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拉环素与厄他培南对比治疗中国成人复杂性腹腔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吕晓菊 陈刚 +2 位作者 刘双海 李小荣 张忠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6,共8页
目的评估依拉环素在患有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的中国成年住院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cIAI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依拉环素(1.0mg/kg每12小时1次)或厄他培南(1g每24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5~14 d。分... 目的评估依拉环素在患有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的中国成年住院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cIAI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依拉环素(1.0mg/kg每12小时1次)或厄他培南(1g每24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5~14 d。分析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点的主要与次要疗效,评估改良意向性治疗(MITT)人群、临床可评估(CE)人群和微生物学可评估(ME)人群的临床疗效及微生物疗效。分析比较两治疗组不同人群不同评价时间点的临床治愈率,计算基线病原菌阳性者微生物清除率。分析不良事件及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144例至少接受过一剂研究药物的cIAI患者被纳入MITT人群,首剂用药后25~31天[疗效判断(TOC)访视时],依拉环素和厄他培南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7.8%(56/72)和90.3%(65/72)。在剔除<72h给药周期的受试者后,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3.6%(56/67)和90.3%(65/72)。依拉环素组临床治愈率在TOC访视时的CE和ME人群分别为91.1%(51/56)和83.3%(25/30),厄他培南组分别为95.3%(61/64)和90.9%(30/33)。在TOC访视时,针对ME人群2种主要基线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依拉环素组和厄他培南组对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疗效分别达到91.3%(21/23)和96.2%(25/26);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微生物学疗效分别为4/5和3/3。依拉环素组与厄他培南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相似,分别为75.0%对70.8%,绝大部分为轻、中度。依拉环素与药物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液部位静脉炎(9.7%,7/72)和输液部位疼痛(8.3%,6/72)。结论与厄他培南相似,依拉环素治疗cIAI具有良好的临床与微生物学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腹腔感染 依拉环素 厄他培南 Ⅲ期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球菌属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春 李大江 +2 位作者 滕芳菊 吕晓菊 雷秉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肠球菌属细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确诊为肠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49例肠球菌医... 目的探讨肠球菌属细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确诊为肠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49例肠球菌医院感染患者均存在着严重的基础疾病,69.39%的患者接受过侵袭性操作,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多见。分离出52株肠球菌,包括粪肠球菌40株、屎肠球菌9株和其他肠球菌3株。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利福平普遍耐药,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高于粪肠球菌,尤其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肠球菌属细菌医院感染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有严重基础疾病、使用过侵袭性操作的患者,肺部感染最常见。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敏感性高,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焱斌 吕晓菊 +8 位作者 宗志勇 俞汝佳 卢家秀 张伟 胡成平 周巧玲 黄仲义 周新 倪宗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7-370,376,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进口盐酸头孢吡肟为对照药。两组的用量、用法、疗程均为1.0~2.0g溶解于NS 100ml中,Q12h静脉滴注,疗程7~10d。结果...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进口盐酸头孢吡肟为对照药。两组的用量、用法、疗程均为1.0~2.0g溶解于NS 100ml中,Q12h静脉滴注,疗程7~10d。结果研究实际完成211例,其中国产头孢吡肟组纳入FAS分析109例,PPS分析104例;进口头孢吡肟组纳入FAS分析108例,纳入PPS分析107例。疗程结束时国产头孢吡肟组和进口头孢吡肟组的总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2.30%与84.61%和48.59%与79.43%,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3%和86.7%。以上结果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国产头孢吡肟组和进口头孢吡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3%和5.41%,主要表现为皮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一过性增高及轻度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国产注射用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急性细菌性感染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梭菌复发感染的早期识别和合理治疗
4
作者 李文君 陆鑫 +2 位作者 权敏 黄文治 王晓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3-889,共7页
目的分析西南地区艰难梭菌复发感染(rCDI)患者的临床数据,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西南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7月-2024年6月rCDI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宿主相关危险因素、外源性危险因素、治... 目的分析西南地区艰难梭菌复发感染(rCDI)患者的临床数据,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西南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7月-2024年6月rCDI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宿主相关危险因素、外源性危险因素、治疗方案及终点结局等。结果近5年西南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共检出rCDI病例26例,占同期总检出阳性病例数(643例)的4.04%。复发患者中19.23%为再次复发。rCDI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5岁,其中男性占比73.08%。主要共病包括糖尿病(34.62%)、恶性肿瘤(30.77%)、慢性肾脏疾病(23.08%)。在rCDI患者初次发作前8周内,使用药物居前三位的依次是β-内酰胺类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69.23%)、质子泵抑制剂(65.38%)、碳青霉烯类(46.15%)。在复发患者的初次发作治疗中,3.85%(1/26)的病例选用甲硝唑治疗,19.23%(5/26)的病例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用法用量不符合标准疗法,46.15%(12/26)的病例疗程不足10 d。在首次复发的治疗中,有34.78%(8/26)的病例疗程不足10 d。结论对于高龄以及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若其在发作前8周内曾使用过β-内酰胺类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等药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采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的标准剂量和标准疗程进行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复发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合理治疗 C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曲俊彦 康梅 +2 位作者 陆杨 秦家元 吕晓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耐药菌感染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明确诊断的CR-GNB血流感染患者157例,根据致病菌是否为广泛耐药,...