)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n=42),比较两者的长期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和16.67%,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3.92%和2.38%,1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和63.33%,2年生存率分别为20.59%和23.33%,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否可提高长期生存率尚需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凯南 钟晓刚 +1 位作者 马双慰 孔令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复制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Quercetin)、C组(5-FU)、D组(Quercetin+5-FU),用药15日。用药...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复制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Quercetin)、C组(5-FU)、D组(Quercetin+5-FU),用药15日。用药中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15日后收集肿瘤标本行光、电镜观察、免疫组化分析微血管密度(MVD)、VEGF及MMP-9。结果:1)B组、C组、D组瘤重明显低于A组,抑瘤率分别为36.46%、38.01%、48.52%(P<0.05)。2)光镜、电镜观察,使用槲皮素组肿瘤细胞出现坏死,同时肿瘤间质中血管数减少、内皮细胞有形态学改变。3)免疫组化结果:微血管密度值(MVD),B、D组高于A、C组(P<0.05)。VEGF检测显示:B、C、D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MMP-9检测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用槲皮素对裸鼠未出现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可减轻5-FU的不良反应,C组鼠体重低于A、B、D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槲皮素体内抑瘤作用的机制,与其特异性抑制VEGF的表达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乳腺癌 体内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DSA血供类型与经肝动脉灌注^(131)Ⅰ-HAb18F(ab')_2治疗后瘤体大小变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少平 卢武胜 +1 位作者 徐大伟 郑志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供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131Ⅰ-HAb18F(ab')2的疗效差异。方法使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0.75mCi/kg131Ⅰ-HAb18F(ab')2注射液,CT随访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按照DSA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不同血供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131Ⅰ-HAb18F(ab')2的疗效差异。方法使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0.75mCi/kg131Ⅰ-HAb18F(ab')2注射液,CT随访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按照DSA造影表现,将30例患者分为多、中等、少血供3型,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瘤体缩小的差异。结果DSA显示多、中等血供型肝癌肿瘤缩小的比率分别为60%、37.5%,2例少血供型肝癌治疗后1例瘤体显著缩小。结论131Ⅰ-HAb18F(ab')2免疫内照射治疗对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均有一定的缩小瘤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131 Ⅰ—HAb18 放射免疫治疗 肝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瘤中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春燕 周翔平 +3 位作者 赵纪春 余建群 刘荣波 曲海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904-1907,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三维重建(CTA)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32例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29例行外科手术。结果16层SCT三维图像能显示32例动脉瘤体的大小、形态、走行、有...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三维重建(CTA)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32例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29例行外科手术。结果16层SCT三维图像能显示32例动脉瘤体的大小、形态、走行、有无附壁血栓及钙化,以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26例主动脉瘤CT及CTA所测量的瘤体大小、长度以及升主动脉根部扩张情况与手术符合。结论16层SCT横断面及三维图像,能快速、准确、无创、全面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6层 影像学表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高宏 张肇达 +1 位作者 胡伟明 田伯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317例直肠癌患者中分别采用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对163例实施保肛手术,分析术式选择与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317例直肠癌患者中分别采用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对163例实施保肛手术,分析术式选择与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1.42%。5年生存率和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为83.3%和100%;超低位吻合为79.2%和4.17%;Park′s手术为64.0%和12.0%;Bacon手术为66.67%和13.3%。结论: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5年生存率、排便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s手术无差异,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和Bacon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_2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少平 卢武胜 +1 位作者 徐大伟 郑志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I-HAb1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I-HAb1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像变化,随访近期疗效。结果7例疼痛患者中,3例症状缓解。3例卡氏评分增加、4例稳定。6例AFP异常患者治疗后3例下降。全组病例用药后肝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加重。1例无明显症状的弥漫型肝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减少;余7例中,瘤体增大5例、缩小2例,其中,PR2例,临床有效率28.6%。本组1例1年随访时生存。结论经肝动脉灌注0.75mCi/kg131I-HAb18F(ab')2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肝功影响小,对门脉分支癌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放射免疫治疗 ^131 I-HAbl8 肝动脉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腔镜脾切除术35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冰 彭兵 +1 位作者 曹李明 刘文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儿童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我们对35例儿童实施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岁10个月至16岁3个月,平均年龄8岁7个月。结果35例中,2例因脾蒂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儿童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我们对35例儿童实施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岁10个月至16岁3个月,平均年龄8岁7个月。结果35例中,2例因脾蒂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2例因脾脏巨大无法装入取物袋而于主操作孔处增加约5cm长辅助切口取出脾脏,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125min;术中失血15—200mL,平均25mL。