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在小儿胸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文英 王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胸腔镜 小儿 胸外科 适应证手术 肺叶切除术 食管手术 纵隔肿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联合大网膜次全切除术在儿童终末期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亮 王琦 向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2-657,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联合大网膜次全切除术在儿童终末期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联合大网膜次全切除术治疗...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联合大网膜次全切除术在儿童终末期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联合大网膜次全切除术治疗的38例终末期肾病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基本信息、原发疾病、手术时长、术前及术后肾功能、术后并发症(感染、堵管、漂管、漏液、腹部疝)、是否肾移植及死亡、导管存活率及使用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38例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1/38)。其中腹腔感染6例(15.8%,6/38),5例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再次手术拔除导管,1例则在抗感染治疗后继续正常使用导管;导管漂移3例(7.9%,3/38),其中2例行再次手术置管,1例继续使用导管8个月后死亡;术后堵管、漏液各1例(2.6%,1/38),均再次手术处理。共3例(7.9%,3/38)患儿在导管使用期间死亡,20例(52.6%,20/38)患儿接受肾移植治疗,剔除对应年限肾移植病例术后1年、2年、3年的导管存活率分别为81.6%(31/38)、66.7%(22/33)、60.7%(17/28);3例患儿使用导管超过6年,且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导管使用时长为(23.11±20.73)个月。结论对于儿童终末期肾病,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联合大网膜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腹腔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导管失效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加强对腹腔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透析 肾病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Kasai手术疗效及术后黄疸清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镇宇 蒲思宇 +5 位作者 张一茂 王琦 宋九林 陈阳 向波 靳曙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总结胆道闭锁Kasai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影响Kasai手术后黄疸清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40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160例、女180例,日龄(47.47±11.61)d,其中接... 目的总结胆道闭锁Kasai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影响Kasai手术后黄疸清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40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160例、女180例,日龄(47.47±11.61)d,其中接受Kasai手术227例(开放手术124例、腹腔镜手术103例)。收集所有接受Kasai手术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手术情况、临床指标、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黄疸清除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Kasai手术后患儿黄疸最终消退率为65.20%(146/227),Kasai手术后5年自体肝累计生存率为35.20%。年龄(P=0.025)、彩超下肝门部纤维包块厚度(P=0.016)、肝门部纤维包块横截面单位面积小胆管直径≥150μm数目(P=0.012)、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发作频次(P=0.035)以及肝弹性值(P=0.029)对Kasai手术后黄疸消退率具有明显影响。对P<0.05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彩超下肝门部纤维包块厚度、肝门部纤维包块横截面单位面积小胆管直径≥150μm数目、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发作频次是Kasai手术后黄疸消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退黄效果总体较好,可有效延长患儿自体肝生存率。年龄、彩超下肝门部纤维包块厚度、肝门部纤维包块横截面单位面积小胆管直径≥150μm数目以及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发作频次会影响手术后退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Kasai手术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中椎板的保护和加强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福云 刘文英 胡廷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保护和加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的脊柱结构及稳定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共收治TCS患儿197例。92%的TCS患儿(182/197)合并有脊柱裂。54例采用非椎板双开门治疗,随访发现1例脊柱后突加重,1例外伤后脊髓受损,4例(7.4... 目的:探讨保护和加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的脊柱结构及稳定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共收治TCS患儿197例。92%的TCS患儿(182/197)合并有脊柱裂。54例采用非椎板双开门治疗,随访发现1例脊柱后突加重,1例外伤后脊髓受损,4例(7.4%)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43例采用椎板双开门暴露椎管术后缝合,或脊柱裂术后椎板植骨等改进手术方法,损伤小,手术暴露好,术后脊柱结构完全或部分修复,治疗有效,并发症少(术后2例(1.4%)发生脑脊液漏)。结论:椎板双开门打开椎管探查脊髓行松解术及术后植骨闭合脊柱裂等方法暴露清楚,松解彻底,既可保护和加强脊柱结构,又可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治疗TCS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外科学 手术 椎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俞阳 刘利君 +1 位作者 彭明惺 唐学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的病程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35例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合并化脓性关节炎32例。