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耐药菌感染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明确诊断的CR-GNB血流感染患者157例,根据致病菌是否为广泛耐药,分为XDR组及非XDR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并对CR-GNB血流感染者临床转归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GNB血流感染者XDR组68例,非XDR组89例。患者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及血液科,基础疾病以重症胰腺炎及肿瘤多见。CR-GNB血流感染全因病死率55.41%,XDR组高于非XDR组(P<0.05)。CR-GNB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似能改善CR-GNB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转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059,95%CI 1.117~8.380)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OR=2.541,95%CI 1.179~5.477)是CR-GNB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结论目前CR-GNB感染形势严峻,入住ICU的高龄患者预后差,需要加强各种感控措施,尽量延缓或避免CR-GNB的产生与感染,需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革兰阴性菌 耐药 血流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注射剂随机单盲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焱斌 吕晓菊 +4 位作者 刘凯 杨尧 宗志勇 俞汝佳 卢家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225,232,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每支2.5g)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以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每支2.25g)为对照药.两组的用量、用法、疗程均为2支溶解于生理盐水100ml中,Q8...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每支2.5g)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以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每支2.25g)为对照药.两组的用量、用法、疗程均为2支溶解于生理盐水100ml中,Q8h静脉滴注,疗程5~10d,重症患者可延长至14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和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组各36例.其中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纳入ITT分析36例,PP分析34例,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组纳入ITT分析36例,纳入PP分析35例.疗程结束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和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组的总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0.6%与94.4%和75.0%与94.4%,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7%和100%.以上结果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和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1%和8.11%,主要表现为皮疹(经对症处理好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一过性增高及轻度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 急性细菌性感染 随机单盲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田雨 曲俊彦 +1 位作者 谢轶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嗜... 目的分析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非重复患者54例,细菌所致血流感染20例(37.0%)、胆道感染16例(29.6%)、腹膜炎6例(11.1%)、脑膜炎4例(7.4%)、胸膜炎4例(7.4%)、关节炎2例(3.7%)、心包炎1例(1.9%)、眼内炎1例(1.9%)。临床科室分布以ICU为主。54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7 d者38例(70.4%);发病前曾行外科手术31例(57.4%);曾行侵袭性治疗27例(50.0%)、化疗5例(9.3%);使用糖皮质激素者2例(3.7%),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3.7%),所有患者均有以上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7.4%、9.3%、57.4%和81.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可引起易感者多个无菌部位的感染,耐药性明显,治疗困难,积极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无菌体液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颖 钟册俊 +1 位作者 黄亮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对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报道和文献复习,提高对成人CAEBV的认识。方法对2例确诊为CAEB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反应及病程发展,结合文献复习分析CAEBV的特征。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CA... 目的对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报道和文献复习,提高对成人CAEBV的认识。方法对2例确诊为CAEB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反应及病程发展,结合文献复习分析CAEBV的特征。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CAEBV感染的临床特征,1例门诊随访EBV-DNA阳性,1例失访。结论成人CAEBV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进展快,治疗反应不佳,必要时需结合病理活检,以期早期诊断CAEBV,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慢性 活动性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nr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与临床特征分析
9
作者 高燕渝 马晓波 +2 位作者 俞汝佳 陈筱纯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qnr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与临床特征,为控制qnr阳性菌感染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PCR扩增筛选产qnr阳性株,通过测序、接合试验进行确证。收集qnr阳性菌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其微生物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3... 目的分析qnr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与临床特征,为控制qnr阳性菌感染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PCR扩增筛选产qnr阳性株,通过测序、接合试验进行确证。收集qnr阳性菌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其微生物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34例qnr阳性细菌感染者资料,结果显示2005年10月—2006年4月期间我院存在qnr阳性菌株的流行,以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qnr阳性菌株对头孢菌素类与氟喹诺酮类高度耐药。结论qnr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增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导致患者预后恶化,抗生素选择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含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细菌的存在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NR 氟喹诺酮类耐药 临床分析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暴露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卢菲 王佩华 宗志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抗菌药物暴露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或定植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暴露作为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中不同对照组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搜...