35例患儿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6~10d,平均7d。29例术后随访3~25个月无异常。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儿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脾切除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建萍 禹正杨 +4 位作者 朱肖奇 鄢希 任莉 易成 谢名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关键词 疗效 芬太尼透皮贴剂 治疗 癌症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移植前超声快速评价供肝脂肪变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燕 李波 +3 位作者 卢强 陈克霏 文晓蓉 钟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供肝移植前超声快速评价供肝脂肪变性的价值。方法用传统二维超声诊断法及中场灰度值测量法对25例供肝移植前快速评定有无脂肪变性,并与脂肪含量测定及病理分型做对比分析。结果以脂肪含量测定为金标准,传统二维超声诊断法... 目的初步探讨供肝移植前超声快速评价供肝脂肪变性的价值。方法用传统二维超声诊断法及中场灰度值测量法对25例供肝移植前快速评定有无脂肪变性,并与脂肪含量测定及病理分型做对比分析。结果以脂肪含量测定为金标准,传统二维超声诊断法及以供肝中场灰度值≥40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5.6%、100%、84%及88.9%、81.2%、85%。结论供肝移植前,用超声快速评价供肝脂肪变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中场灰度值补充诊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脂肪肝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移植心慢性失功加快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明 李幼平 严律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封闭群SD→SD大鼠心脏移植能否建立移植物慢性失功(chronic graft failureCGF)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否可加速CGF的进程。方法:采用雌性封闭群SD大鼠60只,分两组,对照组供心取下后立即进行心... 目的:探讨封闭群SD→SD大鼠心脏移植能否建立移植物慢性失功(chronic graft failureCGF)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否可加速CGF的进程。方法:采用雌性封闭群SD大鼠60只,分两组,对照组供心取下后立即进行心脏移植,冷缺血组供心取下后,先在4℃生理盐水中冷保存3h,然后再进行心脏移植。对照组于术后4、12、24w,缺血组于术后4、8、12w,取移植心脏分别行H E染色和M asson三色染色观察移植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移植后4w,冷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心脏血管内膜增生评分均较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1.6±0.48 vs1.2±0.32,P>0.05);移植后12w,两者心脏血管内膜增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3.6±0.48 vs2.4±0.48,P<0.05),而且冷缺血组已发展为中度至重度血管病变;冷缺血组12w与对照组24w移植心血管内膜增生评分相比较,二者无统计学差异(3.6±0.48 vs4.0±0.40,P>0.05)。结论:采用封闭群SD→SD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来建立移植心CGF模型是可行的,I/R损伤可加快移植心CGF的进程,大大缩短了建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慢性失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移植 HE染色 MASSON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反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琳 苟兴华 +4 位作者 严律南 韩蕾 李德华 赵永恒 胡海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57-761,765,F0002,共7页
目的:应用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构建携带反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MR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MRP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腺病毒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体内进行同源重组... 目的:应用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构建携带反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MR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MRP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腺病毒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体内进行同源重组,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携带反义MRP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mrp。结果:成功地构建了携带反义MR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经测定病毒滴度可达2.5×109efu/ml,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为100时对SMMC-7721/ADM细胞株转导效率可达90%以上。结论: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能简便、有效地产生重组腺病毒,且生成的病毒滴度高、转导效率好,为进一步研究肝癌耐药机制及其逆转方式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RNA技术 多药耐药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A脂质体不良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志宇 苏敏 +1 位作者 何生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 :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 ,SEA)脂质体的不良反应。  方法 : 用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 (L SEA) ,静脉注射L SEA ,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γ 干扰素 (IFN γ)的水... 目的 :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 ,SEA)脂质体的不良反应。  方法 : 用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 (L SEA) ,静脉注射L SEA ,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γ 干扰素 (IFN γ)的水平 ,并观察L SEA对新西兰大白兔血压、呼吸及体温的影响。 结果 :L SEA组小鼠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较游离SEA组显著降低 ,对新西兰大白兔血压、呼吸及体温的影响也明显低于游离SEA组。结论 :L SEA可以显著降低SEA的不良反应 ,其机制可能是L SEA能减少血浆中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脂质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不予留置尿管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兰 苟菊香 +1 位作者 周倩 胡紫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3-56,共4页
目的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尿管相关不适感,促进康复。方法将820例拟行全麻下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为对照组607例、观察组213例;对照组于全麻后留置尿管,观察组不予留置尿管。结果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尿管相关不适,对... 目的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尿管相关不适感,促进康复。方法将820例拟行全麻下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为对照组607例、观察组213例;对照组于全麻后留置尿管,观察组不予留置尿管。结果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尿管相关不适,对照组术后尿管相关不适发生率为87.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尿路感染;对照组拔管后尿潴留重置尿管2例、观察组术后1例不能自排小便留置尿管。结论对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不予留置尿管可显著改善手术治疗体验,降低费用,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全切除术 全身麻醉 留置导尿 尿管相关不适 尿潴留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