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与美国内分泌协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静 陈德才 王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1-895,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可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其导致的骨折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带来极大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可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其导致的骨折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带来极大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也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骨折。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联合发布了更新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本文从骨折风险评估与骨质疏松症诊断、基础干预措施、药物干预方面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展现骨质疏松症诊治的新进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指南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覃 陈德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151-4152,共2页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于2015年底发布了《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这是我国第一个覆盖一般生化标志物、骨代谢激素和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指南,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定义、分类、检测、解读和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于2015年底发布了《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这是我国第一个覆盖一般生化标志物、骨代谢激素和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指南,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定义、分类、检测、解读和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总结国内外临床和基础研究之上针对我国临床实际的需求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本文对其中的要点进行解读,希望能给医生理解并恰当应用本指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标志物 骨疾病 代谢性 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慎 卢春燕 +5 位作者 王覃 陈德才 李静 袁艳玲 吴承倢 田浩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21-2630,共10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些共病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骨密度并增加骨折风险,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与其他疾病共患关系的整体研究非常缺乏,难以帮助临床医生形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情况的全... 背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些共病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骨密度并增加骨折风险,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与其他疾病共患关系的整体研究非常缺乏,难以帮助临床医生形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情况的全面了解。目的探讨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共病特征及共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以期提高相关科室医生的骨质疏松症诊疗能力,最终促进骨质疏松症整体诊疗水平并减轻患者负担。方法2006年3月—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有37559例住院患者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按照排除标准排除6197例后,最终纳入3136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诊断数据、骨密度数据,根据患者是否患有共病将其分为共病组和非共病组,比较两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比较两组共病种数、各种疾病的共病率。结果31362例患者中,有共病者30698例(97.88%),患者平均患共病种数为(4.0±2.2)种;发生骨折10378例(33.09%)。共病率排名前3位的单病种分别是高血压(I10)、2型糖尿病(E11)和其他椎间盘疾患(M51),其共病率分别为41.41%、18.75%、15.88%;共病率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分别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其共病率分别为42.27%、32.15%及31.25%。在24种(类)共病中,有14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腰椎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E11)、高血压(I10)和膝关节病(M17);有3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腰椎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分别为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和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在24种(类)共病中,有4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股骨颈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膝关节病(M17)、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及2型糖尿病(E11);有12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股骨颈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和脑梗死(I63)。在24种(类)共病中,有5种(类)疾病的共病组全髋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E11)、膝关节病(M17)和其他椎间盘疾患(M51);有9种(类)疾病的共病组全髋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和其他呼吸性疾患(J98)。骨折组共病种数大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膝关节病(M17),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肿瘤(C00-D48)共病率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高血压(I10),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消化系统疾病(K00-K93),呼吸系统疾病(J00-J9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神经系统疾病(G00-G99),其他呼吸性疾患(J98),肝的其他疾病(K76),脑梗死(I63),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25),动脉粥样硬化(I70),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共病率高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与其他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合并存在,应特别注意评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骨密度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低估骨性关节炎和其他肌肉关节疾病患者的骨密度时,可能需要行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QCT)骨密度检查或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如骨折风险评估量表(FRAX)〕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共病现象 骨密度 骨折 高血压 糖尿病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增加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杰 高云 +3 位作者 张明峰 安振梅 伍悦蕾 张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436-4442,共7页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有研究显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更易受到感染,且重症率和病死率更高,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本研究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肺形态及功能改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血管紧张素转化...