所有患儿14d后X线片均出现骨质异常表现...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的病程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35例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合并化脓性关节炎32例。所有患儿14d后X线片均出现骨质异常表现。细菌培养33例,阳性17例占51.5%。本治疗组均予以外科手术治疗,45例均行开窗减压术,28例加行关节囊切开引流,均临床治愈。结论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确诊后,应尽早予以抗炎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诊断 骨髓炎 治疗 急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文杰宇 谢小龙 向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目的比较全机器人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total robot assisted surgery, TRAS)和传统机器人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conventional robot assisted surgery, CR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 目的比较全机器人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total robot assisted surgery, TRAS)和传统机器人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conventional robot assisted surgery, CR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TRAS和CRAS治疗的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控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混杂因素, 使手术方式成为唯一独立变量后, 对比分析接受两种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中转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短期(术后1个月)与长期(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接受TRAS患儿36例, 为TRAS组;接受CRAS患儿74例, 为CRAS组。经过PSM后, 最终两组各22例进入对比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S组手术时间[(238.36±50.37)min比(179.36±31.03)min, P< 0.01]长于CRAS组, 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95±1.00)d比(4.73±0.94)d, 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7.50±1.19)d比(8.55±1.95)d, P=0.038]显著短于CRA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S和CRAS均是治疗胆总管囊肿安全、有效的术式。相比于CRAS, TRAS可以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骨血管瘤X线诊断(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宏波 彭明惺 +1 位作者 刘利君 唐学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729-730,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骨血管瘤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小儿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龙雪峰 李强辉 +3 位作者 向波 陈小勋 周维模 郭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作者收治的15例急性粪石性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诊治。结果15例中,12例单纯经腹腔镜手术解除梗阻,3例经腹腔镜辅助解...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作者收治的15例急性粪石性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诊治。结果15例中,12例单纯经腹腔镜手术解除梗阻,3例经腹腔镜辅助解除梗阻。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15例均治愈,元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腹痛、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在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手术诊治急性粪石性肠梗阻创伤小,康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粪便嵌顿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文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纵隔肿瘤是小儿胸部较常见肿瘤,其中包括某些胚胎组织残余所形成的异常囊肿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小儿纵隔内转移性肿瘤少见。由于纵隔内有众多的重要器官组织,纵隔肿块常可压迫和侵犯重要脏器,加之小儿气道口径狭小。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气道口径狭小 切除术 转移性肿瘤 继发性肿瘤 气道梗阻 压迫症状 胸内甲状腺 脊柱椎体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祖德 向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3-173,共1页
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HENTs)在儿童中非常少见,主要是来源于肝外脏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1]。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肝脏 原发性 神经内分泌肿瘤 小儿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单中心回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柱 袁淼 +3 位作者 何涛贞 程凯昇 杨纲 徐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支气管扩张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岁3个月至15岁;均经术前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 目的总结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支气管扩张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岁3个月至15岁;均经术前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及术后肺组织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收集患儿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13例术前HRCT均提示局限性肺部支气管明显扩张伴管壁增厚,9例因异物或反复感染进展为支气管扩张不可逆期。