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反应抑制、厌恶延迟和时间感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闯 郭兰婷 郭田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反应抑制 时间感 延迟 违法犯罪行为 学龄期儿童 儿童青少年 反社会人格 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 焦虑障碍 学习困难 品行障碍 患病率 儿童期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行为障碍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况伟宏 伍定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为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制症状问卷并利用与健康对照组以及中度AD比较的方法,分析20例轻度AD病人的行为障碍。结果:65%轻度AD病人具有行为障碍,其中精神病性症状者为20%,抑郁症状者为3... 目的: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为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制症状问卷并利用与健康对照组以及中度AD比较的方法,分析20例轻度AD病人的行为障碍。结果:65%轻度AD病人具有行为障碍,其中精神病性症状者为20%,抑郁症状者为35%,人格改变为55%;轻度AD各种形式行为障碍的发生率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χ^2检验);除抑郁症状外,轻度AD行为障碍的发生率均较中度AD低(P<0.05,χ^2检验)。结论:行为障碍是轻度AD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障碍 临床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邱昌建 张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8-320,共3页
正常老化与痴呆,特别是与Alzheimer病(AD)之间的界线或其过渡阶段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临床研究与年龄有关的认知损害中,轻微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MCI的预测性研究和早期干预实验尤其引... 正常老化与痴呆,特别是与Alzheimer病(AD)之间的界线或其过渡阶段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临床研究与年龄有关的认知损害中,轻微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MCI的预测性研究和早期干预实验尤其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进展 诊断 流行病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罪犯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邱昌建 方进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 :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对 13 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 :罪犯E、N、P分高于常模 ,L分低于常模 ,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 目的 :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对 13 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 :罪犯E、N、P分高于常模 ,L分低于常模 ,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完整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 ,“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比幼时家庭完整者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 ,“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与E因子显著相关 ;“母亲过干涉、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N因子显著相关 ;“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罪犯 人格特征 父母教养方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DRD3、DRD2和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小红 周琴 +6 位作者 李涛 王英成 黄颐 孙学礼 刘协和 师建国 吴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索多巴胺D3受体 (DRD3)、多巴胺D2受体 (DRD2 )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 ,对 10 5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 12 8名对照者之DRD3、DRD2和COMT的多态性进... 目的 探索多巴胺D3受体 (DRD3)、多巴胺D2受体 (DRD2 )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 ,对 10 5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 12 8名对照者之DRD3、DRD2和COMT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DRD3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77,P =0 0 2 )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基因型 1/ 1和 2 / 2在两组间分布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36 ,OR=5 72 7) ,等位基因分析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2 ,OR =6 786 ) ;DRD2和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χ2 =1 983,P =0 37/ χ2 =1 6 7,P =0 4 1;χ2 =0 2 16 ,P >0 0 5 / χ2 =0 14 3,P >0 0 5 ) ;将DRD3和DRD2共同分析时发现OR值升高 (OR =6 6 97)。结论 DRD3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联 ,且与DRD2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多巴胺D3受体 多巴胺D2受体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I:重型精神障碍
6
作者 魏赓 刘善明 +13 位作者 张伟 向云 黄晓琦 杨闯 黄文军 谢维爵 何侠 苏晓凡 旺加 次仁平措 白玛卓嘎 次普 扎桑 刘协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1-604,共4页
目的调查西藏精神障碍患病率,为政府制订西藏卫生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两次全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执行手册/研究版(SCID-I)作为定式检查工具,并以美国精神障... 目的调查西藏精神障碍患病率,为政府制订西藏卫生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两次全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执行手册/研究版(SCID-I)作为定式检查工具,并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诊断标准,对西藏具有代表性的4个地市进行精神障碍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在西藏≥15岁人口中实际调查5375人,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0.48%,0.34%,0.17%和0.037%;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56%,0.37%,0.17%和0.037%。结论西藏4类重型精神障碍总的终生患病率为1.14%,如何妥善解决全自治区1%人口中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治问题,在政府制订卫生工作规划时有必要特别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患病率 流行病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