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有研究显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更易受到感染,且重症率和病死率更高,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本研究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肺形态及功能改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肥胖和炎性因子、高凝状态、氧化应激和糖基化、年龄等因素有关,但是否是糖尿病本身增加了其易感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功能试验 肺功能 免疫缺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媛媛 王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347-4353,共7页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用于骨质疏松症临床评估的理想指标应全面反映骨强度且能最好地预测骨折风险。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基于能部分反映骨强度的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和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等。然而上述方法在确...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用于骨质疏松症临床评估的理想指标应全面反映骨强度且能最好地预测骨折风险。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基于能部分反映骨强度的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和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等。然而上述方法在确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广泛的争议。本文回顾了骨密度、脆性骨折史、FRAX~分别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且就目前各指南对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的变迁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治疗阈值 骨密度 骨折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骨转换标志物参考范围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翩翩 王覃 +13 位作者 卢春燕 李静 徐勇 曹洪义 谢小华 吴雪艳 郭彦宏 刘婷 陈燕 黄媛媛 张琪 许慎 陈雯 陈德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6-902,共7页
背景骨转换标志物(BTMs)是评估抗骨质疏松症疗效、预测骨量丢失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目前尚缺乏西部地区绝经前女性BTMs参考范围的研究。目的建立中国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 背景骨转换标志物(BTMs)是评估抗骨质疏松症疗效、预测骨量丢失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目前尚缺乏西部地区绝经前女性BTMs参考范围的研究。目的建立中国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的参考范围,并探究绝经后女性在不同骨密度、骨折状态下P1NP、CTX水平。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3月,于四川省成都市、广元市、西昌市、泸州市各随机选取一个城市社区和一个农村社区,以年龄≥30岁的女性为调查对象。检测血钙、血磷、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1,25二羟维生素D〔1,25(OH)_2D〕、P1NP、CTX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检测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问卷调查受试者骨折史、绝经状态。结果本研究纳入1 060例女性,其中绝经前女性319例,绝经后女性741例。绝经后女性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低于绝经前女性,体质指数(BMI)、血钙、血磷、血肌酐、P1NP、CTX水平及骨折史比例高于绝经前女性(P<0.05)。不同年龄女性P1NP、CTX水平及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0岁女性P1NP水平高于30~44岁,≥45岁女性CTX水平高于30~44岁,≥55岁女性CTX水平高于45~49岁;≥45岁女性L1~4、股骨颈骨密度低于30~44岁,≥55岁女性全髋骨密度低于30~54岁(P<0.05)。30~44岁人群可用于建立绝经前女性的BMTs参考范围,P1NP参考范围为178.36~887.73μg/L,CTX参考范围为0.04~0.67μg/L。绝经后女性不同骨密度者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不同骨密度者P1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症者P1NP水平高于骨量正常者(P<0.05)。有无骨折史的绝经后女性P1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骨折史的绝经后女性CTX水平高于无骨折史者(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P1NP参考范围为178.36~887.73μg/L,CTX参考范围为0.04~0.67μg/L;绝经后女性骨转换加快,且骨密度减低及骨折人群骨转换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转换标志物 参考值 中国西部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J2基因下游rs312691、rs623011位点多态性与甲状腺毒症周期性瘫痪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唐紫薇 姚渝 田浩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探讨KCNJ2基因下游rs312691与rs623011这2位点是否为中国大陆甲状腺毒症周期性瘫痪(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患者可疑致病位点。方法:对TPP组112人,不伴低钾周瘫的Graves’甲亢(GD组)127人,正常对照组(NC组)94人提取全... 目的:探讨KCNJ2基因下游rs312691与rs623011这2位点是否为中国大陆甲状腺毒症周期性瘫痪(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患者可疑致病位点。方法:对TPP组112人,不伴低钾周瘫的Graves’甲亢(GD组)127人,正常对照组(NC组)94人提取全基因组DNA以及PCR扩增,于目标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结果:rs312691等位基因C在TPP组的基因频率为0.674,显著高于GD组0.40和NC组0.463,CC基因型的甲亢男性和正常男性相较CT和TT基因型发生TPP的风险分别为5.390倍和2.481倍;rs623011等位基因A在TPP组的基因频率也为0.674,显著高于GD组0.386和NC组0.431,AA基因型的甲亢男性和正常男性相较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发生TPP的风险分别为5.292倍和3.236倍。结论:rs312691与rs623011均与中国大陆TPP显著相关,可能为TPP致病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毒症周期性瘫痪 KCNJ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下肢水肿-反复骨折-M蛋白 被引量:2
8
作者 范翩翩 罗夕茗 +6 位作者 黄媛媛 张琪 许慎 李静 卢春燕 陈德才 王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在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情况下,以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ulitiple myoloma,MM)容易被漏诊。现报告1例72岁男性,因肾病综合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严重骨质疏松症,但规律抗骨质疏松过程中反复发生椎体骨折。结合既往多次免... 在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情况下,以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ulitiple myoloma,MM)容易被漏诊。现报告1例72岁男性,因肾病综合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严重骨质疏松症,但规律抗骨质疏松过程中反复发生椎体骨折。结合既往多次免疫固定电泳提示IgGκ型单克隆球蛋白(monoclonal protein,M蛋白),骨髓穿刺见克隆性浆细胞,考虑并发MM。本文同时对骨质疏松症及MM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折 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