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抗菌药物暴露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或定植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暴露作为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中不同对照组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搜索近10年公开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组1:对照组为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的研究;组2:对照组为未感染或定植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40篇,组1有32篇,组2有8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抗菌药物暴露增加CRKP感染风险。结论抗菌药物暴露增加微生物耐药风险,故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规范使用。在抗菌药物作为微生物耐药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中,对照组的选择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应根据研究目的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及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助伟 邓雯秋 刘焱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2015年45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根据治疗初始时使用...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2015年45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根据治疗初始时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同时再联合氟康唑,按此将患者分为二联组和三联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成功或失败)、治疗时间、两性霉素B总剂量和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二联组18例,三联组27例。两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隐球菌脑膜炎疾病严重程度的特征相似。三联组和二联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1.48%(22/27)和66.67%(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尽管如此,三联组治疗成功的时间(71.9±37.3)d与二联组(116.0±59.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三联组两性霉素B总剂量[(3 090.60±1 540.21)mg]少于二联组[(4 889.89±2 787.4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三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15%(13/27)]低于二联组[7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在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采用初始即结合氟康唑的三联疗法相比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的二联疗法,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缩短疗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实践意 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迎欢 卢家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马尔尼菲篮状菌(又称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相真菌,主要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人群,如HIV感染者,仅少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1]。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多发生于东南亚地区,我国一项1984-2009年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马尔尼菲... 马尔尼菲篮状菌(又称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相真菌,主要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人群,如HIV感染者,仅少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1]。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多发生于东南亚地区,我国一项1984-2009年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高达87.7%为HIV感染者,而在其他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仅为3.8%及8.5%[2]。近年来非HIV感染者发生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报道有所增加。鼠伤寒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主要因食用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以胃肠炎型多见,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表现为败血症型,也可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播散性病灶[3]。本文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马尔尼菲篮状菌 鼠伤寒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权敏 毕红霞 吕晓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1-728,共8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头痛,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脑疝等,死亡风险高。流脑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治疗首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头痛,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脑疝等,死亡风险高。流脑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治疗首选青霉素G,重症者需同时给予各器官系统支持治疗。脑膜炎球菌疫苗是防控流脑最有效的措施,应当根据不同地区流行菌株血清群的不同选择恰当的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诊断 治疗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所致重症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鑫 由屹先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多黏菌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s,CRO)所致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内迄今可用药物有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olistimethate sodium,CMS)、硫酸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sulfate,PBS)、硫酸黏菌素(co... 多黏菌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s,CRO)所致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内迄今可用药物有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olistimethate sodium,CMS)、硫酸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sulfate,PBS)、硫酸黏菌素(colistin sulfate,CS)[1]。近年国内外对不同多黏菌素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将从药物敏感性、药代动力学(PK)及药效学(PD)、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旨在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 感染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15
作者 刘韦 白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病因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而通过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仅能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而且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病因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而通过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仅能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而且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CCl4联合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胺法、硫代乙酰胺联合LPS法、血清白蛋白法、胆管结扎术法等。通过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索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提供文献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16