11例行肺叶切除术,2例行肺段切除术,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别为:4例为先天性肺畸形,5例为异物吸入,1例为肺部感染,3例原因不明。术后并发症:皮下气肿4例,同侧或对侧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伤口感染1例;均经伤口换药、抗感染、雾化祛痰、翻身拍背及体位引流等治愈。门诊随访1~5年,患儿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均恢复良好,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复发。结论不同潜在病因所致支气管扩张症应采取不同的诊治策略,先天性肺畸形、异物吸入及终末期肺部感染是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外科手术 病理学 外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西罗莫司对斑马鱼胚胎模型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作者 张梓欣 邱桐 +6 位作者 周江元 张学鹏 龚雪 杨开颖 兰钰茹 陈思源 吉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8-2374,共7页
目的通过斑马鱼模型探索西罗莫司对运动、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斑马鱼胚胎受精后3 h,使用不同浓度的西罗莫司干预,记录胚胎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使用标记血管、神经、免疫细胞的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对比药物对血... 目的通过斑马鱼模型探索西罗莫司对运动、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斑马鱼胚胎受精后3 h,使用不同浓度的西罗莫司干预,记录胚胎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使用标记血管、神经、免疫细胞的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对比药物对血管、神经、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5μmol·L^(-1)时,胚胎的孵化率明显降低,幼鱼的体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运动也明显减缓,幼鱼神经系统轴突的长度、节间血管的发育以及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都明显延迟,但浓度低于0.1μmol·L^(-1)时药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西罗莫司超过一定浓度时,会明显减缓斑马鱼胚胎运动、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因此,在使用西罗莫司治疗儿童疾病时,需要精准地监测血药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生长发育 毒性 斑马鱼 胚胎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治疗复杂性脉管异常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兰钰茹 周江元 +1 位作者 邱桐 吉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3-696,共4页
脉管异常是一类起源于血管和(或)淋巴管的异常疾病的总称, 多为良性或交界性病变。脉管异常的治疗方法多样, 但对于同时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对机体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的复杂性/难治性脉管异常而言, 传统治疗方法可能疗效较... 脉管异常是一类起源于血管和(或)淋巴管的异常疾病的总称, 多为良性或交界性病变。脉管异常的治疗方法多样, 但对于同时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对机体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的复杂性/难治性脉管异常而言, 传统治疗方法可能疗效较差。西罗莫司是一种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 近年来研究发现西罗莫司对于部分复杂性脉管异常疗效较好。本文就西罗莫司治疗复杂性脉管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脉管异常 西罗莫司 雷帕霉素靶蛋白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11例先天性肝血管瘤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队列研究
14
作者 龚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0-2440,共1页
肝血管瘤(H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肝肿瘤。2007年,HH首次被分为3种形态模式:局灶性、多灶性和弥漫性。局灶性HH[也称为先天性HH(CHH)]已被证明是皮肤先天性血管瘤的肝脏形式。CHH的临床特征变化很大,从无症状到危及生命。尽管既往研究描述... 肝血管瘤(H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肝肿瘤。2007年,HH首次被分为3种形态模式:局灶性、多灶性和弥漫性。局灶性HH[也称为先天性HH(CHH)]已被证明是皮肤先天性血管瘤的肝脏形式。CHH的临床特征变化很大,从无症状到危及生命。尽管既往研究描述了不同的CHH管理的单中心经验,但这些研究受到样本量小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少有研究报道关于CHH特征以及过去几十年间CHH治疗策略的变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吉毅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针对过去20年的CHH多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最终21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并提出了4种具有不同生长/退化特征的CHH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科 肝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 队列研究 肝肿瘤 无症状 多灶性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2例儿童夜遗尿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咏梅 黄艳 +3 位作者 熊琼珍 马学 黄鲁刚 徐小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调查夜遗尿患者临床特征,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夜遗尿,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252例夜遗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排尿日记,分析夜遗尿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252例夜遗尿患者中,单... 目的调查夜遗尿患者临床特征,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夜遗尿,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252例夜遗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排尿日记,分析夜遗尿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252例夜遗尿患者中,单症状夜遗尿患者130例(51.59%),非单症状夜遗尿患者94例(37.30%),膀胱过度活动症28例(11.11%)。