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牛倩 黄卓春 +2 位作者 蔡蓓 王兰兰 冯伟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69,272,共4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Foxp3+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平衡状态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Foxp3+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平衡状态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结果: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疾病活动性的增加,Th17细胞表达增高(P<0.05);而Foxp3+CD4+CD25+Treg细胞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T细胞紊乱以CD4+T细胞的增加为主,Th17细胞比率的增加和Foxp3+CD4+CD25+Treg细胞比率的降低所致的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可能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及PD-1分子在SLE和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牛倩 黄卓春 +2 位作者 蔡蓓 王兰兰 冯伟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SLE和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两群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PD-1分子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D-1表达异常在SLE和RA患者细胞免疫失调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CD25high Tre... 目的:分析SLE和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两群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PD-1分子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D-1表达异常在SLE和RA患者细胞免疫失调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的比率以及PD-1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和RA患者组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的比率均明显降低(P<0.05);两疾病组间相比,SLE组CD4+ CD25high Treg的比率更低(P<0.05)。RA患者组CD4+ CD25high Treg表面PD-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和SLE组(P<0.05),而SLE组该指标与健康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 CD25low T细胞以及该群细胞上PD-1的表达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生成不足导致其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能力减弱是SLE和RA患者的共同特征;PD-1表达降低可能是RA患者CD4+ CD25high Treg免疫调节紊乱的重要机制,而在SLE患者PD-1分子并不是影响免疫稳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506对肝移植受者T细胞亚群上CD152和PD-1的调节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佳 白杨娟 +4 位作者 王兰兰 卫红刚 蔡蓓 严律南 吴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CT-LA-4/CD152和PD-1的表达,探讨FK506对负性协同刺激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测定FK506的血药浓度。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细胞表面CD152和PD-1分子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FCM)... 目的:动态观察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CT-LA-4/CD152和PD-1的表达,探讨FK506对负性协同刺激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测定FK506的血药浓度。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细胞表面CD152和PD-1分子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检测。结果:各时间组间FK506血药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CD4+T细胞持续下降,至治疗3月时已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各治疗组CD4+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疾病对照组(P<0.05)。各时段治疗组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P<0.05)。肝移植术后,CD4+和CD8+T细胞上CD152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2周和1月组还高于疾病对照组(P<0.05)。治疗2月和3月组CD4+CD152+T细胞的表达较治疗2周和1月组下降(P<0.05)。治疗3月组CD8+CD152+T细胞的表达较治疗2周和1月组降低(P<0.05)。术后T细胞亚群上PD-1的表达有升高趋势。CD4+T细胞上PD-1的表达在治疗2周开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从治疗1月时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上调T细胞表面负性协同刺激分子CD152和PD-1的表达,可能参与抑制效应T细胞的过度增殖与活化,维持移植受者的存活和免疫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CD152 PD-1 FKS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卫红刚 蔡蓓 +2 位作者 王兰兰 李佳 冯伟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以初步阐述其在SLE患者免疫稳态调节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结果稳定...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以初步阐述其在SLE患者免疫稳态调节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结果稳定期及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稳定期SLE患者(P>0.05)。SLE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显著增加(P<0.05);随着疾病活动性增加,CD3+CD4+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P>0.05),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降低,而患者T细胞亚群上GITR表达增加,其共同作用在诱导SLE患者外周耐受障碍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FOXP3 调节性T细胞 GI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糖体抗体阳性判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晓东 王兰兰 +2 位作者 武永康 张瑞薇 刘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38-640,共3页
目的 :分析针对分子量为 38kD和 或 15 16 5kD多肽抗原的抗核糖体抗体 (anti ribosomalantibodies)与SLE的关系 ,探讨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判断标准及其在SLE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病人血清 2 6 2例 ,包括SLE115例、RA5 7例、硬皮病 ... 目的 :分析针对分子量为 38kD和 或 15 16 5kD多肽抗原的抗核糖体抗体 (anti ribosomalantibodies)与SLE的关系 ,探讨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判断标准及其在SLE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病人血清 2 6 2例 ,包括SLE115例、RA5 7例、硬皮病 2 0例、MCTD39例及其他免疫性疾病 31例 ,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其抗ENA抗体谱。结果 :分别以同时出现 38kD和 16 5 15kD蛋白条带以及出现 38kD蛋白条带为判断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的标准 ,则该抗体对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分别为 2 8 7% (33 115 )、96 6 % (14 2 14 7)及 17 4 % (2 0 115 )、97 3% (14 3 14 7) ,两者比较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仅 38kD分子阳性的 14例样本中 ,SLE占大多数 ,显著多于其它疾病 (71 4 %比 2 8 6 % ,P <0 0 5 ) ;38kD分子阳性同时伴抗Sm抗体阳性者多于抗Sm抗体阴性者 ,但无显著性差异 (6 4 3%比 35 7% ,P >0 0 5 )。结论 :抗核糖体抗体 38kD分子与SLE密切相关 ,而与抗Sm抗体相关性不强。以 38kD为主要抗原多肽判断抗核糖体抗体 ,不仅可以提高该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同时也不会降低其对SLE诊断的特异性 ,该判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抗体 阳性判断标准 免疫印迹法 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