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邱丽华 龚启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91-796,共6页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磁共振序列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机制研究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磁共振结构及功能成像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抑郁症潜在病理...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磁共振序列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机制研究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磁共振结构及功能成像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抑郁症潜在病理学基础及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梅兰 胡心宇 +3 位作者 刁显明 陈洪亮 龚启勇 邱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9-812,814,共5页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DD)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性别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纳入未服用药物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MDD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DD)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性别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纳入未服用药物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MDD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均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MDD患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提取差异脑区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效应结果发现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具有性别差异(P<0.05,FWE校正),进一步post-hoc两两比较发现男性MDD组与女性MDD组及女性正常对照组相比,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ALFF值减低(P<0.05,Bonferroni校正);将差异脑区与临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女性MDD患者右侧尾状核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438,P=0.009)。结论男性与女性MDD在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的脑功能差异,可能与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双相Ⅰ型患者海马氢质子波谱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立谦 李涛 +4 位作者 蒋莉君 邓伟 黄朝华 唐鹤菡 龚启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患者海马代谢特点的异同。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0例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氢质子波谱扫描,检测双...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患者海马代谢特点的异同。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0例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氢质子波谱扫描,检测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统计方法采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右侧海马Cho/Cr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患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I型躁狂组左侧海马mI/Cr较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I型躁狂组左右海马NAA/Cr的单侧化指数与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两患者组的右侧海马NAA/Cr均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可能存在右侧海马神经细胞膜损害;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可能存在左侧海马神经细胞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海马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额叶白质和海马氢质子波谱的非对称性异常及其治疗1年后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崔立谦 邓伟 +8 位作者 蒋莉君 黄朝华 陈壮飞 李名立 王强 王英成 马小红 龚启勇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代谢物非对称性的改变及其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Ⅳ)诊断标准的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代谢物非对称性的改变及其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Ⅳ)诊断标准的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名健康对照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扫描,并在治疗1年后对患者再次进行扫描,检测双侧额叶白质和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和肌酸(creatine,Cr),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比值。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量表(positive and negcotive symtoms scale,PANSS)、大体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定。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脑代谢物非对称性分析。结果非对称性分析发现基线期健康对照组左侧海马NAA/Cr比右侧高[(1.41±0.09)vs.(1.32±0.10),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左、右侧海马代谢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1年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ANSS评分显著降低(68.57±27.74vs.97.95±13.81)、GAF量表评分显著增加(58.76±23.07 vs.28.05±8.99),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左侧海马NAA/Cr比右侧高[(1.41±0.10)vs.(1.31±0.13),P<0.05]。健康对照组及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双侧额叶白质代谢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NAA/Cr的非对称性消失,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在精神症状改善的同时海马NAA/Cr的非对称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额叶 海马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