出现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121例(48.02%),夜间多尿51例(20.23%),夜尿多及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16例(6.35%),夜间尿量和膀胱容量正常64例(25.40%)。夜遗尿儿童临床表现特征排前三位的是难以唤醒、便秘和饮水。儿童夜遗尿遗传因素占14.29%。结论夜遗尿就诊患者中以合并膀胱问题为主,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关注夜遗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排尿日记,正确识别、判断、决策,有助于为夜遗尿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遗尿症/诊断 夜遗尿症/治疗 临床特征 排尿日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异位甲状腺和甲状舌管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步云 唐耘熳 +2 位作者 罗燕 庄华 陈红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1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被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的原因。方法 用超声观察和测量正常甲状腺、异位甲状腺和甲状舌管囊肿 ,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 由于对异位甲状腺的认识不足 ,异位甲状腺容易被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结论...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被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的原因。方法 用超声观察和测量正常甲状腺、异位甲状腺和甲状舌管囊肿 ,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 由于对异位甲状腺的认识不足 ,异位甲状腺容易被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结论 在诊断甲状舌管囊肿时应注意与异位甲状腺鉴别 ,以免因误诊而手术给患者带来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异位甲状腺 甲状舌管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春燕 徐畅 +2 位作者 钟麟 杨周健 王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收治5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对及诊治经过。结果所有患儿均以胆汁性呕吐为首发症状;伴血便22例,中肠坏死7...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收治5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对及诊治经过。结果所有患儿均以胆汁性呕吐为首发症状;伴血便22例,中肠坏死7例。中肠坏死组与非中肠坏死组的肠扭转度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出现症状至就诊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出现血便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9例cT检查见肠系膜根部漩涡征,其中15例见肠壁增厚,腹水,扭转肠管扩张积液等。54例患儿中,7例死于中肠坏死,其余47例顺利康复。结论新生儿期发生胆汁性呕吐者,应高度警惕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扭转 诊断 肠扭转 外科学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液病合并急腹症诊断和治疗特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文英 王永刚 +3 位作者 魏艇 俞松 熊忠讯 唐耘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8-550,553,共4页
关键词 儿童血液病 急腹症 治疗 诊断 血液病患者 误诊误治 回顾分析 诊治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327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晓东 吴杨 +2 位作者 向波 赵一洋 王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总结我们10年来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雪橇形”内环口修补针于腹膜外双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内环口,同时穿刺抽净鞘膜囊内积液的... 目的:总结我们10年来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雪橇形”内环口修补针于腹膜外双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内环口,同时穿刺抽净鞘膜囊内积液的手术方式,治疗2岁以上鞘膜积液患者327例,其中术前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110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7例。结果327例中,325例患侧鞘状突内环口未闭,孔径3~5 mm;64例(约占19.6%)术前诊断为单侧的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术后常规随访1年,4例术后1~3个月出现同侧鞘膜囊内中等量积液(3~6 mL),复发率约1.2%,其中3例门诊观察2~3个月自行消退;1例再次经皮细针抽吸后自愈。病理学检查发现鞘膜囊内膜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分泌功能极弱。结论儿童鞘膜积液发病机制与鞘状突未闭有关,鞘膜囊液体主要来自于腹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长期疗效满意,且可以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真两性畸形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鲁刚 黄斌 +1 位作者 王明和 陈绍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真两性畸形的诊断、合理的性别选择及恰当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2年9例儿童真两性畸性的临床资料.结果社会性别:男6例,女3例;染色体组型:46XX 4例,46XY 1例,45XO 1例,45xO/46XY嵌合型3例.性腺畸形为:双侧型2... 目的探讨儿童真两性畸形的诊断、合理的性别选择及恰当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2年9例儿童真两性畸性的临床资料.结果社会性别:男6例,女3例;染色体组型:46XX 4例,46XY 1例,45XO 1例,45xO/46XY嵌合型3例.性腺畸形为:双侧型2例,单侧型3例,片侧型4例.按男性抚育者,行卵巢组织及子宫附件切除,睾丸固定,同期或二期尿道下裂修复;按女性抚育者,切除睾丸组织或卵睾,同期行阴蒂会阴成形术.近期2例用腹腔镜行盆腔探查和性腺切除.5例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结论早期诊断、根据外生殖器及性腺优势作出合理的性别选择至关重要,儿童期应完成对与确定性别相抵触性腺的切除和外生殖器矫形,腹腔镜在诊断与治疗上有很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两性畸形 诊断 治疗 腹腔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