作者 宋承润 陈恩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3-748,共6页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水源和食品安全的管理加强以及积极的公共卫生措施,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志贺菌仍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为进一步规范细菌...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水源和食品安全的管理加强以及积极的公共卫生措施,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志贺菌仍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为进一步规范细菌性痢疾临床诊疗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组织制定《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2023年版)》,现对该指南的部分意见进行分析,以促进细菌性痢疾治疗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俞汝佳 吕晓菊 +2 位作者 高燕渝 杨仁国 徐开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米诺环素等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15株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16... 目的初步探讨米诺环素等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15株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4μg/mL与0.25μg/mL,MIC90分别为16μg/mL与4μg/mL,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2μg/mL,MIC90为32μg/mL。结论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米诺环素 多黏菌素 体外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及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曾雪峰 秉钧 +3 位作者 吕晓菊 范昕建 冯萍 俞汝佳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研究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9月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 ,测定其对 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对大环内酯类抗生...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研究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9月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 ,测定其对 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耐药基因ermB和mefA ,并对ermB和mefA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82株肺炎链球菌中 13株对青霉素低度耐药 (占 15 .9% )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 ,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 80 .5 % (6 6 / 82 )和 6 8.3% (5 6 / 82 )。耐大环内酯类肺炎链球菌中 ,96 .4 %菌株表现为内在型耐药。标准菌株ATCC4 96 19及 16株红霉素敏感菌株均未检测到ermB基因及mefA基因 ;ermB基因和mefA基因分别在 6 2和 11株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中检测到 ,其中 7株菌同时检测到ermB基因和mefA基因。所测ermB和mef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收录序列高度一致。结论 :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 ,但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却非常普遍。ermB基因介导的靶位改变是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大环内酯类 耐药机制 ERMB基因 mef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表型与外膜蛋白OprD2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永芳 吕晓菊 +6 位作者 俞汝佳 宗志勇 高燕渝 陈慧莉 李晓芳 蒋胜 韩乾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探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差异与其膜孔蛋白0prD2变化的关系。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2株Pa对...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探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差异与其膜孔蛋白0prD2变化的关系。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2株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8种常用抗假单胞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从中筛出32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不同耐药表型的Pa,提取外膜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离,检测OprD2相对含量。结果耐药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54.23%),其次是环丙沙星(45.07%)、美罗培南(28,87%)、氨曲南(19.72%)、阿米卡星(17.6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4.08%)和头孢他啶(11.97%),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9.86%)。呈现多重耐药的菌株占38.73%(55/142),交叉耐药率高达40.84%(58/142)。在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中,合并有其他肛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达到62.34%(48/77)。32株Pa外膜蛋白电泳结果显示OprD2相对含量在耐药组为0~3.5%(其中有一株为8.70%),敏感组为6.20%~10.20%。在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与敏感组之间统计分析P〈0.05,耐碳青霉烯类组低于敏感组,但是在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敏感组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耐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常见,且常呈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膜孔蛋白OprD2减少或缺失是我院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美罗培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MIC 耐药性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OPR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0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检测及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6
20
作者 段建春 吕晓菊 +4 位作者 宗志勇 冯萍 俞汝佳 高燕渝 熊亚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三种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及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耐药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月从临床分离的210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任一种MIC值≥2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主... 目的调查分析三种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及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耐药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月从临床分离的210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任一种MIC值≥2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三种肠杆菌科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以中敏和耐药合并计算)均超过50%;有90%的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敏感.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以阿米卡星和依替米星的抗菌活性最强,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和依替米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6.77%和65.38%.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仅亚胺培南对其抗菌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