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乳增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悦 王舒悦 +5 位作者 沈曦 何苗 石磊 李鸣 黄承钰 何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7-76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发酵乳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2月间与... 目的:系统评价发酵乳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2月间与发酵乳辅助治疗Hpylori感染相关研究的随机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值,并进行亚组、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共纳入9项(164.4例)研究,发酵乳联合常规根除疗法与单独常规根除疗法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9.5%和67.0%,其合并RR为1.186(95%CI:1.118~1.25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Ⅺt为0.706(95%CI:0.373-1.340)。结论:益生菌可提高常规疗法对Hpylori的根除率,但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通气培养法建立小鼠睾丸体外培养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艺 朱彦锋 +4 位作者 高志斌 李敏 钟灵毓 印德娇 李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通过探索适宜的培养条件,建立小鼠睾丸器官培养模型。方法利用旋转通气培养法在体外培养睾丸,优化培养条件,并与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进行形态学比较。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Brd U染色法观察睾丸在体外的细胞增殖,放射免疫... 目的通过探索适宜的培养条件,建立小鼠睾丸器官培养模型。方法利用旋转通气培养法在体外培养睾丸,优化培养条件,并与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进行形态学比较。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Brd U染色法观察睾丸在体外的细胞增殖,放射免疫法观察体外培养睾丸的睾酮分泌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睾丸中功能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培养结局的对比,旋转通气培养法培养的睾丸组织形态更完整。睾丸大小以0.3~0.8 mm3为宜。各组精原细胞增殖指数呈上升趋势,Sertoli细胞增殖指数呈下降趋势:3 d组精原细胞增殖指数的增加与1 d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 d组Sertoli细胞增殖指数的减小与1 d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睾酮分泌量随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3 d后,Leydig细胞胞浆内可见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细胞色素P450 17α羟化酶(P450c17)、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蛋白的表达,Sertoli细胞胞浆内可见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结论利用旋转通气培养法成功建立睾丸器官体外培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器官培养 睾酮 细胞增殖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印德娇 朱彦锋 +3 位作者 刘林夕 徐华 黄洁 李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8-604,共7页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增殖以及卵泡雌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抑制素α亚基(inhibinα,INHα)、抑制素βB亚基(inhibinβB,INHβB)、雄激素结合蛋白(andr...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增殖以及卵泡雌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抑制素α亚基(inhibinα,INHα)、抑制素βB亚基(inhibinβB,INHβB)、雄激素结合蛋白(androgen binding protein,AB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波形蛋白(vimentin)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SCs,用0.03,0.3,3及30μmol/L的大豆黄酮(daidzein,Dai)和0.05,0.5,5及50μmol/L的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处理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SHR,INHα,INHβB,ABP,Tf和vimen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细胞增殖和INHβB,ABP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i(0.3及3μmol/L)和Gen(0.05μmol/L)组INHαmRNA表达增加,Dai(30μmol/L)和Gen所有浓度组的FSHR mRNA表达下降,Dai(30μmol/L)和Gen(5μmol/L和50μmol/L)组Tf mRNA表达下降,Dai(3μmol/L及30μmol/L)和Gen(50μmol/L)组vimentin mRNA表达下降。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抑制SCs重要功能蛋白的mRNA转录而影响其功能发挥,从而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 染料木黄酮 支持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单独和联合作用对PC_(1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苟练 廉楠 +2 位作者 王巧旭 彭双清 徐培渝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209,共8页
研究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和对硫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百威和残杀威单独及联合染毒大鼠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所致的DNA损伤情况及联合作用模式。分别以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 研究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和对硫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百威和残杀威单独及联合染毒大鼠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所致的DNA损伤情况及联合作用模式。分别以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400μmol·L^(-1)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对硫磷与0μmol·L^(-1)、25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百威、残杀威单独及两两联合染毒PC12细胞12 h后进行彗星实验,采用彗尾长度、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3个指标来衡量DNA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克百威、对硫磷、残杀威染毒PC12细胞12 h后,细胞出现拖尾,呈现典型的彗星图像。染毒后PC12细胞彗尾长度、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析因分析表明,无论低剂量联合还是高剂量联合,毒死蜱与克百威、对硫磷与残杀威均有交互作用(P<0.01),作用模式为协同作用。以上结果提示,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单独及联合作用均可引起PC12细胞DNA损伤,联合作用后损伤程度要高于单独作用,且低剂量和高剂量联合时均存在交互作用,作用模式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对硫磷 克百威 残杀威 遗传毒性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预防性给药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炎症 被引量:1
5
作者 曾香 单靖焱 +5 位作者 刘杨 宁艳花 谢雪健 申雨燕 宋杰 李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索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CIA)大鼠关节炎形成期关节组织结构、血清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软骨损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 目的探索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CIA)大鼠关节炎形成期关节组织结构、血清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软骨损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ATRA各剂量组,给予溶剂对照组和ATRA各剂量组大鼠尾部皮内注射CⅡ和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空白对照组大鼠以相同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自初次免疫第2天起,ATRA各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0.05、0.5、5 mg/kg)的ATRA油剂,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玉米油,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周3次,连续3周。观察ATRA对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膝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软骨损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自初次免疫第15天起,ATRA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AI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溶剂对照组AI值趋于平稳,ATRA各剂量组AI值呈上升趋势,且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膝踝关节病理切片可见,ATRA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踝关节结构出现严重紊乱,但组间关节损伤的半定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TRA各剂量组白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减少(P<0.05),白介素-10(IL-10)分泌增多(P<0.05);膝关节中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ADAMTS-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表达下调(P<0.05),其余软骨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胶原诱导关节炎形成期,ATRA可抑制TNF-α、IL-17A等促炎因子的分泌,促进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CIA大鼠关节炎形成期的炎症反应。说明ATRA在关节炎形成期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及Th17/Treg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全反式视黄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