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思斯 周轩 +3 位作者 焦河 邓帮富 费泽军 何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16.00),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碘对比剂 造影期并发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时所受的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高荣慧 周轩 +2 位作者 简能日 胡航佳 何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介入诊疗中的受照剂量,探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诊疗方式等因素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最终纳入113例,随机配置的辐射监测系统记录透视时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介入诊疗中的受照剂量,探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诊疗方式等因素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最终纳入113例,随机配置的辐射监测系统记录透视时间(FT)、剂量面积乘积(DAP)、空气比释动能(AK)。分析性别、患者年龄(30~60岁组、60~80岁组、≥80岁组)、闭塞位置(前、后循环)以及血管开通技术对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患者FT值7.94~97.41 min(24.0±14.4 min);DAP值1638~551959 mGy·cm2(137422.8±107778.1 mGy·cm2);AK值11~5726 mGy(1210.9±1070.8 mGy)。男性患者辐射剂量高于女性患者,DAP值、A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间各剂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循环闭塞患者所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导管抽吸(ASPI)患者辐射剂量最低,导管抽吸结合支架取栓(ASPI+SR)以及支架植入术组的辐射剂量大于ASPI组,3个剂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差异较大,性别、血管开通方式均是影响辐射剂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特征的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诊疗 辐射剂量 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