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M-DID模型的康复病例DRG付费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妮 周晓媛 +2 位作者 王寓凡 王泺 田明政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康复病例的影响,针对康复病组进行DRG付费效果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抽取2020—2021年四川省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康复病例,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利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评估DRG付费对康复病... 目的探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康复病例的影响,针对康复病组进行DRG付费效果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抽取2020—2021年四川省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康复病例,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利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评估DRG付费对康复病例住院费用、住院日的影响,分析政策净效应。结果DRG付费实施后,康复病例住院总费用、药品费、治疗费、检查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床位费有所上升。其中,住院总费用下降了21.8%(P<0.05),病例费用结构较DRG付费前也发生一定变化。此外,康复病例住院日并未在DRG政策导向下有效缩短,反而增加了13.4%(P<0.05)。结论DRG付费能够有效减轻康复病种患者负担,但并未优化医院在康复病种方面的服务效率,DRG付费是否适用于康复病种有待进一步商榷,医保部门与医院应当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康复病例的医保支付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康复 双重差分倾向性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P-QAP融合模型的医院住院部布局优化研究
2
作者 罗毓灵 潘杰 《中国医院管理》 2025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针对医院住院部布局中的资源错配等问题,提出系统化布局规划(SLP)-二次分配问题(QAP)融合优化方法,通过量化科室功能关联性与患者流动密度,重构楼层布局,提升医院运营效率与管理效能。方法基于绵竹市某三甲医院3年病种数据、1年科... 目的针对医院住院部布局中的资源错配等问题,提出系统化布局规划(SLP)-二次分配问题(QAP)融合优化方法,通过量化科室功能关联性与患者流动密度,重构楼层布局,提升医院运营效率与管理效能。方法基于绵竹市某三甲医院3年病种数据、1年科室流量数据、楼层实测距离,构建“功能-流程”双维度关联矩阵,结合QAP模型和混合编码遗传算法求解。结果优化后总运营成本(流量×距离)降低27.6%,高频协作科室实现相邻布局,高流量科室被分配至核心功能区域邻近楼层。结论从运营优化视角构建了医院住院部布局重构的决策工具,通过SLP-QAP融合模型驱动科室协同与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未来可进一步纳入动态成本预测与区域疾病谱适配机制,增强模型的长期管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布局优化 系统化布局规划 二次分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P改革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费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泺 张彩林 +2 位作者 伍利香 黄琴 周晓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前后骨质疏松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费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为有效管控医疗费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选取2018—2021年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质... 目的通过对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前后骨质疏松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费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为有效管控医疗费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选取2018—2021年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费用信息,运用新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患者费用结构变化情况及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018—2021年,诊断费是次均住院费用中构成比和关联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均为1.0000。其次是药品费;结构变动贡献率前3位的费用是综合医疗服务费、诊断费、治疗费,3项费用的累计贡献率为89.95%;诊断费和治疗费呈现负向贡献变动,综合医疗服务费和耗材费呈正向贡献变动。结论DIP改革对骨质疏松患者费用结构优化具有导向作用,但仍有优化空间。住院费用中诊断费、药品费占比较大,医院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仍有待提高。DIP改革下一步需重点关注病种成本核算,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付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病种分值付费 骨质疏松症 住院费用 新灰色关联分析 结构变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