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女婴尿道旁腺囊肿诊治并文献分析
1
作者 赵伟 严宗逊 马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总结新生女婴尿道旁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随访2例新生女婴尿道旁腺囊肿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转归进行评价;以“新生儿”、“女婴”、“尿道旁腺囊肿”、“Paraurethral cyst”、“Skene s d... 目的总结新生女婴尿道旁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随访2例新生女婴尿道旁腺囊肿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转归进行评价;以“新生儿”、“女婴”、“尿道旁腺囊肿”、“Paraurethral cyst”、“Skene s duct”、“neonate,newbor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截至2019年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例均因生后发现尿道口包块就诊,无排尿困难,影像学检查提示尿道旁腺囊肿可能;随访期间包块逐渐消失,后期未见复发。通过文献检索,最终纳入8篇病例报道,含新生女婴尿道旁腺囊肿27例,加上本文报道的2例,共29例。其中无症状患儿共23例,13例选择随访观察,10例选择外科手术治疗;6例存在排尿异常、肿块增大等临床表现,1例选择临床观察,另外5例选择手术治疗。结论新生女婴尿道旁腺囊肿在临床上较罕见,但多数预后理想,并伴随有自然的缓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旁腺 囊肿 新生儿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磺酸乙烷对大鼠睾丸胚胎型Leydig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学 黄鲁刚 董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评价细胞毒性药物二甲磺酸乙烷对新生大鼠睾丸胚胎型Leydig细胞的作用效应及安全使用剂量。方法:选取出生后3 d的雄性SD幼鼠共40只,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组)、二甲磺酸乙烷75 mg/kg组、二甲磺酸乙烷100 mg/kg组和二甲磺酸乙烷... 目的:评价细胞毒性药物二甲磺酸乙烷对新生大鼠睾丸胚胎型Leydig细胞的作用效应及安全使用剂量。方法:选取出生后3 d的雄性SD幼鼠共40只,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组)、二甲磺酸乙烷75 mg/kg组、二甲磺酸乙烷100 mg/kg组和二甲磺酸乙烷125 mg/kg组,每组10只。予腹腔内注射不同实验剂量的二甲磺酸乙烷,注射后4 d分别处死幼鼠;测量动物体重及睾丸重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睾酮水平,睾丸组织冰冻切片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睾丸组织中Leydig细胞相关特异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注射后4 d,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清睾酮水平方面[(0.542±0.117)μg/L,(0.124±0.021)μg/L,(0.113±0.015)μg/L,vs.(0.834±0.172)μg/L,P<0.05],75 mg/kg剂量组轻度下降,而100 mg/kg剂量组和125 mg/kg剂量组则明显降低;睾丸组织3β-HSD染色显示:75 mg/kg剂量组仍可见少量的3β-HSD染色呈阳性的胚胎型Leydig细胞(fetal leydig cell,FLC),100 mg/kg剂量组和125 mg/kg剂量组无3β-HSD染色呈阳性的FLC存在,但125 mg/kg剂量组睾丸曲细精管细胞排列严重紊乱;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100 mg/kg剂量组睾丸组织Hsd3b1和Cyp17a1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二甲磺酸乙烷能够特异性地破坏新生雄性SD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胚胎型Leydig细胞,腹腔注射100 mg/kg二甲磺酸乙烷可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大鼠睾丸去胚胎型Leydig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YDIG细胞 睾丸 二甲磺酸乙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3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晨霄 王梦秋 +5 位作者 李思 冯颖 马芳 吴衣论 王琳 马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氨酸酶3(NEU3)与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活力、侵袭和凋亡的关系,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再分别给予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剂DANA处理和RNA干扰靶向沉默NEU3,采用C... 目的:探讨神经氨酸酶3(NEU3)与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活力、侵袭和凋亡的关系,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再分别给予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剂DANA处理和RNA干扰靶向沉默NEU3,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 PCR法检测2种处理方式对凋亡抑制蛋白Bcl-2 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2种处理方式对NEU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Bcl-2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ANA处理后前列腺癌细胞的NEU3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增强,MMP2蛋白表达减少,侵袭力减弱,凋亡无明显变化,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 <0.05);NEU3沉默后NEU3蛋白表达减少,细胞活力增强,MMP2蛋白表达和细胞侵袭力无明显变化,凋亡能力增强,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 <0.05)。结论:抑制NEU3可以减弱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活力,增强细胞凋亡能力,但对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氨酸酶3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细胞活力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